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纸化转型:我国学术期刊发展的理性之选

2015-04-15

关键词:出版单位纸质学术期刊

王 征

(济南社会科学院,山东 济南 250099)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数字化时代”,这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和交往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非纸化期刊就是这种影响的产物[1]。期刊非纸化不仅可以使编辑业务流程更加简便、快捷,而且通过网络可以使读者在最短时间内获取期刊所刊载的信息,这有利于信息的快速传播,进而有助于提升期刊的影响力。对于学术期刊而言,非纸化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的方式。

一、非纸化期刊的特点

总体而言,非纸化期刊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显示出载体电子化、利用网络化、馆藏多元化等显著特征。其一,期刊载体电子化。随着计算机、通信、网络等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与发展,期刊的信息承载材料与记录方式也随之产生了很大变化。期刊从传统的纸质版发展到以磁、光介质为载体的电子版,相当一部分传统纸质期刊正逐步被网络电子期刊所取代,呈现出纸质期刊、电子期刊和网络期刊同生共存、互为补充、共同发展的局面。其二,期刊利用网络化。现代化的信息检索方式使读者无需再去图书馆借助检索工具和目录查找自己所需的期刊文献。电子期刊能够以数据库、超文本、超媒体等形式进行信息组织与存储,并可以提供灵活方便的信息检索方式。读者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在网上随时改变检索与阅读的环境和内容,重新排列组合各类资料,检索并鉴别所得信息,读者只需轻点鼠标,即可获得内容丰富、质量较高的信息。其三,馆藏形式多元化。随着期刊信息资源的数字化、虚拟化,网络电子期刊将成为图书馆馆藏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具有悠久历史和广泛影响的期刊,或许仍会保留其纸质版形式以作为一种品牌标志,未来的馆藏期刊将具有多样化的形式[2]。

与纸质期刊相比,非纸化学术期刊表现出以下特点。第一,从载体特点来看,非纸化学术期刊以磁、光介质为载体,其介质存储容量大,体积小,易于存放管理,便于拷贝移动。第二,从检索特点来看,非纸化学术期刊的检索具有途径多样、查询快速和结果准确等特点,检索期刊的查全率和查准率都较高。相形之下,纸质期刊在这方面就略逊一筹。第三,从出版时效来看,随着网络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期刊出版单位在出版纸质期刊的同时,会将文稿的电子文档提供给电子期刊数据库,或者直接出版纯网络文本,这样电子期刊的出版将不再滞后于纸质期刊。第四,从共享与传递的角度来看,非纸化期刊易于共享和传递,可以供多个用户共享使用,并能很方便地进行下载和发送传递,体现出明显的边际效用递增趋向,彻底背离了传统经济学中实物使用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第五,从浏览方式来看,与纸质期刊相比,非纸化学术期刊更便于大量快速浏览。

从长远来看,随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发展,学术期刊非纸化将是大势所趋。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习惯于从网络上获取所需的资料和信息,因为它信息存储量大、传递信息迅速、获取信息快。读者随时都可以通过网络查询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不受时间、地点等条件限制,这决定了它必将吸引更多的读者。非纸化期刊的兴起与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期刊出版模式。非纸化学术期刊将会进一步朝着以下“四化”方向发展,即文本数字化、流通网络化、交换电子化、信息共享化[3]。

二、期刊非纸化的优势

非纸化学术期刊的价值链构成与纸质学术期刊的价值链构成大致相似。因为刊物的功能是传播信息,纸质版或者电子版只是信息传播的不同形式而已。期刊的核心竞争力仍然在于其所刊载的内容。目前,绝大多数非纸化期刊的电子版都是在纸质版的基础上制作的,二者同时存在。电子版为纸质版带来了新的发展思路、新的办刊方式;纸质版则在内容和办刊经验上为新生的电子版提供借鉴。经验表明:在各种媒体中,纸质期刊明显更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同时,正由于它的延时性和把关严格,内容表达也往往比较理性。可以形象地说,纸质期刊是家“百年老店”,而非纸化期刊则是后起之秀,前者规范成熟,后者潜力巨大。二者应当相互推动,相互融合,优势互补,共存共荣[4]。

尽管如此,相对于非纸化期刊这轮旭日,纸质期刊毕竟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期刊非纸化的优势显而易见。首先,期刊非纸化为期刊扩大影响力提供了平台。网络的开放性使期刊的传播可以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网络为期刊提供了广阔的传播空间,从而也为其扩大影响力提供了平台。第二,网络数据库为期刊的评价数据统计研究提供了便利。通过统计分析,可以找到期刊存在的问题,为期刊的发展厘清方向。第三,很多读者都有将期刊积攒成册的习惯,尤其是专业类、学术类期刊的忠实读者。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有遗缺现象,让期刊出版单位将过刊再次印刷销售,一般来说也不现实。然而期刊出版单位如果将数字期刊刻成光盘,或者制作成压缩文件,就可以将一年、多年甚至自创刊以来的过刊销售给读者,从而使刊物的品牌影响力得到延伸,而且成本极其低廉,无需增加更多的投入,便能够带来可观的盈利[5]。

对于学术期刊而言,期刊非纸化的优势也很明显。第一,学术期刊非纸化为刊物编辑发掘新选题提供了有效的手段。网络上的非纸化期刊能够以其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方便快捷的获取方式成为学术期刊编辑发现新选题的得力工具。第二,学术期刊非纸化有利于加强编辑部与外界之间的沟通联系。在非纸化办刊条件下,网上投稿量大大增加,编辑部与审稿人、作者的联系基本上都通过网络进行,三者可以即时互动,沟通方便快捷,这有利于提高编辑部的工作效率。第三,学术期刊非纸化有利于提高编校质量。借助网络,编辑可以很方便地查询相关主题内容,并进行比对,了解稿件创新程度。编辑对来稿的电子文档直接进行编排也大大提高了编校的速度和质量。第四,学术期刊非纸化有利于缩短刊物出版发行周期,拓宽发行渠道。在实现非纸化办刊后,学术期刊大大缩短了期刊出版周期,这有利于学术研究人员和广大读者获取最新学术资讯[6]。第五,期刊非纸化对于消除现有期刊分级制度带来的弊端具有一定作用。在这个平台上,刊物所刊载论文的学术影响力,主要取决于文章本身的理论深度和学术水平,而不是取决于它发表在哪一级的刊物上。

三、学术期刊非纸化发展的前景与挑战

从发展前景来看,学术期刊非纸化已经呈现出如下发展势头。第一,学术期刊出版正逐步脱离纸介质,开始实现从源头的论文写作到作品编辑加工再到传播等全过程的数字化,非纸化使学术期刊出版步入低成本、高效率的良性轨道。第二,移动终端将成为重要的阅读平台。在一体化发展模式下,移动阅读终端凭借着丰富的内容资源和便捷的阅读体验,在阅读终端市场占据重要地位,其便携性、移动性是传统阅读终端无法比拟的,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正在成为不可忽视的阅读终端,故应用于移动终端的学术期刊将会成为期刊园地里的一枝新秀。第三,学术期刊的卷、期等概念日趋淡化。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使论文的发表不再受卷、期的时间限制,通过网络,优先数字出版的论文能实时发布。

非纸化给学术期刊带来的发展机遇是明显的,但带来的挑战也是巨大和全方位的。第一,期刊非纸化对学术期刊的质量要求更苛刻,它对所发表文章的学术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的广泛使用,剽窃稿的“真面目”将在网络中暴露无遗。因此,在数字时代,学术期刊若想真正立于不败之地,对来稿学术质量的要求就必须更高,把关更严格。第二,期刊非纸化对期刊编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研究人员在网上查找资料,通常都是检索关键词,所以文章的关键词设置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文章在网络中的传播效果。第三,期刊非纸化对编辑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编辑一方面要具有非纸化编辑意识,另一方面还要提升数字化办刊能力。第四,版权问题也是学术期刊在非纸化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例如,期刊出版单位对纸质出版物在网络数字出版后的权益问题常常被忽视。第五,期刊非纸化对学术期刊出版流程提出了新要求。学术期刊非纸化后,对出版周期要求更短,对内容要求更新,对版式要求更活,对信息反应要求更快。应该说,学术期刊的非纸化出版,比起纸质版办刊方式来说,具有了更高的要求[7]。

四、学术期刊非纸化转型的路径探讨

目前,学术期刊非纸化出版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加入大型学术期刊数据库,加入行业期刊联盟数字出版平台,或者与国际著名的大型出版集团合作,借船出海,利用现有的大型网络数据库或成熟的商业网站平台,将纸质版期刊以数字化形式发布。其主要特点是以最低的成本实现期刊网络化发展。二是学术期刊出版单位单独建立自己的网站或凭借主办单位现有网站将纸质版期刊上网,同时自行开发或购买使用在线稿件处理系统。有不少学术期刊出版单位已经在自主网站上实现了论文的开放存取(OA),以方便读者免费查阅相关论文。三是创办纯电子期刊。此类期刊的特点是收稿、编辑加工、出版发行全程无纸化和纯网络化。

学术期刊的非纸化转型至少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其一,重视期刊网站搭建,打造期刊品牌。可选择学术质量较高的稿件刊载在网站上,还可以增加一些与读者互动的板块。其二,线上线下全面发力营销。学术期刊的读者大多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背景,往往更加看重刊物在同行中的口碑,所以期刊出版单位更应该重视品牌的打造。要挖掘每期内容的深度,进行系列编发,形成声势;要盯紧理论前沿,营造期刊的前瞻性、专业性和权威性;要善于与新兴传播渠道对接,加强与各界的沟通交流,如建立期刊的官方微博,定期举办线上活动等。其三,实现纸质版与电子版的双赢。学术期刊出版单位可以借助各种平台,开发适用于各种移动终端的数字内容,或与这些平台提供商合作开发适用于各种新型终端的数字期刊。再者,应利用多种渠道和方式,将新旧媒体的优势全面整合,真正实现学术期刊纸质版与电子版在内容上的互补。

从目前来看,学术期刊出版单位在非纸化转型过程中,可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从一些过渡性措施入手。首先,可以在编辑环节逐步实现非纸化办公,在此基础上搭建平台,为完全非纸化办刊创造条件。其次,利用数据库搞好在线服务。通过对数据库这一平台的应用,提高本单位的科研与管理效率。再者,提供期刊的在线阅读服务。很多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愿意通过这种方式订阅期刊,需要对之加以重视并强化维护和管理[8]。

从长远来看,实现学术期刊的非纸化转型还应当重视以下问题。第一,建立和完善国际化的学术期刊编辑出版技术标准,从而力争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第二,妥善解决版权问题,有效保护期刊出版单位和作者的权益。第三,积极探索非纸化期刊编辑出版与科技的进一步融合。一是加快研发数字出版核心技术,实现对传统出版业态的升级改造;二是加快新技术应用,提升读者阅读体验,为非纸化期刊内容的深度开发与推广提供技术支持。第四,重视个性化的信息推送服务。了解用户文献需求取向,推送贴近其真实需求的文献,加强推送服务的针对性。第五,通过开放存取(OA)来吸引读者,提升期刊的影响力[9]。开放存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方便用户获取信息,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也有利于打造期刊的品牌,为学术期刊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10]。OA 不仅有利于研究者的科研工作,也有利于全社会文化水平的提高,对学术期刊提高学术质量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五、结语

纸质学术期刊作为学术成果的重要载体,一直是学术期刊出版的主流形式。但信息技术的革命给期刊出版业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的推广,非纸化期刊的普及将不可避免。为此,学术期刊出版单位应顺应时势,搭建好、利用好数字化媒介平台,拓展传统纸质期刊的使用范围,使学术期刊物尽其用,更加接近读者。应当建立多渠道、多功能、互动性强的以用户为主体的新型非纸化期刊传播与阅读模式,力争使学术期刊出版单位在保证期刊学术质量的前提下,逐步将自身打造成集个性化出版、按需出版、即时出版、远程出版为一体的复合型期刊出版单位。

[1]向飒.期刊数字化发展及品牌延伸[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33

[2]魏瑞斌.学术期刊核心竞争力评价模型及其应用[D].南京:南京大学,2007

[3]郝振省,魏玉山,张立.2013—2014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4:42

[4]曾建勋.数字化期刊手册[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155

[5]师曾志.现代出版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44

[6]李仲先.2006—2010年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理论研究综述[J].科技与出版,2013(3):3-7

[7]许春牌.期刊数字化出版现状与发展趋势[J].编辑学刊,2009(6):26-30

[8]孙梦姝.数字出版产业链整合加速[N].新华书目报,2011-03-17(8)

[9]Needleman Mark.The Open Archives Initiative[J].Serials Review,2002,28(2):156-158

[10]Sox HC,Helfand M,Grimshaw J,et al.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Research:Challenges for Medical Journals[J].Medical Decision Making,2010,30(3):301-302

猜你喜欢

出版单位纸质学术期刊
山西医学期刊社荣获我国新闻出版领域最高奖
——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奖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刘慈欣科幻作品年表
河海大学学术期刊创办百年
中国最美的书
纸质书与《北京是个好地方》
纸质读物的困境与出路
独立书店浪漫的纸质生活
虚假学术期刊累及一线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