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随心灵飞翔
2015-04-16夏品丽
夏品丽
【摘 要】通过赏析短文写作指导、学生写作的研究,以接受美学理论为指导,探究赏析短文写作在教学实践中的意义。赏析短文写作能帮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阅读技巧,让学生拥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加深自身的积累,提高了学生对现代文阅读题解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心灵的成长。同时,赏析短文写作也能反过来促进教师的课堂教学,能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赏析短文 写作 意义 解题 心灵成长 教学相长
一、赏析短文写作提高了学生对阅读文章的解题能力
示例:《翻浆的心》阅读题目
1.小说中的“青年”是怎样的一个人?请概括作答。
2.联系全文,简要说说题目中“翻浆”的含义是什么。
3.小说结尾部分情节设置很巧妙,请你选择一个角度简要赏析。
4.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现实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学生徐熀《翻浆的心》短文赏析摘录:
本文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方法塑造了“青年”这一人物形象。文章用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似乎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利用时机及时行窃,不知感恩为何物的人物形象。然而,出乎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完全颠覆了“青年”的形象,“青年”原来是一位孝顺父母、淳朴善良、真诚助人、知恩图报的人。我原先的怀疑、错怪、小人之心与“青年”的言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突出了“青年”品格的可贵。
文章结尾“我的心像凌空遭遇寒流,冻得皱缩起来”,我觉得此时此刻“我”的心就如故事发生的这个季节道路正在翻浆一样,我的心是不平静的,题目有着双重的含义。我内心的震动和不平静是因为我对这样一位憨厚的人居然怀有那么严重的怀疑,也许这个社会对他人的不信任已经让人与人之间本应有的信任消失殆尽,但“青年”的所作所为让读者看到了温暖的希望,让“我”汗颜的同时会开始反思,我们不能因为曾经受过伤害而怀疑善良和美好,拒绝信任和帮助,“小月月”的死亡正在呼吁着人们重拾人性的真善美。社会其实需要每一个人相信善良一直都在,人与人之间应该彼此信任,真诚对待,和谐其实在于人心的坦诚。结尾虽戛然而止,却留有余白,引人深思。
在这篇赏析短文中,对文章的字词赏析、写作手法、人物形象及其塑造方法、文章的主题、个人的体验感受都能兼顾并写得较为深刻,关注对文本的整体感悟、理解,对于阅读题的回答当然也变得得心应手。
二、赏析短文写作促进了学生心灵的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和问题,巧妙地让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化。
对于初中生的赏析短文写作,关键在于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能促使学生沉浸在从心灵真实出发的阅读、理解中,这一过程提高了学生对文本的情感体验、感悟、反思、质疑的能力,促进了学生心灵的成长。
学生赏析短文:《应聘》
本文中的母亲在帮儿子应聘的过程中包办了一切事情,而儿子对母亲帮他做的事情视为理所当然。我可以猜想得到,在平时的生活中,这儿子一定也是没有责任心,缺乏独立性的。读了这篇文章之后,我感触颇多,我也一直认为妈妈帮我做事是天经地义的,甚至对爸爸妈妈的付出视而不见,我从“儿子”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渺小”,也明白了自己无视父母付出的不应该。“儿子”的不成器,让我知道了,自己的人生道路要靠自己去走,别人是不能代替自己的。
像这样的学生的赏析短文很多,在字里行间,学生阅读文章时心灵的触动是极大的,他们在阅读、体验、写作、反思的过程中,通过文章反观自己以及自己的生活,加入了对生活的思考,使学生的思想情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的心灵在成长!美好的情感在写作的过程中一次又一次地被激发、积累,对美好情感的体验被内化,慢慢就成为学生的情感本能。
李镇西曾说,教育要从心灵出发。学生阅读、写作时从心灵出发,感悟各式美好的人间真情,分析各式现实存在的丑陋,收获了心灵的茁壮成长。
三、赏析短文写作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
教学只有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学生而动,应问题而变,深度把握,课堂才能焕发勃勃生机,充满情趣,呈现真正的活力。赏析短文的写作帮助了教师从学生的角度研读教材,发现了教学的亮点,同时,课堂教学的成功反过来促进了学生对文本新的理解。
《我的叔叔于勒》这是语文教材中的名篇,不知有多少语文教师曾经对它研读、教学,要想上出新意,不与别人雷同,这是比较难的一件事情。
我想,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上,教师不能只把自己的体会告诉学生,既然如此,我何不从学生身上找找灵感呢?于是,在课前,我布置了两项任务:一是写下自己阅读《我的叔叔于勒》这篇文章之后的赏析,把自己最真实的感受诉诸笔端;二是针对课文提出疑惑,甚至是质疑。以下为部分学生赏析与疑惑摘录:
学生课前赏析:我觉得于勒叔叔虽然曾经是一个花花公子,但他的内心其实是善良的,因为他在美洲发了财之后想着自己的哥哥,想把钱分给哥哥。
学生疑惑:于勒叔叔为什么会写一封信来欺骗自己的哥哥呢?
学生的赏析和疑惑给了我课堂教学的新角度,我以学生对课文最真实、最直接的赏析出发,课堂以激发学生的真善美体验,感悟人性之美作为教学出发点和教学目的,重在引导学生从文本出发,读出无关社会形态、无关政治因素,只与人性相关的文本真实。结果,效果极佳,学生在上课过程中,两次不由自主不约而同地鼓掌,听课教师评价亦极高:这是我听过的课当中最震撼人心的一节课!这对我来说,不是因为我得到肯定,而是学生真正与文本一体,真正从学生出发,让我在上课过程中避免了“眼中无人、课中无生”的情况。
总之,赏析短文写作的学习方式能够带领学生与作品相遇、相知、相惜,让作品与学生的心灵相交,是带领学生心灵轻舞飞扬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赏析短文写作能够为学生打开一扇属于自己的窗口,让学生看到窗外美不胜收的风景,学生赏到了桃红柳绿,繁花似锦,赏到了莺歌燕舞,无限春光。
【参考文献】
[1]朱立元. 接受美学导论[M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4.
[2]吕勤,吴荣华.课堂大问题[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