音乐课堂的快乐密码
2015-04-29苑俊英
苑俊英
【摘要】音乐新课程不仅对传统音乐教育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更给学校的音乐课程带来了全新的变化这说明我国基础音乐教育已进入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的发展时期作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怎样顺应形势,让音乐和学生结合的更加紧密,提高教育效果,本文对此进行了探索和尝试。
【关键词】音乐课堂;兴趣;教学艺术
一、把流行音乐带进课堂增强音乐课魅力
以往音乐课多是照本宣科,即使增加或改变一些教材内容也是一些刻板的东西,学生兴趣不高,主动性不强,课堂气氛不活跃,自己要讲的内容也不能比较完整充分的展示给学生。但一次流行音乐的引入却让一节平淡的音乐课焕发出生气和光彩。
那是一次没有预设的教学内容的改变,缘于学生的要求,契合了学生特点,点燃了学生的激情。那天的情景在我的脑海里依然清晰。那是学期即将结束,作为音乐课,我想在课堂上多一点生动活泼,顺便展示一下学习成果,我说:“同学们,一学期又过去了,我们这学期的课也要结束了,今天就来检验一下我们的学习成果,我们以联欢会的形式来一次汇报演出怎么样?我当裁判给大家打分!”我看同学们表情木然也没多大反应,就又追问了一句:“有困难吗?”“岂止是困难,简直是受罪,这也叫歌啊?”同学们小声嘟囔。我又问:“那你们说什么样的歌才叫歌?”“流行歌曲!”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兴奋的脸上充满了期盼的表情。我迟疑片刻回答说:“好,今天我们就唱流行歌曲,把你们最拿手的歌唱给大家听。”话没说完就被一阵雷鸣般的掌声淹没了。同学们演唱了《逆战》《时间都去哪了》《父亲》《我的未来不是梦》等等,还有一些我不知道名字甚至没听过的歌曲。让我吃惊的是,我以前从没看见过学生们这么投入,这么表情生动的演唱过歌曲,以前那只能算是喊歌。我也从没发现过我的学生当中竟然有这么多的歌唱天才,我都被感染了。这时,我顺便启发学生讨论喜爱流行歌曲的原因,思考这些流行歌曲的特点,和“传统”的歌曲、音乐进行比较,学生思维活跃,见解独到,在比较中不知不觉提高了对音乐认识的层次,我也不露痕迹的检查了他们的学习成果,我的教学目的达到了。
二、自主探究,让音乐欣赏成为美的盛宴
一节欣赏课,不能只是录音机与磁带,影碟机与影碟,也不能只是老师滔滔不绝的讲解。在欣赏教学中我们应该巧妙的变换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更好的效果。老师讲授是必要的,优点是教师有充分的主动性,易于把握所传递的音乐知识的尺度,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问内获得丰富而系统的知识,缺点是缺少直观、形象和生动。讲授在于精而不在于多,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发现才更重要。
在上8年级欣赏课《电子空间站》的时候,我做了这样的安排。
课前我把电吉他、电贝司、电子琴和爵士鼓摆在教室的适当位置。同学们陆续进入教室时我开始弹奏《雨的印记》,同学们有的坐到自己的位置很认真地听,有的围在我身旁仔细看,还有的围住那些电声乐器小声的叽叽喳喳,同学们今天的表现是表情很兴奋,但说话很轻。上课了,我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些时尚、流行而且最适合我们年轻人演奏的乐器,并欣赏一下它们演奏的歌曲和乐曲。”同学们马上就沸腾起来了,说出了好多乐队的名字,什么信乐团、飞乐队等还告诉我女子十二坊用的二胡、小提琴等都是电声乐器。我肯定了同学们的回答,并表扬他们看电视没有白看、观察力真的不错。在介绍眼前的这几种电声乐器的时候我用每个乐器演奏了一首乐曲,同学们简直佩服的五体投地,纷纷对我竖起了大拇指。其实我最清楚,自己对这些乐器也只是略知一二,同学们之所以竖起大拇指是它们更喜欢今天的上课形式。接下来我运用一些图片给同学们展示了大小不一的电子合成器,并讲解了电子合成器的巨大功能。在欣赏完日本音乐大师喜多郎的《丝绸之路》后,同学们惊呆了,他们原来对这些听的太少、了解的太少了,甚至没听过、不了解。当我让同学们用生动形象的名词来形容这种声音的时候,他们讨论的认真而又热烈。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两个答案:“如梦如幻”、“仙乐”。我被同学们大胆的想象力震惊了。“如梦如幻”,是多么令人向往;“仙乐”,他们都说是美丽的天堂音乐,天堂音乐有多美?又有谁能知道呢?同学们是给予了这种声音最高的评价。在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的时候,我先用钢琴演奏了一遍,接着又欣赏了钢琴和电声乐队共同演奏的《命运交响曲》。没等我提问,就有同学小心翼翼地说:“老师我听到里面好像有电贝司的声音”我马上给予了肯定和表扬。在讨论两种演奏效果有什么不同时,同学们争论得很激烈,讨论的结果我都不敢相信是同学们自己完成的,答案非常准确、完美。虽然与标准答案不能比,但都能言之成理,甚至面面俱到,这是我没有想到的。最后我们欣赏的是保罗.莫里哀的《橄榄树》,同学们随音乐认真投入的演唱,同学们的声音与音乐是那么和谐、动听。以前的欣赏课,师生互动不积极,学生讨论不热烈,往往是讨论无果,我把答案讲出来,从没达到过这样的效果。
三、加强互动,强化学生对音乐的敏感
在借鉴其他学校先进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应该开辟一条适合自己的新路子。我们学校班级多、班容量大,完全把别人的经验照搬过来肯定是行不通的。怎样上好一节生动的学生感兴趣的唱歌课呢?我采取的方式,一是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二是师生之问互相“找茬”,三是学生之间互相“找茬”。
学习新歌的时候,有的歌个别地方老是唱错,给歌曲多加一个音或者减少一个音。如:《送别》535i-|6i5-|同学们习惯唱成535i-|6i65-|我就说:“大家认真听,我把这首歌再唱一遍,我唱完要告诉我什么地方唱得好,什么地方唱得不好,看谁能找着出我哪唱错了。”我就按同学们唱错了的再唱一遍,他们马上就能做出反应:“老师,你唱错了,那不该拐弯的,你给人家多加了一个音。”我赶紧趁热打铁说:“好,那你们就唱一遍对的给老师听好不好?”再唱保准不会错。“找茬”成功!这样的“找茬”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还融洽了师生感情。学生唱错了老师不是板起面孔,急躁的苛责学生,而是平等的让学生找自己的“茬”,亲切的鼓励学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这样一来,师生感情融通了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也提高了。
总之,音乐是流动的艺术,不仪体现在课堂上,也体现在整新课改要求学生课堂上要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运用巧妙的、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技巧,让学生有自主、探究、合作的空问,做到这一点,我们的音乐课一定会迸发出夺目的光彩,音乐课才会“余音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