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毕业生农村基层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5-04-29王宝林梁金平

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

王宝林 梁金平

摘 要:我国长期的城乡差距,导致新农村建设人才严重流失,同时高校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困难。在增强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实效性视域下,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不断完善大学生村官政策,这些是解决我国人才市场结构性矛盾的重要举措,是稳定和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基层就业;大学生村官;长效发展机制

一、当前我国农村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现状

2005年10月,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十年来,按照中央部署,我国广大农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然而,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存在的巨大城乡差距,尤其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虽经十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城乡差距仍然明显,表现为城乡之间教育、医疗卫生、交通运输、通信、水电等基础设施远远落后等。巨大的城乡差距,是影响中国整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瓶颈,而综观缩小城乡差距的最关键因素在于农村建设过程中,人力资源的严重缺乏。建設社会主义新农村,人才是关键。但是,长期的城乡差距,农民的整体素质包括受教育水平、技术、眼界等相对较低,农村长期发展缓慢更使得“三农”建设的人才大量流失。高校毕业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人才资源力量,然而,就高校毕业生而言,一方面,城市生源的大学毕业生几乎没有愿意也确实几乎没有到农村就业的;另一方面,很多来自农村的大学毕业生也不愿意再回到农村。甚至,农村中受过一定教育的青壮年都选择外出打工,宁愿蜗居城市,不愿再回农村。人才是第一资源,而新农村建设人才极度匮乏,这是导致新农村建设进展缓慢的最主要的原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亟需各类人才。农村“两委”作为中国最基层的组织,成员多由当地农民担任,他们自身懂得的文化知识不多,小农意识浓厚,缺乏先进的组织管理理念,更缺乏农村建设统筹规划的思维能力和视野;农业作为基础产业,需要大批农业类专业技术人才,尤其要实现农业现代化,更需要大批懂现代农业技术的专业人才;而要大幅提高农民的知识文化、农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还需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加强法治建设,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等。所以,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面建设和发展,急需农业技术专业人才、教育人才、信息技术人才等。

二、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择业就业现状

1999年我国高校开始扩招,大学生数量激增,与此同时,大学毕业生就业成为一个日益凸显的问题。据教育部网站消息,2015年高校毕业生将达749万,再创历史新高。每年几百万的高校毕业生,还有几千万的农民进城务工,使我国整个劳动力市场呈现供大于求的形势。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下行的走势,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则更加严峻。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有多种因素。除了受到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情况和国际金融危机大环境的影响,也有部分是因为大学专业设置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所导致的大量被淘汰或即将被淘汰的专业的人才无处就业。此外,我国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转入大众教育,大学生展现出来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不能达到用人单位的新要求。最重要的可能是,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结构性矛盾,例如,相当多的大学生在择业就业时,十分青睐大城市、经济发达地区,而排斥中小城市、经济相对落后地区,这就导致大城市人才饱和,竞争激烈,甚至人才资源严重浪费,而广大农村和经济落后地区,人才资源严重短缺。

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为缓解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2008年3月,经中央同意,中组部决定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就任大学生村官,加强农村建设的人才资源建设。事实上,大学生村官政策早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陆续在各地区推行,至2008年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总体看来,大学生村官政策吸引了部分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就业,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农村建设,提升了农村经济发展。但从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的实效性来看,存在很多不理想的情况,例如,大学生村官到期后不能长期留任农村,农村原有的基层干部不配合,大学生村官待遇较低等。但实际上,中央和政府制定并实施大学生村官政策,并不是一项权宜之计,而是作为一项长期的人才资源优化配置的战略,所以,增强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实效性视域下,吸引更多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就业,这是稳定和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问题。

三、稳定和扩大高校大学生在基层就业的对策

当前,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实效性视域下,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发挥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不断完善大学生村官政策,这些是寻求稳定和扩大高校毕业生深入农村基层就业,缓解高校毕业生严峻就业形势的重要途径。

(一)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增加农村城镇化对大学生毕业生的吸引力

1992年中国正式实行城镇化体制改革,取得了一些成就,例如,上海浦东、苏州等地一些示范性城镇应运而生。但是总体来看,过去的城镇化建设更多的是片面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农村人口转移等,这样的城镇化对农村自身的建设和农村城镇化的带动与辐射作用微乎其微,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现状,城乡的巨大差距仍然是高校毕业生不愿意深入农村基层就业的最主要的因素。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明确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路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至2014年3月16日,我国首部城镇化规划——《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发布。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主要指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均等化,包括不存在户籍的差异,社保和教育等公共服务覆盖全体国民等。由此可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农村的城镇化,不断缩小城乡差距,这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增强“村官”对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而且这也是未来他们充分施展才华的最大空间。

(二)发挥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引导大学生在农村基层就业

无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都是党和国家重要的战略决策,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的大学生,理应积极响应和参与,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大学生择业就业不愿深入农村基层,不愿作艰苦的拓荒者。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缺乏对“三农”问题重要性的认识,没有将实现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统一起来,思想信念不够坚定,意志力薄弱。因此,高校作为“人才生产基地”,必须发挥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和意志力,引导大学生积极到农村就任“村官”,从而扩大就业渠道,缓解严峻的就业困难形势。

高校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尤其是要通过形势与政策课程,帮助大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全面准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不断坚定“三个自信”,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同时,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使他们树立“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的理念,并相信“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还要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对已经服务于农村的大学生村官的典型事例,政府部门的就业项目,优惠政策等,利用橱窗、报纸、网络、广播等大力宣传,通过主题报告,切实感染大学生对农民、农村和农业的情感,使广大学生对到农村基层就业有更清楚的认识,引导他们在农村基层就业。

(三)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政策,坚定大学生村官长期留任农村的信心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大学生村官政策从小范围试行到国家政策实施,经历了20年的发展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大学生村官政策对农村经济发展,基层干部素质提高等收到了一定效果。但是,目前大学生村官政策作为一项国家政策,在实施的实效性方面仍然令人堪忧,例如,由于大学生村官的职位任期短,只被看做是二次就业的“跳板”,导致大学生村官无心真正参与农村建设与发展规划;在大学生选聘中存在着大学生村官与农村建设和发展所需人才的专业不对口、缺乏对农村实际的认识与实践经验等问题。所以,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政策,从而吸引更多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并坚定大学生村官长期留任农村,这是稳定和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途径。

在宣传与动员方面,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政策,应该向大学生进行充分的告知。很多来自农村的学生都在农村经历过所谓的“苦日子”,好不容易通过自身努力考上大学,希望走出农村,这使很多来自农村的学生不愿意再回到农村,而很多城市的孩子也不愿意到农村中去。所以,如何从国家战略意义和发展大局观念方面,让农村籍的大学生勇于再跳“农门”,城镇籍大学生愿意扎根农村,需要进行广泛和深入的宣传和动员。一方面各级政府组织要向大学生加大宣传力度,要让大学生全面了解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内容、目的、优势等。在宣传过程中考虑到大学生的可接受性,在介绍政策时可以适当举出一些地方已经取得成果的优秀实例,让他们看到前景,从心底里认可该政策,从而参与和支持该政策的实际实施。另一方面,高校要提高对大学生村官就业指导的重视程度,积极做好宣传动员和推荐应聘工作,及时宣传解读国家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他们投身广阔的农村天地,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的城镇化作出重要贡献。

在选聘与考核机制方面,政府应该做的不仅仅是宣传和动员大学生到基层中去,更应该为大学生到农村基层任职提供有效开展工作和充分施展才能的平台。从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实效性来看,两个方面需要亟待改善,一方面是进一步制定科学合理的“村官”选聘标准。在当前注重学历,政治面貌等“德”的选拔基础上,加强对人才实用性方面的要求,特别是应根据农村建设实际情况,考虑选聘对象的专业、能力等,让大学生村官在农村能够真正学以致用,切身体验到成就感。另一方面是要完善对大学生村官管理与考核机制。对大学生村官的管理,重心应该放在基层,建立完整的绩效考核、激励、奖惩以及淘汰退出机制等。对于工作成绩突出的大学生村官要鼓励表扬,可以破格提拔或者留任或者提高其待遇,对于考核不合格的村官要取消其获得的优惠政策,及早退出,这样既可以避免人才浪费,又可有效吸引有能力有意愿为农村服务的人才留下。

在保障机制与配套方面,要确保各项优惠政策充分落实,保障长期稳定吸引和留住真有能力的大学生扎根建设新农村。首先,规范大学生村官政策与相关法律制度的关系,以给大学生村官一个合理的法律地位和职位,让他们的身份不再尴尬下去。例如,大学生村官的身份问题,大学生村官的权利和义务问题,合同期满后的二次择业问题等,从而让大学生村官没有后顾之忧的放开并扎进农村基层踏实工作。其次,支持大学生村官在农村自主创业,带头创业。为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创业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技术支持,这样既能激发大学生村官的创业热情,又可以推动大学生村官带领村民致富,实现“双赢”。再次,在大学生村官任职期间,可适当延长任期时长。当前大学生村官一般是两到三年的任期。根据农业生产的周期和和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应当把大学生村官在基层的任职延长到五到六年,使大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学识和能力,增强政策的实效性。同时延长任职期限也能过滤掉那些只把村官作为“跳板”的“动机不纯”的大学生。

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这是中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使农村的发展迎来又一个崭新阶段。无疑,大学生村官这一职位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将成为稳定和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途径,也将是解决我国人才市场结构性矛盾的主要出路,更是适应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猜你喜欢

大学生村官
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大学生村官农村基层工作案例
大学生村官在江苏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中的作用
管理教育视阈下的大学生村官培养探究
大学生村官发展农村经济的创新举措调查与研究
新形势下大学生村官的培养与出路问题探析
大学生“村官”退出机制研究
欠发达地区大学生村官幸福感测量
外部环境影响大学生村官成长的实证研究
大学生村官成长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