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管理:企业管理新思路

2015-04-15胡世伟

江西社会科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文化管理企业

■胡世伟

企业文化被称为现代企业管理之魂。当前,我国大多数企业还处于经验管理依然存在、制度管理基础不牢和文化管理刚刚起步的发展阶段,因此,如何适应全球经济发展大潮,将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抓手,实现从“制度管理”向“文化管理”的提升,成为时代的命题。

一、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发展的四个阶段

有企业就有管理,但管理成为一门科学系统理论,是以科学管理理论的诞生为标志,产生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发展到企业文化管理理论的形成,先后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科学管理”阶段。科学管理理论产生以前,企业管理主要由企业主凭经验进行,管理缺乏普遍性、科学的严密性和理论的系统性,不能适应企业发展壮大需要。1911年,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美国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正式提出科学管理理论。该理论在科学试验的基础上,以提高劳动效率为中心,以制度化管理为手段,实施了分工定额、标准化和计件工资等制度管理。泰勒制管理奠定了现代管理科学发展的基础,至今很多企业还在运用。但该管理理论最明显的局限性是认为工人是“经济人”,金钱刺激和私欲才能调动员工积极性。

第二阶段,“行为科学”阶段。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霍桑试验,在1953年美国福特基金会召开的各大学科学家参加的会议上,正式被命名为行为科学。行为科学通过对人的心理活动的研究,掌握人们行为的规律,突出人的因素和对人的研究,提出工人是“社会人”,强调通过调节企业中的人际关系来提高生产。行为科学管理成功地改变了管理者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把以“事”为中心的管理,改变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由原来对“规章制度”的研究发展到对人的行为的研究;由原来的专制型管理向民主型管理过渡。

第三阶段,管理“理论丛林”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生产社会化的程度日益提高,产生了众多的管理理论学派,出现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状况,如系统管理学派、社会系统学派、经验主义学派等,形成了一片各种管理理论流派盘根错节的丛林。这个阶段,管理理论得到了极大的深化和拓展。

第四阶段,“文化管理”阶段。企业文化的概念和理念,最早出现在美国,源于日本经济的崛起对美国所造成的冲击。二战后,日本经济在短短30年左右时间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使西方国家乃至全世界都为之震惊。是什么力量促成了日本经济的成功?面对疑问,许多美国管理学者进行了美日管理学的比较研究。他们在研究中发现,美国企业管理较为注重诸如技术、设备、制度、组织结构等“硬”因素,而日本企业则更多地强调人、目标、信念、价值观等“软”因素。在系统地比较了日、美两国企业在管理上的差异以及总结美国成功企业的经验后,20世纪80年代,美国管理理论界接连出版了4本畅销书:《Z理论——美国企业界如何迎接日本的挑战》《日本企业管理艺术》《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的精神支柱》《追求卓越——美国最成功公司的管理经验》。这4本著作被誉为企业文化管理的“四重奏”,标志着企业文化管理理论的产生。

二、企业文化管理的主要功能

企业文化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由观念层(企业使命、愿景、精神、价值观等)、制度层(企业法规、经营制度、管理制度等)、行为层(工作作风、交往习惯、文化娱乐等)和物质层(产品服务、生产环境、企业容貌等)组成,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导向、凝聚、激励、约束、辐射[1](P17)等特定的功能作用。

(一)导向功能

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主要是指员工愿意接受企业文化的理念,并按照企业文化的要求指导自己的行为,使企业员工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与企业共目标、共奋斗。

(二)凝聚功能

企业文化的基石或核心是核心价值观,企业核心价值观体现的是一个企业的信仰。通过企业文化的作用,培育出员工共同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断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员工在企业中创造价值满足生活物质需要,和企业共同成长,推动企业发展,又使精神上的需求得到满足和实现,员工和企业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

(三)激励功能

激励有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其目的都是调动、激发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物质激励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边际递减现象,而来自精神的激励,则更持续、更强大。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来看,物质和精神的成分同时存在,其中包括人们被尊重的需要,特别是最高层面的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企业员工努力工作,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会得到同事的青睐、领导的赞赏,以及组织的嘉奖,从而启发、诱导、刺激人们潜在的热情、干劲、能力和智慧。

(四)约束功能

企业的控制行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外部控制,即通过行政、法制、规章制度等手段来进行控制。它往往带有强制性。另一类是内部的自我控制,即调动人的自觉性。文化的约束,是一种不同于制度管理的全方位的约束。如果说一个企业的组织机构是企业内控的躯干,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则是企业内控的神经系统,那么企业文化则是企业真正实现内控的大脑和灵魂。企业文化对企业的行为及员工行为起到非常好的规范作用。[2](P8)有良好企业文化的员工会自觉地融入企业文化中,使企业各种规范、约束的执行在自然中进行,企业具有铁一般的约束效力,又不会破坏员工的创造性和活跃性。

(五)辐射功能

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对外展示企业的良好形象,发挥积极的辐射作用,还能在市场使消费者增加对企业品牌的信赖,从而得到“货币选票”。企业文化不仅可以在企业内部起作用,而且还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在社会上扩大企业的影响。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环境下,企业通过传播、公关等活动,让本企业的文化对社会的辐射越来越大,企业的品牌价值也越来越高。

三、企业文化管理的特性和功效

企业文化管理对内讲求企业宗旨、理念、愿景和价值观;对外讲求行为准则以及企业形象塑造和传播,标志着企业管理理论实现了新一轮管理创新和转型升级,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企业文化的本质是以人为中心

传统的科学管理理论将企业中的人看成“经济人”;行为科学强调企业的人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社会人”。而企业文化管理理论则提出更为深刻的 “全面发展的文化自由人”的人性假设。他们认为,只有在一种全面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平等关系环境中,劳动者才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潜能和创造性。企业文化理论的本质是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重视对员工的培养,重视开发员工的潜能,充分发挥员工的智慧,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

(二)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共同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明确文化建设的重点任务,即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加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思想决定行动,人们的行为取决于自己的思想观念。企业文化强调塑造企业员工普遍认同的价值观,规范员工行为准则,培育共同信仰。当员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在企业愿景和使命的召唤下,把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结合起来,主动担当并进行自主管理,就达到了管理的最高境界。

(三)企业文化强调管理中的“软要素”

企业文化所包含的精神因素、信念因素、道德因素等,是以一种文化心态和氛围弥散于特的人群之中的。其作用方式常常是借助于气氛熏陶、典型示范、群体行为引导和集体精神感染,意即“软约束”、“软管理”、“激发自主管理”,从侧重硬性的管理方法和制度转变为软硬兼备的管理技术和技巧。“软性管理”的核心是发现人才,爱护人才,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即重视对人的管理,这是当今企业成功的宝贵信条。

(四)企业的实力来源于文化的实力

纵观世界500强企业,他们能够成为全球卓越的公司,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具有强大的文化实力。他们的企业文化主要注重团队协作精神、以客户为中心、平等对待员工、激励与创新这些方面上。在全球无以计数的普通企业里,企业文化同公司理想状态的文化是差距很大的,但在卓越的公司里,实际情况的企业文化与理想状态的企业文化紧紧相连,员工对公司的核心企业价值观、行为准则等遵循始终如一,是它们得以成功的基石。

四、文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

文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发展最新成果,建立在科学(制度)管理、行为管理基础之上,是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发展需求的最高境界。

(一)文化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是制度管理

制度化管理对保证企业正常运行是不可或缺的,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严格的管理,能否长期生存都是个严重的问题。因此,开展企业文化建设,要以完善管理制度为前提。好的企业文化的形成和传承,也需要制度化的形式进行固化。没有制度流程的企业文化太虚,而只有制度流程,没有企业文化则太僵,不能发挥员工的创造性。

(二)文化管理是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发展需求的最高境界

俗话说,小型企业管理主要靠经验,中型企业管理主要靠制度,大型企业管理往往要依靠文化。文化管理体现“人文关怀”,以激发员工内在潜力,营造和谐宽松的文化氛围,关怀员工身心,稳定员工队伍,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施文化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员工自我发展、自身价值实现的需求。市场竞争的真正成功者,往往是那些既有严明纪律、制度和超强执行力又具备人文关怀,有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的团队。

(三)文化管理有利于企业打造独特的竞争优势

良好的适合的企业文化能够在人才开发、生产管理、创新创效等多个方面对企业产生促进和完善作用,能够充分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培育员工为企业发展奋斗的责任感、使命感,使企业在竞争中取得巨大优势。

五、推进企业文化管理的有效途径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大力推进文化管理,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一)注重构建愿景,强化目标引导

《孙子·谋攻》说,取胜之道,在于“上下同欲者胜”。围绕企业实际和长远发展需要,构建共同愿景,把企业的价值观和发展理念与职工、客户的实际需求高度结合在一起,可以形成强大的精神动力。优秀的企业都注重企业价值观的培育与塑造,如苹果公司和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

(二)注重率先垂范,强化组织推动

孟子说,“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企业“一把手”的观念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十分关键。日本松下电器公司松下幸之助强调“为人要老实”,坚守诚信之道,要求整个公司决不故意生产或销售有缺陷的商品而让顾客的利益受损。

(三)注重考核奖惩,强化行为规范

“文化管理”是建立在制度管理之上的“软”管理,现代企业文化与现代企业制度应该同步建设,才能充分发挥“文化管理”的巨大效应。做到文化融入管理,要把企业文化、理念的渗透推进作为各级干部的重要责任,将其作为对各级干部员工考评、奖惩的重要内容。要将企业的价值理念融入企业制度建设,从而让员工的行为规范,员工形成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价值导向和工作、生活习惯。同时,建立健全人文关怀制度,通过大病互助、疗休疗养等各种方式,尊重员工、温暖员工。

(四)注重选树英模,强化典型激励

英雄人物,指的是体现企业文化理念的各类先进典型。这些身边的英模人物把企业文化“人格化”、“大众化”,是以实际行动践行企业文化理念的榜样,为职工提供了有形的学习楷模。通过发掘和树立典型人物,引导和激励职工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形成浓厚的创先争优氛围。通过选树、表彰、宣传企业先进人物,使之成为推广企业文化的“大使”,发挥企业文化的品牌效应和倍增效应。

(五)注重以人为本,强化和谐发展

自从哈佛《商业评论》发表了“海底捞的管理智慧”一文之后,企业界和管理学界掀起了讨论海底捞的旋风。在海底捞,创始人张勇认为:人是海底捞的生意基石。尊重人、相信人、培养人是海底捞的核心价值观。通过以人为本,海底捞成功地创造了一种家的文化,解除了员工的后顾之忧,使员工能带着微笑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把快乐和服务传递给顾客,从而也造就了海底捞的和谐发展。

文化管理在培养人、提升人上是任何管理方式都无法比拟的,它使人性中的优点得到了最大限度发挥,使人性中的弱点得到最大限制。因为文化是一种风气、一种信仰、一种共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事成于信念,力生于凝聚。只有用文化的建立和传播才能把高尚的信念培养起来,把人心凝聚起来,把士气鼓舞起来,把精神振奋起来。

六、结论

企业文化力是企业发展的软实力,[3](P145)企业文化建设为企业创造价值,并且实现着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将文化融入管理,实现企业管理从“制度管理”向“文化管理”的提升,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企合一”,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将会在企业持续快速发展中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

[1]黎群.企业文化[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2]王璞.企业文化咨询实务[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3]曾良才.集团战略与文化[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文化管理企业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企业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企业
企业
年味里的“虎文化”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谁远谁近?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