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研究
2015-04-29温晓明
温晓明
摘 要:经济发展向来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基调。中央希望福建切实加快落实赶超战略,带给龙岩的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探索一条富有龙岩特色的转型升级之路,势在必然。为此,要转变发展思路,延伸产业链。提升主导产业高端化水平,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增长极;提升优势产业集群化水平,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提升传统产业特色化水平,建设“新海上丝路”的一颗明珠;提升新兴产业低碳化水平,建设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提升服务业现代化水平,建设闽粤赣区域性中心城市。
关键词:区域经济;产业发展;转型升级
龙岩市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资源储量却大幅度减少,推进龙岩市产业转型升级,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不仅可以促进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实现新的“起飞”,而且还可以为实施“赶超战略”,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积累经验,贡献力量。
一、“赶超战略”视野下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然
基于福建所处特殊区域地位,福建省被中央赋予新的区域经济发展任务,要求福建经济总量尽快赶超台湾。去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决策和主持召开“新古田会议”,并考察福建和闽西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希望福建切实加快落实赶超战略,切实加快特色现代农业建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把从严治党落到实处,这是对福建、对闽西发展的新要求。总书记讲话“核心”就是“切实加快落实赶超战略”。这是统领今后几年福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也是该省自身加快发展的内在要求,为推动福建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同时,随着福建、广东、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挂牌成立,标志着福建对外开放进入境个新阶段。作为大陆与台湾距离最近的省份,中央要求福建利用对台地域和文化优势,突出对接台湾自由经济区,对接建设海上丝绸之路,以两岸经济一体化为主线,采取“一区多园”的模式,发展对台湾地区和东盟国家贸易,建立台海自由经济区,势必成为福建参与建设“一带一路”的新载体,有助于福建全面拓展与“海丝”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探索新途径。在“赶超战略”视野下,带给龙岩的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客观上要求龙岩保持比全省高一点的发展速度,做大经济总量,探索一条富有龙岩特色的转型升级之路,势在必然。
二、龙岩市产业转型升级基本情况
龙岩是一个资源性城市,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禀赋非常富裕,经济发展向来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基调。改革开放以来,涌现出比较好的一些产业,紫金矿业、龙烟、龙工、龙净这些大产业已经渡过一段非常好的黄金时期,2011年之前,龙岩市的GDP增长一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充分享受了资源所带来的力量和机遇。但是经过长期开发,受埋藏条件、品位等因素影响,在目前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已不具备进一步开发的优势,如铁矿、煤炭的开采,有步骤的关停原有不适合发展的落后产能,通过“裂变式”的产业替代达到转型目的。到2014年年底,抓龙头兴产业方面,该市全年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有龙马环卫、森宝食品、成森建设集团等39家,共实现产值1 062.23亿元;超50亿元的企业有龙烟公司、紫金铜业、紫金矿业、龙净环保等4家,共实现产值392.1亿元;超100亿元的企业有龙烟公司、紫金铜业等2家,共实现产值263.7亿元。“三维”项目对接方面,该市全年列入省重点跟踪管理的三维项目573项,位列全省第三,其中,列入省重点跟踪管理的央企项目29项,占全省(258项)11.24%,与厦门市并列全省第四位;列入省重点跟踪管理的民企项目515项,占全省(4 148项)12.42%,列全省第二;列入省重点跟踪管理的外企项目29项,占全省(352项)8.24%,列全省第五位。企业技术改造方面:该市全年企业技术改造累计完成投资448.29亿元,同比增长37.4%。组织实施市级重点技改项目100项,建成投产29项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该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60家;2014年8家企业被评为省级创新型企业,累计25家。拥有51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其中,2014年5家企业通过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累计24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4家企业通过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累计23家;重点实验室累计4家。全市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748件。新兴产业培育方面:30个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2.23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0.59%。其中,福建天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家新药奥美沙坦酯原料和固体制剂生产线GMP改造工程、福建正德光电产业园项目、福建连城盛威高科开发有限公司第三代全自动电容触摸屏Sensor生产线等9个项目实现竣工投产或试产。现代服务业提升方面:全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57.17亿元,增速8%,占全市GDP的比重为34.37%。其中,现代物流业增加值达107.52亿元,增速为10.06%,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为17.11%;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1 177.96亿元,各项贷款增速平均增长9.67%。
但是,与福建省兄弟地市比,龙岩市主要经济指标仍处于中下水平。去年,龙岩市GDP增长比全省低0.2个百分点,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产业发展转型升级愈加繁重。表现在:一是拓展市场空间难度加大,创新创造乏力。虽然政府和企业各界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但是受基础条件、人才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该市科技创新能力较弱。企业方面研发投入不足,研发人才缺乏,研发能力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企业不多,关键零部件制造等核心技术掌握的少,综合竞争力不强。政府方面,虽然能意识到重视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但是不能为创新人才提供必要薪金、福利、发展空间以及社会地位需求,存在口头上尊重人才、以至浪费人才现象。二是服务业层次不高。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内,龙岩把工业发展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全市经济的增长,过于依赖工业的推动,2013年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为53.8%,超出第三产业19.6个百分点。目前该市第三产业主要集中在传统的餐饮、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和其他服务业,占第三产业总值的71.3%,而较高层次的新兴服务业发展还不够发达,比重偏低,不仅影响第三产业的做大做强和优化升级,而且对一、二产业缺乏完善的配套服务支撑,一定程度上影响现有企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也制约投资环境的改善。三是资源环境压力趋高。龙岩市以资源型经济为主的粗放型增长模式,一方面使资源的拥有量越来越少,开采的成本和难度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对环境的过度蔑视而造成的水土流失、粉尘和污染物的排放等,对青山绿水和空气质量的损害也越来越大。目前,如果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但无法实现新一轮的经济增长,而且也无法保住青山绿水。四是用工成本不断攀升。从统计资料看,该市职工的年平均工资呈逐年增长态势,2013年职工年平均工资44 776元,是1990年的21.4倍,是2000年的4.9倍,2005年的2.7倍。显然,制约龙巖产业发展的瓶颈已经充分显现,传统粗放、铺摊子式的发展道路越走越窄;部分传统产业在新一轮的发展中,竞争力大幅度削弱,为发展输送的动力明显不足。
三、促进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的路径探讨
(一)提升主导产业高端化水平,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
“加快实施赶超战略”带来重要历史机遇,把龙岩建设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是摆在龙岩市产业发展面前的重要课题。因此,推动主导产业由成本优势和比较优势向技术优势和创新优势转型升级,走高端化路子,提升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空间广大。为此,要瞄准全球生产体系的高端,大力发展具有较高附加值和技术含量高的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立足制造业的基础,着力推动钢铁、有色、精细化工、汽车、纺织、烟草等有强大基础的主导产业,由低端制造向价值链的高端制造延伸。
1.主攻主导产业高端技术。加快科技孵化器建设。一是加快各县(市、区)和企业科技孵化器建设进度,指导市、县(区)生产力促进中心以及长汀稀土新材料孵化器、连城鑫晶光电信息孵化器等的建成。突出“孵化器”功能定位,为中小微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发展空间和平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推进市科技创业园二期建设,完善市科技创业园公共服务职能,争创省级、国家级科技创业园。进一步拓展科技孵化器发展思路,全面提高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孵化能力和服务水平。二是大力推进三大技术体系建设:重点加快国家级和省级技术中心的发展,为企业形成较强的技术支撑,形成以企业技术中心为主要创新载体的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通过购买新型专利技术、委托、合作开发、兴建创新技术开发机构、创办科技型创新实体等途径,借助“6.18”平台,鼓励企业应用高新技术对生产线进行全面改造升级,形成以产学研巨大合力为纽带、及时有效的科技科研成果转化体系;有层次地支持机制灵活、运作高效的创新产业实体,培育一批技术创新服务中介,以加强新技术与产业实体的连接。
2.打造主导产业高端品牌。运用企业主导产品的核心技术,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关键产品,提升发展主导产业。注重主导产业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引领产业发展的重点产品。在关键环节和主要部位采用高新技术和一流装备,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使设计技术、制造工艺、产品技术水平达到全国一流水平和当代国际先进水平,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和专利产品。
3.引进主导产业高端人才。一流的产业离不开一流的人才支撑,打造高端优势传统产业必须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一是实施“才智龙岩”高端人才聚集计划,造就高層次人才队伍。以重大项目、创新平台、创新基地为载体,吸引留住高层次科技人才。对列入国家、省、市创新人才主持实施的科技项目给予优先立项,重点扶持。二是支持人才引进和使用。以重大项目创新平台和创新基地为载体,营造吸收人才、用好人才的良好环境,鼓励企业集团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人才资源。加强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的培训,逐步走经营者市场化、职业化道路。三是注重与国外同行合作开发、引进国外专家。通过引进产业龙头企业,引进人才团队、收购海外研发机构,收获研发力量、并购国际企业,吸聚一批人才等方式进军国际科技高地。
(二)提升优势产业集群化水平,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
1.实施“三维”项目对接,做大优势产业集群。一是强化项目策划生成,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龙岩产业集中区发展的生命线。围绕龙岩市主导产业、产业基地建设目标,对接国家和省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谋划和建设一大批关联度高、辐射力大、带动力强的龙头型项目;跟踪推进现有“三维”(央企、民企、外企)项目,围绕机械制造、金铜冶炼、稀土产业集群精心策划产业龙头,产业延伸链和产业集群项目。二是深化与央企、民企、外企的对接。结合工业园区优势和自身产业的特色,组织开展与央企500强、民企500强、台企100强、外企900强在关键领域和关键项目上进行对接活动。
2.培育龙头企业的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积极扶持、培育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发挥其辐射、示范、扩散及销售网络的龙头作用。引导社会资源向龙头企业积聚,提高龙头企业的核心作用。一是培育市内龙头企业。坚持稳中求进、转型升级、龙头带动,在重点产业精心筛选一批带动性强、关联度大、创新能力强的骨干龙头企业,分类指导,一企一策;鼓励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两化融合、兼并重组、市场开拓、品牌建设,推动龙头企业与相关联企业协作配套、产业集聚,提高龙头企业发展效益、竞争力,增强龙头企业发展活力、发展动力。二是引进市外龙头企业。加强对接世界900强、我国台湾百大和大陆500强等具有较强实力、先进技术和市场前景的企业,以产业政策为指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围绕市内重点产业关键环节、产业链配套、技术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加快策划、引进一批规模大、经济效益好、技术含量高、辐射能力强的大型龙头企业,建立与项目税收贡献相挂钩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三是大力推进龙头项目建设。制定产业龙头年度实施计划,组织工作力量,加强对机械、金铜、稀土、农产品加工、设施农业、商贸、物流等重点行业的主要龙头项目用地、用林、环境容量、资金等方面的协调服务,加快推进签约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开工项目尽快建成,建成项目尽快投产,投产项目尽快达产。四是发展壮大重点产业集群。加快建设龙岩工程机械及零部件产业基地、龙岩汽车产业基地、上杭铜深加工基地、长汀稀土深加工基地等重点产业集群,力争到2015年产值超100亿元的产业集群达9个,其中超500亿元的产业集群达1个。加快培育发展“217”产业集群,“2”就是机械、有色金属2个千亿级的产业,“1”就是1个500亿级的商贸物流产业,“7”就是7个县(市、区)培育一县一优势产业,力争到2018年每个县(市、区)形成一个以上百亿产业集群。
(三)提升传统产业特色化水平,建设“新海上丝路”的一颗明珠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的海上国际贸易通道,积极对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提升传统产业特色化水平,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1.传统产业发展新型化。一是重点做好传统产业加减法。要以“智”做加法,传统产业要引入高科技,注入电商等新模式,从而打造新品牌。要以“慧”做减法,传统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减少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数量。龙岩的传统建材、能源企业比较多,过去叫作“十里山沟,处处冒烟”,这种发展可以带来一时的经济增量,但要付出的环境代价太大。近年来,龙岩关闭了中心城市18家水泥企业,通过技术改造,通过上大压小,来实现循环经济发展的路径。二是加快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时期,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进程可以为后发先至、在更高的层面上实现农业现代化创造了条件。重点通过实施一批农业重点项目,依托上杭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漳平永福台湾农民创业园、连城福建农民创业园和新罗区适中镇、永定县下洋镇、武平县岩前镇、长汀县策武镇、漳平市永福镇等5个福建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在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休闲生态农业等领域实施现代农业重点建设项目,全面改善设施装备,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高质量安全水平,实现粮食、烤烟、茶叶等主要农产品生产稳定增长,不断优化农业结构。
2.传统产业特色化。一是强化本地特色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在传统的种植业方面,根据各地气候特点、地理位置和生物适应性,抓好优良品种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如引进特早熟蜜柑、红肉蜜柚、蓝莓等,自行选育了“杭晚蜜柚”、“永定早红”等新品种;同时,武平、上杭、连城等实施金线莲、铁皮石斛等名贵中药材的标准化组栽培,扩大“龙岩斜背茶”、“武平高埔茶”、“漳平野生水仙茶”、“上杭观音”、“连城野生茶”等被列入福建省茶树优质资源保护品种的种植规模;养殖业方面,引进贵妃鸡、孔雀、野猪、冷水鱼、鲟鱼、香鱼等品种,扩大上杭槐猪、长汀河田鸡、武平象洞鸡、连城白鸭、龙岩山麻鸭、福建黄兔、官庄花猪、闽西南黑兔等被列入福建省地方畜禽遗传资源目录的畜禽养殖规模。在传统的工业生产方面,水泥行业作为龙岩市最具区域特色的传统产业,近年来“上大压小”、淘汰落后产能之后,水泥行业向高端化发展还有许多向纵深发展,取消32.5复合水泥产品标准,发展高标号水泥和特种水泥,实现水泥生产中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如利用水泥窑余热发电、利用废渣生产机砖等)。机械产业也是具有龙岩区域特色的传统产业,对于龙岩中小型机械产业,福建龙马环卫装备有限公司的成功之路是值得借鉴的例子。该公司专业从事环卫装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内环卫装备的研发和生产基地,各种品牌的环卫车辆全国领先,拥有60多项专利。这说明产业发展在走“大而强”的同时,也应大力培育“小而专”企业,在专业化生产领域成就辉煌,做到“有中生新”,目前正在开发生产备用电源车、应急保障车、移动应急通信车。二是注重特色品牌的打造。特色装备制造是龙岩的名片,“龙工牌装载机”、“龙净电除尘设备”、“龙马专用车”、“启腾微型车”等品牌早已驰名中外。占据市场半壁江山的香烟业,声名远播的“龙岩造”,正逐渐影响着一个区域,影响着中国,甚至于影响世界。
(四)提升新兴产业低碳化水平,建设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建設海峡西岸经济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旨在依靠科技进步、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全面提高实验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根本途径就是发展新兴产业,走低碳化发展路子。
1.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要把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作为转型升级、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突破口。一是积极打造以节能减排、循环利用为重点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比如在龙雁工业集中区循环经济链中,坑口电厂是轴心。围绕企业产生的“渣”和“汽”,坑口电厂向园区15家企业传输原料和热汽的同时,园区内的龙能公司采用国际领先工艺,让粉煤灰得到循环利用,实现“变废为宝”,使坑口电厂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固体零排放。通过循环利用,龙雁工业集中区年可节约标煤2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8万吨,灰渣综合利用率达98%以上。二是大力推广节能、环保技术,发展机械再制造产业,努力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资源利用的“减量化”,产品的“再利用”和废弃物的“资源化”再循环。比如铜,如果纯粹做冶炼,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在维持生产的过程中,必须把产业链做一个有效对接。对铜的下脚料要吃干榨净,做到零排放。紫金矿业把冶炼铜后剩余的残渣衍生出硫酸,硫酸再加工成磷肥,而硫酸和磷肥的下脚料则用来做石膏。上杭县蛟洋循环经济园区的发展形成了一条首尾相连、资源“吃干榨尽”的生态产业链。从紫金铜业20万吨铜冶炼项目到瓮福紫金磷化工项目,再到下游的一系列公司,一个个厂房就像是一条条输送带,每天都将上游企业的副产品送往下游企业进行深加工,全部回收利用,最终实现资源“吃干榨尽”。通过企业的内部“小循环”和园区的“大循环”,实现资源全部回收利用。
2.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是精心谋划战略新兴产业。围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结合市情实际,坚持科技支撑和自主创新,超前谋划,推进产业园区建设,在环保机械、稀土产业、硬质合金制造业、LED光电产业、新型动力电池、生物和新医药产业上取得突破,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推动龙岩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二是促进新兴产业规模化。目前,该市整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环保、光电、新材料等方面有选择地加以突破。像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可以为龙岩发展环保产业创造非常好的条件,带动影响智能机械、环境科技、生物技术等发展前景好的产业,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向集群化、规模化发展;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扶强做大长汀稀土、连城光电以及武平不锈钢、新型显示等产业,通过一些龙头企业进一步把产业链延伸,进一步把循环经济做起来,使绿色经济走得更快一些,走得更好一些。四是培育新兴产业的市场需求。以稀土为原料的稀土精深加工及应用产品、以粉未冶金和高端数控刀具、新能源沼气、纺织制品、天泉药业等市场潜力大、社会效益显著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加强示范应用宣传,引导消费需求转变,拉动产业发展。
3.走“绿色环保经济、生态家园”的发展路子。生态优势是龙岩最大的优势,生态发展是龙岩未来发展的重点,把与生态优势紧密相连的产业聚集在一起,把客家文化、红色文化这两大品牌当作特色产业发展起来。在推动传统产业发展、发挥生态优势的过程之中,要把旅游产业作为一个很重要的产业来发展。一是传承客家文化,做活客家土楼这篇文章。传统的客家文化,是值得发展的原生态物质文化,客家土楼是世界文化遗产,同时也是我们国家5A级景区,这是我们客家文化品牌。要把它转化为发展优势。二是弘扬红色文化,做足古田会址这篇文章。整合以古田会议旧址为核心的整个闽西红色旅游资源,连点成线、连线扩面,使整个旅游产业能在红色资源的优势下进一步把产业做大。2014年10月30日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上杭县古田镇召开,被称为“新古田会议”。要充分发挥“新古田会议”的后续效应,在引进央个、军地融合项目上取得重大突破,以“古田会议”品牌为龙头,整合客家、红色、生态资源,促进文化、旅游、科技、金融深度融合,推进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三是发挥生态优势,建设生态家园。龙岩市有水土流失治理“从荒山到绿洲”的成功经验,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更重要、更艰巨的另一半路程需要把它走完,就要建设生态家园,实现“从绿洲到生态家园”的转折,继续打好“治山、治水、治大气”这三大战役,真正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生态红利,实现“生态美、百姓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