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生哲学思维培育问题研究

2015-04-16于泉蛟丛娜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恩格斯医学生马克思

于泉蛟,丛娜

(大连医科大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辽宁 大连 116044)

一、医学生思维方式的特质

1.科学理性思维突出,人文感性思维较弱。由于医学本身是一门高度精确、十分缜密的科学体系,反映的是有关人的自然生理机体、疾病、健康等规律性的内容,以及要求水准颇高的治疗技术等,这就决定着医学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深谙医学所揭示的客观内容。这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样,要求“我们的主观的思维和客观的世界遵循同一些规律,因而两者在其结果中最终不能互相矛盾,而必须彼此一致,这个事实绝对地支配着我们的整个理论思维。这个事实是我们的理论思维的本能的和无条件的前提。”[1]就是说,医学生要想深刻、准确把握医学所揭示的客观的规律性内容,必须要做到自身主观的思维和医学所阐释的客观规律相一致,必须全面、真实地反映医学所揭示的各种问题的实质。这里,来不得半点的主观偏向,掺杂一丁点的情绪感知,更不能像鲁迅先生当年学习医学时,由于采取美学的观点,而任意修改关于人体组织的图画,等等。医学的学习要求高度的客观、缜密与理性的思维,真正做到自身主观的思维与医学思维相一致。

而这样长时间的学习和训练,就会导致医学生十分认真、严谨,必须要抛弃由任何主观性所带来的种种认识上和实践上的偏差,必须严格的按照健康、疾病、诊疗等客观的实际状况去展开医学的学习和研究。这就会导致医学生人文感性思维较少、较弱。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情感、互动中,在人文、伦理、美学、艺术等方面,显得十分不活跃、僵化。但是,人的非理性认识是人的理性思维的十分重要的支撑,它起着重要的发动、调节和控制的作用。没有人的非理性思维的支撑,人的理性思维是不可能持续的。人不可能是全部的理性思维,这纯粹是由于近代以来自然科学的巨大发展,对人的思维方式要求的重大扭曲。科学主义确实给人类带来了许多变革,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泯灭人性的异化。所以,有必要在对医学生思维方式培育的过程中,在突出科学理性的基础上,注重人文感性的培育,进而为科学理性思维的建构奠定良好的发动、调节和控制的基础。

2.惯性常规思维集中,批判创新思维较差。在医学研究日益发达的今天,医学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是举世公认的。而在这一过程中,对于一些十分重要且又带有普遍应用意义的医学知识、原理、诊疗的过程等,形成了十分固定化、模式化、程序化的学习与应用。比如医学模式的形成: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以及当下正在建构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等。虽然这些模式在人类医学史中进行了阶梯式的变革,但是,这些模式都长期主宰了相应历史阶段的诊断程序。甚至从目前来看,生物医学模式还是当今我国主要采取的医疗模式,很难形成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这就决定了医学生无论是在校学习,还是临床实践,都必须严格遵循着相应的程序、模式,不容许有所改变和突破。这样严格的医学生培养机制,虽然保证了医学生可以非常集中、非常集约化的掌握医学的知识和技能,但是,长时间这样的学习与教育,便会造成医学生十分惯常的模式性、程序性的思维方式,久而久之,就会固化、常规化。

而批判、否定、发展、创新是哲学思维方式十分突出的特质。马克思就要求“要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2]因为“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3]这里最潜在的要点在于,医学、诊疗,一方面要对既有的、非常有效的知识、原理、技术,进行着重性的掌握与运用;但是另一方面,医学、临床也是要向前发展和进步的。而发展、进步的实质,则是新事物的产生与旧事物的灭亡,即唯独对既有的成果、现成的模式做进一步的探究、检验,发现其不足、缺陷,并对这些不足、缺陷进行否定、批判、摒弃,才能最终带来实质性的发展和创新,这是医学向前发展的十分重要的逻辑。

二、医学生哲学思维的培育

1.注重反思、强调思考。“作为一种与科学思维不同的特殊的思维方式,哲学的功能首先在于反思。”[4]反思是哲学思维十分鲜明的特质,黑格尔就曾指出,哲学这种思维方式的特殊性,就在于它“以思想的本身为内容,力求思想自觉其为思维”[5]。就是说,哲学注重反思,通过不懈地反思、探究,达到对客观事物的深刻认识,形成人们高度的理性自觉。进一步说,哲学不仅强调一般意义上的反思,即强调对既有思想认识的反复性的思考;而且强调对思想认识何以可能、何以成为如此的前提、根据、标准、尺度、基础的反思。深挖思想认识得以立论的隐匿的、带有强制性的逻辑前提,进而推翻这些逻辑前提的支撑点,以最终实现思想认识的逻辑跃迁。

具体而言,培养医学生哲学反思的思维,首先应该做到对医学的深入反思。其一,反思医学活动的基础。医学活动到底是以人的什么为基础的,人的什么能够具体支撑人们对医学的探究。医学探究,从实质上来看,是以思维的规律去把握医学的规律,也就是实现思维和存在在规律层面上的统一。从这个角度来看,医学活动的实质和基础,是思维和存在的统一问题。“与科学活动不同,人类的哲学活动是反思‘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作为‘问题’进行‘反思’。在哲学的‘反思’中,人类的科学活动及其理论成果成为被反思的对象。这就是哲学对科学的‘反思’关系。”[6]就是说,哲学对医学活动这一思维和存在相统一的基础的反思,侧重于医学如何做到思维和存在的统一?医学生在医学学习的过程中,如何使自身的理性思维与医学所揭示的客观规律相一致?如何遵循认识的规律、思维的逻辑?才能真正达到对医学规律的深刻把握。其二,反思医学研究的成果。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当下,医学科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研究成果:克隆、DNA、器官移植、纳米技术,等等。一是反思、总结、吸收这些研究成果所体现出来的人类认识发展的重要思维逻辑,任何一门科学的发展,都“代表着一条抽象思维能力迅速进步的指示线。它已导致具有最高完善性的纯粹理论结构,……它已把人类的思维训练到能够理解以前几世纪中有教养的人所不能理解的逻辑关系。”[7]二是反思医学研究成果对人的价值、伦理、审美等问题,是否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是否真正关涉了人的终极生存与发展?其三,反思医学的发展模式。正如上文所总结的医学发展所经历和正在变革的四种模式,实质来看,就是要反思医学模式何以成立?何以继续成立的前提、根据、标准?不断地否定既有医学模式的缺陷、不足,进而不断地建构更为崭新的医学模式。其四,反思医学的精神。从古至今,医学都体现出来了极其强烈的医学精神,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匡扶济世,等等。

2.培养心态、塑造人生。培养医学生的哲学思维,首先体现在医学的学习与应用上,而扩展开来,则是对医学生整个人生导向的指引,是医学生一生的指导思想。哲学可以促使医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形成对人生的正确看法,选择一个正确的、有价值和有意义的人生观。

其一,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可以在思想的最深处、灵魂的最底部,给人提供精神的动力。马克思指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文明的活的灵魂”,“哲学不是世界之外的遐想”,“人民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学思想里”[8]。医学生学习哲学,可以从哲学深厚、缜密、精致的思想理论中,获得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无论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还是西方传统哲学的“寻求最高原因的基本原理”,“提供一切知识的基础”;以及现代西方哲学着力解决的“精神的焦虑”、“信仰的缺失”、“形上的迷失”、“人与自我的疏离”,乃至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要实现的“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等等,都为医学生提供了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层次上的导引,这是医学生一辈子的精神食粮,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其二,哲学“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9]的学问,是真正意义上“使人成为人”的理论。成为某种人,是指具有特定身份、掌握某种专业技能、从事特定职业的人。而成为人,则是指真正意义上的做人,具有属于人的本质属性,能够深刻理解人之为人的重大价值与意义。“哲学所描绘的世界,实质乃是人的世界,是对象着人的现实本质的世界,……哲学的任务是要为人们提供升华自我精神世界的意境,向人们提供能够以人的方式对待世界事物的人的观点和方法。……哲学理论根本地说来,是一种‘价值理想’和‘思维方式’,它的作用也只在于推动人的自我超越、自我提升和自我解放。”[10]所以,哲学可以真正促使医学生思考不仅要做一名优秀的医学专业人才,而且要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人,实现人生最大的价值与意义。最后,哲学能够培养一种心态,达于人生的一种至高境界。生活于现代市场经济中的人们,快节奏、高效率、单向度、多角色,轻感情、重利益,等等,未免会造成人们的精神萎靡、道德沦丧、思想窘迫、信仰迷失……。哲学可以使医学生“认识你自己”,可以深刻把握“我是谁”,通过哲学对人生的思考:“我已经寻找过我自己”,人应该怎样的活着?人对人生的态度应该是什么?人应该追求怎样的人生?哲学可以为医学生从本体论的意义上提供人生境界的求索,培育积极健康的心态,达于人生的至高境界。

对医学生哲学思维的培育,是医学教育深入的必然要求,更是医学教育取得实际效果的重要标志。加强对医学生哲学思维的培育,使医学生学会运用哲学的思维方式去支撑其医学的学习与应用,将具有十分重大的价值与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64.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416.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2.

[4]李秀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9.

[5]黑格尔.小逻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38.

[6]孙正聿.哲学通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64.

[7]赖欣巴哈.科学哲学的兴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96.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120-121.

[9]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16.

[10]高清海.高清海哲学文存一[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2-3.

猜你喜欢

恩格斯医学生马克思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