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4”衔接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探究
——以金陵科技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为例

2015-04-15宣卫红李明惠陈育志

关键词:应用型课程体系中职

宣卫红,李明惠,左 熙,陈育志

(金陵科技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9)

2012年起,江苏省确立了“3+3”“3+4”“3+2”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完善了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系,建立了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立交桥。作为江苏省教育厅该类项目的试点学校,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金陵科技学院共同承担了土木工程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3+4”(3年中职、4年本科)衔接培养的研究和实践。

一、“3+4”衔接培养土木工程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必要性

(一)满足现代建筑行业发展的需求

伴随着城市化的脚步,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优势产业、支柱产业,必将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吸纳就业尤其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等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十二五”规划中,江苏提出要加快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型,由“建筑大省”向“建筑强省”迈进。同时,南京要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综合交通枢纽、滨江生态宜居城市、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这些目标的实现,要求必须完善各类基础设施建设,这就需要建筑产业继续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好支撑作用。

(二)满足建筑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目前,江苏省建筑行业一线技能型人才和技术管理人才数量不足,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现行的中等职业教育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就业需求,也不能适应学生的发展和企业转型升级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实施“3+4”衔接培养,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建筑行业发展所需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同时也可以缓解就业压力,维持社会稳定,并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和更广阔的空间。

(三)满足中职教育发展和高等教育多样化的需求

“3+4”衔接培养使中职学生仍有机会进入本科学习,建立了中职与本科对口衔接培养的人才成长通道。这不仅完善了职业教育的体系,促进了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也使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规格多样化[1-3]。

(四)满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求

“3+4”衔接培养的模式打破了中职教育、高等教育各自为政的局面,有效地整合了中职、本科双方的师资力量和教育教学资源,使生源结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操作技能与应用能力培养等方面更好地协调统一,切实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3+4”衔接培养土木工程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可行性

(一)政府支持、政策引导是保障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建立人才成长‘立交桥’”,“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比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指出,“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通道”,要“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江苏省教育厅2012年制定了《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将中职与本科“3+4”衔接培养作为江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点培养模式之一。2013 年又颁发了《关于继续做好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指出在2012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基础上,2013 年继续推进实施相关试点项目。2014年又继续扩大了试点学校和试点专业。

(二)项目吸引力大

本项目的招生对象为符合中招政策的初中毕业生,试点中职学校的积极性都比较高,学生报考也比较踊跃。学生统一参加中考,按中考成绩从高到低录取,生源的数量和质量有保证。

(三)培养模式特色鲜明

“3+4”衔接培养既显示了分段培养的特点,又突出了培养方案的整体优化。分段培养主要体现在中职的3 年和本科的4年均设有针对性强又相对独立的培养方案,并制定了阶段性培养目标。学生在前3年的中职教育阶段,重点掌握文化基础知识,掌握土木工程方面的施工岗位操作技能,取得相应的中级职业资格证书。修满规定的中职学分,学生可以选择毕业后就业,也可以选择升入本科继续学习,修满规定的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学分,可以取得本科毕业文凭。中职与本科两所学校共同研讨设计的7年制人才培养方案,体现出培养目标的阶段性和统一性、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和递进性。按照统一的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突出中职的技能训练和本科应用能力的培养,根据中职与本科各自的教育资源和办学优势统筹安排、分阶段实施培养计划,每个学习阶段合理配置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实验实训场所,以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3+4”衔接培养土木工程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项目实践

(一)加强组织领导,做好顶层设计

成立了由金陵科技学院建筑工程学院院长担任组长、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担任副组长的项目工作组,以便更好地衔接本项目的教书育人工作。

(二)明确分段目标,实现衔接培养

本项目中职阶段与本科阶段的人才培养方案相对独立。学生在中职阶段完成该阶段的教学计划学习任务,获得相应的技能证书,可以选择毕业后就业,也可以选择升入金陵科技学院进行本科阶段的学习。完成本科阶段教学计划学习任务的学生,达到毕业要求,可以取得本科毕业证书和工学学士学位。与此同时,分阶段的专业培养目标明确。3年中职教育可以为各类建筑企业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初级应用型技能人才,毕业生能够从事建筑工程施工与安全管理、工程质量与材料检测、建筑工程监理等工作,具备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和终身学习能力。4 年本科教育主要使学生掌握土木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工程制图、测绘测试、实验仪器的使用、基本工艺操作等基础技能,能够从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开发、监理等工作。

(三)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构建的重点和难点是:既要做到中职与本科分段培养,又要实现二者的有效衔接。因此,项目工作组多次召开研讨会,在课程体系、教材选择、教学内容取舍等方面进行一体化设计,形成了中职与本科衔接并以能力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前3年中职阶段,以素质教育课程模块为主,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筑牢基础,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此阶段开设了高中数学、高中英语、物理、计算机应用基础、建筑力学、建筑材料、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构造、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建筑工程法规等课程。后4年本科阶段,设置了专业基本能力课程模块、专业专项能力课程模块、专业综合能力课程模块,突出技术应用和现场管理能力的培养。专业基本能力课程模块主要包括房屋建筑学、土木工程材料、结构力学、工程地质、土力学等课程。专业专项能力课程模块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土木工程施工、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设计原理、基础工程等课程。专业综合能力课程模块主要涉及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建筑制图实训、建筑工程测量实训、建筑工种实训、土木工程生产实习、工程地质实习、土木工程综合实习、土木工程技能实习、工程软件应用、毕业实习、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施工组织课程设计、建筑结构设计、基础工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其中一些实训课程在中职学习阶段完成。根据建筑产业经济新常态,本科设置房屋建筑工程、公路工程、隧道工程三个专业方向。房屋建筑工程方向主要增开建筑结构抗震、高层建筑施工、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等课程;公路工程方向主要增开公路工程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工程概预算等课程;隧道工程方向主要增开隧道工程、地基处理、工程项目管理等课程。

(四)注重教材建设,突出能力培养

根据衔接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制定课程标准,创新教材编写。首先,定位准确,从源头理清教学要求,把握中职与本科各自的教材编写边界,避免内容交叉、重复。其次,根据课程模块重构教材体系,以模块的难易程度来编排课程先后顺序,以模块为逻辑纽带,重组或链接完成衔接教育所需要的“必需、够用”的理论点、知识点。再次,重视教材运用的整合创新,“剔除艰深的,摒弃无用的,归并重复的,删减多余的,更新过时的,整合相近的,增补先进的,提炼关键的,保留核心的”。

(五)实行衔接的教学组织与质量管理制度

为更加有效地共享中职和本科两所学校的教学设施、实验实训场所、师资,课程标准由两所学校共同讨论商定,教材的选用、教学辅助资料的编写也由两所学校共同讨论商定。在实训实践环节,项目工作小组充分发挥合作企业参与教学质量监控的积极性,校企共同对教学质量进行全过程监控。与此同时,制订统一的课程标准,实行中职、本科学分互认制。重视课程考核,一些文化基础课程统一考试、统一评定成绩。实行听课制度、信息员制度,定期召开教师、学生座谈会,进行多元化、全方位管理评价。

(六)实行衔接的学生教育管理制度

学生进入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学习的同时,也在金陵科技学院注册。中职、本科两所学校分别为该班配备班主任和专业导师,负责学生的管理和专业学习,切实保证培养质量。

(七)实行本科准入制度

中职3年阶段,学生修满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所有课程学分,并且获得相应技能证书,可以选择进入金陵科技学院继续本科阶段的学习或者选择直接就业。不能按时、按要求完成中职阶段学习的学生则不能继续本科阶段的学习。

四、本项目实施的特色

(一)突出能力导向,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

根据中职与本科阶段独立的培养目标,构建各阶段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然后再根据岗位(群)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甄选、细分课程内容,明确学段界域、逻辑梯度、能力层级,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

(二)强化实训实践,突出能力培养

一是构建“3333”实践教学体系。根据“厚基础、宽口径、执业性、个性化”的人才培养特点,设置三类实践模块,搭建三大实践平台,采用“三层次”训练方式,培养技术、职业、创新创业三种能力。二是坚持“大工程”理念,将工程技术能力培养与学生基本素养教育相统一。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不断改革创新,坚持启发式教学和探究性教学,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兴趣度和熟知度。三是强化实训实践。采用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实践,提高能力。重视考核,确保实训实践效果。四是强化工程意识。在教学中增加案例和法规内容,并让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工程设计、工程项目管理等,使其毕业后能够尽快适应工作环境。

(三)体现“涉软”的课程架构

结合金陵科技学院创建“以软件为主导特色的多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新兴新型应用型科技大学”的目标[4],课程体系中设置了系列计算机技术类课程,如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工程软件应用等。同时在力学类、结构类、施工类等课程的讲授中,重点培养学生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实施本项目的意义

(一)探索了中职与应用型本科衔接培养土木工程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

本项目探索了中本一体、校企合作、共建共管的中职与应用型本科衔接培养土木工程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模式。在“3+2”“5+2”等多种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践基础上,通过调研走访省内外多家建筑企业、多所相关学校,分析借鉴成功案例,根据地方建筑产业的人才需求,整合企业、学校的优质资源,优化课程体系,创新培养模式,形成了有特色的中职与应用型本科“3+4”衔接培养土木工程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5-6]。

(二)有助于完善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本项目根据国家通行标准和行业规范要求,采用中职与应用型本科衔接培养模式,以技术技能、工程应用、创新创业各种能力培养为根本,注重优化知识能力结构,最终目的是培养工木工程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本项目实践立足江苏,将有助于完善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1]陈小虎.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定位、使命、路径和方法选择[J].中国大学教学,2014(3):33-40

[2]李晓明.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职本科教育发展——以地方应用型本科转型高职本科为选择[J].教育发展研究,2012(3):18-23

[3]王志华,陆玉梅,雷卫宁.江苏省中高职与本科衔接试点项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职业教育研究,2014(12):5-9

[4]陈小虎,聂影.金陵科技学院创建新兴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创新与实践[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5

[5]王玲.高技能人才与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区别及培养定位[J].职业技术教育,2013(28):11-15

[6]焦新.加快地方本科院校转型 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研究报告》负责人答记者问[N].中国教育报,2013-12-31(2)

猜你喜欢

应用型课程体系中职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