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的探索

2015-04-29陆正清尹睿王艳

课程教育研究 2015年5期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

陆正清 尹睿 王艳

【摘要】阐述了生物化工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的目标,在明确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确立专业核心课程及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宽平台、多模块”课程体系,实现了生物化工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的顺利衔接。

【关键词】生物化工专业  中高职衔接  课程体系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资助项目《构建中高职相互衔接的课程体系研究》(编号:D/2013/03/149)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237-01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与区域内的中职学校,按照江苏省教育厅进行中高等职业教育“3+3”分段培养试点的要求[1],进行了“3+3”生物化工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的探索。

一、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的目标

课程衔接是建立中高职教育衔接人才培养的核心。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实则上就是两者课程相互独立、相互承接、相互分工以及不重复浪费的一种有机结合的状态[2]。中高职分段培养项目应保持前段教育课程的相对独立与完整,重点加强前段教育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和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深化后续教育课程改革,增强后续教育课程的衔接性、实践性和职业性。要根据生物化工专业中职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及高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界定好哪些内容由中职完成,哪些内容由高职完成,以保证课程内容不重复、不交叉、不遗漏,同时合理安排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

二、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的实施

1.对接社会需求,明确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江苏乃至长三角地区生物化工专业人才需求、培养现状及发展趋势,专业教师先后分赴南京、苏州、上海等省内外40多家企业开展了企业调研活动,同时向毕业生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研。在取得第一手调研资料的基础上,专业团队对调查数据进行了认真的归纳、统计和分析,同时,通过每年召开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听取行业企业专家对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等专业建设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明确了高职生物化工专业的定位是培养掌握生物化工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发酵生产操作、分析检验、菌种培养、质量管理、产品开发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2.开展职业能力分析,确立专业核心课程

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经专指委专家的指导下,确立了生物化工专业的菌种管理、生产管理、生产操作、分析检验、质量管理等5个职业岗位,分析了各个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素质与能力要求及学习领域课程,针对性开设相应的课程,尤其是专业核心课程,按生物化工的不同分类,设置并重点建设了《啤酒生产技术》、《生物产品分析与检验》等6门专业核心课程,以适应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

3.遵循专业学习规律,建立“宽平台、多模块”课程体系

为适应生物化工领域范围广、产品种类多、技术更新快及关键技术岗位从业人员要求高等要求,培养能从事发酵生产操作、分析检验及菌种培养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专业教师深入行业、企业的调研,经职业能力分析,构建了“宽平台、多模块”课程体系,其内涵是通过《英语》、《数学》等公共基础平台课程及《生物化学》、《微生物操作技术》等专业基础平台课程的学习,学生具备了化学检验、生化操作、分离提取、微生物培养与保藏、识图绘图等基本知识与技能,然后开设《食用菌生产技术》、《生物产品分析与检验技术》等模块课程,同时安排菌类园艺工、啤酒酿造工、白酒酿造工、食品检验工等考工训练,以满足学生多方向就业的需要。

三、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的成效

1.校企合作,创新了中高职衔接人才共育机制

近几年,学院先后牵头创建了江苏食品职教集团、江苏今世缘酿酒学院、江苏省食品微生物工程实验室等校企合作联盟,充分发挥学院合作办学理事会及生物化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作用,校企共同开发制订中高职衔接的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进行考核评价,实现校企合作共育人才机制。

2.构建了“四融入、四递进、学训交互”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中高职衔接过程中校企合作共育人才实施难、学生岗位能力有待提高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以江苏食品药品学院国家骨干院建设和淮安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国家示范校建设为契机,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在“多元融合、学做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引领下,探索实践了生物化工专业“四融入、四递进、学训交互”人才培养模式。其内涵是将企业人才需求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将职业技能标准融入课程教学内容,将企业优秀文化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将行业企业评价融入考核评价体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按照生物化工专业知识、技术、素质培养规律,循序渐进地安排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毕业项目课,并按照职业技能形成与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地安排单项实训、综合实训、生产实践、顶岗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校内学习与企业锻炼交互进行,促进学生的素质与能力不断提升。

3.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了课程体系和教材

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学既要满足学生的就业要求,又要为学生职业发展和继续学习打好基础,要围绕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系统设计、统筹规划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明确各自的教学重点,制定课程标准,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完善教学管理与评价,推进专业课程体系和教材的有机衔接[2]。本专业教学团队校企合作开发了8门优质课程,参与了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生物化学》课程资源建设,其中2门课程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标准建设,1门按省级精品课程标准建设。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将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课堂教学案例和实训项目,开发和编写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啤酒生产技术》、《食用菌生产技术》等共8本工学结合教材,同时编写了《酒文化欣赏》等9本校本教材。

4.实施分层次教学,促进学生全面提高

中高职学生在文化水平、动手能力、学习能力及思想认识水平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实施分层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例如数学实施分层次教学,通过摸底考试,结合学生意愿,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三个层次的差别在于知识的深度、广度及所用的授课时间。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强数学应用软件的教学,开设Mathematica 4.0(或MATHLAB),将一些比较复杂的计算、作图,利用计算机来完成。A、B两个层次的学生可以相应增加一些编程训练。

5.课证融通,强化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培养

专业团队紧紧围绕本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职业岗位(群)要求为依据,将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融入课程教学内容,进行 “课证融通”教学改革的实践。如菌类园艺工技能鉴定分为理论和操作两部分。理论成绩采用《微生物操作技术》、《食用菌生产技术》两门课程成绩的平均分来代替,平均分在60分以上者,理论考核免考,不到60分还需进行理论考试;实践考核要按照职业资格应会要求进行,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合格,即可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参考文献:

[1]关于继续做好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苏教职〔2013〕9号

[2]柳燕君.构建“能力递进,纵横拓展,模块化设置”的中高职课程衔接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7):56-60

作者简介:

陆正清(1967-),男,江苏淮安人,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教授、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及生物化工专业教科研工作。

猜你喜欢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五年制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改革探究
中高职计算机类现代职教课程体系的建设研究
中高职衔接下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探微
中高职衔接教材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英国大学课程体系特色借鉴
法国高校课程体系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