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期留置空肠穿刺造口管在胃癌患者恢复中的应用

2015-04-15周小兵李冰心陈爱军向家庆

海南医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空肠造口根治术

周小兵,李冰心,陈爱军,向家庆,周 欣

(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普外科,湖北 宜昌 443003)

延期留置空肠穿刺造口管在胃癌患者恢复中的应用

周小兵,李冰心,陈爱军,向家庆,周 欣

(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普外科,湖北 宜昌 443003)

目的探讨延期留置空肠穿刺造口管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胃癌根治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于胃癌根治术中放置空肠穿刺造口管。A组术后经空肠造口管行早期肠内营养至出院后两周;B组术后经空肠造口管行早期肠内营养至出院时结束。观察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免疫状态恢复情况。结果A组出院时营养指标及免疫功能指标,如血红蛋白(Hb)、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F)、免疫球蛋白(IgA,IgM)和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白细胞计数(WBC)水平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出院后两周营养指标及免疫功能指标水平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期留置空肠穿刺造口管肠内营养可以促进胃癌根治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的恢复。

胃癌;肠内营养;空肠穿刺造口管;免疫功能;营养状态

胃癌患者根治术后因胃肠道动力受干扰,手术创伤导致分解代谢增强,机体常处于营养供给不足和免疫抑制状态[1],部分患者出现各种程度的营养障碍和免疫功能障碍,由此耽误术后康复及术后化疗的时机。如何改善胃癌患者根治术后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是值得临床探讨的问题。本文就延期留置空肠穿刺造口管在胃癌患者恢复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行胃癌根治术患者40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50岁(26~75岁);全胃切除术8例,近端胃切除23例,远端胃切除9例;病理分期中Ⅱ期24例,Ⅲ期16例。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20例。两组患者术前的年龄、性别、营养状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胃癌根治术中放置空肠穿刺造口管,术后经空肠穿刺造口管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B组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至出院时结束,出院时拔除空肠穿刺造口管。A组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至带管出院,出院后在逐步恢复饮食期间继续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两周。具体置管方法:采用Flocare空肠造口套管,在胃癌根治手术中完成胃肠吻合后,于吻合口下10~15cm的空肠处套管针刺入,浆膜下潜行5~6cm后刺入肠腔。导管引入后在空肠浆膜下隧道通过5~6cm,造口管引出作荷包缝合,导管引出处肠壁与前腹壁缝合固定,造口完成后关闭腹腔。于术后第2天通过营养泵和造口管持续给予肠内营养液并逐渐加量,不足液体量及热量经静脉补充[2]。

1.3 观察指标 (1)营养指标:于出院时分别取患者血检测血红蛋白(Hb)、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F),以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2)免疫指标:于出院后两周分别取患者血检测免疫球蛋白(IgA,IgM)和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白细胞计数(WBC),以流式细胞计数仪测定。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营养指标的比较 出院时,A组与B组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两周,A组的相关营养指标水平明显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和表2。

表1 两组患者出院时的营养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出院时的营养指标比较(±s)

组别Hb(g/L)TP(g/L)Alb(g/L)PA(mg/L)TRF(mg/L) A组B组t值P值94.67±6.63 95.70±5.73 0.670 0.321 66.30±5.30 67.10±6.00 0.682 0.412 31.80±1.75 31.20±1.70 0.711 0.453 225.67±22.20 225.13±22.20 0.583 0.356 138.47±18.25 139.63±17.48 0.654 0.710

表2 两组患者出院后两周的营养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出院后两周的营养指标比较(±s)

组别Hb(g/L)TP(g/L)Alb(g/L)PA(mg/L)TRF(mg/L) A组B组t值P值104.12±7.12 98.13±5.27 3.923<0.05 71.10±5.40 68.20±6.10 3.886<0.05 34.40±2.15 32.10±1.90 4.253<0.05 236.76±23.45 227.89±23.56 2.649<0.05 149.12±19.35 140.13±16.21 4.185<0.05

2.2 免疫功能指标的比较 出院时,A组与B组相关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IgA,IgM)和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两周,A组相关免疫功能指标水平明显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表4。

表3 两组患者出院时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出院时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s)

组别IgA IgM WBC CD4CD8CD4/CD8A组B组t值P值(g/L) 2.13±1.07 2.08±0.77 0.454 0.710 (g/L) 2.90±1.02 2.92±1.11 0.783 0.516 (×109/L) 5.70±0.99 5.85±1.01 0.615 0.652 (%) 38.21±4.53 38.70±4.41 0.730 0.457 (%) 27.98±4.72 28.11±4.50 0.545 0.613 1.53±0.33 1.51±0.46 0.448 0.886

表4 两组患者出院后两周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s)

表4 两组患者出院后两周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s)

组别CD4/CD8IgA (g/L) IgM (g/L) WBC (×109/L) CD4(%) CD8(%) A组B组t值P值2.70±0.57 2.10±0.65 4.873<0.05 3.11±0.70 2.93±0.91 2.564<0.05 5.92±0.87 4.94±1.12 5.871<0.05 41.02±4.57 38.65±4.20 3.563<0.05 29.22±3.70 27.60±4.11 4.752<0.05 1.49±0.28 1.45±0.43 5.475<0.05

3 讨论

胃癌患者术前因负氮平衡易致营养不良,而且患者行胃癌根治术后蛋白质分解加速,迷走神经切断后胃蠕动功能恢复缓慢,因而经口进食差更加重了营养不良的状态[3]。同时,手术前营养不良及肿瘤消耗可致免疫系统功能下降,手术创伤亦使手术后患者机体处于免疫抑制状态[4]。患者由于术后不能恢复正常饮食而出现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的状态和免疫功能障碍,由此影响术后康复及耽误术后辅助化疗的时机。

目前大量文献表明,术中空肠造口置管是保证胃癌术后肠内营养顺利进行的最佳途径[5-6]。该方法安全可行,具有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术后营养及免疫功能的作用。目前临床实践普遍的做法都是在患者出院前拔除空肠穿刺造口管,并完全靠进口饮食[7]。本研究对本科室40例胃癌患者行根治术后采用Flocare可裂式空肠造口套管,经空肠穿刺造口,并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其中20例(B组)在出院时拔除空肠造口营养管并完全经口进食,另20例(A组)带营养管出院,出院后在经口进食的同时继续进行经造口管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两周。本研究结果表明,出院两周后,A组相关营养指标Hb、TP、ALB、PA、TRF水平明显优于B组(P<0.05),A组相关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IgA,IgM)和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WBC水平亦优于B组(P<0.05)。考虑因胃癌根治手术可能切断迷走神经干、胃肠道原有解剖结构改变所致消化道规律性蠕动丧失及肠道激素分泌紊乱等因素,术后患者经口进食欠佳,延期留置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不仅可增加患者基本能量营养等供给,并可有效维持肠黏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直接供给肠黏膜细胞营养物质,有利于IgG、IgM、IgA及CD4、CD4/CD8与自然杀伤细胞的恢复,加快术后免疫功能恢复[8]。

延期留置空肠穿刺造口管肠内营养可认为是家庭肠内营养的一种方式,其优点是较少发生营养液返流而引起的呕吐和误吸,同时不影响胃十二指肠减压,营养液不通过胃肠吻合口,特别适用于胃癌术后患者。有文献报道其最严重的并发症为肠漏和肠梗阻[9-10]。但本研究患者均未发生肠梗阻及拔管后肠外漏等严重并发症,提示适当延期留置空肠穿刺造口管是安全、可行的[11]。

[1]秦环龙.外科严重创伤时的代谢改变及营养支持[J].肠外与肠内营养,1999,6(1):41-46.

[2]林 锋,王志度.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消化道肿瘤病人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2,22(11):661-663.

[3]谢小平,揭志刚,李映良,等.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分析[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5,8(6):539-540.

[4]Zhou T,Wu XT,Zhou YJ,et al.Early removing gastrointestinal decompression and early oral feeding improve patients'rehabiitation after colorectostomy[J].World J Gastroenterol,2006,12(15): 2459-2463.

[5]Pacelli F,Rotondi F,Rosa F,et al.Emergency high-loop jejunostomy as enteral nutrition access:a simple and safe method[J].J Parenter Enteral Nutr,2008,32(1):94-97.

[6]Velazquez JO,Urbistazu JP,Vargas M,et al.Nutritional support in patients with open abdomen[J].Nutr Hosp,2007,22(2):217-222.

[7]张伟军,林智宏,王震宇.老年胃肿瘤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4,11(4):226-228.

[8]高登辉,汪 泳,刘省存,等.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行全胃切除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7,42(4): 465-467.

[9]Jayakumar S,Micallef-Eynaud PD,Lyon TD,et al.Acquired copper deficiency following prolonged jejunostomy feeds[J].Ann Clin Biochem,2005,42(3):227-231.

[10]Abdel-lah Fernández O,Abdel-lah Mohamed A,Sánchez Fernández J,et al.Enteral nutrition with peri-surgery immunomodulating diet [J].Nutr Hosp,2005,20(6):403-408.

[11]戎祯祥,方驰华,朱达坚.延期留置空肠穿刺造口管间断肠内营养在进展期胃癌术后辅助化疗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7,27(1):90-92.

R735.2

B

1003—6350(2015)04—0576—02

2014-05-10)

10.3969/j.issn.1003-6350.2015.04.0208

李冰心。E-mail:libingxin_9@163.com

猜你喜欢

空肠造口根治术
首儿所普通(新生儿)外科首创高位空肠闭锁手术新方法
十全大补汤加味联合空肠营养管改善胃恶性肿瘤患者疗效观察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皮桥造口在预防性回肠造口临床中的应用及观察
微信授权式教育在尿路造口患者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
四、胰腺重建技术
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11例治疗体会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循证护理在经鼻胃镜放置鼻空肠营养管中的应用效果
结肠造口并发症类型分析及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