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类专业普及发展经济学课程的必要性及对策
2015-04-17李大垒
李大垒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凌,712100)
经管类专业普及发展经济学课程的必要性及对策
李大垒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凌,712100)
相对于西方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更适合中国的国情,然而目前该课程尚没有在经济管理类专业普及。目前在经济管理类专业普及发展经济学课程是十分必要的,应将其设置为更多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并加强案例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行互动式教学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实现考核方式的灵活性和全面性。
经管类专业;发展经济学;西方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是由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学家创立的一门经济学分支学科,兴起于20世纪40年代末,是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趋势,在经济学众多理论体系中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主要研究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相对于西方经济学以发达国家为研究对象,发展经济学更符合发展中国家的现实情况,其基本理论能更好地指导发展中国家经济建设的实践,因此需要在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大力普及该学科的教学和研究,让高校学生掌握更加实用的经济学课程。本文在分析发展经济学课程设置现状的基础上,寻找目前该学科存在的问题,然后探讨其在经济管理类专业普及的必要性,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发展经济学课程的设置现状
发展经济学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为研究对象,对推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进步和科技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作为一门经济学学科,发展经济学并没有像西方经济学那样得到普及,发展经济学在我国也没有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出现。西方经济学的经济增长理论是为了解决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问题,没有分析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质的提高问题,而发展经济学这门课程则以经济发展理论为重点内容。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讲,经济的长期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显得更加重要。因此,发展经济学比西方经济学更适用于我国,各类高校应该大力普及发展经济学在本科生阶段的教学,让学生接受更符合我国实际的经济学知识。
目前,在我国经济管理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上,西方经济学是学位课,是所有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而发展经济学甚至还没有成为一个独立的专业,只有少数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本科生学习这门课程。以笔者所在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目前仅有经济学专业、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和工商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学习这门课程,而且是这三个专业的选修课;有的学校则直接把发展经济学课程作为全校的选修课,没有强调其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重要意义,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不高,很多学生是为了凑够学分而选修该课程。在这种背景下,势必导致发展经济学课程在我国发展缓慢,在其经济理论推广受到限制的条件下,更难以有效指导我国经济建设的实践。
二、发展经济学课程普及的必要性
发展经济学课程教学的目的是推动发展中国家由贫困落后转向富强繁荣,也称为贫困经济学。[1]目前中国是经济总量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正处在由量变转向质变,由贫困落后转向富强繁荣的关键性阶段,因此中国的经济建设尤其需要发展经济学理论的指导。
(一)经济发展理论更适用于发展中国家
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仅涉及经济增长理论,没有分析经济发展问题,而发展经济学这门课程则以经济发展理论为重点内容。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讲,经济的长期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显得更加重要,因为贫困、落后、经济地位脆弱的情况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依旧存在,改变这种状况不仅要依靠GDP的增加,更要依靠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在结构上的变化。[2]具体包括投入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的变化、分配状况的变化、卫生健康状况的变化、文化教育状况的变化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等。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和经济质量两个方面的共同提高,才能保证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的共同巩固。
(二)农业理论能指导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
农业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着基础性作用,发展中国家基本上都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不仅农业劳动力占有很大比重,而且农业产值也占到很大比例。通常越是落后的国家,其农业的比重越大,因此常常把落后的国家称为农业国。[3]一个国家要摆脱落后的状况,首先应该发展农业。这不仅是因为农业部门生产人们所需要的最基本的消费品,没有这些产品人们连生存都不可能,更谈不上发展自己;而且也是由于农业部门对其他非农部门发展起着推动作用,是一个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基础产业。没有农业理论的指导,没有农业的进步,其他部门是不可能得到顺利发展的,工业化是不可能实现的。
(三)就业和失业理论更能体现发展中国家的现状
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失业情况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多不同之处。发达国家的失业现象一般仅存在于城市,农村劳动力由于比重很小,在农村基本上不会存在失业现象;但是在发展中国家不仅城市存在规模巨大的失业队伍,而且由于农村劳动力规模巨大,在农村同样存在着很多的剩余劳动力。发达国家由于市场的作用,其劳动力失业一般是公开的;而发展中国家由于政府的原因,其劳动力失业情况既有公开的,也有非公开的,而且在这些国家非公开的失业比公开的失业表现更加突出。相对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失业现象则呈现出多种形式,其中包括各种类型的非公开失业,比如就业不充分、伪装的失业、隐蔽的失业、提前退休、无生产性等,这些失业类型只有发展经济学这门课程有所涉及。
(四)人口流动理论能解决发展中国家的就业问题
一些发展经济学家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由农村向城市流动对经济发展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大量丰富的人力资源由边际生产率低的农村转移到边际生产率高的城市,[4]能够推动这些国家实现技术进步,能够促进这些国家实现工业化,因此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建设是非常有利的。然而,目前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劳动力过剩已是一种普遍现象,而不受节制的人口流动则是其重要根源之一。发展经济学的三个人口流动模型则很好地分析和解决了这一问题,对推动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和解决就业问题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特别是刘易斯模型,把工业化、资本积累与人口流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目前仍然是发展经济学的核心理论。
三、发展经济学课程普及的对策建议
由于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比西方经济学更适用于我国,因此应该大力普及该课程的教学,让更多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学习这门课程,这样才能更好地运用合理的经济理论来指导我国的经济建设。
(一)设置为更多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
发展经济学是专门针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进行研究的,而西方经济学是专门针对西方发达国家进行研究的,其基本理论是建立在对发达国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的,所以发展经济学这门课比西方经济学更符合我国的现状。既然西方经济学已经设置为经济管理类所有专业的学位课,发展经济学作为西方经济学基本理论的延续和扩展,应该让更多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学习这门课程,设置为更多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比如国际贸易、金融学等涉及经济发展问题的专业。这样才能使更多的学生学到更符合我国现实的理论知识,才能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更好的指导作用。
(二)加强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教学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教学方法,案例质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案例教学的效果。[5]如果教师仅仅在课堂上传授课本知识,学生必然会感到枯燥乏味;而案例教学则突破了这一缺陷,因为案例是来自于实践的,特别是经济学案例,不仅能让学生吸收案例所反映的理论知识,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甚至可以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对于发展经济学这门课程,其案例可以选择当今的热点领域和现象,比如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互联网金融发展、微信营销方式等;也可以选取历史上著名的案例,比如讲可持续发展问题时可以联想到隋朝修建京杭大运河的案例。
(三)实行互动式教学,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如果只是教师一味地讲解理论知识,势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学生也要参与到课堂知识的主动分析中,和教师进行互动式交流,这样才能适应新形势下教学改革的背景。对于发展经济学课程来讲,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辩论,选择某个经济热点现象作为主题,设立正方和反方,让学生在激烈的思想碰撞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获胜的一方给予适当的奖励。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辩证式思维,是推动发展经济学实践运用的一种很好的形式。
(四)实现考核方式的灵活性和全面性
一门课程传统的考核方式是以考试为主,学生重视成绩不重视知识,部分学生课堂上不认真听讲,仅仅靠考试前“突击”复习来获得一个较高的成绩,导致学生的理论基础不扎实,在日后的工作中难以有效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发展经济学是一门应用型的经济学科,在现实中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建设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其考核方式应从“重结果”转向“重过程”,以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加入课堂讨论、分组辩论和社会实践三个方面,社会实践方面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外时间对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某一个问题做社会调查,让学生利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来解决现实中的经济问题,比如我国的贫富差距如何缩小、农业如何实现现代化等,从而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四、总结与展望
总之,发展经济学是一门完全符合发展中国家现状的经济学科,具有很大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空间。我国应在各高校大力普及发展经济学的教学,把该课程发展为更多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把发展经济学设置为一个独立的专业,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对我国经济建设的贡献作用。在不远的将来,发展经济学必将成为我国的主流经济学科,成为经济学研究最为核心的领域,对推动我国的经济建设具有不可限量的发展前景,不仅有助于我国经济总量的增长,更能在促进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缩小贫富差距、改善生态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1]彭干梓,夏金星.发展经济学理论与职业教育的城乡融合:乡村职业教育的几个理论问题[J].职教论坛,2011,(4):9-13.
[2]伍宸,洪成文.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的转型:基于发展经济学视角[J].现代教育管理,2013,(7):11-16.
[3]孙明英,冯增俊.二次人口红利视域下高等教育服务新型城镇化探析[J].高教探索,2015,(2):26-31.
[4]谭崇台.发展经济学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5]杨清.浅析“时政”案例在发展经济学教学中的运用[J].高教论坛,2015,(2):68-70.
[责任编辑:陈晓蔚]
G647.38
A
1008-7346(2015)06-0027-03
2015-11-15
本文系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编号:2015R012)的研究成果。
李大垒,男,山东泰安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