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英语高效课堂的利器
2015-04-21吴建春
吴建春
摘要:本文结合中学英语学科特点,在肯定了“导学案”教学模式的优点的同时,也指出了其在教学实践中编制和使用“导学案”时容易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和建议,力求使“导学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好帮手。
关键词:导学案;英语;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1-053-1
一、“导学案”模式教学的优点
1.有效导学,高效课堂。
“导学案”能为学生搭起学习之桥,引导学生按图索骥,去发现规律、解决问题、获得能力。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导学案”,把目标内容、重点难点、方法要求等有机地糅合在一起,为学生的知识习得提供有效的附着点,帮助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丰富认知结构。学生认真思考问题、查阅资料、收集信息,带着疑问走进课堂。课上,教师组织学生进一步展开探讨,将思维的神经伸张到知识的海洋中,学生在质疑、释疑中理清脉络,建构知识。
2.讲练结合,内化新知。
“导学案”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讲重在启发和点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鼓励学生质疑交流、展示成果。教师则捕捉和梳理学生的信息,形成新的教学推进点,填补学生的知识漏洞,纠正学生的思维偏差。“导学案”实现了精讲精练、讲练结合,教师立足教学目标和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书面习题来训练学生,巩固学生的知识系统,同时也起到检测学习效果、消除学习障碍的作用。
3.以学定教,分层教学。
“导学案”教学模式体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生本教育理念。教师可以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找到教学的起点和坡道,选择最优的方法和切入点,引导学生荡起合作与探究的双桨,划向知识的彼岸。同时,“导学案”的应用也便于教师开展分层教学,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教师可以兼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能力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二、“导学案”模式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1.习题称霸,无味无趣。
“导学案”的编制和使用对教师教学的投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的教师没有经过认真研究、精心设计,只是按照教材内容设置一道道习题,甚至采用照搬的方法,没有经过筛选和改编直接让学生去完成。“导学案”成了学生的变相作业,课堂成了师生Check的过程,有时“导学案”上习题过多,学生匆忙应付,毫无趣味可言,这样的“导学案”教学名存实亡,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容易引起学生反感,课堂自然沉闷无趣。
2.过度预设,呆板生成。
“导学案”的编制对教师来说确是一个考验和挑战。“导学案”有自主学习板块,设置前置性自主学习任务,是提前发给学生的。许多教师喜欢把上课的提问、活动设计等和盘托出,一一呈现在“导学案”上,致使学生对课堂缺少新鲜感,思维火花难以闪现。教师在“导学案”上的过度预设,如一只无形的手扼住了学生灵动的生成,教学僵化机械。很多学生只思考“导学案”上的问题,对教师的相机提问和课堂再生成的追问不知所措。
3.千篇一律,风格大同。
“导学案”一般由年级组集体研究编制而成,有的教师没有经过个体的二次复备和三次再备,把年级组的“共案”全盘搬进课堂,导致课堂千篇一律,教学效率难以保证。教师对“导学案”缺少再加工,无疑会抑制教师的教学个性,同时由于缺少对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在使用中也存在较大的风险,“导学案”的功能无法得到有效的发挥。
三、对策及建议
1.精心做好一个“导”字。
“导学案”是备课组教师的集体智慧和劳动结晶。“导学案”的编制要求所有的教师能对文本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细致的解读,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精心做好一个“导”字。
“导”应灵活多样,避免习题化,“导”应向学生传输教师对文本理解的深入浅出的韵律脉动。教师可提供背景或素材,设置问题或情境,设计图表或表格,搭建学习框架,提供巩固练习等。例如,英语阅读课教学前,教师可通过“导学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及重点,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重点词汇、表达等,并发散思维,完成造句任务;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收集生活中与课文相关的材料,带到课堂上来与同学分享、讨论,让英语学习与学生生活接轨;教师还可以设计适量的任务型阅读题,让学生通过自学找出答案,帮助学生有目的地熟悉课文。问题的设计要环环相扣,步步推进,尽量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2.巧妙安排一个“学”字。
“学”是课堂教学的聚焦点。由“导”走向“学”,实质上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明确学习目标,知晓学习方法,开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完成“导学案”上的学习任务的过程。
课堂上,教师通过“导学案”拓宽学用渠道,给每位学生足够的锻炼机会,让他们直观地投入学习,轻松地获取信息。在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再组织学生释疑解惑,帮助学生打通输入与输出的管道,并对语言知识加以延伸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知识树。教师在课堂中要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激活学生思维,给学生创造机会体验和使用英语,关注学生的动态生成,并加以灵活处理。教师要正确处理好“导学案”预设和生成之间的关系,在编制“导学案”时,可以适当地留白。
3.及时跟进一个“悟”字。
“悟”是升华,是引导学生领悟知识的真谛,把握知识的规律,完成新旧知识的重组和内化。教师应在“导学案”上设置“评价反思”板块,帮助学生有效领悟,引导学生发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导学案”使“悟”的环节具体化、有形化。首先,教师要组织学生回顾教学内容,在“导学案”上整理相关的英语知识点,如表达方式、句型结构等,加深学生的印象。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归纳学习方法和思路,让学生记录学习体会,自己分析解决了的问题,自己的发现、收获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