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达成《品德与社会》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思考
2015-04-17福建省福安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郑作榕
◎福建省福安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郑作榕
关于达成《品德与社会》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思考
◎福建省福安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郑作榕
《品德与社会》课程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教师要把其目标达成植根于学生生活,让学生多体验和感悟,重视目标达成的积累和渐进性。
品德;社会;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公民奠定基础。”鉴于此,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设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与方法,知识”三维教学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位于三维目标之首。这就要求我们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特点有以下科学认识: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植根于学生生活
课程标准主张“三贴近”原则,那就是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设置,往往预定了我们教学的方向和资料选择,如果只以教学参考书为根据,显然是单薄、教条的,这给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为起点;另一方面要尊重现实生活真实情况。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对生活的认识往往不是那么全面和正确,为此,教学时教师应该立足学生的生活经验,把学生带进生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用“心”经历,用“情”感受,从中总结提升对生活的认知,促进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比如,教学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打造节水型社会》一课。有些家住农村的学生对地球水资源状况缺乏整体的正确认知,只知道自已家里饮用的山泉取之不竭,不用加工,不要花钱,他们往往体会不到节水的意义。要改变学生这种观念,应提高学生对水资源的正确认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整个地球人均可用水量。通过进村入户采访,了解身边水资源从古到今不断减少的情况。借助多媒体展示世界缺水地区的恶劣生活以及有些地区水资源从丰富到枯竭的残酷事实。同时,让几个同学现身说法,谈谈自己家里突然停水造成的不便,以及想喝水时没水喝,想洗澡没水可用的情形。这样学生就能体会到:虽然自己所处生活环境水资源多,可是还有许多地方面临缺水的威胁,从而对保护水资源的意义就有了正确的认识。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具有体验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领域的内容标准常常强调“体验”,即教师必须通过创设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中,产生体验,获得感悟,养成态度,内化成价值观。品德课堂的体验活动强调“三性”:一是强调实践性,一切真知源于实践,道德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行,没有道德行为就没有道德;二是强调主体性,体验只能是个体内心的体验,只能是个体内心的感悟,别人是无法替代的;三是多样性,要采取多种多样、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参与体验、乐于体验。请看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汉字的创造与发展》,本课的教学旨在让学生认识汉字的创造与发展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字热爱的情感。为了通过让学生体会没有文字的“远古蛮荒时代”记事的极其艰难而达到这一目标,教者设计了两个层次的体验活动。
第一层次体验活动
师:那么生活在没有文字年代的我们祖先,是靠什么来记事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52页,找一找古人都有那些记事方法?
学生:结绳记事、刻木记事、画图记事……
师:下面让我们穿越历史的时空,来到远古时代,用你手中有限的工具比如绳子、木片记一记事。
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古人的记事方法。
师:下面让我采访一下先民是如何记事的?
学生:大事结个大疙瘩,小事结个小疙瘩;大事刻个大缺口,几件事就刻几缺口;大事画个大圆圈,小事画个小圆圈,几件事就画几个小圆圈……
第二层次体验活动
师:刚才同学们体验了古人对简单事情的记录,接下来我们体验一下古人对较复杂事情的记录:一个部落的首领于昨天下午在后山的山谷里捕猎了一只山羊。
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古人的记事方法。(采取结绳记事或刻木记事的同学已经无法完成,画图记事的同学正苦思冥想……)
师:说一说你对古人的这些记事方法的看法。
学生:几件事或事情简单还可以记一记,但事情一多连记事人自己都会糊涂,别人更看不明白,而有些复杂的事根本无法记录;时间久了,做过的事情,就留不下来,就被遗忘了;没有文字的古代做事情太难了;古人能够创造文字真是太聪明了(学生由衷的赞叹)……
如果说第一层次的体验学生只是感觉到没有文字不方便,那么第二层次的体验已经感觉到没有文字,生活会极其艰难。此时,对文字的渴望之情就自然生发,对祖先能够创造文字的赞叹也就发自内心,而非“被赞叹”了,教学目标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具有积累性和渐进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的内容标准达成过程是一个积累和渐进过程,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对活动中的体现和感悟,有些学生当场感受到,并有所表示;也有些学生作为一种潜在的体验和感悟,暂时积存在他们心中。随着学习的进程,这种积存不断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顿悟并表示出来。因此,教师要有长期性和艰巨性的教学准备和延续。而教材编排“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的总体思路,暗合了这样的目标达成,教师要充分利用。
比如,教材有关“爱校”的主题,六年时间安排了多次主题教学活动,教师就要以“爱校”为主线,组织开展系列教学活动。在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我们的校园》这一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带着刚入学不久的学生,参观校园,熟悉校园,看看多功能室,办公室等等,让他们对校园有个大致的了解,从而体验小学校园与幼儿园的不同之处:空间大、同学多、学习活动内容大不一样。在三年上册《我们的学校》这一主题活动中,让学生了解校园的文化建设:听校长、教导主任介绍学校的发展史;唱校歌、画校旗;了解校训的文化意涵等等。在《我为学校骄傲》这一主题活动中,请各行各业工作的校友回母校,讲他们的成长经历,讲他们的工作表现,并让学生与校友手拉手,让学生感受学校对他们的培养,学校教育是他们成长的坚实基础。在六年级下期《再见,我的小学生活》主题活动中,则要引导学生回顾小学生活,珍视学习时光的酸甜苦辣,给同学写下临别赠言,给师长留下感恩之言……通过这样渐进的、持续的、系列的教学活动,学生对学校的热爱情感就会由滋生、壮大、永驻心间。
(责任编辑:林文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