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仲景经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研究概况

2015-04-16赵进吴春城指导高生江西中医药大学0级硕士研究生南昌0006江西中医药大学04级研究生南昌0006江西省中医院南昌0006

江西中医药 2015年2期
关键词:研究概况慢性萎缩性胃炎经方

★ 赵进 吴春城 指导:高生 (.江西中医药大学0级硕士研究生 南昌 0006;.江西中医药大学04级研究生  南昌 0006;.江西省中医院  南昌 0006)

仲景经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研究概况

★赵进1吴春城2指导:高生3(1.江西中医药大学2013级硕士研究生南昌 330006;2.江西中医药大学2014级研究生 南昌 330006;3.江西省中医院 南昌 330006)

摘要: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难治性消化道疾病,其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该病病程长,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和研究。本病在辨证基础上,采用仲景经方进行治疗,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简要综述近5年来仲景经方在该病中的研究状况。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经方;研究概况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是以胃粘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胃粘膜变薄,粘膜基层增厚,伴或不伴幽门腺、肠腺化生,或有不典型增生为特征,属胃癌癌前病变。该病病程长,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近5年来,本病在辨证基础上,采用仲景经方进行治疗,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简要综述如下。

1半夏泻心汤

马世新等[1]以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CAG64例,药用半夏、干姜、黄芩各12g,人参15g,黄连、甘草各6g,大枣3枚。腹部胀满加香附、枳壳各10g以行气除胀。恶心、嗳气加旋覆花、竹茹各9g以降气和胃。泛酸者加乌贼骨、煅瓦楞各15g以收涩制酸。郁热明显者加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各15g以清热健胃。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加丹参、三七各9g。2个月为1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治愈21例,显效23例,好转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31%。刘南梅[2]以半夏泻心汤为基础加扁豆、厚朴、木香、茯苓治疗136例CAG患者,其中肝胃不和型14例,另加入郁金、柴胡、枳壳。脾胃虚弱型82例,加入淮山、黄芪。脾胃湿热型13例,加入茵陈、陈皮、连翘。胃阴不足型18例,加入生地、石斛、玉竹。胃络瘀血型9例,加入丹参、延胡索、田七。12周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痊愈42例,显效53例,有效3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5.58%。其中,以脾胃湿热型与脾胃虚弱型效果最佳。

半夏泻心汤能够控制胃粘膜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性增生,且能够保护胃粘膜、改善胃分泌功能及胃粘膜病理变化、调节胃肠动力功能,还具有抑制清除幽门螺杆菌的功效[3]。人参、甘草、大枣有保护胃粘膜,调节免疫,抗肿瘤及解毒之功效[4]。总之,该方具有辛开苦降,寒热并用,攻补兼施,可清化中焦湿热,调节脾胃升降的功能,凡病机属于脾胃气机失调,湿热内蕴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皆可灵活运用。对于缓解该病临床症状疗效确切。

2黄连汤

杨光成[5]以黄连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54例,组成:黄连5g,干姜、桂枝、半夏、炙甘草各10g,党参30g,大枣7枚。加减:脾胃虚弱者去黄连,加白术、茯苓、山药;胃气壅滞者加苏梗、佛手、香附;肝胃不和者加柴胡、白芍、枳壳、郁金等;湿热中阻加厚朴、藿香;胃热内壅者加栀子、黄芩;瘀血阻滞者加川楝子、延胡索、五灵脂;寒热错杂者加毕澄茄、吴茱萸等。每天1剂,水煎服。30 d为1个疗程继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结果:54例患者中,显效20例,有效29例,无效4例,恶化1例,总有效率达90.7%。周自祥[6]以黄连汤加味,与胃富春做对照,治疗组方用:黄连5g,炙甘草6g,干姜5g,桂枝5g,党参15g,制半夏9g,大枣4枚,黄芪15g,枳壳10g,丹参12g,三七6g,白花蛇舌草25g。根据临床阴虚、食滞、疼痛、反酸、嗳气等不同症状分别加入北沙参、麦冬、麦芽、乌贼骨、旋覆花等药物。对照组给予口服胃富春4片1次,每日3次,两组均治疗6个月。结果显示:治疗组53例,治愈10例,显效19例,有效1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0.57%,对照组总有效率67.92%,两者有显著差异。

黄连汤比半夏泻心汤少黄芩,多桂枝一药,而桂枝具有解肌和营,温助心阳,通阳利水,通经止痛以及平肾气,降冲逆等功效。黄连汤主治胸中有热而欲呕吐,胃中有寒而冲痛的CAG寒热错杂证。

3小建中汤

周莺歌[7]以小建中汤为基本方治疗CAG30例,并与多潘立酮片口服30例作对照。治疗组用芍药18g,桂枝9g,炙甘草6g,生姜10g,大枣4枚,饴糖30g,每日1剂,水煎取药汁400mL,分2次口服。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片10mg,每日3次口服。两组疗程均3个月。治疗结果示:治疗组治愈17例,好转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90%;对照组治愈10例,好转1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6.7%。两组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

小建中汤源于张仲景之《伤寒论》,方中饴糖为君药,甘温质润,益脾养阴,桂枝温阳通气,芍药益阴血,并为臣药,炙甘草甘温益气,为佐药,生姜温胃,大枣补脾,合用可升腾中焦生发之气而行津液,六药配合,可辛甘化阳,酸甘化阴,共奏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之功。另据研究,芍药甘凉柔润以养胃阴,调和中气,滋阴润燥,可以柔肝缓急止痛,药理研究证实白芍可杀幽门螺旋杆菌;大枣健脾养胃功效甚为突出,医经谓之为脾胃之果,脾胃有病者宜之,现代研究发现,大枣中含有抗癌成分环磷酸腺苷、山楂酸,前者可调节细胞的分裂繁殖,并使癌细胞分裂向正常细胞转化,后者有较强的抑癌作用,胃病日久不愈,特别是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而有癌变危险者,可多食用[8]。

4黄芪建中汤

陈兴等[9]以黄芪建中汤为基本方加减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59例。入选患者均于治疗前给予奥美拉唑20mg+克拉霉素500mg+阿莫西林1 000mg三联口服,每日2次,抗Hp治疗7天。治疗组基本方药给予黄芪、饴糖烊化各30g,芍药18g,桂枝15g,生姜9g,大枣6枚,炙甘草6g。兼气滞者加木香、砂仁,兼血瘀者加丹参、三七,兼阴虚者加玉竹、麦冬,兼食积者加焦三仙,兼湿热者加黄连,兼寒湿者加苍术。每日1剂,治疗3个月。治疗结果显示痊愈13例,显效33例,有效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9.83%。对照组58例,给予多潘立酮10mg,Tid,维酶素1g,Tid。治疗结果显示痊愈21例,显效15例,有效11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81.03%。两组比较P值=0.0237,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王文辉等[10]以黄芪建中汤为基本方,加入乌梅8g,另根据糜烂,胃脘痛,面色不华等具体情况随症加入田七、丹参、白芨、延胡索、郁金、木香、当归、党参等药,治疗46例CAG患者,痊愈9例,显效16例,有效1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达89.1%。

黄芪建中汤是《金医要略》中治疗中气虚弱,腹中拘急疼痛之方。加味黄芪建中汤方中黄芪、丹参、党参、白术、炙甘草和大枣,有健脾益气、调胃和中之功效;饴糖具有补脾益气、缓急止痛之功效;桂枝和生姜能够起到温中补虚散寒的作用;田七不仅可以软坚散结、止痛消肿,还能够发挥活血化瘀之功效。白芍配合桂枝、甘草使用,能够起到治疗虚劳里急,腹痛隐隐,喜温喜按之病症的功效。结合不同患者的病情特点,加减治疗,更有针对性,故疗效更加显著。诸药共用有健脾益气、调胃和中、补虚散寒、止痛消肿及活血化瘀之功效[11]。

5小柴胡汤

燕晓愿等[12]以小柴胡汤为基本方,加用左金丸治疗CAG患者50例,治疗4周,具体方药为:柴胡12g,人参15g,半夏9g,黄芩9g,炙甘草12g,生姜9g,黄连6g,吴茱萸3g,大枣10枚。气虚不显,便溏者去黄芩、人参、生姜,加党参30g,干姜9g,厚朴15g,胃阴不足者加西洋参12g,北沙参30g,石斛20g,气滞胃痛者加延胡索10g,九香虫12g,瘀血滞胃加丹参15g,川芎12g。治疗结果示治愈0例,显效39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有效率达98%。李鸿燕[13]以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86例,处方:柴胡10g,黄芩10g,党参15g,半夏6g,甘草6g,生姜3片,大枣10g。煎2次,取药汁200mL,分早晚2次服用。脾胃热盛型可加用枳实10g以行气散结、消痞除满,加栀子10g清脾胃之积热、导热下行。脾胃虚寒型去黄芩,生姜改用干姜,以加强温中散寒之功效。加白术、茯苓健脾益气,白芍和里缓急。肝胃不和型加用郁金、香附行气解郁,睡眠不好可加酸枣仁。治疗期间辅以心理调节,并嘱患者忌生冷油腻及刺激性食物。14d为1个疗程,治疗2~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经2~3个疗程治疗后,治愈42例,占48. 84%;好转33例,占38. 37%;无效11例,占12. 79%。

小柴胡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原用于和解少阳之主方。方中以柴胡为主,清解少阳之邪,疏畅气机之郁滞。黄芩为辅,协助柴胡以清少阳之邪热。党参代人参,半夏、生姜、大枣为佐,补中扶正,和胃降逆。炙甘草为使,调和诸药,扶正祛邪。萎缩性胃炎,其病位虽在胃,但其表现常常伴有肝气不舒的症状。小柴胡汤正是疏畅少阳气机之良方,因而常常药到病除。临床再加以心理疏导,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3]。

6四逆散加减

张凤武等[14]以四逆散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58例,治疗组30例,处方:柴胡12g,枳实12g,白芍15g,甘草6g,玫瑰花12g,蒲公英15g,黄连6g,干姜6g,太子参10g,石斛10g,大枣6g。服法: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空服,3~6个月为1疗程。对照组28例用市售维酶素含量0.2g片剂,每次6~8片,每日3次;胃复安5mg片剂,每次10mg,每日3次。综合疗效四逆散加味组共30例,近期临床治愈14例,显效8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93.3%,维酶素加胃复安组26例,近期治愈2例,显效7例,有效13例,恶化2例,总有效率76.9%,经统计学处理,四逆散加味组与维酶素加胃复安组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 0.05)说明四逆散加味组的治疗效果优于维酶素加胃复安组。赵翠丽等[15]以加味四逆散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四逆散治疗组:以疏肝健脾为治则,基本方以四逆散为主,药用:柴胡、枳壳、白芍、郁金、白术各10g,陈皮、甘草各6g。湿重者加厚朴、藿香、佩兰;有热者加黄连、栀子、丹皮;血瘀者加丹参、三七;胃阴不足者加太子参、沙参、石斛;气滞甚者加香附、佛手、绿萼梅;嗳气较甚者加旋覆花、代赭石。每日1剂,每剂水煎3次,混匀后分3次口服。胃复春对照组:口服胃复春片每次4片,每日3次,饭前30 min服用。以3个月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忌腌制、烧烤、油炸食品,不吸烟、饮酒及浓茶,同时停用其他相关药物。四逆散治疗组痊愈9例,显效10例,有效1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7.5%,胃复春对照组依次为2、8、11、15例,总有效率为58.3%。四逆散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临证指南医案》指出:“治肝可以安胃”,因此治胃勿忘调肝,而慢性萎缩性胃炎多以虚为本,故用柴胡、枳壳、郁金理气疏肝,用陈皮、白术健脾和胃、燥湿醒脾,白芍敛阴养血柔肝,与柴胡合用,以补养肝血,条达肝气,可使柴胡升散而无耗伤阴血之弊,并有缓急止痛作用,甘草调和诸药,兼能健脾。四逆汤加减对该类患者具有良好疗效[15]。

7芍药甘草汤

吴晓成等[16]以加味芍药甘草汤进行治疗,药用白芍20g,炙甘草6g,鸡内金10g,吴茱萸、黄连各3g,川楝子、茯苓、乌药各12g。呕吐者加丁香、砂仁、木香各5g,全身乏力加人参10g,炙黄芪30g,大便稀溏者加白术、山药各10g,薏苡仁30g,胃脘痛者加丹参10g、檀香3g,腹胀者加陈皮、莱菔子各10g。对照组治疗用吗丁啉、维酶素、黄连素片。治疗2个月为1疗程,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近期治愈49例,好转3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近期治愈32例,好转33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为77.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芍药甘草汤主要组方为芍药与甘草,两药合用可调和肝脾,缓急止痛。在治疗CAG临床应用方面多与它药配伍使用,若有胃脘痛等症状可灵活选用。

8旋覆代赭汤

许世英等[17]以旋覆代赭汤为基本方,用旋覆花18g,代赭石6g,党参12g,炙甘草18g,半夏12g,生姜30g,大枣30g,每天1剂,取汁450mL,分3次饭后服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9例,连续治疗3周。其中,久病入络加丹参、川芎、莪术、三七。病久耗气伤阴加生黄芪、北沙参、石斛、白术、茯苓、党参,兼合湿热加苦参、黄柏、蒲公英等,纳差腹胀加鸡内金、生山楂、大腹皮,打嗝嗳气加丁香、柿蒂。结果显示: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89.5%。

旋覆代赭汤本为“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所设,可益气和胃,降逆化痰。方中旋覆花代赭石降逆化痰,益气和胃。人参大枣甘草益气补中,半夏辛温燥湿,健脾和胃,诸药合用,共奏化痰降逆、调补脾胃之功。现代药理研究亦表明[18]:旋覆代赭汤可以通过调节血液及组织中脑肠肽的含量来达到促胃动力的目的。

CAG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胃脘疼痛、痞满胀闷、嗳气食欲不振、嘈杂、消瘦等症状,结合现代仪器检查,如电子胃镜,组织病理活检,上消化道钡餐等,可诊断为CAG。中医学多将其归为“胃痞”“胃脘痛”“嘈杂”等范畴,在《金匮要略》《伤寒论》中对上述病证多采用辨证论治。目前,治疗CAG,各种中医治疗方法已被广泛应用,经方以及由经方衍生出来的方剂、合方等在临床治疗中疗效显著[19]。根据病机分为上述4型,采用同病异治,以仲景经方为基本方加减治疗,均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因此,辨病机,选方药,加减应用,治疗各种慢性萎缩性胃炎是继承和发扬仲景医学的实际体现。但是,仲景经方中消食导滞方剂少,故临证宜酌情化裁,或加用柴胡疏肝散、保和丸等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马世新,白春梅. 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4例[J].陕西中医,2011,32(1):14-15.

[2]刘南梅. 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56例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5):92-93.

[3]邹水平,连建共.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5例[J].当代医学,2013,19(14):155-156.

[4]赵岩,刘孟安,林海燕.自拟萎胃康颗粒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40例[J].陕西中医,2008,29(1):29-30.

[5]杨光成.黄连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54 例[J].福建中医药 2007,38(3):35-36.

[6]周自祥.黄连汤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53例[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12(3):14-15.

[7]周莺歌.建中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0):140.

[8]何金木.加味小建中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5例[J].甘肃中医,2010,23(7):15-16.

[9]陈兴,赖瑜.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2013,29(2):14-15.

[10]王文辉,董明国,王世平. 加味建中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6例临床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8(4):244-245.

[11]王六群.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58例[J].浙江中医杂志 2013,48(10):725.

[12]燕晓愿,杨崇河.小柴胡汤合左金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50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27(1):18-19.

[13]李鸿燕.小柴胡汤为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86例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2006,26(1):20.

[14]张凤武,张燕.四逆散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58例[J].中国医药学报,2000,15(4):79-80.

[15]赵翠丽,蔡智刚.四逆散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观察及机制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2,9(22):116-117.

[16]吴晓成,成坤.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90例[J].陕西中医,2008,29(9):1 186-1 187.

[17]许世英,危北海.加味旋覆代赭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9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27(3):28-29.

[18]谢胜,税典奎.旋覆代赭汤对胃动力低下大鼠血液及组织中GAS、SP及SS含量的影响[J].中医药学报,2010,38(5):65-68.

[19]刘汶,杨建宇,李杨,等.经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2):151.

欢迎投稿!欢迎订阅!

(收稿日期:2014-11-29)编辑:薛铁瑛

中图分类号:R256.3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研究概况慢性萎缩性胃炎经方
对经方薯蓣丸的认识及临床思考
张仲景:经方善用姜
针灸治疗耳鸣耳聋研究概况
活血通络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研究概况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分析
养阴活血合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4例临床观察
维吾尔医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临床对比
电絮凝在含哈密电厂中的含煤废水处理系统应用与研究
近十年国内日语听力教学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