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重症哮喘临床特征及治疗观察
2015-04-28姜小红
姜小红
(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高坪中医院 四川 南充 637100)
重症哮喘是一种非常多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尤其在老年群体中比较多见。老年重症哮喘患者大多气短乏力、体位前弓、体力活动受到严重的限制,病症比较严重的患者往往生活无法自理,夜间无法入眠,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1]。为了对老年重症哮喘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本文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的老年重症哮喘患者50例,然后对50例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并对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的老年重症哮喘患者50例,经过一定的医学检验,所有患者全部符合老年重症哮喘的诊断标准。在50例老年重症哮喘患者中,男性患者为男性为28例,女性患者为22例;年龄在55岁到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37±5.94)岁;病程在1年到32年之间。50例老年重症哮喘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讲话苦难、言语断续、呼吸费力、大汗淋漓、口唇以及四肢末梢发绀、肺部有哮鸣音。患者的呼吸频率为31至46次/min,心率为117至154次/min。
1.2 治疗方法
1.2.1 氧疗:严格按照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氧疗,具体来讲,对患者进行血气分析,并根据分析的具体结果选取不同流量的氧供应。如果患者的P(CO2)在35mmHg以下,那么对患者进行面罩吸氧,并对患者的肺泡通气情况进行有效改善。如果患者的P(CO2)在35mmHg以上,那么可以使用适量的尼可刹米以及洛贝林等兴奋剂,并对患者进行雾化治疗,保持患者的呼吸通畅。
1.2.2 药物治疗:首先,使用100毫升左右的氯化钠注射液,其浓度为0.8%,然后加入125毫克去甲基强的松龙,对患者进行滴注,持续使用三天。其次,对患者进行抗生素治疗,对患者进行药敏度的检查,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检查结果来选择头孢菌素类型的抗生素或者其他类型的抑制抗生素,在本次研究中,对患者使用了呱拉西林那舒巴坦钠以及头孢他啶等进行治疗。第三,常规治疗使用β受体激动剂对患者进行治疗,并对患者进行雾化,使患者吸入一定剂量的沙丁胺醇雾化溶液,每天进行三次左右。
1.3 观察指标:对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老年重症哮喘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讲话苦难、言语断续、呼吸费力、大汗淋漓、口唇以及四肢末梢发绀、肺部有哮鸣音等。
2.2 治疗效果:在50例老年重症哮喘患者中,治愈41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00%,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老年重症哮喘患者的治疗效果
2.3 血气分析结果:50例老年重症哮喘患者治疗后的pH、PO2以及PaCO2均比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老年重症哮喘患者的血气分析结果
3 讨论
老年重症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气道炎性疾病,该疾病由多种细胞以及细胞组分共同参与作用,其中最主要的细胞有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肥大细胞以及T 淋巴细胞等[2]。老年重症哮喘患者很容易表现出气道的高反应性,致使患者出现气道挛缩,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十分严重的威胁。在目前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针对老年重症哮喘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有效控制,防止患者的病情进一步恶化,并积极观察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保持患者的肺功能正常,防止患者出现气力不可逆的阻塞[3]。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为了对老年重症哮喘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的老年重症哮喘患者50例,然后对50例患者进行氧疗、抗生素治疗以及皮质激素治疗等综合治疗。具体的结果显示,老年重症哮喘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讲话苦难、言语断续、呼吸费力、大汗淋漓、口唇以及四肢末梢发绀、肺部有哮鸣音。经过综合治疗,在50例老年重症哮喘患者中,治愈41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00%。50例老年重症哮喘患者治疗后的pH、PO2以及PaCO2均比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以得出,对老年重症哮喘患者进行进行氧疗、抗生素治疗以及皮质激素治疗等综合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可以进行临床推广。
[1] 屈宏梅,雷娜.老年重症哮喘临床特征及治疗体会[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21(2):99-100
[2] 薛为民.老年重症哮喘临床诊断及规范治疗[J].中外医学研究,2015,12(3):134-135
[3] 杨华,阿不来提·阿不力木.重症支气管哮喘临床特征及规范治疗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4,19(2):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