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时制宜在《儒门事亲》的应用

2015-04-16王非郭育汝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150040

江西中医药 2015年2期

★ 王非 郭育汝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哈尔滨 150040 )

因时制宜在《儒门事亲》的应用

★王非郭育汝(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哈尔滨 150040 )

摘要:张子和重视因时制宜治疗原则,在论病施治用药诸方面均注重时间因素的影响,论病法天应时、治病因时制宜、制药服药以时为度。

关键词:因时制宜;儒门事亲;张子和

《儒门事亲》为金元四大家之一张子和所撰,该书较全面地体现了张子和的学术思想。张子和认为病之根本在于邪气,只要将邪气驱除疾病便随之而去。治病擅长用攻邪法,开创了中医攻邪派。

“因时制宜”是指根据时令气候节律特点,制定适宜的治疗原则。从时间的角度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理论的特点,为中医临证的重要治则之一。“因时制宜”治疗原则的应用散在《儒门事亲》中,本文试将《儒门事亲》中因时制宜这一治则加以论述。

1论病法天应时

张子和注重天人合一思想,人体阴阳气血脏腑经脉与天地四时相应,指出“万物盈乎天地之间,咸以气而生。及其病也,莫不以气而得……天地之气,常则安,变则病”(《儒门事亲》)。天地之气有年、月、日节律性的周期变化,人的生命活动及疾病的产生也表现出相应的节律。

《儒门事亲》中著有运气歌“病如不是当年气,看与何年运气同。只向某年求治法,方知都在《至真》中。”各年所主的气候性质不同,其变化可引起不同性质的疾病。在辨病论治时应考虑各年所主的气候变化对人体疾病的影响。如咳嗽一证,“厥阴司天,客胜则耳鸣掉眩,甚则咳。若此之类,乃生于风;太阴司天,湿淫所胜,咳唾则有血……若此之类,乃生于湿;阳明司天,金火合德,民病咳嗌塞……若此之类,皆生于燥。”(《儒门事亲·嗽分六气毋拘以寒述》)司天六气皆可致咳,因其气不同咳嗽的病性也不同。

年分四季,其气各异。春夏阳气盛,秋冬阴气多;春夏病邪在上在外,秋冬病邪在下在里。其致病也各有不同,因此治法亦各不同。张子和认为,春夏之季阳气在外,邪气也在外,宜用汗法;春季阳气在上,邪气亦在上,宜用吐法;秋季阳气在下,邪气亦在下,宜用泻法。虽强调因时而治但也提出治病时要灵活应用。

张子和在辨病论治时对时日变化与疾病的关系也有论述,认为各日有其不同的致病特点,如《儒门事亲》中对五积得病之日的论述:“肝之积,得于季夏戊巳日;心之积,得于秋庚辛日;脾之积,得于冬壬癸日;肺之积,得于春甲乙日;肾之积,得于夏丙丁日。”

2治病因时制宜

张子和治病以攻邪为主,擅长运用汗吐下三法,并强调因时制宜在治病中的应用。其一,根据各年司天之气的不同选用与其相应的治法。如咳嗽一证,从各司天之气所主之年气候的不同将咳嗽的病因分为风、暑、火、湿、燥、寒六气,治疗则随各气之性而异,“风之嗽,治以通圣散加半夏、大人参半夏丸,甚者汗之;暑之嗽,治以白虎汤、洗心散、凉膈散,加蜜一匙为呷之;火之嗽,治以黄连解毒汤、洗心散、三黄丸,甚者加以咸寒大下之;湿之嗽,治以五苓散、桂苓甘露散及白术丸,甚者以三花神佑丸下之;燥之嗽,治以木香葶苈散、大黄黄连阿胶丸,甚者以咸寒大下之;寒之嗽,治以宁神散、宁肺散,有寒痰在上者,以瓜蒂散越之。”

其二,非其时而病难治,可待其时则邪气易去。因时节的不同,病邪所在的部位及邪气性质有深浅轻重的不同,祛邪外出也有难易之分,当病位在外邪气较弱时易以祛除。如新寨马叟,年五十九,因秋欠税,官杖六十,得惊气成风搐,已三年矣。病大发则手足颤掉,不能持物,食则令人代哺,口目张,唇舌嚼烂,抖擞之状,如线引傀儡。每发市人皆聚观。夜卧发热,衣被尽去,遍身燥痒,中热而反外寒……。戴人曰:此病甚易治。若隆暑时,不过一涌,再涌夺则愈矣。今已秋寒可三之;如未,更刺腧穴必愈。先以通圣散汗之,继服涌剂,则痰一、二升,至晚又下五、七行,其疾小愈。待五日,再一涌,出痰三、四升,如鸡黄,成块状,如汤热……又下数行,立觉足轻颤减,热亦不作,是亦能步,手能巾栉,自持匙箸。未至三湧,病去如濯。(《儒门事亲·风形·因惊风搐》)因受惊得风搐,如果在暑天,邪气在外导邪外出较易;今已深秋邪气在里,祛邪外出较难。

3制药、服药以时为度

张子和制药重时,认为时间因素对药性药效有很大影响。如鱼胆丸,“以河水三升,浸,春秋二宿,夏一宿,冬三宿。”(《儒门事亲·卷十二》)四季气候不同,浸药时间不同。再如辟谷方,“将药入甑蒸时,从初更着火,至半后夜住火,至寅时出甑,午时曝干。”(《儒门事亲·卷十五》)在方药的炮制过程中示人要重视时间的掌握。

服药重时,如神应散,“如服药日,先一日临卧,细嚼胡桃仁半个如糊,用温醇糯酒一盏送下,不语便睡,至次日交五更服药,验病年月远近,或秤三钱,五七钱,用水半大碗,醇糯酒半大盏,相合热,和药服之,至辰时再服。”(《儒门事亲·卷十五》)温脾散,“如是隔日发,直待临睡服药;如频日发,只夜深服。”(《儒门事亲·卷十二》)强调服药时间对药效的发挥有很大影响,服药重时以利于驱邪外出。

总之,因时制宜治疗原则在《儒门事亲》中得到了充分地体现,在辨证、治疗、用药诸方面体现了顺应天时、以时为度的思想。灵活掌握并正确运用其思想,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发展中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收稿日期:2014-11-05)编辑:李丛

中图分类号:R-092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