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拨开“感情朗读”的迷雾

2015-04-21李丹

关键词:朗读教学解决策略

李丹

摘 要: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朗读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教学活动,也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朗读教学应从现今的一些误区中走出,变得更为高效、务实,使之切实成为发展学生语言,培养学生能力,激发学习情感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朗读教学;现状误区;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3-066-1

一、“有感情”不能标准化

每个人的经历阅历不同,生活体验不同,对文本的理解也会千差万别,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有些老师认为有感情朗读就是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找轻重音,掌握停顿,比如课堂上经常听到这样的提示语:“这里的停顿要长一些”,“在读得过程中要把这几个字读得重一些,大家圈出来”,“这里要轻轻地读”……这就走入了误区。学生的感情朗读大都腔调相近,读法相似,缺乏个性。不是情动于衷,言为心声,而是刻意模仿,整齐划一,教师体验代替学生体验,个性化阅读沦为一句空谈。

二、“有感情”不能形式化

有感情朗读是学生充分理解文本内容基础上一种情感的自然宣泄。而时下课堂中为追求朗朗读书声,“为读而读”的现象普遍。男生读、女生读、小组读,看起来形式多样,但其实重复机械。教师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要求学生朗读文本,没有情感的共鸣、没有技法的指导,有感情的也没感情了。

三、“有感情”不能概念化

情感是作者创作的原动力,也是作品的生命力。课堂上,常常看到老师追问学生:“从这句话你可以看出他心里有怎样的感受?”学生很快把准脉搏:“热爱祖国!”老师连忙趁热打铁:“那就让我们带着热爱祖国,期望和平的感受一起读!”经过一遍又一遍指导,学生仍读不出老师期待的感受。很多学生的朗读成了配合老师的演出,内心没有情感的涌动。

有感情的朗读,要建筑在学生找到情感的寄托点,如果学生对“战争”知之甚少,如何能读出热爱祖国、期望和平?“用赞美的语气来读”、“用悲伤的语调来读”这种概念化的要求不是指导,而是对学生朗读的捆绑。

为克服以上朗读指导的弊病,引导学生在朗读中的真实的“有感情”,笔者认为应注意如下几点:

一、情感共鸣是关键

文本浸润了作者的情感,也是学生情感的“生发源”。与文本充分地对话,有了情感的共鸣学生才能有感情,也才能读出感情。因此,教学中要创设浓厚的教学情境,渲染课堂气氛,给学生铺垫一个情感基调;还要充分挖掘文本的内涵,诱发学生的真切体验,引领他们进入课文所创设的境界,让他们借助语言来感受形象。

一位老师教学《荷叶圆圆》创设情境,边往黑板上张贴片片荷叶,边进行语言渲染:看,圆圆的、绿绿的大荷叶在向我们招手了,你们就是水小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你现在想对荷叶说什么?可以加上动作,还可以站起来说一说。学生眉飞舞色地说开了:“荷叶荷叶,你就是我最好的停机坪,你真了不起。”“这个歌台可真棒,我站在上面,就能唱出最动听的歌曲。”学生把自己当作了池塘中的一员,对小动物的快乐之情也有了进一步的情感体验,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不断入境,朗读就更有情趣了。

二、个性张扬是活力

语文课堂是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课堂,课堂的主人是学生。朗读教学中教师不能凌驾于学生之上,过多地左右学生的情感体验,要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富有个性的情感理解,以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消除学生感情朗读的心理障碍。只有这样,学生的朗读才能真情流露,自由表达。

文本的阅读是文本的诱导和读者主体之间一次情投意合的约会,必然造成对内容理解的多元性。情感朗读同样也需要尊重和张扬学生的个性为前提。曾听一位老师谈上《寻隐者不遇》的情景,有些学生读到“云深不知处,只在此山中”边读边摇头,因为他们感受到诗人失望的情绪;而有的学生边读边点头,因为他们感受到隐者真“隐”啊,感慨佩服;还有的边读边抬头,因为他们感受到诗人很困惑,对白云深处有一种莫名的向往。可见,多元理解折射个性朗读的风采。

三、智慧评价是手段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准确合理、富有鼓励性的评价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处于兴奋、主动、积极的状态,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有位老师在执教《台湾的蝴蝶谷》时听到学生读得不够好,老师说:“你读得很响亮,可老师还没有欣赏到漂亮的蝴蝶呢!”第二位同学有进步了,老师评“这下我看到鸟语花香的蝴蝶谷啦!环境清幽还有数不清的蝴蝶在翩翩起舞……”老师特意将最能表现蝴蝶谷美的句子依着学生的重复朗读一次,又像是模仿又像是范读,实际上强化了朗读要领,学生心灵神会,读得兴趣盎然。

四、教师范读是滋润

小学生喜欢模仿。教师把课文读得有声有色,入情入境,学生们也会学着老师的语音、语调,节奏等来朗读课文,从而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教师的范读中,有时可范读全文;有时可范读重要段落;有时可范读重要语句。一般来说,课文的重点,课文中最能传神、传情而学生又不易读好的地方,最有必要范读。

总之,小学阶段的有感情朗读要改变重技巧指导轻情感体验,重共性体验轻个性体验的误区,真正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认识生活、走进文本理解生活、走进文本感悟生活,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能愉悦学生身心,才能引导学生充分汲取文化营养。

猜你喜欢

朗读教学解决策略
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朗读教学策略探析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实践探究
农村初中英语朗读教学初探
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及处理策略
优化小学英语朗读教学策略浅谈
高校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安全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在体育课中设计有效的自主合作学习环节,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