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有效性探究

2015-04-17福建省福州市华侨小学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5年12期
关键词:习题有效性知识点

◎福建省福州市华侨小学 薛 乐

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有效性探究

◎福建省福州市华侨小学薛乐

当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教师应从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师生互动、习题设置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实现数学—知识—生活三者的有效联系和统一,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教学实效。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课程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由于改革时间短、深度不够等原因,在小学的教学中依然存在“教与学的不一致”“以成绩作为教学的标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弱”等现象。[1]特别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过分侧重于教学内容和练习,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究以及创造力的培养,学生主要的时间和精力都用于题海。[2]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如何充分挖掘小学数学的教育价值、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也日益成为广大教师关注的重点问题。

一、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的标准线,也是教学的灵魂,更是对学生学习知识的基本要求的体现,因而教学目标的设定应以课程标准为准线。教学的设计不仅应根据内容还应根据年级,对于同一知识点也应根据学生的特征设计适合的学习目标。例如,在小学数学统计方面的教学时,不同年级对统计学习的要求和深入程度都有区别,这就要求我们在设定教学目标时要区别对待。

教学目标应与教材保持一致。教材是教学的媒介,知识蕴含在教材中,因而有效的教学目标一定是需要和教材内容统一。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深入领会教材,挖掘、分析教材的内涵,明确教学目标。

例如,在四年级“数一数”的教学中,教材的初步意图是让学生认识大数,但如果仅将其作为教学目标显然不够。教师应从更深层次挖掘教材,将教学目标定位为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并掌握各个计数单位之间的换算。

二、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教学情境的设计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设计要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教师在教学中可选用当前动画片中热门的卡通人物、童话故事、动植物或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场景等。这一方面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知识点,另一方面也能调动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将枯燥无味的数学问题转变为生动有趣的生活场景。[3]

以《圆的面积》教学为例,教师可将圆面积的知识点蕴含在教学情境的设计上。利用课件描述:喜洋洋在一片草地上吃草,一根绳子把它栓在树干上。(课件给出图示)喜洋洋的卡通形象一下子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学生兴趣盎然,提出了“喜洋洋最多能吃多少草?”“羊能吃到草的面积是多少”等问题。教师将问题从枯燥的讲解圆面积的公式,转而以探究的形式抛出,结合课堂教学过程中圆形用具的应用,使学生自主探究和归纳圆面积求法这一知识点,进而更好地掌握了这节课的内容。

教学情境的创设也必须与教学内容相一致,两者是相互统一的。如若简单通过教材来反映知识本身,忽视课题导入的技巧及趣味性,枯燥无味的知识讲解就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导致教学效率低下。但如果天马行空地设置情境,脱离知识点的本身,就容易抹杀教学的本质。因而必须要做到两者的相互统一。

三、课堂学生互动的有效性

当前课程改革倡导学生由原来的单一的听课者转变为课堂的参与者,甚至在探究活动的环节中是课堂的主导者。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度变得至关重要。教师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应积极组织、调控学生的活动参与。可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设置组长,并通过竞赛的方式进一步激发各组同学的课堂参与度。

同时,教师应发挥有效的引导作用,对必要的数学活动进行方法指导,及时给予正确的提示和引导,使学生能够有迹可循,减少参与的盲目性。同时,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各组员之间探讨,提高学生参与度,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课堂练习设置的有效性

设置练习的目的在于巩固学生所学习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既是训练学生技能技巧的有效手段,也是评价教学效果的有效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成效与练习设计的成效有很大的关联,练习设计的有效性也能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练习设计应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课堂习题是对教学知识的延伸和扩充,是对教学效果的检验,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在讲授完知识点后,教师应及时设置针对性的习题,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

以四年级的多位数乘法计算的教学为例,在讲授完三位数的乘法怎么进行列竖式计算后,教师设计了这么一组练习题:135×45;54×312;408×25;47×210。这组习题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刚学过的知识,还包括了两位数乘以三位数,三位数乘以两位数同时出现中间为0和尾数为0的情况,这就为下一个知识点(“进位”问题)设下伏笔。这组既有针对性又有层次性习题设计大大提高了这堂课的教学有效性。

学生的数学技能、技巧的形成,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的。所以数学课堂练习的安排就要顺应这一过程,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有层次、有坡度,环环相扣,循序渐进。

例如,在讲授“长方体的体积”时,如何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设计了一组不同层次的习题:(1)求长、宽、高分别为3、4、5cm的长方体的体积;(2)在长、宽、高分别为2、3、4cm的长方体上,可以放几个棱长为2cm的正方体;(3)在一条长100米,宽8米的小路上铺一层厚3厘米的沙土,需要多少立方米的沙土?通过层层深入的习题设计,既巩固了知识点,又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在课程改革中,教师不仅要更新教学理念,更应切实关注教学效益,这是检验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标准。因此,广大教师应重视研究和探讨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因素,结合具体教学实践,积极探讨如何切实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1]钟启泉:《有效教学”研究的价值》,《教育研究》,2007年,第6期。

[2]辛继湘:《新课程与教学价值观的重建》,《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第4期。

[3]张楚廷:《论课程与生活的关系》,《课程·教材·教法》,2010年,第5期。

(责任编辑:陈志华)

猜你喜欢

习题有效性知识点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