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的探究*
2015-04-17福建省建瓯市教师进修学校祝桂兴
◎福建省建瓯市教师进修学校 祝桂兴
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的探究*
◎福建省建瓯市教师进修学校祝桂兴
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要把握它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安排三个“回合”,构建阅读教学自主学习的模式;扶持三种“角色”,创设阅读教学自主学习的情境;保证三块时间,培养阅读主体自主学习的习惯。
阅读教学;自主学习;特性;过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建瓯市于2012年在川石中学进行的“先学后教、自主互助”教学实验的基础上,在全市中小学推广了“先学后教,展示反馈”的实验,得到了省地教育科研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取得了一定成果,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笔者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观察与思考,对小学阅读教学中的自主学习作一些探究。
一、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特性的把握
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主导下,根据自身的条件和需要,自动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它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通过学生自觉主动的独立的学习来实现学习目标,所以它有其特性,那就是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
而实际教学中,有些课堂名曰自主学习,其实依然传统教学,只是增加了一些学生质疑与小组讨论的形式。由于缺乏指导,只是摆形式走过场而已;有些课堂把传统教学全抛开,一切让学生“自主”,想学什么就学什么,想怎么学就怎么学,这样的自主学习实际上成了自由学习。如何在阅读教学自主学习中把握好它的三个特性呢?
1.落实主体性,不失主导性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习是学习主体自己的行为,是任何人不能也不可代替的。在阅读教学的自主学习中落实主体性,必须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生疑,自己思考,自己讨论,自己训练,自己评价,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主体性是自主学习的标志。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自主学习中既不能“越位”代替学生的行为,也不能“退位”丢失引导的作用。如在学生选择学习目标中,教师应该用课程标准来帮助学生确定跳一跳能摘到的果子;在学生探究中出现争议甚至错误时,教师应该及时为学生进行启发引导,而不是听之任之,当甩手掌柜。
2.发挥能动性,兼顾差异性
在自主学习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必须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应自己先与文本对话,用已有的阅读基础和作者沟通,从而产生自己要探究的问题;再去与同学对话,互相探讨对问题的理解;然后与教师对话,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再次阅读文本进行思考,与同学进行讨论,最终自己解决问题。在这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一直是主动的,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坚持不懈的探究精神。因此,调动和发挥学习主体的能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关键。
由于学习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不同,在发挥能动性时要照顾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如在确立学习目标时可以分开层次,学习过程的指导可以“点睛”“送炭”并举,这样扶弱扬强,各类学生才能发挥自己的能动性。
3.培养独立性,倡导合作性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习主体自己的独立行为非常重要。独立读书,独立思考,独立完成读写训练,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尤其是能形成符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可以说独立性是自主学习的灵魂。
在自主学习中,凡学生自己能做的都应该让学生自己做,凡学生暂时不能做的要指导学生自己做,只有学生依靠自己无法完成的,教师方可点拨启发。
培养独立性并不排斥合作性,如小组交流讨论,大班探究辅导。值得注意的是,在合作中不要让好生代表了差生,让差生陪伴了好生。要使不同的学生都有训练和表现的机会。
二、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过程的落实
在阅读教学中落实自主学习,可以根据语文学科特点,科学安排三个回合,积极扶持三种角色,充分保证三块时间。
1.三个“回合”,构建阅读教学自主学习的模式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过程。可以通过三者之间对话的三个回合,构建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的模式。其流程是:
预习→交流自学→讨论训练→评价延伸。
下面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课文《草船借箭》(以下简称《草》)教学为例进行介绍。
(1)第一个回合:预习→交流
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始于预习。在预习中进行生本对话,借助工具书理解课文的生字新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梳理自己已经读懂的内容,发现自己的疑问;预习之后进行交流,展开生生对话,汇报自己的学习所得,提出想探究的问题。这一回合学生是主体,教师只在确定共同探究的问题时根据教学的总体目标进行把关。
如在《草》教学的第一回合,先安排学生充分预习,然后在小组交流。除了谈所得,更重要的是提所疑。诸如:诸葛亮为什么自己说只要三天?鲁肃为什么不向周瑜报告诸葛亮借船的事?诸葛亮怎么知道第三天有大雾又断定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此时,教师主导作用在于如何引导学生从提问中梳理整合成有探究意义的主问题,成为第二回合学习的目标。教师可以巧妙地将学生的问题引导到“诸葛亮为什么能用草船借到箭”上,并且共同拟出探究的路径:从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四个人身上找原因,自主选择其中一人作探究对象,理清他的具体表现,分析这表现对借箭产生什么作用或影响。
(2)第二回合:自学→讨论
结合第一回合中聚焦的主问题,学生再自读文本,独立思考,然后将思考所得在小组中交流讨论,最后汇总在全班汇报,这一回合学生依旧是主体,教师可在汇报时作点评、点拨,或抓住生成的问题引导学生再探究。如《草》教学的第二回合,学生个体再进行与文本的对话,列出自己所选人物的表现,深入思考他的做法对借箭起了什么作用或影响及为什么,然后以人物分组进行讨论,再由小组派代表在全班汇报。如诸葛亮小组说,诸葛亮知人是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他知道周瑜妒忌心强,知道鲁肃为人厚道,知道曹操生性多疑,同时还了解天气变化,这都说明他的神机妙算;而周瑜组说,他妒忌心太强,想陷害诸葛亮,结果不成功。在大家汇的报基础上,教师借用周瑜组的发言,生成了一个新的问题:草船借箭的原因有哪些?课文删去开头的一句和结尾一句,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由此引发对草船借箭起因与结果的探讨,并从中知道,就事论事,借箭的原因是军中缺箭,结果是用草船“借”到了十万支。而加入人物关系后,周瑜对诸葛亮的妒忌是原因,周瑜的长叹不如是结果,使学生主体对文本的解读更深一层。
(3)第三回合:训练→评价
在学生主体对文本的解读讨论之后进行相关的训练,然后进行课堂评价。训练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评价以小组内互评为主,全班总评为辅,教师在总评时进行适当总结归纳。这个回合的训练项目应包括听说读写,还要有基本题与选择题。
以《草》为例,基本题是:①抄写生字新词。②列出草船借箭过程的提纲。③分角色朗读课文。选择题是。①如果让你直接与文本中的人物对话,你将对他说什么?选择你想说的那个人写下来。②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写人物对话,只用“××说”的简单形式。请根据两人的特点,补充上他俩在说话时的神态、动作、语气或心理。如:诸葛亮看了一眼周瑜,心想这家伙想什么花招,就不露声色地说:“用弓箭最好。”基本题可在小组中互相评价,选择题可在全班中评价。
2.三种角色,创设阅读教学自主学习的情境
阅读教学的主要阵地在课堂。阅读教学除了生本对话外,生生对话、师生对话也是不可或缺的。这就需要扶持三种角色,创设自主学习情境。
(1)主持人与“圆桌会”
小组是生生对话的平台。小组成员就讨论交流的内容进行积极发言,相互补充,可质疑,可争论。这类似“圆桌会议”,成员间彼此平等,在会上可以各抒已见,共同讨论。主持人便是小组讨论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维持小组讨论秩序,调动小组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并对发言者发言进行评点。作为关键人物的主持人,可以先由小组中能力较强的同学担任,而后实行轮流制,让每个同学都有历练的机会。
(2)发言人与“发布会”
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由小组派代表在全班发言汇报。如果把这种形式当作小组讨论结果的“发布会”,那小组代表便是发言人。可以学习电视新闻发言人的形式,发言人要把小组讨论的结果有主有次有理有据地进行汇报,还可接受其它组的咨询提问。这种“发布会”形式利于组与组之间沟通,提高生生对话的层次和质量,而发言人可由小组推选有归纳总结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人轮流担任,也可他人补充发言。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立小老师与“嘉宾席”。陶行知很早就倡导小先生制。在自主学习中,小老师也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布置和检查自主学习各环节的任务,到各小组指导讨论。尤其是可以仿照电视综艺节目和比赛节目中的嘉宾作用,在大组汇报时设置“小老师席”,由一至三个学生担任“嘉宾”,对小组发言人的汇报进行评点、指导和建议。小老师的承担者要求不仅本身的语文知识阅读经验要强一些,而且还须有一些评判、应变能力。这种角色设立,有利于培养学科学习带头人,促进自主学习的深入。
3.三块时间,培养阅读主体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读书思考的习惯,这将让学生终身受益。因此要保证用好三块自主时间。
(1)预习——生本对话的时间
预习可以安排在课前,但应有时间的保证和质量的要求。一般通过提预习要求达到自学的目的。预习要求可以有基本模式,包含生字新词,主要内容,初读感受、疑难问题等,方便学生运用。其实,很多课文内容通过预习学生大部分能读懂,是不需要以后再花时间去讲读的,如《草》中借箭的经过。有了预习,在小组交流时,重点便可放在聚焦需要探讨的问题即新的学习目标上,如《草》中为什么可以用草船借到箭。这一块独立读书与思考的时间,有利于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圈划批注的习惯,随时记录疑问的习惯,整理自学笔记的习惯。
(2)自学——思考探究的时间
第二回合的自学里,学生将第一回合聚焦的问题进行再一次的读书与思考。此时目标集中,学生要通过反复认真的阅读文本,提取相关的信息进行分析与综合,得出相应的答案。它为学生个体下一步参加小组的讨论做准备。如为什么诸葛亮知道周瑜妒忌他打击他还立军令状,不仅要体会到他胸有成竹,更要悟出他为的是共同抗曹这一目的。这需要一定时间的保证,自学匆匆而过,是体会不到这一层次的。要指导学生学习分析、归纳、联系、比较等方法,养成认真阅读文本,抓住重点词句咬文嚼字的习惯。
(3)训练——语文实践的时间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要求学生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要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保证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时间很重要。该抄的抄,该读的读,该背的背,该写的写,至于一些非语文性的活动尽量不要占用这块时间。如《草》,抄写字词,编列提纲,朗读课文和补充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语气,有利于学生语文读写能力的形成;而课文人物对话则将学生带入与历史人物面对面的情境,加深体验与感悟,有利于学生对文本认识的升华,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对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有积极的意义。
(责任编辑:左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