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在三体案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5-04-16丁昌胜
丁昌胜
【摘 要】以“三体案”为载体,利用信息技术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革新、提升和深化。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是要寻找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与结合方式,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 以其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与视频等为主体的媒体技术,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将教案、学案、练习各个要素信息化,从而促使教师有效地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与环境,在学生积极主动的有效学习中构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三体案” 现代信息技术 高效数学课堂
所谓高效课堂,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那么如何打造高效课堂,本文从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式的创新和学生兴趣的培养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教学内容的设计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内容的整合可以打破数学知识间的条块分割局面,使传统代数、几何、三角分家的体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打通知识融合的道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按不同层次将学生必须学的数学知识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以及实践与综合运用四部分,然后按不同学段整合成学生的学习领域。而这些内容标准只给出具体目标,不直接对教学具体内容、教材编写体系、教学先后顺序等问题做出硬性统一的规定,使学生所学和教师所教富有弹性和力量。在当今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各种信息扑面而来,越来越需要人们综合素质的提高,需要学生动用各种知识、方法和手段来获取信息,特别是一些数据信息的处理,借用计算机来完成更加快捷方便,使得与我们不能分离的数显得更具应用价值。即使对一些烦琐的计算,方程的求解、递归、迭代,也能在计算机上实现,使得日常生活中一些重要的数学知识以快捷方便的形式出现在课堂上,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容,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疆界。利用计算机可以更方便地寻找数与形的规律,使得观察与验证得以进行,使得数与形的结合真正从理论走向实践。
二、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教学手段的设计
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认知结构建构的过程。随着教育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借助以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改变原有教育方式已是大势所趋。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给传统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改变。数学的一大特点是逻辑性强、抽象思维要求高,尤其是涉及三维空间问题,动态过程问题等,传统教学手段就很难有效的展示和分析,而合理地使用以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将课程的内容有计划、有层次、从易到难地展示给学生,大大加强教学的层次性、直观性、趣味性,同时增加数学教学的形象性和多样化,把抽象问题直观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把单一的图像问题动态化,从而突出重点,攻破难点;帮助学生从一些烦琐、枯燥和重复性的学习中解脱出来,为学生的学习节省大量的时间,使学生在传统教学下需要课外完成的作业在课堂上就可以解决,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动手、动脑、思考和探索;从而增加知识密度,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如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学生因为看不到二次函数的图像之间的变化过程,从而难以理解,如果教师在黑板上手工示范不但费时费力极不方便,而且误差较大,容易给学生造成错觉,做出错误的判断;但如果借助于几何画板就快捷方便,许多抽象的知识就可以通过图像快速显现,将抽象的东西通过图形的变化形象化,增加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视觉和理解上得到和谐的信号刺激,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协同作用,让学生自己根据图像去对比、分析,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无须教师反复讲解,就能让学生理解得清晰透彻,从而顺利地突破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三、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
在数学课堂上,许多演示内容,通过板书没法直接表现,但是通过信息技术上的各种绘图工具都可以形象地画出来,可以在同一屏幕上,文本、图像、动画、声音齐头并进,直观地展现一些在传统方法上难以展现的内容,使学生既看得见又听得着,给学生前所未有的视听震撼,引发强烈的有意注意,同时还可以动手操作,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更贴近实际,使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乐趣,而且容量大、效率高,用好它能够使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比如教学《角的度量》时,指导学生量角、画角、比较角的大小时,虽然教师有示范用的大量角器,可在教学时,有些学生根本看不清量角器上的刻度,要是教师亲自给每个学生示范,课堂容量将大打折扣,如果把这一部分制成多媒体课件,利用课件来显示量角器的各个部分,并对各部分进行闪烁、变色,以此来帮助学生掌握利用量角器内外圈测量角的大小,利用角的平移来比较角的大小,通过这样非常直观的展示,化静态的知识为动态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总之,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提供者、权威和智慧的源泉,而成为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的伙伴、援助者和指导者、促进者、引导者,要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手段的转变和学生兴趣的培养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探索,才能建立高效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徐小芳.学情分析与学案设计的有效性[J].中国数学教育,2012(09).
[2]张允军.关于学案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4(22).
[3]陈蓓.中学数学学案教学的研究与展望[J].教学与管理,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