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经典实验,提高实验复习效率
2015-04-21张其珍王海玮
张其珍 王海玮
摘要:重视实验原理的分析,通过剖析经典实验、鼓励学生积极创新以及试题精析、精练,对提高学生实验能力大有帮助。
关键词:生物;经典实验;剖析;实验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1-092-1
高考实验题几乎都可以在教材的经典实验中找到影子。因此,复习实验时注意对书中经典实验的剖析,让学生体会实验方法的科学性,设计思维的严密性等等,然后把剖析所得迁移应用于其他实验的复习,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经典实验的分类
中学生物学教材中的经典实验根据实验目的、性质、作用主要分类如下表。
那么怎样去剖析经典实验呢?首先要有实验设计的基础知识,然后才是拿起基础知识这把“刀”去“剖析”经典实验,去分析经典实验,去欣赏经典实验,去体会经典实验之所以经典的魅力。实验设计的基础知识包括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实验设计的方法。
二、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生物学实验中,一种生命现象的发生往往有其复杂的前因后果,从不同角度全面地分析问题就是科学性的基本原则。分析问题、设计实验的全面性和科学性体现了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2.单因子变量原则。实验变量,指实验假设中设计的给定的研究因素。反应变量,指实验变量所引起产生的结果或结论。而其他对反应变量有影响的因素称之为无关变量。例如,在验证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就必须控制pH值、底物量和酶量的相等,只改变单一因子——温度,观察不同温度下酶活性的差异。遵循单因子原则,既便于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分析,也增强了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3.对照性原则。实验中的无关变量很多,必须严格控制。要平衡和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对照实验的设计是消除无关变量影响的有效方法。设置对照组有4种方法:(1)空白对照,即不给对照组做任何处理;(2)条件对照,即虽给对照组施以部分实验因素,但不是所研究的实验处理因素;(3)自身对照,指对照组和实验组都在同一研究对象上进行。(4)相互对照,不单独设置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作为对照。
三、实验设计的方法
由于完整的实验设计方案包括课题、目的、原理、对象、条件、材料、用具、装置、步骤、现象,实验结果的假设和预期、分析和讨论,因此在实验设计时要考虑:(1)审准实验目的和原理。明确验证的“生物学事实”是什么?或“生物学事实”的哪一方面?实验所依据的生物学(或其他知识)原理是什么?如在验证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实验原理就是碘遇淀粉变蓝,淀粉酶可催化淀粉水解为麦芽糖,麦芽糖遇碘不变蓝。(2)找出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以及影响本实验的无关变量,然后构思实验变量的控制方法和实验结果的获得手段。(3)恰当选择实验对象。就是实验所用的生物学材料,如验证质壁分离所用的成熟植物细胞,生长素发现实验中的燕麦胚芽鞘。(4)细心注意实验条件,认真研究实验装置设计的严密性和合理性。完成实验所需的理化条件以及生物学处理方法,如光照、温度、pH值、酶、缓冲剂、离心等。(5)合理设计实验方法和步骤。要遵循前面所提到的原则。(6)记录分析实验结果。不但要分析意料中的结果,还要分析可能出现的意外结果甚至失败的情况,并作出推论。
四、经典实验的剖析举例
1.“生长素发现”的实验。科学的思维方法:(见下表)
观察现象燕麦胚芽鞘的向光性
提出问题向光性的外因是单侧光,内因是什么?
提出假设向光性与尖端有光,尖端可能产生某种物质
设计实验验证1.除去胚芽鞘尖端(结果:不生长不弯曲)
2.切下尖端置于琼脂块上一段时间后,把此琼脂块置于胚芽鞘的切面一侧,并做对照试验(结果:只有放置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才能使胚芽鞘生长和弯曲。)
分析、推论胚芽鞘尖端确能产生与生长有关的某种物质
化学提纯分离提取出该物质(结果:吲哚乙酸,命名生长素)
2.“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实验设计内容:
(1)目的: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过程,验证成熟的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
(2)类型:验证实验。
(3)原理:水分代谢理论知识,浸在溶液中的成熟的植物细胞具有半透膜和膜两侧具有浓度差,与渗透作用的物理装置相似。
(4)实验假设: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
(5)实验条件与观察指标:质壁分离和复原。为观察清晰、灵敏、易操作,用紫色洋葱表皮或紫鸭跖草。
(6)预期结果:细胞失水——质壁分离;细胞吸水——质壁分离复原。
(7)方法步骤:设置单一变量:用不同的溶液浓度(30%的蔗糖溶液、清水)处理实验材料。设置实验组:单组实验法。对同一材料既用A法(30%的蔗糖溶液)处理,又用B法(清水)处理。设置实验对照:自身对照。
(8)实验结果:30%的蔗糖溶液处理——质壁分离,清水处理——质壁分离复原。与预期结果符合。
(9)结论:成熟的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