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班环境下儿童多彩学习生活的课例研究

2015-04-29周婷张臻

江苏教育研究 2015年28期
关键词:课例研究

周婷 张臻

摘要:南京市汉口路小学以小班化教育为背景,研究“儿童多彩学习生活”,通过对众多教学课例的分析研究,探索儿童多彩学习生活的基本内涵、特征及建设路径,促进儿童在多彩学习生活中得到多元、适性和个性化发展。

关键词:小班教育;儿童多彩学习生活;课例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10A-0033-05

一、小班环境下儿童多彩学习生活研究缘起

(一)基于小学教育的基本规律

小学教育的基本规律就是基于儿童身心发展。首先,儿童是多样的,每一个孩子都有独特个性,我们要对个性迥异的儿童实施不同教育。第二,每一个儿童自身是多彩的,他们各自的素质、发展可能性都非常丰富,这也决定着教育必须是多元的;要针对儿童以感性为主的特征,给儿童多方位的刺激,激发他们某一方面或多种发展潜能。第三,孩子和孩子之间的交融会形成新的多彩,我们要把握儿童身心发展的特有规律,给他们提供不同的机会,儿童一定会发展得更精彩。我们追寻儿童多彩学习生活,不仅是基于学校本身的一种现实,更是基于小学教育的基本规律。

(二)应答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

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以人为本”,建构主义理论也告诉我们:任何学习,不经过儿童的内化和吸收,是无意义的。我们强调“学习生活”,而非“教学生活”,就是因为新课程所依据的建构主义理论要求教育要以儿童为本,要以儿童的学习为本,以学定教。因而多彩学习生活课例研究,要从儿童出发,站在儿童角度思考教育教学问题。既然是以儿童为本,我们面向的就是每一个儿童。每一个儿童又是不相同的,所以每一个儿童的学习生活也是不一样的。由此,我们要面向每一个儿童设计多彩学习生活,这也是“多彩”的应有之意。在儿童与多彩学习生活中自觉形成儿童观,课程改革就能逐步走向成功,“儿童发展”也会从理想逐步成为现实。

(三)聚焦“四色学习单”的文化生长

2009年初,我校以小班化教学为背景,立足课堂,构建了以“四色学习单”为载体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四色学习单是用四种颜色鲜明标识的,四种颜色可以代表不同的学习角色,可以分成不同的学习内容等。四色学习单在研究中不断发展,它由最初的四色作业单,生长为四色任务单、四色交流单、四色探究单、四色创意单……成为学生多元适性成长的文化载体,其所蕴含和表达的教育理解在于——每一名儿童都是独特的、个性的、精彩的、亮丽的,每一个小组都是独有的、生动的、变化的、美好的。[1]可以说,我校课堂研究中颇具特色的四色学习单,正悄悄地生长着为儿童设计多彩学习生活的教学文化。

(四)突破小班化探索的研究瓶颈

虽说很多学校加入了小班化研究行列,但关注的多是理念建构和教师怎样“教”,对儿童学习生活尤其多彩学习生活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小班化最大的优势在于,小班教师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自主合作学习,能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更好地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小班化是一种班额的变化,更是基于班额变化的一种教育理念、行为的变化。针对小班化和小班化教育之间存在的距离,我们提出“面向每一个”的教育理念。多彩学习生活就是让每一个孩子过不同的学习生活,而小班化教学环境下,就可以让每一个孩子获得多彩的学习生活,小班化教育就应该建构儿童多彩学习生活,小班化教育能更好地实现多彩学习生活。我们作为小班化教育示范学校,有责任、也必须引领儿童过好多彩学习生活。我们的课题就是以小班化教育为背景,立足课例研究,研究“儿童多彩学习生活”,推进学校小班化教育的发展。

二、小班环境下儿童多彩学习生活的内涵与特征

小班环境实际指的是小班化教育的背景。小班化环境是在常态化的学习与生活中,关注“每一个”的环境,重视“这一个”的环境,融合“我们的”环境,是散发浓浓“儿童文化”味道的环境,是儿童尽各自所能“生长”的环境。[2]可以说,小班环境是内涵丰富的环境,始终追求每一个儿童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的目标,始终追求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更好地适应儿童的发展。

儿童多彩的学习生活是基于儿童个性化学习的特征,通过生动、精彩、适性、快乐的教学组织,和多层次、多渠道、多平台、多形式的学习情境,使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获得个性化发展。儿童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不能局限于教室,可以走出班级,走出校门。儿童学习生活不仅有集体的生活,还有个体的生活;学习生活本身不只是上课的生活、作业的生活、考试的生活,还有发展兴趣、张扬个性的生活。

课题组从儿童的角度、生活的角度、学科的角度等多个方向进行儿童多彩学习生活特征的研究,认为儿童多彩学习生活的内涵特征是有童趣、有意义、有选择、有个性。这四个“有”的逻辑关系是递进的,是有内在关联性的,多维的关系也促进了儿童学习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有童趣”指小班化教学要站在儿童立场,激发儿童的学习愿望和学习激情,引发儿童作为学习的主人去领悟、去探索,使学习生活充满趣味。

“有意义”是指多彩学习生活是一种以素养为核心的学习。学习者在学习生活中全身心投入,不仅认知能力得到了发展,情感和人格也获得了丰富和完善。

“有选择”是指儿童在多彩学习生活中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自由选择能让人身心放松,更好地投入学习。

“有个性”指教师应尊重儿童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儿童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儿童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小班环境下儿童多彩学习生活研究载体与分析

(一)课例的呈现与分析框架

“课例”是研究的抓手,它以攫取实际发生的教学内容为载体,以某个小的研究问题为主题,通过对教学问题和教学现场的再现和描述来揭示教与学的改进过程,讲述改进背后的观念和认识。儿童的学习生活融合在一个个鲜活的课例之中,课例研究承载着对儿童多彩学习生活的分析与思考,同时也更有利于推动儿童的多彩学习生活。

1.课例研究的类型

(1)问题呈现型:关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学科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出发,设法找到恰当的理论和策略来解决问题,以问题唤起反思和变革的行动。

(2)经验分享型:强调利用故事和叙事来获得知识和沟通能力。整个课例研究的过程就是发现资源、开发资源、拓展资源、共享资源的过程。

(3)理论验证型:尊崇理论价值,认为教学是将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实际的结果,课例为印证理论、检验理论提供了实据。

(4)研究反思型:课例研究的过程就是教师成长的过程。课例真实地记载了教师成长历程,其中包含甘苦与困惑、迷茫与挣扎以及反复探寻之后的豁然开朗。

2.课例的分析框架

课例分析由以下四方面的要素构成:

(1)主题与背景

课例是一个个真实的教学案例。首先要交代背景,然后要阐明研究问题,即研究的主题。这个主题应围绕“小班环境下儿童多彩学习生活”来确定,要有现实的研究价值,切口要小,便于掌控和深入。

(2)情境与描述

课例研究基础是课堂教学实录和对实际教学过程的描述。可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反思几方面,描述课的改进与变化。其中,可以有选择地运用《汉口路小学多彩学习课堂观察表》等,做定性定量分析。此外,还可对课堂教学中的轶事和突发事件等,采用教育叙事手法进行描述,力求准确、客观、生动。

(3)问题与讨论

围绕儿童多彩学习生活的特征,结合课堂观察中所发现的相关问题,展开分析与讨论。在课例研究的过程中,执教老师有什么困惑或两难的问题,师生之间发生了什么冲突,不同学生之间有何不同意见等,所有这些问题是如何发生的、怎样解决的,都有必要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入剖析。在此过程中,特别要关注对关键片段的分析和讨论。

(4)诠释与研究

对课例的解读,除了具体的描述,还需要对其核心问题进行系统的归纳和理性的诠释。课例研究试图以课说法,发现和提出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核心问题。比如:在研究设计中是否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创设符合儿童个性化特质的学习任务与活动;在实施过程中是否体现儿童多彩学习生活的“四个有”。

(二)课例的深度分析

课堂是学生学习生活最重要的场所,学习生活的多彩,是从一节节多彩课堂开始的。我们着力通过一节节课例研究,建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多彩学习课堂。多彩学习课堂以儿童学习活动为中心,围绕儿童实际需求,创设符合儿童个性化特质的学习情境,提供多种参与机会,引导学习过程;通过恰当评价和反馈机制,帮助儿童掌握学习过程,督促有效学习的发生。

课题组收集的课例覆盖国家课程、校本课程以及多彩社团课程。全校1-6年级所有教师参与课例研究,以学科组、年级组为单位,从“小班环境下儿童多彩学习生活”的四个要素进行课例研究,我们的研究步伐正行进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小班背景下教育教学行为的改进和创新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以单纯应付考试取代全面发展,以单一的学习成绩作为判定学生发展水平的最终标准,以牺牲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去获取测验卷面的“成功”等,使得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变得枯燥单一。我们通过一个个研究课例,努力做到:

呈现多种教学资源,创意多彩课程。如南京大学和我校仅一墙之隔,我校教师共同编写的《小学·大学》微型图本,即充分发掘南大“人”的资源和“物”的资源。其中《校训》一课,教学前,先让学生去南大采访,了解校训的由来和变迁,并与我校校训比对,形成问题。上课时汇报讨论:我校校训和南大校训的关联,再上网搜索其他大学的校训,说出感兴趣的校训以及原因。从众多校训中感受什么是校训,为什么要有校训,能否为自己的家庭和小组设计家训或组训。最后进行口语交际《家训或组训诞生记》。这一学习过程让学生充分调查、研究、发表观点,学习资料丰富、学习方法多样,学习所得多元,彰显了教师利用地域资源进行课程设计的功力。

设计多样教学形式,创意多彩课堂。如从同课异构对比中寻求更有意义的学习、从走班制让学生感受不同老师的教学个性……课题中期汇报时,尝试由三位老师同上一节课《南大的建筑》。三位教师根据学情,提供便于学生选择的学习目标。一节可选择的课例研究就诞生了。本节课尝试将课堂交给学生,选择相同学习内容的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分别由三位老师指导“建筑文化组”、“数学测绘组”、“美术创想组”的学习。让学生分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展示自己的作业成果,师生在一种互助形式下完成教与学。整节课体现课堂学习的选择性,彰显了学生个性,展示了有趣的多彩课堂学习生活。

建构多种教学样式,创意多彩生活。老师们在研究中创造了多种教学样式,体现了鲜明的教学个性,给学生的学习生涯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如周婷老师的“情趣导引—美读浸染—个性绽放”的魅力语文,王蕾老师的“尝试作画、不断发现”的教学思考,朱静老师的“你动、我动、大家动”的律动课堂,徐皓明老师的“四色分层 五步教学”模式,何世民老师的“多彩 丰厚 灵动”的风格……都是以追求学生自主发展为教学目标,在缤纷多彩的课堂中,学生的个性空间得以放大,学生们强烈的求知愿望能够因良好的环境和适当的教育不断得到唤醒和强化。

2.小班背景下儿童多彩学习生活的建构和践行

学校除收集整理所有老师的课例,还在学生中开展了以“我们喜爱这样的美丽课堂”为主题的课案书写活动。从学生写的课案中发现,学生对开放的、形式多样的课堂很喜爱,尤其对以“四色学习单”为组织形式的课堂活动更加偏爱。由此可见,教师应该创设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构建民主平等的学习共同体,从而促进学生获得自由、全面且富有个性的发展。从课例分析和学生的课案中,我们也可以窥见:

有童趣皆有可能。如苏教版第二册14课《鲜花和星星》生字学习,“真”这个生字是难点。从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来看,低年段儿童空间直觉虽有相当大的发展,但是直觉的精确性和分化性发展水平不高。[3]基于这样的学情,老师引导学生发现“真”就像一个“斜带十字小帽,身穿条纹上衣,脚蹬八字小皮鞋”的娃娃。这充满童趣的比喻,调动了儿童的有意注意,儿童在趣味性学习活动中准确掌握了生字词的书写。

有选择才有个性。小班环境下的课堂,更能体现教学的灵动,这种灵动给师生营造了一种可以选择、彰显个性的多彩课堂学习生活。对学生来说,一次自主选择意味着增加一次塑造个性的经历。如张璇老师的课例《Food》一课,老师将学习分为了课前活动与课堂活动两个部分:

【课前准备】在前一课时,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分成相应的小组,课后进行了调查研究活动。

红:Find some photos about the food at the Food Festival.

黄:Find the English names of these food on the Internet.

蓝:Introduce what they are made of.

绿:Show all of these in English.

【课堂活动】学习小组用自己喜欢且擅长的形式来展示。

这样的设计为儿童营造了有选择的学习生活。课前准备的四色讨论单,为学生提供了自主选择的空间,让学生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主题,通过这些主题进行分组活动。课堂活动中的成果展示环节,学生通过多种学习形式,展示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凸显个性化学习的成效。这一过程,学生各显神通,自主探究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以提升,课堂也更加生动。

有意义成就发展。当然有童趣、有选择的课堂并非一味追求“趣味”和学生自愿,而是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这样的教学,才是以学习者学习素养养成为核心的“寓教于乐”,也才能真正实现多彩课堂的价值追求。

如《分数除法教学》一课,看似内容简单,其实对学生思维水平要求很高。教师设计了一系列数学体验活动:“9/10米的花布给小猴做衣服,可以做3件,做一件要多少米花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画一画、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算一算。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学生在探索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估计、求解、比较、分析、交流、验证、归纳几个环节,从而真正领会分数除法计算的科学方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以上课例让学生经历、体验,让学生在自由的时空里主动地探索,大胆地发现,自信地表达,快乐地运用,让数学生活充满理趣,正是对理念新课程的有力佐证。

3.小班背景下学校办学理念的验证和丰盈

课例研究的背景是基于学校课堂特色“四色学习单”,在研究中,我们进一步提出了“四色教育”的构想。四色教育中的“四色”可以指红、黄、蓝、绿四种颜色,也可以泛指四种颜色的共同体、融合体。“四色”其实是多色、多彩,寓意不同人的不同本色和天性,寓意在教育过程中人在人和人、人和环境相互交融中的成长与变化。“四色教育”承认和重视“人”的先天个性与差异,又重视后天教育教学对“人”的改变与提升,由内而外体现了学校教育的本质特征与应然状态,体现了我校小班化教育“在这里,每一个都重要”的价值追求。“四色教育”即在充分尊重学生天性和差异的前提下,通过丰富多彩、不断生成的教育教学实践,促进儿童全面健康发展,为学生打造充满童年梦想、多姿多彩的学习生活。

“四色教育”是“四色学习单”的提升与超越,是一个具有校本特点的教育概念。它是在前期关于四色学习单的教学研究中,和现在进行的小班环境下儿童多彩学习生活课题进程中,融合学校文化的梳理与反思,自然生成的一种教育形态,是学校特色化、品牌化发展的代表。它为学校小班化教育的高品位、高层次发展提供了策源与愿景,是学校下一步发展的整体设计,必将促进学校办学品牌的形成和办学水平的提升,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进一步发展和全体师生的共同成长。可以说,“四色教育”是学校课题研究进入新阶段后的理性思考与愿景构想,更是学校小班化办学新的规划与行动纲领,它倾注了汉小人无限的教育真情与教育智慧,进一步丰盈了“在这里,每一个都重要”的办学理念。

四、小班环境下儿童多彩学习生活研究成果与反思

一是深化了对核心概念的理解认识。自开展课题研究以来,我们引导和建构老师们新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力图深度改变课堂、改变教学,真正营造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小班化教育环境,努力构建儿童多彩学习生活。

二是撬动了课堂教学的有效变革。在研究中,以“儿童多彩学习生活”为抓手,形成了适合小班课例研究的呈现与分析框架,催生了教师研究方式的嬗变,撬动了小班化课堂教学的变革,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三是促进了学生的生动活泼的成长。自开展课题研究以来,在有童趣、有意义、有个性、有选择的学习生活中,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自主投入教学过程,品尝获取知识的愉悦,师生在多元、多向、多层次互动中释放天性、彰显个性、快乐学习、自由成长。

四是形成了一系列的文本材料。围绕课题前期研究,出版了五本专著——《魅力语文》《四色学习单文化生长》《边玩边学语文》等,还有《小学·大学》《花样可乐·健身足球》两套校本教材,其中《四色学习单的文化生长》一书获得南京市教育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校本教材《花样可乐·健身足球》已于2014年11月被南京市鼓楼区教育局收录在校本教材15项推荐共享名录中,《小学·大学》微型图本的创意实践被《南京日报》《扬子晚报》报道。

在课题研究中,教师的课例不断推向省、市内外,让兄弟学校老师分享。数十篇论文、课例获省、市一等奖,多篇论文发表在《人民教育》《江苏教育研究》《语文教学通讯》等期刊上,其中三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学校形成了论文集《儿童多彩学习生活:一种校本化的理解与认识》与课例集《伴随儿童的成长脚步》。

当然,我们的研究还存在诸多问题,如:

我们的一个个课例是属于课堂的,同时也是学校四色教育文化的组成部分,如何让“小班环境下儿童多彩学习生活的课例研究”成为文化脉络的延续、创新和生长?这是我们一直思考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课例研究的呈现与分析框架还不能完全凸显儿童多彩学习生活的特质,需要进一步研究与完善;

在研究中发现,现阶段我们对儿童多彩学习生活内涵的理解与把握还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周婷,叶海豹.四色学习单的文化生长[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4.

[2]祁海燕.南京样本——小班化教育实践[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5:2.

[3]朱作仁,祝新华.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导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54.

责任编辑:丁伟红

猜你喜欢

课例研究
基于“课例研究”的教学方法改进及案例分析
关注细节?灵动分享?打造生态课堂
基于教师核心素养的高中体育“课例研究”培训项目在顺义区杨镇一中举行
依托课例研究 成就高效课堂
基于课例研究下的高校英语教师学习反思
“学习进阶”理论视域下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
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课例研究
整体思维:数学复习教学的有效路径
培养学生由函数图象观察、推导函数性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