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配合刺络放血治疗周围性面瘫恢复期临床研究
2015-04-26黄志毅麦璧连
黄志毅,麦璧连
(佛山市南海经济开发区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234)
针刺配合刺络放血治疗周围性面瘫恢复期临床研究
黄志毅,麦璧连
(佛山市南海经济开发区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234)
目的:观察探讨针刺配合刺络放血治疗周围性面瘫恢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为治疗周围性面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针刺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针刺配合刺络放血治疗,治疗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痊愈所需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9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患者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痊愈所需时间为(20.13±1.39)天,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6.56±3.48)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刺络放血治疗周围性面瘫恢复期患者疗效较好,可明显改善其症状,减轻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针刺配合刺络放血;周围性面瘫恢复期;临床研究
临床上周围性面瘫又称为面神经炎[1],具有起病急、发病年龄广等特点,其主要表现为口眼歪斜、面部表情动作不灵活等,给患者正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该疾病临床治疗方法较多,但有效提高患者康复效果是目前关注的重点[2]。为观察针刺配合刺络放血治疗周围性面瘫恢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本文选取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周围性面瘫相关诊断标准。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11~71岁,平均年龄(43.16±11.17)岁,病程1~11天,平均病程(5.21±0.33)天;治疗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10~73岁,平均年龄(44.07±10.28)岁,病程1~10天,平均病程(5.17±0.24)天。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于发病10天以内患者,针刺主穴取牵正、翳风,具体操作为:牵正穴针尖向后45°斜刺1寸左右,同时翳风穴针尖向前45°斜刺1寸左右,保证两针垂直,此时采取平补平泻法;配穴主要取患者患侧阳白、丝竹空、地仓、颧髎、下关、双合谷、四白等穴,采取浅刺、毛刺法(不宜通电针),留置20min,配合TDP照射。对于发病11天及以上患者,宜疏通经络,主穴取位及刺法同上,给予强刺激提插泻法;配穴:患者面部患侧穴针刺由浅变深,采取深刺、透刺法。
1.2.2 治疗组 患者针刺取穴及治疗方法与对照组相同,起针后对主穴牵正及翳风穴位进行常规消毒,用一次性7号针头快速刺络放血,每天1次,连续3天。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及治愈所需时间。
1.3 疗效标准
痊愈:患者患侧面部肌肉对称,面部神经功能恢复且口角无歪斜状;显效:患者患侧面部肌肉外观正常,面部神经功能大部分恢复正常,且笑时口角无歪斜状;有效:患者面部神经功能部分恢复正常;无效:患者患侧面部神经功能无任何改善。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痊愈16例,显效8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治疗组痊愈23例,显效3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6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痊愈率为76.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2.2 两组患者治愈所需时间比较
在痊愈所需时间方面,对照组为(26.56±3.48)天,治疗组为(20.13±1.39)天,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χ2=5.023,P<0.05)。
2 讨论
面部神经麻痹主要是由非特异性炎症造成的周围性神经麻痹,目前该病的发病机理尚不清楚,一般认为是患者面部血管受寒造成痉挛症状,从而造成神经受压致病[3]。西医主要以改善患者微循环为主,中医认为患者少阳经脉空虚,风热侵袭患者面部筋脉,造成经血阻滞,肌肉纵缓不收[4],临床治疗以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为主。据相关资料显示[5],针刺配合刺络放血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显著。
为探讨针刺配合刺络放血治疗周围性面瘫恢复期的临床效果,本文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60例作为研究资料,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针刺治疗,治疗组患者针刺配合刺络放血治疗,均以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痊愈所需时间。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痊愈所需时间方面,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该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相近[6],表明针刺配合刺络放血可有效调节患者气血、调整阴阳、疏通经络并扶正祛邪,使毒邪随血而出,面部瘀血消散,经脉得以滋养,面部功能恢复更快,从而提高疗效。
综上所述,针刺配合刺络放血治疗周围性面瘫恢复期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减轻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梁东升,刘少明.刺络放血加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42例[J].陕西中医,2013,34(4):461-462.
[2] 杨骏,李传富,张庆萍,等.合谷穴针刺周围性面瘫患者脑功能成像初步分析[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4):608-610.
[3] 徐斯伟,胡蔚琼,张必萌,等.艾炷灸为主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12):880-881.
[4] 杜雅俊.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80例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10):1224-1225.
[5] 蔡南哨,于海波,马晓明,等.针刺治疗配合中医护理干预对肝郁型面瘫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4,11(11):1-2,3.
[6] 刘有明,水思源.中药配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34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9):81-82.
(责任编辑:李岚春)
2015-03-26
黄志毅(1986-),男,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经济开发区人民医院中医师,研究方向为传统疗法临床应用。
R246.6
A
1673-2197(2015)14-0061-02
10.11954/ytctyy.201514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