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混龄游戏对农村留守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意义
2015-04-29王芳
王芳
【摘要】利用农村民办幼儿园各项资源,开展留守儿童混龄游戏,既能避免民办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促进留守儿童社会性良性发展,让其在社会规则、意志、情绪、自控、合作、同伴关系、亲社会性、责任感等方面得到健康发展,又能提升教师指导混龄游戏的水平,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转变留守儿童家长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促进农村民办幼儿园、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混龄游戏 留守儿童 学前儿童社会性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024-02
一、农村留守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问题
现行农村幼儿园规模小、条件差、经费少导致师资队伍不稳定,办园理念落后,小学化倾向严重,严重违背了学前儿童教育和学前儿童成长的规律,危害了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留守儿童与同伴交往存在着明显的社会性发展障碍,表现为不愿与人交流、自我封闭、易与他人发生冲突,碰到问题与困难时不愿求助他人,其与家庭的联系紧密度差于非留守儿童,社交焦虑及孤独感显著强于非留守儿童。
二、混龄游戏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意义
混龄游戏是促进农村留守学前儿童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有效的途径。
(一)促进幼儿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获得
在该游戏中,幼儿能观察到冲突及其带来的麻烦,通过协商、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既培养了幼儿的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又让幼儿学会解决问题、有效交往技能及控制攻击行为所需的技巧和能力。
(二)满足幼儿的社会和尊重等高层次需要
年龄稍大的幼儿,可与小龄幼儿交往,在对其照顾和帮助中实现“成人”地位,同时在发生玩具分配和角色安排等冲突中学会控制情绪、谦让、克服攻击性行为。而小龄幼儿更期望与大龄幼儿接触,该接触能享受到大龄幼儿的温情和照顾,不受约束和控制,还能发表意见,实现在家庭生活中的愿望,切实感到自己的成熟,迈入“大人”的行列,得到心理满足。
(三)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同情心与移情能力的发展
不同年龄的幼儿回到同龄伙伴中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其社会能力会得到迁移和巩固。如小龄幼儿学着大龄幼儿去照顾、抚慰还未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的伙伴,把玩具与小朋友分享,帮助老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而大龄幼儿回到同龄伙伴中,会控制自己的行为,攻击性行为减少;理解和采纳同伴的意见;教其他幼儿遵守纪律和游戏规则等。
(四)幼儿间的示范、榜样作用优于成人的示范、榜样作用
大龄幼儿会经常有意无意地向小龄幼儿展示自己。小龄幼儿会经常模仿大龄幼儿,甚至由于疑惑而大胆提问,这种交往可培养探究精神和自信心,培养幼儿友爱互助、热情待人、大胆发表意见等优良品质和个性。另外,混龄游戏让幼儿角色换位,异龄互学,相互谦让、关心和帮助,幼儿的亲社会性行为明显增多。
(五)有助于幼儿社会规则意识的形成
混龄游戏中,幼儿必须了解和遵守一定的游戏规则,只有了解和遵守社会性的规则才能参与到游戏中,才能完成各项任务。 (六)激发幼儿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混龄游戏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同年龄的幼儿表现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经常让成人吃惊,不同年龄的儿童解决问题能力是不同的,激发其聪明才智。
混龄游戏的最大优势是为异龄幼儿的互动交往创造条件,通过不同年龄与能力水平的幼儿交往,培养幼儿懂得合作、分享、谦让、包容、尊重及解决问题能力等积极的社会行为。可见,混龄游戏的开展能有效地促进留守儿童社会性的良性发展。
三、开展混龄游戏的建议
充分利用农村的环境优势自制游戏材料;利用农村天然场所,满足游戏空间从而实现混龄游戏的可行性和独特性。
(一)建立安全预案,确保混龄游戏顺利开展;
(二)组织专业学习,转变农村民办幼儿园教师观念,提高混龄游戏指导水平;
(三)有计划地开展混龄游戏活动;
(四)结合多种家园合作方式进行家长教育,得到家长对混龄游戏的理解、支持和互动;
(五)建立以混龄游戏教育为基点的科学评价标准,对幼儿游戏行为评价、对混龄游戏实施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1]《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若干问题及成因分析———以云南为例》[J].成巧云,施涌,《大理学院学报》,2013(7).
[2]刘宗发,冉汇真.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J].教育评论,2012(3):63-65.
[3]孙晓军, 周宗奎等. 农村留守学前儿童的同伴关系和孤独感研究[J]. 心理科学,2010(2):337-340.
[4]邢保华,刘芳.混龄游戏对幼儿社会性心理发展的作用[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09(1):34-35.
[5]段成荣,杨舸.我国农村留守学前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8(3):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