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性反应因子与非瓣膜病性房颤高凝状态相关性分析
2015-04-15河北省唐山市工人医院河北唐山063000河北省唐山工人医院心内科河北唐山063000
罗 薇,张 晶,纪 征(.河北省唐山市工人医院,河北 唐山 063000;.河北省唐山工人医院心内科,河北 唐山 063000)
心房颤动(AF)简称房颤,在临床上就是表现为房率紊乱,这种紊乱的原因主要是由心房主导折返环所引发的。心悸、眩晕以及脉律不齐是典型特征,心电图检查显示无P波,存在着不同大小的f波,RR间期不等。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公布了心房颤动诊断的指南标准:心电图表明患者相邻的RR间期不等,且不存在没有明显的P波,不过也能够看到相对规律的心房电生理活动,心房的两次电生理活动间期一般是变化的且时限低于200 ms。D-二聚体(D-D)是一种标记物,其出现标志着机体血栓的形成以及继发性纤溶功能亢进。有大量的研究报道,当机体发生炎性或者变态反应的时候就可能损伤血管的内皮细胞,血管壁损坏,血液的流动极为缓慢并可能发生淤滞,同时抑制纤溶系统最终促进血液凝固,导致血栓的形成。对于炎性因子以及非瓣膜病性房颤高凝状态之间是否也存在这种较为密切关系还没有定论[1-4]。将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清中的D-二聚体以及炎性因子CRP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本院2013年2月~2014年4月102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进行临床回访,男60例,女42例,平均年龄(51±3)岁。对患者诊断检查资料显示所有患者均符合欧洲心脏病学会颁布的房颤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房颤心电图以确定病情,确定病情的患者入院后进行核磁共振检查有无脑栓塞。
1.2 方法:患者组于入院的次日清晨跟健康组体检时采取均进行空腹外周静脉血10 ml进行检验,采用免疫比浊法对样本血清中炎性因子CRP以及血浆D-二聚体进行测定,设备为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1.3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检测结果表明,非瓣膜性房颤合并脑血栓患者的血清中存在的CRP含量和房颤没有脑栓塞患者相比更高,而非瓣膜性房颤无论存在脑血栓其血清中存在的CRP均高于健康组。且伴随着CRP含量的升高其体内的D-二聚体水平也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本研究中发现,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其体内的D-二聚体随着炎性因子CRP的升高而逐渐升高,能够看出,CRP值的高低与房颤患者脑栓塞发生的概率相关。而患者发生脑血栓的原因也就是血液出现高凝状态,跟相关文献研究结果一致,这也就表明,体内炎性反应因子的CRP水平与心房细胞的内皮功能以及血液高凝状态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出现心房颤的患者容易进一步并发脑栓塞,主要产生的机制可能是:房颤使得患者的心房进行无效的收缩运动,心房的压力增加,血流速度较为缓慢,造成血液高凝状态的出现,就十分容易造成心房壁出现损害,在患者的心房内,流速较为缓慢高凝血液跟心房内壁进行较为强烈的摩擦作用,容易出现血栓,血栓随着血液运动到脑部就及其容易形成脑栓塞;同时慢速的血液流动还容易激发外源性的凝血系统,造成组织因子的表达,血液持续性的高凝状态进一步加速血栓形成;炎性反应还可能参与到患者房颤的发生过程中,CRP的水平能够引发心房肌细胞NO减少加剧,患者心房的内皮细胞受到损坏导致内膜组织出现损伤,造成纤溶系统失衡,进一步作用导致血液的高凝状态增强,受损部分就可能聚集大量血小板而形成血栓。本研究为临床CRP的检测对非瓣膜病性房颤高凝状态的病情反应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心律失常往往是心房颤动最典型的临床症状,人群之中发病率以及致残率都较高,尤其是针对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持续增加的情况,伴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其发生的概率也持续上升。房颤的持续时间越长就更加可能导致严重的炎性并发症状,极大地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对房颤研究成为心血管疾病的一大热点。
[1] 王梅香.血浆抵抗素水平与心房颤动关系的临床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1.
[2] 魏忠河.炎性因子在不同类型心房纤颤中的水平变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11(1):1.
[3] 徐延敏.炎性反应与心房颤动发生及转归的关系[J].医学综述,2011,11(1):1.
[4] 聂 凯.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心房颤动复律后早期复发的关系[J].药物与人,2014,2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