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中学语文高效课堂
2015-04-29丘伟雄
丘伟雄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打造高效课堂,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和组织,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充满激情地授课,大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要学,自主去学,快乐地学,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教师的主导角色得到恰到好处地运用,学生的主体角色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高效课堂才能实现。
【关键词】导入 有效教学情境 授课 多媒体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052-01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采用愉快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打造高效课堂教学,已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然而,如何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佳有效性,如何构建初中语文有效课堂,却让许多语文教师感到困惑。如何才能打造高效的中学语文课堂呢?本文就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点粗浅看法,以期为广大同仁的教学提供一些借鉴。
一、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精心导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入语是一堂课的开场白,是否把握得当,直接奠定了整个课堂的基调、效果。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小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因此,精心设计课堂导语,创设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美的情境,叩开学生的心灵,是很重要的,可以唤起学生强烈的“乐知”、“乐学”的欲望,可使学生或悄然动容,或神思飞越,或跃跃欲试,或期待盼望,从而很快进入“共振”的境界。导入的每一句话都要仔细推敲,力求一个“精”字。或以情境导入式,使学生快速感情投入,顺理成章的把学生带入课堂。或故事性导入,步步诱导,趣味十足。或激疑式导入,引起悬念,启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急于求知。如:我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时,先放一曲《父亲》,声情并茂的演唱马上就把学生的感情调动起来,学生全身心投入的进入今天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如我在教授巴金的《短文两篇》(《日》《月》)时,我和学生讲述了“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等民间传说,学生们被故事所感染,很快地进入了情节,进入课文学习。
2.创设温馨宽松的课堂氛围,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象,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成这样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课堂教学只有建立人本的、平等的、和谐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才能实现师生的相互沟通、影响、补充。因此,教师必须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在学生中树立起可亲、可敬、和蔼的形象,以利消除学生在课堂民主活动中的心理障碍,确立“平等对话”、“民主教学”意识,要灵活巧妙地调节课堂气氛,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营造一种自由、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充满自信地去探究、体验、交流,从真正意义上让课堂充满着温馨的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创设积极思考的教学情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思生于疑,疑促进思,思激发学。问题的存在,就会引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从而在学生心理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进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创新欲望。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材中的具体内容,设置一些问题(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紧扣教学目标;问题应具有启发性,真正激活学生的思维;问题要大小得当,多少适量,难易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观刈麦》时,我利用“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句话进行问题情境创设:农民在田间劳作,脚受暑气熏蒸,背受太阳炙烤,为什么还“不知热”?为什么还希望“夏日长”呢?此矛盾的问题情境一抛出,学生的思维就得到了激发,大家各抒己见,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达成共识认为农民们是为了抓住晴好天气去收割,心甘情愿受酷暑煎熬。这样,农民的悲苦的矛盾心理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全体学生马上产生强烈的共鸣,激起了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对黑暗的封建社会强烈的不满。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旨,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了认真思考、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4.创设学生参与讨论的气氛,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同桌互议或分组讨论,能够扩大信息的交流,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加深理解。因此,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并在教师的组织指导和引导下,学生从自身发现问题,从好奇心及兴趣出发,以同桌或合作小组为单位,或分工协作,或互相交流,最后综合概括,从而获取知识。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有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操作,而且有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学习交流与帮助。这样,不仅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对话,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知识技能,而且能获得终身持续学习的能力。这是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事实证明:学生自己动脑发现问题、讨论争辩、互相启发、集思广益胜过教师讲好几遍。
二、激情授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关键在于语文教师。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双边过程,教师起主导作用。” 语文是最富有人性美和人情味的学科,教师要找准课文和学生的情感点,充分利用自己的形体语言来配合授课内容,激情四溢地把课上起来,往往可以带动学生的情感。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他们天真烂漫的性格,好奇好动的特征,自然决定了他们会激情涌动。当作者的创作之情、教师的教学之情和学生的学习之情三者相互融通,呈现出一个强烈的情感共鸣的状态时,学生就会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到教学之中,课堂上或表现为气氛活跃,议论纷纷,或表现为鸦雀无声,屏息凝神。此时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活动达到了最佳状态。教师应想方设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达到这种状态,让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与教材之间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获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巧妙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本和板书,难免枯燥乏味。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克服了这一缺陷,它的特点是图、文、声、像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标准逼真的情境朗读,悦耳的音乐背景,把学生带入了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增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和感染力,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被激发出来,学生就会主动探索,积极进取,愿学,乐学,继而大大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如在上《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篇课文前,我就利用多媒体播放《好汉歌》音乐画面,从一开始,学生就被精彩的画面和气势磅礴的歌声所吸引和感染,自然趣味盎然,兴致百倍。这堂课自始至终,没有一个人偷懒睡觉,每位学生都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课堂上激情飞扬,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总之,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应主动、适宜地创设一些灵活有趣、得体有效的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问题,充满激情地授课,诱发学生情感共鸣,调动学生的学习内动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使语文课堂变得“活”起来,从而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