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结合麻杏苡甘汤加味治疗痹证1例

2015-04-16袁桥妹洪恩四汪文强江西中医药大学203级硕士研究生南昌330006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昌330006

江西中医药 2015年9期
关键词:麻杏散寒痹证

★ 袁桥妹 洪恩四 汪文强 (.江西中医药大学203级硕士研究生 南昌330006;2.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南昌330006)

痹病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感受风、寒、湿、热等外邪,致使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引起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疼痛、酸楚、麻木、重着、灼热、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变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1]。本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程缠绵,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笔者跟师临证,运用针灸结合麻杏苡甘汤加味治愈痹证1例,现报道如下。

陈某,女,45岁,因“全身酸痛怕冷1月余”入院。患者于2014年11月10日因锻炼身体大汗出后,站在车库出口处透凉,次日感全身酸痛,身体冒凉气。曾在多家医院行针刺、推拿及中药治疗1月余,效果不明显,于2014年12月16日来我院针灸科住院治疗。入院症见:全身酸痛,恶风寒,双肩关节沉重,腰部及双侧髋、膝关节酸软无力,腰以下冰凉如浸冷水中,遇天气变化、工作劳累则有加重,纳食欠佳,寐可,二便平调,舌质淡红苔稍白厚,脉细滑。风湿系列检查正常,腰椎、双膝关节X线未见明显异常。诊断:痹病(风寒湿邪,痹阻经络,阳气不通);治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治疗经过:(1)针刺治疗。选穴分为前后两组,前组以对症取穴及局部取穴为主:天枢、中脘、气海、血海、梁丘、内膝眼、外膝眼、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均双侧取穴;后组以太阳经及督脉穴为主:大椎、风池、风府、颈百劳、肩井、命门、肾俞、腰阳关、大肠俞。针刺手法:平补平泻,留针30min,每日1次。(2)温盒灸法。针刺治疗前组时,采用我院自制热敏灸艾条,将其分成6cm长度的艾条段,用6段,呈梅花状放置于29cm×18cm×10cm的艾灸盒上,点燃艾条,将艾箱放置于双膝关节上,盖上盒盖,在针刺的同时将艾热透入双膝关节起到针刺与艾灸的双重作用,灸至艾条燃尽无热感,移去艾灸盒,拔针,每日1次;针刺后组时,艾灸盒放于腰部,操作方法同上。(3)中药以麻杏苡甘汤加味:麻黄5g,苦杏仁6g,薏苡仁15g,炙甘草4g,干姜5g,茯苓12g,白术12g,当归6g,柴胡5g,枳壳6g,赤芍10g,香附6g。水煎服,日1剂,早晚两次分服。

针灸及服用中药2d后,患者全身酸痛减轻,不恶风寒,双肩关节活动较前轻松,腰部及双侧髋、膝关节沉重无力及腰以下冰凉感明显改善,纳食可,夜寐安,二便平调,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继续行针灸并服用中药汤剂治疗,嘱避风寒,畅情志,注意保暖。治疗6d后,患者全身酸痛怕冷消失,双肩关节活动正常,腰部及双髋、膝关节酸软无力消失,腰以下温暖如常。随访2个月未再复发。

按:本病属“湿病”“痹证”范畴。《诸病源候论·风痹候》曰:“痹者,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其状肌肉顽厚,或疼痛,由人体虚,腠理开,故受风邪。”风寒湿邪侵袭人体,注于经络,留于关节,使气血痹阻,阳气不通而为痹证。患者因劳汗当风,风寒湿邪侵袭机体,留著肌肉则全身酸痛,郁遏阳气则恶风寒、形体如坐冷水之中;气血痹阻,不通则痛,故关节疼痛。

关于痹症的治疗,《灵枢·九针论》载:“邪之所客于经,而为痛痹,舍于经络也,故为之治针。”《素问·痹论》提出:“帝曰:以针治之奈何?岐伯曰:五藏有俞,六府有合,循脉之分,各有所发,各随其过,则病瘳也。”即根据病证所在部位,取相应脏腑的输穴或合穴进行治疗。天枢为大肠募穴,中脘为胃之募穴,二穴与气海合用,可补气健脾,调理胃肠;血海、梁丘、内膝眼、外膝眼位于膝关节附近,局部取穴,可疏通膝关节经络气血;阴陵泉为足太阴脾经合穴,可健脾利湿;阳陵泉为八会穴之筋会,可疏筋止痛;足三里为足阳明经合穴及胃下合穴,可滋补脾胃,化生气血;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交会穴,可补益气血,调理肝脾肾。大椎为诸阳之会,可祛风通络;风池、风府祛风散寒;颈百劳、肩井分别为对症局部取穴,可疏通颈肩部气血,通则不痛;命门、肾俞、腰阳关、大肠俞温阳除湿散寒,激发人体阳气以温经止痛。诸穴合用,共奏祛风通络,散寒除湿之功。《本草纲目》载:“艾叶,生则微苦太辛,熟则微辛太苦,生温熟热,纯阳也……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素问·异法方宜论》曰:“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藏寒而生满病,其治宜灸焫。”《医学入门》载:“寒者灸之,使其气之复温也。”艾灸具有散寒除湿,温经通络的作用,对于寒湿凝结,经脉痹阻的各种病症,艾灸疗法取其“以阳治阴”之意,使寒去湿除,则痹证自除。

麻杏苡甘汤出自《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病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原文论述了风湿痹证的成因和证治,并以麻杏苡甘汤为主治方药,具有清宣利湿之功,方中麻黄疏风散邪,杏仁宣肺,薏苡仁健脾除湿,甘草调和诸药。配以干姜、茯苓、白术,取甘姜苓术汤之意,具有温散在经寒湿之功效。《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方中麻黄配白术,使发汗而不过汗;白术配麻黄,能解表里之湿,使风寒湿邪得微汗而解;更加柴甘枳芍之四逆散,调理三焦气机,使水湿之邪有出路,《素问·灵兰秘典论》:“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加香附、当归行气活血,以解痹痛。

本案是在魏稼教授“疗法互补”思想启发下运用针灸、药物疗法互补的典型案例,《千金要方》提出“针灸攻其外,汤药攻其内”即是此意。《医学入门》也载“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说明针灸、药物疗法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因此,临证时若能正确的辨证论治,适时运用针灸、药物的特色优势,可明显缩短病程,提高临床疗效。

[1]田德禄.中医内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68.

猜你喜欢

麻杏散寒痹证
健脾暖胃、散寒止痛 试试桂花三红茶
解表散寒 苏性舒畅
从“营卫倾移”角度探讨痹证的中医理论机制
手足偏凉 艾叶青蒿泡脚
HPLC法同时测定麻杏抗感颗粒中5种成分
胃泰灵
麻杏薏甘汤中苦杏仁苷的含量与其组方合理性的研究
祛邪蠲痹汤治疗风寒湿痹证92例
仲景痹证药对略谈
舒筋立安汤内服并外敷治疗痹证1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