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氏家训》中的“NP+多+VP”结构
2015-11-24余小庆
余小庆
《颜氏家训》中的“NP+多+VP”结构
余小庆
(安徽师范大学 文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本文的研究建立在对《颜氏家训》中“NP+多+VP”结构进行穷尽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经统计,《颜氏家训》一书中共有“NP+多+VP”结构58例。文章根据“多”的性质以及语义指向,将“NP+多+VP”结构分三类进行考察研究,试图通过用例分析,深入剖析“NP+多+VP”结构,以精确化“多”的译法。
颜氏家训;NP+多+VP;语义指向;翻译
中华书局版檀作文译注的《颜氏家训》一书中,“多”的译注比较含糊或前后不一。本文考察“NP+多+VP”结构,以精确化“多”在不同句子中的翻译方式。
从《颜氏家训》中使用的“多”的用例看,其性质及语义指向并不相同,如:
(1)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至于谚云:‘上车不落则着作,体中何如则秘书。’(勉学)
(2)至于文字,忽不经怀,己身姓名,或多乖舛,纵得不误,亦未知所由。(勉学)
(3)况以行路之人,处多争之地,能无闲者,鲜矣。(兄弟)
例(1)中“多”为副词,语义前指主语“贵族子弟”;例(2)中“多”亦为副词,但语义后指VP“乖舛”;例(3)中“多”为形容词,意为“数量大”。
文章拟根据这些不同,将“多”分为三类来分析“NP+多+VP”结构:将作为副词且前指主语的“多”记为“多1”;将作为副词但后指动词或宾语的“多”记为“多2”;将作为形容词的“多”称为“多3”。
一、NP+多1+VP
“NP+多1+VP”结构在《颜氏家训》中共有41例。此类结构中,“多”语义指向上位结构层面的NP,“多”与NP形成语义上的偏正关系,与VP形成结构上的偏正关系。NP与VP是主谓关系。
(一)NP作为主语的成分
NP在“NP+多+VP”这一结构中充当主语。充当主语的成分包括:人民,事物、以地代人以及“名词+者”发生的转指。NP多表泛称,为集合名词。
1.NP为人
(1)画绘之工,亦为妙矣;自古名士,多或能之。(杂艺)
(2)其余文义之士,多迂诞浮华,不涉世务。(涉务)
2.NP为事物
(3)或有狼籍几案,分散部帙,多为童幼婢妾之所点污,风雨虫鼠之所毁伤,实为累德。(治家)
(4)南方水土和柔,其音清举而切诣,失在浮浅,其辞多鄙俗。(音辞)
3.NP为以地代人
(5)北土多有名儿为驴驹、豚子者,使其自称及兄弟所名,亦何忍哉?(风操)
(6)江南此学殊少,唯范阳祖□精之,位至南康太守。河北多晓此术。(杂艺)
4.NP是“N+者”的转指
(7)识者多有叔段、州吁之讥。(教子)
“识者”转指“有识之士”。
5.NP隐含或省略
(8)颇有肤色充泽,无哀感者,梁武薄其为人,多被抑退。(风操)
(9)卜筮者,圣人之业也;但近世无复佳师,多不能中。(杂艺)
例(8)中,“多”前承前省略“无感哀者”,例(9)“多”前省略“卜筮”。
(二)“多1”语义指向
“NP+多1+VP”结构中,“多”语义前指主语。如:
(10)世人多蔽,贵耳贱目,重遥轻近。(慕贤)
(11)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至于谚云:‘上车不落则着作,体中何如则秘书。’(勉学)
(12)侯景之乱,王公将相,多被戮辱,妃主姬妾,略无全者。(养生)
例(10)、(11)、(12)中,“多”分别前指主语“世人”、“贵游子弟”和“王公将相”,可理解为“世人中的大多数”、“贵游子弟中的大多数”、“王公将相中的大多数”。我们发现,“多”前指NP时,NP在数量上是复数或集合名词。
(三)NP与“多”的关系分析
“多”前指NP时,NP与“多”可构成语义上的偏正关系,如:
(13)其余文义之士,多迂诞浮华,不涉世务。(涉务)
(14)而河北俗人多不识之,博士皆以参差者是苋菜,呼人苋为人荇,亦可笑之甚。(书证)
(15)后汉书:‘囚司徒崔烈以锒铛锁。’锒铛,大锁也;世间多误作金银字。(文章)
上述例句中,“NP+多”,我们可以分别理解为“有识之士中的大多数”、“古书中的大部分”、“世人中的大多数”。从语义上看,“NP+多”可分析为偏正关系,此时“多”具有数量概念,因此具有指称功能。马建忠先生认为:“多”是约指代字1,NP与“多”是偏正关系2。
我们认为,NP与“多”结构上不能分析为偏正关系,也就是说不能将“NP+多”处理为合法的结构体来共同作为句子的主语。因为,有“多”字前面存在有副词的情况:
(16)今世相承,趋本弃末,率多浮艳。(文章)
(17)守门诣阙,献书言计,率多空薄,高自矜夸,无经略之大体,咸爉糠之微事,十条之中,一不足采,纵合时务,已漏先觉,非谓不知,但患知而不行耳。(省事)
(18)前世反语,又多不切,徐仙民毛诗音反骤为在遘,左传音切椽为徒缘,不可依信,亦为众矣。(音辞)
例(16)中“率多浮艳”前隐含主语“文章”,亦即“文章率多浮艳”。例(17)中,“率多空薄”承前省略主语“献书言计的人”。“率”表推测义“大概、一般”。例(18)“多”前有副词“又”。我们倾向于将NP处理为全句的大主语,而“多”具数量概念,因而有指称功能,故将“多”处理为小主语,即将“NP+多+VP”看作领属性的主谓谓语句。
二、NP+多2+VP
《颜氏家训》中,“NP+多2+VP”结构共12例。这类结构中,NP与VP构成主谓关系,“多”与VP是处于同一个结构层面的偏正关系,此时,语义关系和结构关系重合。
(一)NP作为主语的成分
1.NP是抽象名词
(19)今北土风俗,率能躬俭节用,以赡衣食;江南奢侈,多不逮焉。(治家)
(20)至于文字,忽不经怀,己身姓名,或多乖舛,纵得不误,亦未知所由。(勉学)
例(19)(20)中,“多”前主语分别为“江南的风俗”、“姓名”,都可看做抽象名词。
2.NP是单数名词或非集合名词
(21)孝元经牧江州,遣往建昌督事,郡县民庶,竞修笺书,朝夕辐辏,几案盈积,书有称‘严寒’者,必对之流涕,不省取记,多废公事,物情怨骇,竟以不办而还。(风操)
(22)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差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勉学)
例(21)、(22)中,“多”前主语分别为“臧逢世”、“吾”,可看做单数名词或非集合名词。
(二)“多2”的语义指向
“多2”在语义上指向后续成分,可指向动词,也可指向宾语。
1.指向动词
(23)有一士族,读书不过二三百卷,天才钝拙,而家世殷厚,雅自矜持,多以酒犊珍玩,交诸名士,甘其饵者,递共吹嘘。(文章)
(24)近世有两人,朗悟士也,性多营综,略无成名,经不足以待问,史不足以讨论。(省事)
(25)狐之为兽,又多猜疑,故听河冰无流水声,然后敢渡。(书证)
在这类句子中,主语均为单数名词或抽象名词,“多”语义不可能指向它们;“多”后经常不带宾语,即使带有宾语,宾语也多为单数。很显然,“多”指向的是它后面的谓语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经常性。此时,“多”语义指向同一层面的直接成分,语义关系与结构关系具有一致性。
2.指向宾语
“多”指向宾语的情况比较少见,在《颜氏家训》中仅两例:
(26)世中书翰,多称‘勿勿’,相承如此,不知所由,或有妄言此忽忽之残缺耳。(勉学)
(27)陆平原多为死人自叹之言,诗格既无此例,又乖制作本意。(文章)
例(26)、(27)中,“多”的语义分别指向宾语“勿勿”、“死人自叹之言”,表示“勿勿多”、“死人自叹之言多”,描述宾语具有数量大的特征。
(三)VP的成分
VP可以是双音节动词、动宾结构、状中结构以及连动结构。
(28)近世有两人,朗悟士也,性多营综,略无成名,经不足以待问,史不足以讨论。(省事)
(29)后汉书云:‘鹳雀衔三鳝鱼。’多假借为鳣鲔之鳣。(书证)
(30)有一士族,读书不过二三百卷,天才钝拙,而家世殷厚,雅自矜持,多以酒犊珍玩,交诸名士,甘其饵者,递共吹嘘。(文章)
(31)而平叔以党曹爽见诛,触死权之网也;辅嗣以多笑人被疾,陷好胜之阱也。(勉学)
例(28)中,“营综”意为“经营综理”;例(29),“多”前省略主语“鳝”,“多”后为动宾结构“假借为鳣鲔之鳣”;例(30),“多”后是介宾结构做状语的偏正结构;例(31),“多”后是连动结构“笑人被疾”。
三、NP+多3+VP
《颜氏家训》中,“NP+多3+VP”结构仅5例:
(32)娣姒者,多争之地也,使骨肉居之,亦不若各归四海,感霜露而相思,伫日月之相望也。(兄弟)
(33)况以行路之人,处多争之地,能无闲者,鲜矣。(兄弟)
(34)古人云:‘多为少善,不如执一;鼫鼠五能,不成伎术。’(省事)
(35)晋、宋以来,多能书者。(杂艺)
(36)归忌寄宿,不免凶终:拘而多忌,亦无益也。(杂艺)
上述例句中“多”都是形容词做状语,表“数量大”。在语义上,“多”都是指向动词的。例(32)、(33)中“多”与V一起处于偏次,限制修饰后续名词性成分。例(34)、(35)、(36)中,“多”都可以转换为句子的谓语或陈述性成分:
(37)古人云:‘为多善少,不如执一;鼫鼠五能,不成伎术。’
(38)晋、宋以来,能书者多。
(39)归忌寄宿,不免凶终:拘而忌多,亦无益也。
在《颜氏家训》一书中,“NP+多+VP”结构中的“多”共分为三类。语义前指主语的“NP+多1+VP”占绝大部分,NP多为集合名词,“多”与NP构成语义上的偏正关系,结构上是领属性主谓谓语句的大小主语关系,可译为“NP中的大多数”。“多2”作副词且后指动词或宾语,“NP+多2+VP”共12例,作为主语的成分NP多为非集合名词或抽象名词,VP可以是双音节动词、动宾结构、状中结构以及连动结构,翻译时可译为“大都、常常”。这两类“NP+多+VP”结构中,NP与VP构成主谓关系。“NP+多3+VP”结构在《颜氏家训》中仅5例,“多3”是形容词作状语,表“数量大”,语义指向句中动词。结论见下表:
NP+多1+VPNP+多2+VPNP+多3+VP 用例41125 百分比70.7%20.7%8.6% 语义指向主语述语或宾语动词 词性及翻译副词/大多数副词/大都、常常形容词/数量大
注释:
① 《马氏文通》指出:约指代字分两种,一后乎名代诸字而以重指者,则与所指名代之间同次,盖重指者与所指相同也。二后乎名代诸字而为其分子者则常居主次,盖分子正次,分母偏次,乃约分之例也。
② 《马氏文通》中实例如:孟梁下:诸侯多谋伐寡人者。犹云“诸侯之中”多有谋伐寡人者,“多”字正次,“诸侯”偏次,犹分子与分母然。
[1] 陈永婳.试论现代汉语副词的语义指向[D].西北师范大学,2010.
[2] 李子云.状语的语义指向[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93(3).
[3] 马建忠.马氏文通[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4] 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5] 檀作文.颜氏家训[M].北京:中华书局,2011.
[6] 张 斌.现代汉语描写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责任编辑:孙驰
2015-03-12
余小庆(1990-),女,安徽安庆人,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汉语语法史。
H04
A
1672-4437(2015)02-008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