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绘画教学指导的有效策略
2015-04-17福建省明溪县实验幼儿园
◎福建省明溪县实验幼儿园 谢 燕
小班幼儿绘画教学指导的有效策略
◎福建省明溪县实验幼儿园谢燕
小班幼儿绘画教学应根据小班幼儿的绘画心理特点,游戏化组织教学活动,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提供丰富多样的工具,培养良好的活动习惯,通过对活动的有效指导,切实走出“技能填鸭式”“放任自流式”的教学误区。
小班幼儿;绘画;指导策略
绘画能极大地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小班幼儿正处于“涂鸦期”与“象征期”过渡阶段,从无意识的涂涂画画逐渐发展到能够有目的地画出简单的线条与图形,他们对绘画活动的兴趣浓厚,积极性也最高,最易创作出“原生态”作品。在教孩子画画时,要顺应其“物我同一”的心理特征,游戏化、趣味化地组织活动,减少孩子们的枯燥感和挫败感,使其轻松地获得成功体验。
一、贴近生活,形式多样,激发幼儿兴趣
艺术源于生活,小班幼儿由于生活经验的缺乏,有限的认知致使他们往往只对日常生活中常接触的的事物体有兴趣。熟悉的的场景会使幼儿感到亲切,从而激发他们的绘画动机。如在学画线条时,我首先让幼儿玩拆毛衣的游戏,拆下来的毛线是弯弯曲曲的,一拉就成了直线,将线团起来就变成一个线球。幼儿对线条的变化有了直观的感知,对画线也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接着我引导幼儿拿起画笔和我一起玩“线条散步”的游戏,在纸上时而表现直线、时而表现曲线,最后将线条团成线球,整个活动轻松自然,幼儿快乐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小班幼儿好奇好玩,各种色彩鲜艳、造型有趣的绘画工具能调动幼儿兴趣,认为活动的过程就是玩的过程,实现在“玩中学”。此外,因为专注力的持续时间短,“喜新厌旧”也是小班幼儿的典型心理特征,要定期或轮流更换幼儿的作画工具,保持他们的新鲜感,不断持续其对绘画活动的热情。
二、培养活动习惯,提升学习能力
幼儿正式用笔是从小班的绘画活动开始的,要为幼儿提供短而粗的画笔,这样可以有效克服幼儿由于小肌肉不够发达,手的动作灵活度有限的弱点。
在活动前教师应对幼儿提出明确的要求,强调活动的常规;在活动过程中可以小声播放一些轻柔的音乐,以安定幼儿情绪;教师的巡回指导以面对面、一对一形式进行,语言要轻声,不干扰其他幼儿。
当然,教师提供给幼儿的工具材料必须无味无毒,确保安全。还可以通过一些故事和儿歌让幼儿明确活动安全卫生的重要性,教育幼儿不把工具材料放嘴里,不乱涂乱画;根据实际需要提供桌布、抹布、罩衣、袖套等辅助用品;活动结束后洗手等。
爱护并会有序收拾用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提升幼儿自理能力,让他们可以拟人化的语言提醒孩子如:“彩笔盒是彩笔宝宝的家,彩笔宝宝都戴着帽子,每支彩笔出去玩后一定要戴好帽子回来!”“油画棒的外包装纸是它的衣服,不能把它撕掉,油画棒宝宝没有了衣服会伤心的!”每次提供给幼儿的材料以桌为单位,数量要适宜,为他们准备有明确标识的、开放式的工具盒,活动结束后以“找家”的游戏口吻提醒并指导幼儿分类收拾用具。
此外,应培养他们尊重自己劳动成果的习惯。小班的幼儿往往只注重美术活动的过程,对“成果”似乎不怎么在意,丢弃自己的作品的现象时有发生。可为每个幼儿准备一个立体透明的绘画作品展示盒,悬挂于幼儿可随手触及的主题墙上,幼儿在每次活动后,无需成人协助便会迅速整理自己的作品,也可以随时欣赏自己和同伴的作品。
三、游戏化组织教学活动,提升学习效率
1.语言生动,注重形象教学,吸引幼儿注意力
要使绘画教育语言成为幼儿能听懂的游戏化语言,可以利用他们强烈的好奇心设计激趣环节,如,在手指点画《小蝌蚪》这一活动中,我首先以《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导入,使他们对“小蝌蚪”这一可爱的小动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下一环节的作画奠定了基础。在作画过程中我发现许多不少幼儿只画了一只或几只小蝌蚪,我用忧伤的语气说:“一只小蝌蚪,水里游,孤孤单单在发愁!”他们立即又添上了一两只,我又说:“几只小蝌蚪,水里游,慌慌忙忙迷了路!”他们急了,马上又点了许多的小蝌蚪,不停地问我:“老师,够多了吗?”我用欣喜的话语说:“一群可爱的小蝌蚪,欢欢喜喜水里游,很快它们就能找到妈妈啦!”用生动、拟人化教学替代枯燥的说教,幼儿乐在其中。
小班幼儿思维具有显著的具体形象性。在“示范”这一重点环节中,我为幼儿准备了许多大小、颜色不同的苹果,引导他们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而后我还切开苹果,引导他们观察并进行品尝。当幼儿了解苹果的特性后,纷纷说:“苹果的颜色有红的、黄的,还有红中带黄的”“切开苹果有的是半圆的、有的像月亮弯弯的”“切开的苹果里有苹果籽。”幼儿对苹果的感性认识为下一步的作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胆在画纸上表现出了苹果的各种形态。
2.多种教学方法并用,有效促进幼儿能力提升
幼儿课堂必须生动活泼方可吸引他们注意力,提升能力,因此,教师应利用多种教学形式,培养他们多种能力。如添画法。
添画法与定位法的运用教师先画,然后让幼儿添补,例如,教师先画几条直线代表小棍,然后让幼儿画糖葫芦;画个大碗,让幼儿在碗里画或撕贴“面条”;画上一个蝴蝶的轮廓,让幼儿用线描或印画进行装饰,给蝴蝶穿上花花衣。这种方法活泼有趣,令幼儿的绘画兴趣指数迅速上蹿。
万事开头难,对于小班幼儿的绘画技能学习而言,更是如此,他们在命题绘画活动中往往表现得不够自信,迟迟不敢下笔,说“老师,我不会!”,此时教师可以用“定位”法来为幼儿提供帮助,让幼儿在画纸上画出最初步骤,而后引导其独立完成所有步骤。使用定位法应依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如画一幢房子,我们可以从最初帮孩子定位出梯形屋顶,然后过渡到帮孩子定位出梯形的一条边,逐渐发展到不需成人帮助独立完成作品,此种方法对培养幼儿初步的画面布局的能力也十分有效。
手工与绘画结合,肢体语言参与。在制定美术计划时,穿插安排画、撕、折、泥工等多种形式,通过各种工具和材料,增加其趣味性,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内心产生创作的冲动,产生表现美的欲望。如在美工课“可爱的小动物”中,我先教幼儿用三角形折叠的方法折出了小兔、小狗、小猫的头部,然后贴在画纸上,添画出它的身体、四肢和尾巴,最后画上草地,一幅富有立体感的,生动的作品便完成了。
总之,小班期是幼儿进行艺术创作的初始阶段,需要每一位教师用心扮演好“支持者”“合作者”“观察者”的角色,引领者孩子们在艺术的海洋里畅游,提升综合素养。
[1]杨景芝:中国当代儿童绘画解析与教程,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6年。
[2]李季湄、冯晓霞主编:“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
(责任编辑:林文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