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统战 “和合”文化 助力电大转型升级
——以福建广播电视大学为例
2015-04-17刘玉兴王云
刘玉兴 王云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福建福州,350003)
弘扬统战 “和合”文化助力电大转型升级
——以福建广播电视大学为例
刘玉兴王云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福建福州,350003)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办学、各级电大之间密切合作的办学特征以及正在推进的开放大学办学理念,与统一战线包容开放、同心合作的 “和合”文化有共同的价值取向。统战部门在开放大学建设和电大的转型升级中,要树立“大统战”理念,弘扬“和合”文化,通过“内聚”、“外研”、“横联”、“纵拓”,在助力学校汇聚全省电大系统力量、推进办学系统建设中找到适合的抓手和载体,同时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在联合港澳台有关高校、系统内外兄弟高校等方面,充分发挥岗位特点和优势,为 “和合”文化注入新的内涵。
统战;“和合”文化;电大
在深入推进“四个全面”的历史时期,党中央召开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会议提出,社会转型、利益调整带来的观点差异、诉求分歧,更加要求统一战线坚持求同存异,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更加要求统一战线搞好参政议政,最大限度地凝聚智慧;统一战线是做人的工作,搞好统一战线是为了壮大共同奋斗的力量,必须善于联谊交友。福建广播电视大学正处转型升级、建设开放大学的关键时期,凝心聚力、共赴未来是当前全省电大系统的重要命题。
一、 “和合”文化的基本内涵和历史传承
统战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吸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在长期的统战实践中形成的一种政治文化。它蕴含着统一战线内部多种政治力量之间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以“和”为核心,以大团结、大联合为主题,以团结、合作、互助、关爱、和谐等为基本内容,其精髓是求同存异、体谅包容,以争取人心、凝聚力量为目的。孔子的“礼之用,和为贵”、老子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思想,在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中,逐步成为了民众普遍认可的文化价值取向——“和合”。作为中国文化的精髓,“和合”思想始终贯穿在中国历史的各个时代,并随着历史的变迁和使命的不同不断丰富内涵。战国时期战争频仍,以苏秦为代表的纵横家推行“合纵”、“连横”政策,把以外交、军事为目的的“和合”精神诠释得淋漓尽致,留下众多不朽篇章和经典故事。革命战争时期,统一战线与武装斗争、土地革命一直被作为我们党夺取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实现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新中国成立后,“和合”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在服务党的执政使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团结各社会阶层、发挥知识精英的正能量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在历史中传承、在发展中积淀的“和合”文化共同成为新时期高校统战文化的有根之源。
二、电大的系统性特征、建设中的开放大学办学理念与 “和合”文化高度契合
作为省域层面的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实行系统办学,上承中央电大,下辖地市分校和县级工作站、学院,形成了遍布全省城乡的远程教育系统和办学网络,是一个上下联系紧密、联动互动程度极高的办学体系,每一个层级乃至每一个单位的办学行为、办学成果对整个系统的形象和运转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在客观上要求电大系统要有“和合”精神和文化。办学30多年来,全省电大系统遵循分级办学、合作共赢的理念,系统观念逐步增强,合作意识不断强化,以良好的办学业绩和社会声望持续维护和建设强大的办学系统,共同打造超级“航母”。这种合作包容、抱团取暖的办学模式也充分体现了统战的“和合”文化、“同心”理念。同时,以电大为基础、整合相关教育资源、建设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开放大学,强调建设战略联盟,注重与普通高校、行业企业、科研院所、港台相关高校的合作,以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这些打破藩篱、支持包容开放的转型升级需要“和合”文化,呼唤合作精神。
电大在30多年的办学实践中成功地建立了一个自上而下、覆盖全国城乡的办学系统,建立了一体化运作、具有强大系统力量的运行体制机制,“没有围墙的大学”“面向城乡基层大众”“促进教育公平的助推器”等美誉不绝于耳。但是,近年来随着国家教育政策的调整,普通高校的网络教育大举进占成人教育市场,林林总总的办学机构导致成人教育无序竞争,管理混乱,严重影响了电大教育的规模和效益,也直接影响了开放大学的建设进程。在生存发展面临严峻考验的形势下,以电大的转型升级和开放大学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办学系统,壮大合作同盟队伍,以统战思维凝聚各方力量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学校统战部门要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同时,合理拓展工作外延,把岗位工作延伸到全省电大系统和开放大学战略联盟,建立新的工作格局,演绎好“和合”故事,助力电大的转型升级和开放大学建设。
三、树立 “大统战”理念,弘扬 “和合”精神,助力福建电大转型升级
福建电大正致力于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开放大学,统战部门要以“大统战”理念为导向,大力弘扬“和合”精神,在助力学校汇聚全省电大系统力量,强化办学系统建设中找到适合的抓手和载体,同时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在联合港澳台有关高校、系统内外的兄弟高校等方面,充分发挥岗位特点和优势,为“和合”文化注入新的内涵。简言之,就是做好“内聚”“外研”“横联”“纵拓”。
(一)强化 “内聚”,着力打造 “同心”工程
各民主党派作为同中国共产党长期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亲密友党,作为我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我们党能够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作出贡献,都是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团结奋斗的结果。“同心”作为统一战线服务社会建设和科学发展的著名品牌,是其发挥作用的重要载体,也是履行职能的重要实践平台。就统战部门而言,一方面是最大限度地调动统战对象的积极性,为他们搭建平台和创造机会,充分发挥他们的正能量和聪明才智;另一方面是加强对统战对象教育引导,使他们始终与我们党同心同德。
一是加强组织建设,注重培养使用。民主党派组织建设是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必然要求。在基层组织建设中,对符合成立基层组织的民主党派,统战部门要争取党委和民主党派上级组织的支持,协助他们尽快成立组织,对于暂时达不到成立组织的民主党派成员,要物色、培养他们中间的优秀成员成为代表人物;通过举荐优秀党外人士加入民主党派,帮助民主党派加强队伍建设;适当时机通过适当方式向学校党委举荐安排党外人士参加学校各级行政管理,如安排到省外兄弟电大交流挂职人员时,党外人士列入考虑;为增强办学系统的粘合度,可建议尝试从地市电大选送党外人士到省校有关部门挂职锻炼,或从省级电大选派到地市电大挂职锻炼,促进党内外各界人士在各个层面合作共事,营造良好的“和合”文化,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通过向社会各级人大、政协举荐输送党外人士担任代表和委员,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福建电大由于成人高校和系统办学的特点,比之于普通高校,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数量有限,一些党派未能形成基层组织,存在组织活动不健全、参政议政不方便等问题。一些已经建立基层组织的党派,也有组织生活形式比较单一,缺乏活力和吸引力的情况。因此,统战部门在加强政治领导的同时,还要强化关爱意识,牵头协调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之间的联谊交流,相互取长补短。尤其对在本校暂时没有建立基层组织的党派,要为他们实现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创造条件,邀请他们以个人身份参加活动。
二是支持参政议政,鼓励建言献策。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党外知识分子“人才库”“智囊团”作用,发挥无党派人士在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方面的优势,努力形成科学决策、依法治校的良好氛围。统战部门要为建立民意的充分表达渠道创造宽松有利的条件,铺就通向“同心”目标的坦途。无论是一个地方、一个城市的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问题,还是本单位、本部门的发展思路、工作举措,都是民主党派发挥作用的载体,体现“同心”价值的所在。要鼓励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畅所欲言,积极参与学校的决策,并把这些意见和建议作为制定决策和部署工作的重要依据,使学校的各项决策最大限度地符合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学校统战部门在获得校党委支持的前提下,就学校整体事业发展、阶段性主题工作等,以召开各种座谈会、恳谈会、征求意见会、校情院情通报会等方式,广纳善言,汇聚智慧。同时探索建立和实行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党派组织和党派成员及无党派人士制度,把听意见、纳诤言、集智慧的通道延伸得更远,拓展得更宽。
三是立足本职工作,展现业务优势。党外知识分子中的很多优秀分子都有一身技艺,学有所成,能力突出。中国共产党打造“同心”工程的意义,就在于通过这个平台的社会实践,一方面展示个人才华,提高能力,体现人生价值;一方面认识国情,了解社会,提升境界,增强社会责任感。学校统战部门要鼓励引导他们热心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同时,积极发挥专业优势,做好岗位工作,主动融入到学校的事业发展中,积极承担学校的教学和科研任务,支持单位和部门领导开展工作,在培育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中施展抱负和才能,同时组织他们走出去搞社会调研,承接与地方或企业对接的科研课题,让教职员工经常听到他们有价值的声音,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感受他们爱岗敬业的情怀。
四是引导走向社会,搭台服务民生。发挥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积极作用,鼓励他们在民主监督、民生事业和社会建设中建言献策,在服务大局中展示智慧和力量,是统战工作的基本原则和重要规律。学校党委高度重视统战工作,支持推动民主党派的组织建设,关心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成长进步,为他们履行职能、奉献社会创造良好条件。近年来,学校无党派人士、致公党党员中的一些优秀分子立足自己的身份角色和专业特长,在反映百姓呼声、关注现实民生、完善社会管理以及全民体育健身等方面,进行了很好的实践探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并为全省电大系统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开展社会服务提供了经验借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二)推动 “外研”,为两岸文化交流营造氛围
福建与台湾咫尺相望,两地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具有对台交往的独特优势。在这一背景下,福建电大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并积极作为,整合拓展闽台高等教育合作项目,广泛开展闽台远程教育、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交流合作。在福建开放大学建设过程中,福建电大与台湾空中大学建立了广泛联系,并将“闽台合作支持联盟”打造成五大战略合作联盟之一,为推动两岸交流合作,加快福建开放大学建设,助力电大转型升级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一是学校自2013年与台湾空中大学签署交流合作协议书以来,两校互派学者开展学术访问,互聘相关专业带头人为客座教授,进一步推动两岸文化交流。二是及时成立“闽台文化研究所”,创办并公开出版《闽文化集刊》(每年一本),编辑《闽台佛教丛书》,持续开设闽文化课程。三是学校台湾文化专家承担了《闽台文化大辞典》中“闽台宗教部分”,撰写的《闽台佛教亲缘》获得好评。四是《海峡教育报远程教育专刊》持续刊载介绍台湾文化艺术、名家精品以及开展社区教育的经验和成果。
随着合作交流的深入和研究领域的拓展,学校统战部门不能置身其外看热闹,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把主动融入、贴近服务作为基本遵循,把统战思维融入到各个领域、各项交流合作中。一是总结提升。密切关注交流合作的发展态势,及时跟进对台交流合作的支持服务,做好阶段性经验总结,并做好相关工作的理论提升。如,学校与台湾空中大学在终身教育、社区教育等方面进行了多年的交流合作,当前应该以回眸的眼光对过去的实践探索进行系统总结,并上升到理论层面。二是深挖资源。前期编辑出版的《闽台文化集刊》、《闽台文化丛书》在两岸文化艺术、民族风情、宗教信仰等方面作了系统介绍,今后可探索新的亮点,如客家饮食、土楼建筑艺术等非意识形态的成果和影响。三是发好声音。民主党派中不乏各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要创造条件让他们有机会发声,尤其可以将一些两岸关系发展中无法绕开、且涉及民生等领域的政治性问题作为今后交流对话的重点,为增进和拓展已形成的互信作出最大的努力。
(三)关注 “横联”,为开放大学合作联盟鼓与呼
统战文化具有开放包容的特点,与福建开放大学建设中合作联盟的实践探索高度契合。福建电大坚持合作共赢原则,积极探索共建共享的办学途径,以“和合”、包容的态度,与系统外的高校、社会教育机构、行业、企业等建立合作性支持联盟。一是省级电大合作联盟。与天津电大、贵州电大开展共建合作,在媒体资源建设、技术支持服务、队伍素质提升等方面开展互补双赢的良性合作。二是普通高校支持联盟。与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州大学等普通高校合作,借助其学科、专业、师资、课程资源优势,探索联合培养新型人才、课程和学分互认的合作途径,提升内涵发展能力。三是企业支持联盟。与福建电信、福建联通、福建网龙、南昌铁路局等数十家知名企业合作,共同开展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培训。四是行业支持联盟。与广告协会合作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与福建农科院合作开展面向“三农”的远程学历教育、涉农培训。
建设横向联盟,是学校拓展办学的行为,也是“和合”文化的丰富和延伸,与“大统战”理念异曲同工。双方统战部门要适时携手,共同“伴奏”“擂鼓”,以统战思维和助力推动的角度把它纳入统战工作格局。一方面以推动事业发展为目的,组织开展联谊、访问等活动,营造和谐宽松的合作氛围,促进相互交流与学习,深化合作内容;一方面引导鼓励民主党派成员、党外知识分子积极承担任务,在协作框架范围内充分发挥专业特长,把个人努力与学校事业发展紧密相连。统战部门牵线搭桥,电大各党派基层组织与相关单位的党派基层组织开展联谊,合作做课题攻关等。
(四)积极 “纵拓”,不断增强办学系统粘合度
作为省级学校的福建电大上承中央电大(国家开放大学),下辖市、县分校和工作站,全省电大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一体化运作的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取得了辉煌的办学成果和良好的社会效益。但由于人事、财产权归属地方,在推进发展事业、扩大办学规模、创新培养项目的过程中,办学系统还缺乏应有的推动力、粘合力。尽管历年来省级学校不断致力于打造高效、通畅、有聚合力的系统,构建“和合”有序、合作共赢的系统“家族”,但由于层级结构、运行机制等原因,系统建设还不尽如人意,直接影响办学效益的提升。惟其如此,学校统战部门要创新工作思路,探索把工作触角伸向基层办学点,寻找契合点,充分发挥“和合”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一是建立信息档案。全省电大系统有教职工近2000人,这是一支分布在八闽大地的办学力量,其中不乏民主党派和知识精英。统战部门要通过各分校摸清底数,从数量规模、学历层次、党派类别到年龄结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进行全面梳理并建立完整的信息档案,把他们纳入全省电大系统的视野。学校的系统性重大活动、重要工作,统战部门都要从“大统战”角度,主动联系号召全省电大系统的各民主党派和党外人士积极参与,发挥应有作用。
二是策划开展融合性活动。结合全国、全省性的主题活动和本校统战部门开展的有关工作,以助力系统建设为目的,尽量把活动的触角伸向全省电大各基层办学点,动员组织他们共同参与,增强全省电大教职工对系统的认同感、归属感,激发他们奉献电大事业的积极性。
三是做好延伸性信息通报工作。根据统战工作要求,统战部门要在适当时期以适当方式向民主党派、党外人事通报事业发展、重大事项、重要决策等方面的情况,征求促进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学校统战部门要充分利用时机,以简报寄送和微信群推送的方式,把通报情况延伸到全省各基层办学点的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让他们感到“大统战”的温暖和作为电大民主党派一员的骄傲,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在全省电大系统营造浓厚的“和合”氛围。同时,电大要充分发挥纵向系统的优势,通过学校统战系统,建立和各地市统战系统的普遍联系,如省校统战部门协调地市分校召集包括县级电大层面的民主党派、党外人士参加的座谈会、见面会,并邀请地市统战部门的相关领导到场指导,为党外人士作用的发挥提供更大的空间和平台。
随着中央统一战线工作会议的召开、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的设立、中国共产党关于统一战线工作的第一部党内法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的颁布,统战工作将进入崭新的历史发展期,大团结大联合的统战主题被赋予更加丰富的内涵。学校统战部门要进一步认清形势和任务,因时而动、趁势而为,充分发挥“和合”文化凝聚共识、凝聚智慧的作用,助力学校顺利实现转型升级。
[1]许胜.发挥统战文化在高校统战工作中的作用[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3).
[2]曾庆洪,傅举庆.和谐校园建设视野下的高校统战工作[J].统战工作论坛,2009,(3).
[3]杜青林.大力加强统战文化建设[J].求是,2012,(7).
[4]李寒梅.发挥高校统战优势,促进校园文化建设[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
[责任编辑:陈晓蔚]
D613
A
1008-7346(2015)06-0040-05
2015-11-22
刘玉兴,男,福建武平人,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党委工作部副部长;王云,女,山西大同人,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团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