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逍遥散的临床应用与体会

2015-04-26黄金彬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14期
关键词:异病肝郁疏肝

林 坦,黄金彬

(1.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 福州 350108;2.福州市鼓楼区洪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福建 福州 350007)



逍遥散的临床应用与体会

林 坦1,黄金彬2

(1.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 福州 350108;2.福州市鼓楼区洪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福建 福州 350007)

对逍遥散的临床应用进行简单回顾,结合临床实践,总结逍遥散的应用体会,并进行一定思考,阐述辨证论治及异病同治在中医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

逍遥散;临床应用;妇科疾病

逍遥散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之九治妇女诸疾》,具有疏肝解郁、养血健脾的功效,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症见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1],是内科及妇科病的常用方剂。笔者结合自身实践总结逍遥散的临床应用体会,现报道如下。

1 逍遥散的临床应用

该方出处原著将其列为治妇女诸疾方,主治范围涉及内科胁痛、头痛等疾病,故以表1、表2的形式,参考中医妇科学及中医内科学教材,对逍遥散的临床应用进行简要回顾。

表1 中医妇科学教材中逍遥散的应用[2]

表2 中医内科学教材中逍遥散的应用[3]

由上表可知,逍遥散在妇科疾病中应用较广,与中医内科学相比,二者都将其用于抑郁症的治疗。而原方涉及的胁痛、头痛诸证,尤其是脾胃病等内科疾病的治疗,中医内科学教材中并未提及。此外,现代学者对逍遥散的临床应用进行了大量研究,经对比发现,目前逍遥散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内科及妇科情志病,如抑郁症、焦虑症等治疗中。

2 临床应用及体会

笔者除将逍遥散应用于妇科及内科情志病的治疗外,尚对该方的其余适应证进行了一定发挥,并获得一些体会,现进行简要阐析。

2.1 脾胃虚弱证

众所周知,气血阴阳不足可导致脾胃虚弱、脾气不足、中焦虚寒、气血两虚、胃阴不足、肝郁脾虚诸证,通常采用四君子汤、建中汤、归脾汤、柴胡疏肝散等治疗。笔者根据以下中医理论基础,选用逍遥散加减治疗。

首先,脾胃虚者,肝必乘之。五行学说明言,木火土金水者,任何一方相对虚弱,都会被所不胜者所乘,这就决定了脾胃虚弱者需采用疏肝治法。而四君子汤、建中汤、归脾汤等多无疏肝之法,柴胡疏肝散又重疏肝而轻健脾,因此不选上方为主方进行加减;其次,中医学认为脾气不足影响水谷运化,水谷运化受扰,气血阴阳化生都会受到影响。因此笔者认为,有脾气不足者,常伴血、阴、阳之不足,即使辰下未见血、阴、阳不足之证,在不治疗的情况下,最终还是会导致血、阴、阳不足的症状。根据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理论,在治疗脾胃虚弱证时,笔者并不选用单一的补脾胃气血阴阳之方,如四君子汤等。

根据以上理论,笔者认为,在治疗脾胃病时,一旦确认虚实,可选择逍遥散加味治疗,在疏肝的基础上增强脾胃运化,辅以化生气血阴阳的药物,如山楂、神曲、谷芽、麦芽、鸡内金等,不必拘泥于基本治则,如见血虚补血,见阳虚补阳。笔者在治疗常见脾胃虚弱病(未合并肝积、胃癌、胆石等顽疾者)时,选用逍遥散加味,药物组成为柴胡、白芍、当归、茯苓、白术、炙甘草、生姜、焦山楂、六神曲、炒谷芽、炒麦芽、鸡内金、佛手,酌情加黄芪、党参补气温阳,沙参、麦冬、熟地、阿胶养阴补血,均取得较好效果。

2.2 鼻窒病

鼻窒病相当于西医中的慢性鼻炎,其主要病机为肺脾气虚、邪滞鼻窍、邪毒久留、气滞血瘀[4],常用方剂包括温肺止流丹、参苏饮、当归芍药汤、通窍活血汤等。笔者根据以下中医理论,选用逍遥丸为基础方。

鼻窒为一种久治不愈的慢性疾病,其虽与伤风鼻塞症状相似,但多属内伤虚证挟瘀。一方面,肺为娇脏,鼻窒经久不愈,必损肺气,故应补益肺气;另一方面,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故温肺止流之法虽佳,但健脾止流亦是关键;此外,血藏于肝,行于四肢百骸,鼻窒挟瘀,脉窍不通,故应行血。笔者认为行血当从藏血之脏入手,即注重疏肝。分析至此,虽然已可认为治疗鼻窒当选补肺健脾、疏肝行血之法,即选用前述常见方剂,但笔者根据五行生克理论,认为仍然应以疏肝为主,即肺金病,肝木侮之;脾土病,肝木乘之。无论肺虚或脾虚,均传病于肝,因此笔者仍然选用逍遥散为基础方治疗慢性鼻炎。

病案:许某,男,28岁。患者反复鼻塞流涕20年,15年前诊断为过敏性鼻炎,每逢秋冬病情好发。刻诊:晨起喷涕连连,涕泪交加,稍遇冷风则清涕加剧,畏寒肢冷,面色青中泛黑,纳差,舌淡苔薄白,脉细弦。此患者年幼发病,禀赋不足,肺脾早伤,面青为主色,辨其为病位在肝;青中泛黑,辨其禀赋不足在前,子病及母在后,纳差为脾虚,脉细为气虚,脉弦为肝郁不达,畏寒辨其为久病伤及阳气。综上,辨其为肝郁脾弱肺虚证,方选逍遥散加减:柴胡10g、白芍10g、当归10g、茯苓12g、白术10g、炙甘草6g、干姜6g、白术10g、黄芪30g、制附子10g、细辛3g、白芷30g。患者当晚服完1剂,翌日晨起喷涕减少过半,鼻涕亦少,服完3剂后自觉症状十去其八,后以肾气丸加味续服10剂后痊愈。

2.3 视瞻昏渺

中医学认为,脾非独为生痰之源,同时为仓禀之官,是后天气血生化之源。脾健,气血生化有源,肝得血藏,目才得以受血而视。因而笔者认为疏肝健脾养血是视瞻昏渺的治疗要点,这正符合逍遥散的主治范围。

病案:林某,男,38岁。患者左眼视力下降,视野中央出现盘状阴影3天,1周前经福建东南眼科医院诊断为中浆病。刻诊:左眼视力下降,面色青黄,舌苔薄白,脉细弦。患者面色青黄,辨其病位在肝脾,结合舌脉,辨其为肝郁脾虚证。方选逍遥散加减:当归10g、白术10g、白芍10g、柴胡10g、茯苓12g、川芎12g、泽泻30g、益母草80g。服完3剂后视力恢复,视野中盘状阴影消失。

3 讨论

诚如前文对逍遥散临床应用的简单回顾,该方的现代应用及研究主要集中在内科及妇科情志病的治疗上。目前很多商家将逍遥丸直接归类为妇科类非处方药,某种程度上使得中医理、法、方、药之间存在脱节现象,违背了中医辨证理论,尤其是异病同治的治疗原则,影响了后来学者对逍遥散的认识,从而使其临床应用受到了一定限制。

笔者认为,异病同治在临床实践中不容忽视。临床治病,理法方药,一脉相承,不必因古人将逍遥散归为妇人方,而将其拘泥于治疗妇人病,或是单凭一纸具有缺乏完整性的说明书,而将某种中成药的应用局限在某个范围。只要理法得当,辨证得体,所有疾病均可适用,这正是中医异病同治的精髓所在。

[1] 邓中甲.方剂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

[2] 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9.

[3] 张伯臾.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0.

[4] 毋桂花.中医耳鼻喉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8.

(责任编辑:尹晨茹)

2015-03-27

林坦(1956-),男,福建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医基础理论。

R285

A

1673-2197(2015)14-0124-01

10.11954/ytctyy.201514064

猜你喜欢

异病肝郁疏肝
基于“异病同治”探讨当归芍药散治疗子宫腺肌病和盆腔炎的作用机制
Shugan Huoxue Huayu Fang (疏肝活血化瘀方) attenuates carbon tetrachloride-induced hepatic fibrosis in rats by inhibiting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Smad signaling
Mechanism underlying efficacy of Shugan Sanjie decoction (疏肝散结汤) on plasma cell mastitis,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从肝郁论治失眠
唐喜玉治疗肝郁脾虚型泄泻经验总结
子宫内膜功能亢进性疾病的“异病同治”诊治研究思路
疏肝和胃降逆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观察
滋肾解郁汤治疗肝郁型阳痿41例
柴胡疏肝散合天王补心丹治疗不寐浅析
“异病同治”理论在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