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迁黔军事院校体育活动研究
2016-10-13李延武
李延武
摘 要: 本文探讨迁黔军事院校体育活动的特点及对贵州体育发展的历史贡献,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抗战时期迁黔军事院校体育活动概况及体育活动的特点,主要结论:迁黔军事院校以开发活动场地为主,借用现有场地为辅;迁黔军事院校体育活动与军事体育融为一体,共同为抗战服务;体育锻炼与卫生工作同步进行;活动内容突出兵种特点;篮球运动广泛开展。
关键词: 体育史 抗战时期 高校内迁 军事院校 体育活动
抗战时期,为了使教学工作得以继续开展,多数高校相继内迁。其中迁入贵州的军事院校共12所,分别为:陆军大学、军训部军官外语班、中央陆军步兵学校、陆军军官学校第四分校、陆军炮兵学校、“中华民国”海军学校、防空学校、陆军军医学校、陆军兽医学校、陆军辎重兵学校、陆军通信兵学校、中央陆地测量学校。陆军大学于1940年迁回重庆,中央陆地测量学校于1941年前往四川,其他军事院校在贵州办学至1945年抗战结束之后。抗战期间,迁黔军事院校克服重重困难,不仅使教学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体育活动竟然也开展得红红火火,在贵州的教育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为贵州的体育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1.迁黔军事院校内迁地及运动场地情况分析
从上表可以看出,迁黔军事院校很注重运动场地的充分利用与开发。除了内迁地为数不多的运动场地可利用之外,迁黔军事院校在内迁地积极开辟运动场地,保证了体育锻炼与军事训练的正常进行。抗战时期迁黔军事院校克服重重困难开辟运动场地的做法值得当今学校的学习。
2.迁黔军事院校体育活动的特点
2.1为抗战服务的特点。
战时教育要求教育要围绕战时需要进行。对于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要求整理教材,施行强迫运动,使体育锻炼与军事训练和童子训练紧密结合。迁黔军事院校的体育活动充分贯彻这一点,将体育活动与军事训练统一起来,亦体亦训。
2.2体育和卫生齐抓共管
体育和卫生两件事情,是一样的重要。其目的都在增进国民体格的健康,使每一个国民都能够奋发图强,而担负目前艰巨的使命[1]。迁黔军事院校通常都设立有专门负责卫生的部门,比如医务室,它并不像我们通常认为的看病、打针、开药方等。医务室还负责卫生检查、疾病防御等。贵州属南方省份,夏季容易流行瘟疫,迁黔军事院校对瘟疫的预防力度较大。
2.3体育训练内容突出兵种特点
每年夏季,海校师生均到县城附近的溱溪河进行游泳训练,每天2小时,有队长作示范,对能游长泳者必有鼓励,最高可达20余元[2]。海军学校的学生要适应海上作战,所以游泳训练便成了海军学校必不可少的训练项目,也成了鼓励努力参与的项目。而陆军炮兵学校在场坝辣子街一带的空地上,盖起可饲养百余匹马的马厩,并在其附近开辟马术训练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的学员们经常在靶场练习瞄准、射击。除此之外,他们还要进行长跑、单双杠、跳马等体能训练。可见由于兵种的不同,迁黔军事院校的体育训练项目亦存在不同,且核心项目相去甚远。
2.4篮球运动广泛开展
陆军辎重兵学校的内迁地为龙巫县,该校的篮球活动对龙巫县篮球运动的开展影响深远。该校篮球代表队队长由当时的国手王世选担任。强将手下无弱兵,由于王世选突出的篮球技术和严格的训练要求,加之辎重兵学校学生良好的体能储备,使得该代表队技术高超,球艺精湛。他们组织了“星期球赛”,并常常在比赛中打出了高水平。大显身子,吸引广大观众。由于他们的带动,县城学校、机关一时出现打篮球的热潮。海军学校有两位教官在省立中学的高中部兼任体育教员,分别为徐树模和林仰秀。两位教官与桐梓县中学的体育教师潘奎龙合作,经常组织海军学校的学员与县中的学生进行练习性的篮球比赛。中央陆地测量学校的篮球队与当地各机关单位和社会青年组成的篮球队进行了友谊比赛。
3.迁黔军事院校体育活动对内迁地体育发展的影响
3.1为内迁地营造良好的锻炼氛围
辎校对龙巫县的体育运功曾作过大力推动,原因是校部篮球代表队是由国手王世选担任队长组建的。这个球队技术高超,球艺精湛。在他们组织的“星期球赛”上打出高水平,大显身子,吸引广大观众。由于他们的带动,县城学校、机关一时出现打篮球的热潮。
内迁时期,海军学校的学生们每天到桐梓县体育场进行兵操训练和开展体育活动。海军学校的学生们队伍整齐,一个个在赛场上生龙活虎,潜移默化地影响桐梓县的人民群众,给桐梓县城营造较好的体育锻炼氛围,有力地推动多项体育项目在桐梓县城的开展。
3.2给内迁地带去现代运动项目
迁黔军事院校的内迁给贵州带去了多项现代体育项目,这一点我们有据可查。如遵义教育志中写道:“民国26年(1937年)之后,由于内迁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影响,遵义县的体育课中加入了球类、田径和体操。民国30年(1941年)后,包括遵义在内的桐梓和赤水等县为解决体育师资问题,曾临时聘请内迁军事院校的国术教官任教,教习拳击。”[3]而“中华民国”海军学校则把乒乓球、羽毛球和排球等现代体育项目引入桐梓,促进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大力发展,并为桐梓培养大批体育人才,曾在桐梓的体育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通信兵学校的文娱组为了宣传抗日,曾组织舞蹈等文体活动,让麻江这座山城的民众大饱眼福,颇有影响。
3.3促进内迁地篮球运动的开展
陆军辎重兵学校的“星期球赛”由于组织有方,球队水平较高,吸引广大群众。在他们的带动之下,龙巫县县城的学校和机关部门纷纷组织篮球比赛,一度出现打篮球的热潮。另外,内迁安顺的陆军军医学校组织的“七七”和“匹克”篮球队经常组织训练和比赛,对安顺的影响较大。海军学校、中央陆地测量学校等内迁军事院校的篮球运动开展得经常而持久,对内迁地篮球运动的开展和普及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林鸿坦.国民体育卫生周播音演辞[J].体育通讯,1940,48.
[2]张力.海校学生口述历史2[M].北京:九洲出版社,2013:5.
[3]贵州省遵义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遵义地区志教育志.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162.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5QN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