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视角下的维、汉动物词汇隐喻对比研究

2015-04-15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8期
关键词:喻义维语维吾尔语

张 娜

(喀什师范学院中国语系,新疆 喀什 844000)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过联想将人类所拥有的特征通过动物的某些特性表现出来,从而出现了一些与动物相关的词汇,并赋予这些词汇褒贬不一感情色彩。动物词汇在维、汉语言中大量存在,因文化背景不同,所表达文化喻义也不同。

一、根据动物的形态来映射人或事物的某些形态特征

维、汉语言中根据动物的外形外貌所形成的大量词语,它们一方面形象生动地描写了这些动物的外形特征,另一方面让人能够充分地联想到人类与之相似的共同属性,从而引申出不同民族动物词语表达的不同喻义。

例如:兔子(to∫qan),根据兔子嘴巴三瓣的外形特点,汉语中出现“兔唇”这一词语,喻指先天缺嘴、豁嘴,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先天性畸形。维语中则是:“to∫qan kalpuk”表示嘴唇有缺陷的人,并没有与汉语直接对等的词语;老虎(jolwas),老虎和熊外形魁梧、高大,汉语中根据它这一形态出现了一些生动形象的词汇,如:虎背熊腰。而在古老的维吾尔族文化中老虎则是勇敢、强大象征,多用来喻指男人身材魁梧。如:jolwastεk(像老虎一样魁梧);tutu∫qanda jilpiz bilεklik jolwaskerεk.(战斗中要像老虎一样凶悍)。维汉文化中对老虎的感情色彩多为褒义,都有强大、勇猛的喻义;骆驼(gε),人们根据骆驼的驼峰,汉语中有“驼背”一词,用来形容人站不直,脊柱弯曲的现象。维吾尔语中有:dymtεk(驼背),并没有与汉语驼背直接对等的词语。此外根据骆驼的身型巨大这个特点,汉语中有:“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等。维语中则有(像骆驼一样庞大、老实、有耐力)。维汉文化中对骆驼的感情色彩多为褒义,都有“巨大”、“庞大”的喻义,从而可以看出骆驼在维汉民族的认知意义大致相同。

二、根据动物的生活习性来映射人的某些生活习性

维、汉语言中有与动物的生活习性相关的词语,它们生动形象地反应了动物的生活习性,这些词汇从而映射出人类的好斗、夜行、贪吃、盲从等习性。如:老鼠(t∫a∫qan),夜出昼伏,善于打洞,活动鬼鬼祟祟。根据老鼠的这些生活习性,来映射人小偷小摸的习惯。汉语中有这样一些词语表达:“鼠窃狗盗、出洞的老鼠——东张西望”等。维吾尔语中,也有相似的意思,如:t∫a∫qan jiyar paqa jεr.(老鼠积粮,青蛙享受);a∫qandεk oyri(喻指像老鼠一样小偷小摸)。维汉文化中人们赋予老鼠贬义的感情色彩,都有“小偷小摸”的喻义,这些词汇生动形象的描绘了人在小偷小摸时和老鼠相似的形象色彩;雄鹰(byrkyt),根据鹰善于飞翔、凶猛的这一习性,汉语中常用来形容人的英勇、威武,如:鹰击长空、鹰扬虎视。雄鹰在维吾尔族文化中则是富有理想、勇猛无敌的、英雄的象征。如:byrkyt borandin qorqmas batur(.雄鹰不怕风暴,英雄不怕死);toxu byrkyt bolalmas(鸡成不了雄鹰。喻指胆小怕事的人不会有所成就)。苍蝇(t∫iwin),汉文化中,根据苍蝇喜食污秽物这一生活习性,来映射人类的一些丑恶习性。如: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臭肉来蝇等。维吾尔语中,苍蝇有肮脏,污秽的意义,也喻指坏人坏事,如:dezijoq toxumya t∫iwinmu qonmas.(苍蝇不叮无缝的蛋);t∫iwinnili gεndidε(苍蝇的心思在大粪上)等。

三、根据动物的动作来映射人的某些动作

动物在大自然中的生活环境不同,从而造成生活习性的不同,所以出现了“飞、跑、跳”等不同的行走方式。人类根据动物的行走方式,维汉语言中,出现很多与之相关的词语,这些词语可以形象生动地反应出人类的行为动作。例如:

猴(majmun),汉语中与猴子有关的词语有:猴子骑马——一跃而上、猴子捞月亮——空欢喜、维吾尔语中猴子上窜下跳的动作用来映射人的毛手毛脚、做事不稳定,多含贬义。如:majmundεk sεkrε∫(猴子跳);兔子(to∫qan),奔跑时是上下跳跃,汉语中用来喻指人类走路的状态。如:兔跳、势若脱兔等用来映射人或事物速度快。维吾尔语中兔子跳多形容孩子开心的跳的样子,多褒义。如:to∫qandεk sεkrε∫(兔跳);鸭,步态摇摇摆摆。汉语中根据鸭子左摇右摆的行走方式,出现了这些词汇,如:撒开鸭子、鸭步鹅行等。维吾尔语中根据鸭子的走路的样子常常来形容人很胖,走路姿势非常难看,多贬义。如:(i像鸭子一样走)。

四、根据动物的功用来映射人的精神

在动物的繁衍发展,与人类的斗争中,动物与人类结成新型的关系,二者相依相伴,密不可分。如今动物在人类生活中的用途越来越大,动物的功用性也映射出人类某些精神,如:忠诚、吃苦耐劳、不服输等精神。

牛(kala),汉文化中,农业是基础,自古都是以牛来耕作。根据牛的这一功用出现了很多词语,如:“老黄牛、孺子牛、老牛拖破车”等。这些词语反应出人类忍辱负重、吃苦耐劳的精神。维语中也有anisitεpkεn muzajnidㄋeniarimas.(母牛踢牛犊,牛犊不觉痛);mausi kεlmigεn ujbojunturuqni sundurar.(不愿走的耕牛会弄坏牛轭)这样的说法;马(at),根据马善于奔驰的这一功用映射出人类所具有的竞争意识和不认输的精神。汉语中有:“驷马难追、马不停蹄、龙马精神”等词语;在维吾尔语词汇系统中与“马”相关的熟语有很多。如:jax∫i atqa qam t∫a kεtmεs.(好马不加鞭);jax∫i atqa bir qamt∫ajaman atqamiqamt∫a.(好马一鞭,驽马千鞭)等。从这些词汇中可以看出,维吾尔人民对“马”的感情与汉族人民相比更深厚,认知结构更深刻;狗(it‘),在中国传统的文化中,狗被人们认为是通人性、忠实、可靠的动物,常常用来看家护院,近代狗还被用来带路、侦破案件。因而,狗的这一功用映射人类忠贞不渝的精神。汉语中有这些词语,如:“义犬救主、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狗吠非主”等词语。维吾尔语中则是:bala anisini jaman demεs,it‘igisini.(儿不说老娘的坏,狗不说主人的恶);it‘tεk wapadar(像狗一样忠实)。

五、根据动物的性格来映射人的性格

动物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也造就了自我独特的性格。动物和人类在频繁的接触中,人们常常用动物独特的性格特征喻指人类自身的某些性格,如:凶残、狡诈、多疑、温顺、气量小等。

狐狸(tylkε),狡猾多疑。汉语中根据狐狸的这一性格来表现人类所具有狡诈的性格,大多有贬义。如:老狐狸、狐假虎威等。维吾尔族文化中,“狐狸”喻指人的狡猾多疑,如jolwasni hεjwisdin tylkε nεp aptu.(狐 假 虎 威);qulaq kεsitilεr(狐朋狗友在维语中则是“狐群狗党”);tylkinik rεlεtkεnjolwasnihεjwisi.(狐狸气焰嚣张,靠的是老虎的威风);兔(to∫qan),性格胆小、狡猾。汉维语中根据狡猾的这一性格,用这一词表达,汉语中:“三兔穴、狡兔三窟、兔子不吃窝边草”等。维语中也有相似的说法:tadan to∫qanniuwisiyt∫.(狡猾的兔子有三个窝);ylgin to∫qana qarap tylkimu qajyuruptu.(兔死狐悲:兔子死了,狐狸感到悲伤);鸡(toxu),胆小、气量小汉语中根据鸡的这一性格出现的词语多贬义。如:小鸡胆、鼠肚鸡肠、凤毛鸡胆等词语来形容人的胆小,气量小这一特点。维吾尔语中也含贬义,除胆小、气量小之外还有好斗之意。如:toxu jyrεk(胆小如鸡;比喻人的胆量小,像鸡一样);toxu kz(鸡眼睛;形象地描述了“人的心眼小”这一喻义);ular ikkisid'ud'ε--xorazdεk soqu∫up kεtti.(她们俩像公鸡一样打架)。

结语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动物词汇具有形象鲜明、运用普遍的这一特性。此外,它常常用来喻指具有相似特征的人或事物,大大增加了动物词汇的语言的魅力,使人们能够深刻的认识到这些词汇所具有的形象性,从而更好进行跨文化背景下的语言文化教学。

[1]卡依沙尔·艾合买提.汉维动物词的文化意义比较及其译[J].民族翻译,2009,(1).

[2]沈兆莉.浅谈动物词语的文化喻义及其妙用[J].宿州教育学院学,2004,(2).

[3]卡依沙尔艾合买提.汉维语动物词语文化内涵差异探源[J].民族大学学报,2008,(6).

[4]张巨武.汉英语言中动物词语的对比[J].西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8,(4).

[5]热孜万古丽.汉语和维吾尔语谚语动物喻体对比研究[J].民族翻译,2009,(4).

[6]郭文海,马幼平,柳春波.汉英动物词语义表述研究[J].新疆电视大学学报,2011,(3).

[7]葛爱华.玛依达·胡巴依.汉维动物类词语象征意义对比浅谈[J].昌吉学院学报,2008,(9).

[8]哈力木·萨利赫,王振本.汉维成语词典[M].民族出版社,1993,(1).

[9]马俊民,廖泽余.维汉对照维吾尔谚语[M].新疆人民出版社,2007,(1).

猜你喜欢

喻义维语维吾尔语
对比语言学视野下的维吾尔语与朝鲜语音义相近词比较初探
浅析维语口语技能的影响因素和提升路径
统计与规则相结合的维吾尔语人名识别方法
中英动物隐喻差异之解析
英语果蔬名称喻义举隅
从英汉动物词汇的喻义看文化差异
“狗”喻义探究
维吾尔语话题的韵律表现
维吾尔语词重音的形式判断
现代维吾尔语中“-0wat-”的进行体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