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乡土资源打造团、队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15-04-21高爱华

关键词:少年儿童团队文化

高爱华

摘要:我校少先队、共青团依托地方特产——莲,努力打造“莲”文化,建设具有“莲花”特色的团、队特色文化。一、创设“莲”之氛围,让少年儿童进入这一氛围——“影响场”,使其受到这个“影响场”的独特氛围的深刻影响;二、开展“莲”之活动,使少年儿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内化“莲”的品质,三、在国内外交流互动中传播“莲”之文化。我们希望团、队共同缔造的莲花团队特色文化在少年儿童加入“莲花”学校到毕业离开“莲花”学校的九年学习生活中有所获益,并对少年儿童的人生有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少年儿童;团队;莲;文化

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1-033-2

“新雨迎秋欲满塘,绿槐风过午阴凉。水亭风日无人到,让与莲花自在香。”斜塘曾是个典型的江南小镇,因斜塘河而得名,诗人柳亚子曾留下“斜塘烟雨景如何?水阔芦帘对户居。已隔一条衣带水,不同调笑酒家胡”的佳句。如今,尽管园区的开发使“满塘荷韵醉墨香”的宁静已经不再,但“荷花公园”、“莲花新村”、“荷花桥”等美丽的名字却作为历史的见证留存下来。

我们学校就建造在这样一个充满着江南水乡文化特色的地方。2003年由朱永新题词正式成立“苏州工业园区莲花学校”。

一、创设“莲”之氛围

(一)“莲之雅”的自然环境

我们这里所说的自然环境,是指隶属于校园环境的狭义的自然环境。包括建筑格局、园圃规划、净化活动等。

高尔基说:“照天性来说,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们的生活中去。”的确,赏心悦目、整洁卫生的环境能使人心情舒畅;反之,杂乱、肮脏、丑恶的环境使人精神萎靡,或导致犯罪。因此,在校园内创设美的自然环境,对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格局美

“社会事物的美,根本上也是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之统一的具体感性存在。”总体来说,学校的格局科学、合理、美观、实效。我们的教学区“莲志楼”、运动区“莲艺楼”、生活区“莲香楼”等各自独立、又有苏州园林中的回廊相互连接,既符合人们的审美心理,又能降低相互间的干挠。在这样的主体环境中,我们的少年儿童在无形中便会受到视觉美的熏陶,形成一种良好的心境。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运动中也互不影响,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氛围。

2.园圃规划美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庭院雅趣,也是人类最高沿尚的娱乐之一,是陶冶性情的最好方式……高级的文明,必然伴随着优美的园林。”与格局美相比,园圃美更容易,其作用也更大。从心理学角度讲,绿色能平息人的烦躁心理,给人以和平、生命、青春、希望、生机等感觉,配以各色的花卉,补以热烈(红)、光明、轻快(黄)、崇高、诚实(蓝)、纯洁、朴素(白)等感觉,加之馥郁的花草清香、悦耳的鸟鸣,又能给人以嗅觉、听觉的良性刺激,有助于少年儿童健康心理的形成。正如文学家翻译家曹靖华所说:“花,它那芬芳艳丽的色香与充沛的活力,令鬓发霜白的人闻鸡起舞,不知老之将至;令青少年倍感朝气蓬勃,生力无穷。”这不正是校园环境所需要的吗?在格局美的基础上,学校走廊的墙壁上是团、队专门为每个中队开辟的中队文化墙。中队文化墙有每月必展内容和选登内容,现已成为每个中队对外展示的窗口与舞台。每每走过,欣赏其中,都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受。2008年学校还在校园里建造了具有浓郁水乡特色的江南园林——馨园。亭台楼阁、假山小池、周敦颐的塑像、回廊墙壁上都有现今中国有名的书法家拓印的作品,还有那一池的青莲在学生们的眼中、笔下幻化做了美的化身、精灵的代表。

3.净化美

净化是指为保持环境的美观而进行的人的劳动。就学生而言,主要是洒扫庭除、栽花种树等。明窗净几的教室,花木扶疏的园圃、整洁的林荫道、洁净的厕所……所有这些,都是劳动的结果。享受着这一劳动成果,少年儿童都会在心里洋溢着一种幸福感和自豪感,不仅能陶冶人的心灵,还可以更进一步促使人的行为美。遵循这一规律,学校以塑造具有“莲”之雅致的环境为起点,激发了我们少年儿童的爱美之心,同时也增强了少年儿童对破坏美的行为的憎恶,从而形成保护美的自发行为,在校园内杜绝学生乱丢乱扔等一切不良现象。

如今,漫步长廊,会为方廊窗边的各种咏莲诗所吸引;徘徊书苑,会为古色古香的文房四宝所赞叹;放眼晴空,会为吴文化的深厚底蕴所折服。午间时分,少年儿童们或流连阅览室,感受阵阵书香;或临帖运笔于书画室,寻找一方宁静;或在心理咨询室“莲馨小屋”小坐,和辅导员谈心……整个学校沉浸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化“莲”的品质

“莲”不仅外形美丽而且具有深远的文化内涵。莲又称荷,与“和”谐音。民间吉祥画,“和合二仙”,便是一人手中持荷,一人捧盒,以示和合和谐。八仙中的何仙姑,以手执荷花为表征,象征其貌美并姓何,表示祥和吉利。青莲与“清廉”谐音,人们便以莲花比喻为官清正,一尘不染。如画青莲和一只白鹭组成的图画,名为“一路清廉”。这样就有了我们学校的“莲之洁”的主题了。

“莲之洁”,是我校廉洁文化进校园的传统月。“出淤泥而不染,浊清涟而不妖”形象鲜明地写出了莲的高洁脱俗。这个月,我们把廉洁文化细化为四个主题,一、二年级以“做正直的少年儿童”具体以“诚实守信,唤醒责任,为人正直”为主题;三、四年级以“和美德同行”具体以“清正廉洁”、“勤俭节约”、“严于律己”为主题开展活动;五、六年级的少年儿童以“心目中的一杆秤”开展辩论赛;七、八、九年级的少年则以插上理想的翅膀为主题细化为“勇于追梦”、“深情于民”、“梦想中国”开展系列主题征文活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活动样式新颖,少年儿童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传达着对“莲之洁”的深刻感悟。或高唱凯歌,或泼墨挥毫,或唇枪舌剑……

这些年学校承办的“苏州工业园区廉洁文化进校园”以及“苏州市廉洁文化进校园”的主题活动更是大大地提升了少年儿童对“莲”的认识,更内化为如“莲”般高洁的品质。

“莲之远”,是我校毕业班在毕业之际必修的主题。取自《爱莲说》的“莲香远益清”,其意是说莲的香气远播,越发显得清新芳香。这正昭示了我们莲花学校的少年儿童具有高远的志气,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毕业班儿童少年的心理特点进行理想教育,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古时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都是观莲节,我们团队共同策划:一、二年级以观莲、赏莲、话(画)莲为主题的活动,重在对莲的外形的认识;三、四年级主要以写莲、赞莲为主,旨在发现莲的内在品质;五、六年级主要是发现身边的“莲”更多的是内化后的践行。

现在团队以及广大少年儿童共同编写的校本教材《悠悠莲韵》和《清清莲行》正在学校广大少年儿童中广泛阅读、传诵。

三、开展国内外互动交流活动,传播“莲”之文化

莲与“联”谐音,又有联系、通达之意。我们少先队努力创造着与外界联系的机会,锻炼我校少年儿童的各方能力与素养。夏令营、社会实践活动、海外交流……每一次交流与展示都是一次检验与锻造。拙政园荷花节,还会邀请我们的少年儿童做义务讲解员,为游人介绍莲花。苏州相城荷塘夜色湿地公园是我们的社会实践基地,每到莲花盛开的七月我校会组织我们的少年儿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2009年我校还与泰州市莲花实验学校缔结为姐妹学校,两校少年儿童的互访把我们对“莲”文化的探索撒播出去,与新加坡新民小学和光洋中学的互访使我们的“莲”文化撒播的更远了。

此外莲还具有坚韧,柔软,细腻,含蓄等精神我们探索着,学习着,为自己是莲花的一份子而骄傲着。

[参考文献]

[1]刘兆吉.文艺心理与美育心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猜你喜欢

少年儿童团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浅谈少年儿童在进行武术套路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政校行企协同育人的路径探究
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篮球训练活动
宜春学院教学团队的构建和影响因素分析
面古怀今 展望未来
打造团队促建设坚持创新彰显专业特色
浅谈网络环境下如何加强群众文化活动对少年儿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