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特点及启示
2015-04-17姚静
姚静
(福建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03)
台湾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特点及启示
姚静
(福建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03)
台湾高等教育在大力提高办学层次的同时,非常重视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将其视为培养 “全人”的重要途径。以台湾师范大学、政治大学两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为例,简要介绍台湾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总结台湾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总体特点,为大陆高校的学生事务工作改革提供借鉴。
台湾高校;学生事务;台湾师范大学;政治大学
台湾高校学生事务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当于大陆的学生管理工作,就是在课外环境和日常生活中为学生提供服务,给予指导,施加影响。[1]目前,很多人对学生事务的认识存在较大局限性,他们只认识到学生事务工作的辅导学习、扶贫济困、组织活动等显性功能,而忽视了帮助学生树立理想和信念、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等隐性功能。台湾高校既重视学生事务工作的显性功能,也重视其隐性功能,了解台湾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现状,学习借鉴其经验,对我们加快提升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能力有诸多裨益。本文以台湾师范大学、政治大学两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为例,介绍台湾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总结台湾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总体特点,以期能为大陆高校的学生事务工作改革提供借鉴。
一、台湾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现状
(一)台湾师范大学的学生事务工作现状
台湾师范大学是一所位于台北市的师范大学,前身为1922年创立的“台湾总督府高等学校”,该校现有教育、文、理、艺术、科技与工程、运动与休闲、国际与社会科学、音乐、管理及侨生先修部等10个学院,以学校师资培育著称,在教育学、人文学、基础科学、艺术学、音乐学与体育学领域拥有深厚的学术基础及广泛的影响力。
台湾师范大学学生事务工作秉持“辅导”、“服务”、“学习”并重的工作理念,积极推动各项课外活动,培养学生领导能力及参与各项社会活动的习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贡献所学服务社会。台湾师范大学的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在先进理念的指导下,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组织架构、政策制度和运作机制。本文从以下几方面简要介绍台湾师范大学的学生事务工作情况:
一是组织机构。台湾师范大学的学生事务处为二级行政单位,自我定位为“服务型”,下设生活辅导组、课外活动指导组、住宿辅导组、健康中心、学辅中心、军训室、全人教育中心筹备处、专责导师办公室等8个部门。
二是人员构成。台湾师范大学学务处有学务长1名,负责统筹全校各项学生事务工作;副学务处长1人,为教育学博士,协助学务长综合处理学务处各项业务;另外设有4名工作人员,主要办理学生奖惩、请假、平安保险、服军役、经费申请及学生社团一般活动等事务。
三是工作职责。台湾师范大学的学生事务处原来为训导处,1994年“大学法”公布实施后,训导处改名为学生事务处,简称学务处,主要负责本校学生生活、住宿、课外活动、卫生保健、心理辅导、军训护理及其他学生事务。[1]
四是制度建设。台湾师范大学学生事务处的网页上设有“学务处相关法规”专栏,在此专门列出了学务长室、课外活动指导组、住宿辅导组、健康中心、全人教育中心筹备处、生活辅导组、学生辅导中心、军训室、专责导师办公室等部门应遵循的规章制度,并按所涉及的部门对制度进行分类。包括《“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学生申诉处理办法》《“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学生社团活动辅导办法》《“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学生社团审议委员会设置要点》《“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学生海外活动经费补助要点》等多个有关学生日常生活、服兵役、就业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可操作性极强。
五是工作目标。台湾师范大学学生事务工作目标明确,为加强学生生活辅导,维护学生身心健康;增进师生互动,建立和谐友善的校园文化;推展学生社团活动,培养学生自治与领导能力;建构“服务学习”人生观。
(二)台湾政治大学学生事务工作现状
台湾政治大学创立于1927年,迄今已有88年,期间虽经改制、迁校,但始终秉持和谐、自主、均衡、卓越的创校宗旨,不断精进教学及学术研究,以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育优秀人才。目前,该校拥有9个学院,分别为文、理、社会科学、法、商、外国语、传播、国际事务及教育学院,校内行政单位设有6处(教务处、学生事务处、总务处、研究发展处、国际合作事务处、秘书处)、3室(体育室、会计室、人事室)、1馆(图书馆)、7中心(公共行政及企业管理教育、社会科学资料、电子计算机、附设公务人员教育、教学发展、创新育成、华语文教学)。
学生事务处下设学务长室、职业发展中心、课外活动组、生活事务暨侨生辅导组、住宿辅导组、身心健康中心、艺文中心、军训室等8个二级单位。学务长室是学生事务的统筹单位,有学务长1名,职称为教授;副学务长1人,职称为副教授;另有6名工作人员。他们主要负责制订学务工作的目标与策略,促进各项学务计划的开展,举办教师培训活动,追踪、管理、考核各项重要业务,协助推动学生事务工作。
台湾政治大学一直致力传承人文社会科学优良传统,以打造国际一流人文社会学术殿堂为目标,崇尚通识教育,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在借鉴欧美高校经验的过程中,结合台湾地区实际,逐渐形成了较具个性特色的学生事务管理模式:
一是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国际学习活动。政治大学的职业生涯发展中心除了为学生提供去企事业单位实习机会,协助学生提高社会工作能力外,还特别注重以补助经费方式,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国际实习活动,暑期选送学生到海外企业实习,提升学生职场竞争力。
二是注重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教育。为了更好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2011年2月,政治大学的卫生保健组与心理咨询中心合并为“身心健康中心”,这是台湾大专院校第一所整合生理与心理服务的健康中心,能较好地为政大师生提供身体健康、心理咨询服务。
三是重视校园艺术文化建设。为了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政治大学艺文中心以增进社区文化发展为主,经常举办戏剧、舞蹈、音乐、电影、美术等各类活动的展演,为教职工、学生、各类社团提供活动空间。
四是致力于推展宿舍多元文化与住宿学习教育。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2008年,政治大学的住宿辅导业务从原来的“生活辅导组”独立出来,设立“住宿辅导组”,负责学生住宿相关事宜,以制定合理住宿费、维持宿舍收支平衡、提升宿舍质量为目标,致力于推展宿舍多元文化与住宿学习教育。
二、台湾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总体特点
通过对台湾师范大学、政治大学两所高校学生事务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可以看出台湾高校的学务管理工作具有以下特点。
(一)秉持 “以学生为本” “以服务为主”的学生工作理念
学生管理机构的设置既受一定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文化的制约,也折射出不同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思想。[2]1994年以前,台湾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机构名为“训导处”,扮演管理者和保护者的角色,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道德教育和生活教育。“训导处”一向给人“管教学生”的硬性印象,其工作范围是处理学生的各种事务,和大学的“学务处”工作性质类似,为了改变“训导处”在大多数人心中的硬性形象,突出其“以学生为本”“以服务为主”的工作理念,1994年,台湾地区颁布实施了“大学法”,规定所有大专院校的“训导处”更名为“学生事务处”,主要负责学生的课外活动指导、生活辅导、心理辅导、卫生保健及其他辅导事项。这一名称的变更体现了台湾高校教育理念的改革,即高校改变了过去重视管理的工作方式,开始秉持“服务多于管理”的学生工作管理理念,以“学生学习和发展”为核心,关注大学生个性发展,重视以学生为本,为大学生提供指导、咨询等服务,着重为在校大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期完成学务管理从“训导式”向“服务式”的转型。
台湾高校学生事务工作注重细节,力图通过精细化的管理和人文关怀建设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通过各种途径为学生提供相对宽松和自由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很多台湾大学校园依山而建、环境优美、教学设施齐全,力图为学生创设一个优美、安静、有诗意的读书环境,以涵养学生心灵。如,台湾师范大学有校本部、公馆、林口三个校区,校本部及公馆校区位于台北市文教中心地区,交通便利,校园古意盎然,人文学术气息浓厚;林口校区绿意盎然,具有田园诗意,青草葱葱、绿树环抱的校园显得分外雅致,[3]这些细节都彰显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另外,台湾高校倡导“住宿学习”的理念,将学生宿舍作为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重要阵地,为学生提供温馨、安静的生活环境,通常在宿舍楼内设有餐厅,非营业时间作为学生活动室、自习室,这些场所由学生自主使用、管理。
(二)扁平型的组织架构
组织构架是一种基本的管理程序,台湾高校受西方教育模式影响,形成了与大陆迥然不同的组织架构。台湾高校只设置校一级学生事务处,下设生活辅导组、课外活动指导组、住宿辅导组、健康中心、学辅中心、军训室、全人教育中心、专责导师办公室等部门,主要负责生活辅导、住宿辅导、课外活动指导、卫生保健、心理辅导、军训护理及其他学生事务,在院(系)一级不设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对上,学生事务处直接向分管的副校长负责,对下,这些部门直接对在校学生开展工作,负责学生在校除课堂教学以外的所有学生事务日常管理,中间不经过院(系)等环节。
可见,台湾高校的学生事务管理组织结构是扁平型的一级管理模式。其具体运作程序一般为校长——主管学务工作的副校长——学务处长——各学务处部门——学生。这种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框架优点是:辅导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透明、直接、高效、贴近学生,避免了重重结构下职责混淆的问题。当然,这样的组织架构也有其无法克服的缺点,台湾高校学生事务工作不能像大陆高校一样通过强有力的组织实现全面覆盖,另外,这种扁平化的组织构架对教师队伍的专业化程度、工作的信息化程度要求比较高。
(三)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台湾高校重视通识教育,以培育完整的人格为目标,强调学生对艺术的了解,引导学生追求生活的意义与价值。[4]台湾高校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重视全人教育。全人教育即全面实施通识教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文素质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对社会有贡献、处事成熟的专业人才。台湾高校普遍重视通识教育,将其视为大学教育的核心,而不是专业教育的“补充”。[5]基于此认识,很多台湾高校设置了通识教育中心,如,台湾师范大学设有全人教育中心筹备处,该处的宗旨是为学生提供自由的学习环境,协助学生探索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启发其潜在的学习创造能力,培养学生达到个人的均衡发展,成为有德性的人。未专门设置“通识教育中心”的台湾高校,将培养“全人”这一职能融入到了其他职能部门,如,政治大学将这一职能融入到了课外活动组、职业发展中心等部门,由各部门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自主、沟通、合作、社会适应等能力。
第二,重视学生社团组织建设。台湾高校非常重视学生社团组织建设,对社团活动给予经费、活动场所、指导教师等多方面的支持,并给予学生组织及社团自主空间,因此台湾的学生社团形式多样,多数为大学生自发组织,学校可以利用社团组织这个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组织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如,台湾师范大学设立了课外活动指导组,目前,该校校内共有127个学生社团,包含学术社团22个,艺文性社团22个,康乐性社团14个,体能性社团14个,服务性社团14个,联谊性社团15个,各系学会25个,以及学生会与学生议会。这些课外活动小组致力于推动服务学习教育与国际学习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学校对这些活动小组不会进行干预,只进行必要的服务和指导,为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效平台。
第三,重视学生艺术教育。台湾高校的艺术教育不仅重视示范性艺术团队的建设,而且重视全体学生的普及型艺术教育,有些高校还专门设立了“艺文中心”,给学生以美的熏陶。
(四)对学生事务的管理专业化、规范化
台湾高校对学生事务管理的专业化、规范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生工作人员的专业化。台湾高校培养了一支在学生事务方面精干、高效的专业化工作队伍,他们工作效率普遍较高,能较好地完成学生事务工作。台湾高校从事学生事务管理的工作人员大多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专业的硕士及以上学历,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很高,能够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心理咨询、服军役等方面专业、全面的咨询和服务。
第二,工作目标明确。台湾高校的学生事务工作计划一般根据学校发展的具体情况,重申学校的教育目标及教学理念,规定学生事务工作的使命与内涵,提出促进大学生成长的学习环境营造及课外活动参与办法,同时对学生事务人力与工作绩效评估、经费预算等事项也作了具体说明。[2]
第三,重视规章制度建设。台湾高校非常重视学生事务工作的制度建设,将其视为开展学生事务工作的行动指南和检验学生事务开展成果的依据。各高校学生事务处所制定的制度涉及内容广泛,并且专门在自己网站上设立了学生事务工作制度下载专区,供教师和学生下载。
三、台湾高校学生事务工作对大陆高校的启示
台湾高校的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在管理理念、机构设置、管理程序等方面独具特色,其“以学生为本”“以服务为主”的学生工作理念,专业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重视职业生涯辅导及学生社团组织建设的做法,均为大陆高校学生工作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一)树立学生事务工作的人本理念、服务理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陆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由封闭集中式逐渐转变为开放综合式,除了强调对学生纪律上的约束,还增加了服务功能,学生工作部门开始增设就业指导中心、勤工助学中心、资助管理中心、心理咨询中心等部门。总的来说,大陆高校的学生事务管理理念有了一定转变,学生工作的服务功能日渐受到重视。但受现行体制的束缚和计划体制下种种观念的影响,大陆高校的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过于强调统一,对学生事务管理得过死、过细,这种管理方式的弊端日益明显。为此,大陆高校应借鉴台湾的“以学生为本”“以服务为主”的工作理念,更加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服务意识。其一,充分发挥各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勤工助学指导中心的功能,配置专门人员,切实开展各方面的工作,同时利用计算机网络、校刊等宣传媒体,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就业咨询、勤工助学等活动,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其二,建立大学生科技文化活动指导中心,以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活跃大学生思维。其三,创设以人为本的校园环境。校园是大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高校的校园环境应既注重实用性、观赏性,又注重人性化色彩,给学生以美的熏陶。
(二)建立 “大厅式、一站式、程序化”的学生事务工作流程
目前,大陆高校的学生事务工作按照“学校——院(系)——班级”的路径实施垂直管理,校一级设有“学生处”、“校团委”两个一级子系统,各院系分别设立与之对应的二级机构,学生处、校团委对上向分管的校党委副书记或副校长负责,对下向院(系)二级机构安排工作。[6]这种组织架构的优点是容易分解和落实责任,缺点是信息传递渠道过多、工作效率不高,因此,如何构筑中间行政管理环节尽可能少的“扁平化”高校内部组织结构尤为重要。
针对大陆高校学生事务工作多部门参与、多点办公的弊端,借鉴台湾高校的“扁平化”组织架构,大陆高校可建立“大厅式、一站式、程序化”的服务流程,成立相关的办公室,专门负责办理学生注册、缴纳学费、申请助学贷款、心理咨询、就业辅导等与学生直接相关的学生事务,这种专门式的服务,既可以降低高校的运行成本,又可以减少对工作人员的需求。
(三)注重学生的 “全人教育”和 “通识教育”
台湾高校秉持“全人发展”的教育理念,设置专门的通识教育中心,加强大学生对自然科学、人文艺术及社会科学的综合了解,使学生全面均衡发展。这与大陆高校倡导的全面素质教育一脉相承,目前大陆高校的通识教育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教师队伍质量不高、内容随意性较大、缺乏系统规划等问题。台湾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在践行 “通识教育”“全人教育”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值得我们学习的工作经验。
其一,设立专门的通识教育机构。大陆高校可以借鉴台湾的通识教育经验,设立专门的通识教育管理机构,该机构主要对通识教育进行通盘考虑和系统管理,开设科学合理的通识教育课程。目前,大陆个别高校已经开始进行这方面的尝试,如,2015年4月,上海财经大学设立通识教育中心。其二,积极发挥学生组织在学生事务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当前大陆高校的学生社团主要有文学、艺术、体育等类型,这些社团在丰富学生学习生活、培养学生社会活动能力、推进素质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与台湾的学生社团相比,大陆的学生社团经费来源渠道少、活动形式单一、社团管理制度比较陈旧、种类不多。
为此,大陆高校应提高对社团组织重要性的认识,加快转变学生社团管理理念,完善学生社团的后勤保障机制。
(四)加强学生事务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建设
台湾高校拥有一支在学生事务方面精干、高效的专业化工作队伍,大陆高校的学生事务管理队伍中有很多本校毕业留校人员,他们多毕业于管理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结构单一、培训机会较少、流动性较大、服务意识不强,部分学生事务管理人员凭经验做工作,缺乏对学生事务管理的系统研究。为此,大陆高校应借鉴台湾经验,加强学生事务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建设。
其一,提高学生事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高校在招聘学生事务管理人员时,不仅要考虑其政治素质,还要综合考量其知识背景、年龄结构、生活阅历、职业能力等多重因素。另外,高校还可以通过加大对学生工作队伍的培养与投入力度,加强对学生事务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给其提供更多的进修、学习与交流机会,从而有效地提高大陆高校学生工作的整体水平。其二,健全学生事务管理制度。高校应大力加强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相关制度建设,制定学生事务工作细则及其实施办法。同时,高校应健全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激励考核体系和制度,对表现突出的学生事务管理人员,要及时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
[1]钱钟.台湾高校的学生事务[J].江苏高教,2003,(4):57,59.
[2]吕素香.两岸高校学生工作的比较及启示[J].北京教育,2011,(5):75,77.
[3]常剑.加强素质教育 积淀大学文化:台湾高校参访观感[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S1):3-4.
[4]冯军,王学川,程志刚.台湾高校的管理与改革及其启示[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0,(5):356.
[5]林辉,王中坚.闽台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比较论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191.
[6]黎开谊.港台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与内地高校学生工作的比较及其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10,(7):83-84.
[责任编辑:陈晓蔚]
G647
A
1008-7346(2015)06-0034-06
2015-11-16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 “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教育评估专项课题 “闽台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比较研究”(批准号:FJJKZX14-39)的研究成果。
姚静,女,黑龙江讷河人,福建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