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构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的思考

2015-04-17亓新学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保障体系新时期教学质量

亓新学



“新时期”构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的思考

亓新学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安徽阜阳 236031)

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永恒主题,是学校持续发展的生命线,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教学管理的核心是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的构建和实施。目前,随着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很多高职院校在规范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不足, 为促进高职院校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开展。本文从新时期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实际出发,从“以人为本”的管理视角对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进行探讨。

新时期;以人为本;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永恒的主题,改革高职院校内部教学管理体制,建立和运行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监控机制,已成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与发展关注的热点问题,提高教学质量,不能没有科学和严谨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增长,高职院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无论是在校学生总量,还是相对量均得到迅速扩大,学生综合素质明显下降。高职教育能否在规模扩大的同时,保证教学质量,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为此,建立怎样的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以促进和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质量稳步、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工作的重大课题。

一、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及保障体系的现状和不足

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是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具体是指在教学运行过程中,用于保障教学质量的一系列教学质量管理和监控机制,通过这些机制的有序运行,以达到巩固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核心是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1]。

近年来,各高职院校在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系统上做出了许多可贵的尝试和探索,为保证学校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的某些观点以及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都有意无意地将质量监控仅仅作为一种措施而执行,并将监控作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首要内容。以监控为主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将教师视为监控的客体,使监控仅仅围绕当前的某种需要而展开,这就使教学质量的监控及整个监控体系都带有强烈的工具性色彩,将教师曲解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工具性对象和一个纯粹的客体,从而丧失其主体性和主动性。这些都使得教学质量监控及保障体系仅仅流于表象,而难见实效,这样的监控和保障使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真正目的被掩盖,这种行为无异于舍本而逐末[2]。

二、影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

(一)教师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教师是高职院校办学实践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的每一项具体工作都影响着教学质量,是教学质量的保障。其教学活动的内容主要是:第一,以提高受教育者素质为主要目标,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使其成为具有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服务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合格应用性人才。第二,结合教学及社会需要,通过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作用的发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技术创造等活动,推动学校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3]。其对教学质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教学实践活动环节的实现:

1.精品教材选择。教材也称教科书, 是体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 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在学校教育中, 教材既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 也是教师和学生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既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工具, 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和认知结构的重要外部因素, 对于教与学的各个方面具有深刻的影响。因此, 对于高职院校教师而言, 如何分析教材, 怎样从众多教材中选出合适的教材, 是一个教师必须花精力和时间去解决好的问题。

2.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设计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教学环节的优化设计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力的培养。

3.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模式是指具有独特风格的教学样式,是就教学过程的结构、阶段、程序而言的。长期而多样化的教学实践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4.教学理念更新。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的态度和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教学理念有理论层面、操作层面和学科层面之分。明确表达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提高认识,与时俱进, 随着学科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新时期的高职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树立竞争意识,具备创新的教学理念,树立授课而非授书的教学思想。

教师在教学过程的每一项具体工作都影响着教学质量,是教学质量的保障,是内涵建设的具体体现,是学校软实力建设的源泉,只有发挥每个教师的主人翁意识、责任意识,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潜能,提高教学质量。因此,要充分体现教师在高职院校办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内部要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以教师为本,以突出教学为中心,要持久地宣传和确立教师是学校办学主体的思想,确立教师是学校立校之本的观念。

(二)学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直接因素

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生综合素质明显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学生自身素质是影响教学质量的直接因素,其学习态度、学习目的、学习方法、认知水平等直接关系到学习效果,影响着教学质量。主要表现在:

1.在思想认识上:在对部分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状况调查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思想困惑和压抑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是意识认识方式偏重直观。一些大学生轻视理论思维和理论学习,对政治理论学习不关心、不重视,缺乏理想和信念,思想意识形态的分流明显。二是道德观念复杂化。大学生道德观念处在不断变化之中,既主张社会责任,有时又缺乏自我约束;既主张自我发展、自我实现,有存在严重的利己主义。三是价值取向多元化。一部分学生思想中充满着疑惑和茫然,尚未形成健康的价值取向,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如盲目自信,放纵个性,忽视文明等等。

2.在知识素质上:底子薄,基础差是高职院校学生普遍现象,步入大学后,由于生活环境、学习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变,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被动学习到主动求知的转变过程中,没来得及摆脱高中时期的依赖心理,没有适应大学学习期间出现的诸多新问题。他们大多自我约束力差,学习习惯和方法不得当,学习主动性差等原因,使得这类学生的比例不断扩大。

三、“以人为本”创新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理念

(一)以人为本的原则

高校办学是以教师为主体,教育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制定与执行是以教务管理人员、学校督导、教学院系相关人员为主体,高职教育从招生-教学培养-毕业就业以及教学过程监管都离不开人的因素,教学质量监控不单单是监控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是监控教学过程的各环节,对课程教学链的关键环节进行有效控制,从而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所以,以人为本,即是教学质量监控以人的本性、需要及基本存在状态为本,以人的方式实现人的发展,以人的发展促教学质量提高。

(二)全员参与的原则

教学工作是高职的核心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不仅是高职领导和管理者的责任,更是高职全体员工共同的目标与追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涉及学校的相关部门、全体教师和学生,只有全体师生都参与并关心质量管理,把教学质量监控变成广大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的积极行动,自觉意识到每个人既是监控体系的主体,同时又是被监控的对象,每个人的工作或学习质量都对学校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从而在根本上保证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过程监控的原则

教学质量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形成的,不是靠最后的评价检查出来的,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明确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各环节的质量标准,强调每一环节都符合预期目标,将严谨的态度、规范化的管理贯穿教学全过程。全体师生转变观念,将传统的“事后检查”培养模式变为“预防为主”,使教学管理由“结果验收”变为“过程监控”。

四、“以人为本”构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的策略

(一)“以人为本”强化主体功能,淡化制度意识

强化教师主体功能。目前,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理论研究和制度建设纷纷开展,而趋势多集中于制度建设,造成了只见制度不见人的“监控局面”,使教师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处于被动和支配地位,既压抑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又严重违背了人性特点与教育规律,这必然导致教学质量的下滑[4]。教学实践表明,教师既要接受学校和教学院系的间接监控,也要接受专家、同行及学生的直接监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要完全发挥其功能,应强调教师的主体性,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质量意识,使其自觉地接受来自各方的监控,变“被动控制”为“主动控制”变“他控”为“自控”,自觉、自主地参与教学实施过程和教学管理过程。

强化学生主体功能。学生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具有双重身份,他们既是被监控的对象,又监控着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校的教学质量;既是产品质量的承载体,又是产品质量的生产者,同时承载着社会对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检验职责。在教学的双边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严谨的课堂教学需要学生遵守教学规章、形成良好秩序、营造融洽的教学环境。加强大学生自我学习意识的教育,采取目标激励措施,增强其课堂前、中、后期自觉学习主动性,注重学习效率,将提高其学习质量。

(二)“以人为本”实现“管、教、学”共建

教育的本质是“在一定的政治经济结构中,通过建立教育关系和教师劳动对象化而实现的人性发展”[5],在高职教育关系中,学校( 教学管理部门) 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者,教学院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贯彻者,教师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者,学生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承载者、接受者,其中教师处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关键节点,是联络者和执行者(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共同构成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主体,在教学、管理、学习中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功能的发挥,需要教学管理人员提高服务意识,需要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

(三)“以人为本”构筑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

重视环境建设,营造教学质量假设浓厚氛围;完善科学合理、“以人为本”的教学质量监管配套制度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专任教师队伍;建立一支高素质、服务型的教学管理团队;采取多种措施,发挥教学督导队伍的效能和职能;建立一支优秀的学生信息员队伍。

只有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去管理师生、激励师生、培养和塑造师生,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师生这一主体在教学质量监控及保障体系中的作用,最大限度的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1] 高静川.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构建[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52-155.

[2] 白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与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思考[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3 (3):64-65.

[3] 郝临山.充分发挥教师在高职院校办学中的主体作用[J].职业技术教育[J],2002(34):69-70.

[4] 王玉珏,邓丽群.教师主体性:高职教学质量的保障[J].教育探索,2010(3):62-64.

[5] 李丹青.当代高职教育应以人为本[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1):29-32.

责任编辑:刘翠萍

2015-03-17

安徽省重点教学研究项目“基于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建设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研究与实践”(2012jyxm657)。

亓新学(1973-),男,安徽阜阳人,阜阳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运动与康复,高职教育教学。

G717

A

1672-4437(2015)02-0037-03

猜你喜欢

保障体系新时期教学质量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ETC关键设备准入标准及运行保障体系构建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新时期酒店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
大庆油田企业青工培训的创新思考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
构建更安全可靠的机房电源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