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场地上的大课间体育活动
2015-04-27陈连新
陈连新
【摘 要】大课间体育活动在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组织纪律的加强等方面都具有推动作用。教育的发展,单纯的课间操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必须构建新型的大课间活动。
【关键词】小场地;大课间;体育活动
最近几年,体育大课间这种新型体育活动日益发展起来。较于传统单纯的课间操,体育大课间更广义。其活动具有时间长、内容多样、形式多变等特点。本文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对一些大课间活动的方案进行了总结。
一、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
1.从学校自身条件出发,找到合适的运动项目
开展大课间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也能把学校的办学特色以及教育理念展现出来。跳绳和毽子这两项运动,在具备一定锻炼价值的同时,既经济又有趣味性,还对场地的大小没有太多要求,为了丰富大课间活动,学校可以引进这两项运动。
2.因校制宜,组织有序
学校可以克服人多场地小的问题,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予以丰富和完善,使学生在大课间活动期间,既能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又能享受到体育活动带来的快乐。学校可以开展一个主体项目,然后再开设其他辅助项目,形成一种主项突出、副项兼具的活动形式,提倡学生在大课间活动时间内从自身的兴趣出发对项目进行选择。学校可以将大课间活动内容分成整体展示、自主活动两部分,集体展示时,全校学生可以跟随音乐节奏练习学校自编的“毽子操”等;自主活动部分,全校学生按班级为单位来进行活动。高年级学生可以从本班特点出发对游戏项目进行选择;对于低年级学生,则应该开展趣味性较高的游戏,如大家围成一圈踢毽子等。学校应该把大课间活动划入学校整体教学规划之中,健全活动管理制度,对大课间活动进行严格的组织实施,在对小场地问题进行克服的同时,也对课堂教学进行补充。
3.大课间活动内容要多样并具备操作性
大课间活动内容的设置对其能否持续发展造成很大影响。学校在对大课间活动内容进行设置时,要考虑活动内容是否能够对学生的需求进行满足,是否能够带给学生乐趣。具体操作时,首先前期的准备工作一定要做好,然后在实施过程中加以完善。学校在对大课间活动进行安排时,对室内、室外两种活动内容进行制定。因地制宜地开展大课间活动,激发学生锻炼的积极性。
4.提升学生安全意识,杜绝意外的发生
在小场地进行大课间活动时,器材的装卸是导致意外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进行大课间体育活动之前,教师应规划和合理调整学校的可活动场地。有些教师因为担心出问题而放弃带领学生练习器材装卸。事实相反,在对器材进行装卸的过程中,教师能培养学生独自装卸器材的能力,培养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但要注意:学生装卸器材过程中,教师除在一旁进行监督并及时提供帮助外,安装完毕教师还要进行检查,避免发生意外。
5.开展竞赛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使教师和学生对这些活动越来越重视。为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学校可以组织安排相关的竞赛活动,如健美操比赛、接力赛等等。在比赛中,评选出优秀的个人和班级。这样,在对学生优秀表现进行肯定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另外通过这个过程,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会得以加强。健全合理的评估机制,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真正喜欢上大课间体育活动。
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效果
1.学生参与大课间活动的热情增加
精彩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使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了运动的快乐,与此同时,学生从自身兴趣出发参与大课间活动,使得课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通过对大课间体育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评选,学生能够更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之中,学生的自信心得以提升,更具备合作精神,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也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
2.学生参与到大课间活动的频次增加
日常的学习和生活都不能脱离体育活动。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使学校的每一位老师都有机会扮演“体育老师”的角色,教师在完成学校安排的教学任务的同时,也使得每天的体育活动时间更为丰富。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学生分组进行踢毽子、跳绳等等活动。学生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3.学生的身体素质大幅度提高
对于体育课上缺失的锻炼时间,大课间体育活动能够进行弥补,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对体育课程的延伸,使每一个学生的体质都更为健康。同时,学校开展的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和竞赛,能收到社会和家庭很好的信息反馈,家长对于学生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能给予更大的支持和鼓励。
三、结束语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但能够对学生的体育知识、技能等进行巩固提高,也能对学生的个性和合作意识进行培养。相较于体育教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对于改善学生的身心状况具有更大的作用。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形式等方面所具有的特点,能更好地实现体育的价值。它不仅能把学生的体质提高上去,也能够使学生的锻炼习惯更加良好,并具备终身体育意识。
参考文献:
[1]王红,王东桥,孙鲁.培养成锻炼习惯是奠定学生终身体育基础的关键[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24(4):540-541
[2]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5):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