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妇女抗日救亡运动考察

2015-04-14庄秋菊

江西社会科学 2015年9期
关键词:抗日江西省抗战

■庄秋菊

抗日战争时期,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以后,江西妇女在中共东南分局、江西地方政府和民间组织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各项活动。江西妇女的抗日救亡运动对推动革命发展、妇女解放以及民族解放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目前学术界对江西妇女运动的研究多侧重于中央苏区的妇女解放运动,对江西妇女的抗日救亡运动考察相对薄弱,本文尝试考察江西妇女开展的抗日救亡运动,分析妇女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的原因,并对其进行评价,以期能够较全面剖析江西妇女的抗日救亡运动。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不久,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感召下,各阶级、各民族、各党派积极行动,纷纷以不同的方式抵御外辱。毛泽东就曾明确指出:“今后的任务是‘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1](P353)江西妇女也义无反顾地在本省开展形式多样的抗日救亡活动,其活动大致包括成立妇女团体领导妇女运动;开办培训班培训妇女;开展宣传和慰问等活动。

(一)成立妇女团体

为了有效领导和组织妇女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江西妇女抗日团体纷纷成立。这时期成立的妇女抗日救亡运动团体大致有三种类型:

第一,由中共党员发起建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工作的妇女团体。如妇声社,它是1938年由中共党员潘泳流等发起的,其任务是“宣传抗战理论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动员妇女群众,投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实际行动打击日本侵略者”[2](P173)。

第二,隶属于民国江西省政府或国民党江西省党部的妇女团体。如江西省妇女会、江西省妇女运动委员会、江西省妇女指导处等。其中,江西省妇女指导处是1939年9月由民间抗日组织江西省妇女生活改进会改组而成,总部设在遂川县城的刘家祠内,为了做好抗日宣传工作,省妇女指导处选编的宣传教材都是 “深入浅出的叙述抗战常识,介绍抗战英雄,揭露日寇暴行;并选编有关抗战歌曲、戏剧、漫画和救护常识”[3](P34)等。

第三,民间妇女抗日组织。如江西省妇女抗敌后援会、江西省妇女战时服务团、1939年改组前的江西省妇女生活改进会等。江西省妇女生活改进委员会在1936年成立时,规定其宗旨是“联合江西省知识界妇女,共同研究,互相激励,以逐渐改进一般妇女生活”[4](P17)。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南昌市新成立的新四军驻赣办事处影响下,江西省妇女生活改进会工作人员积极投入到抗日救国运动中,除了针对妇女解放进行宣传外,该组织还“训练妇女,传授包扎、救护常识;教识字,教唱救亡歌曲,慰劳伤兵,为伤兵开欢迎会,到医院去给伤兵唱歌,洗衣服,烧茶水等”[5](P44)。在南昌,该组织开展的抗日活动主要有:组织抗日宣传队,在大街小巷演讲;组织歌咏队及编绘壁报;开展征募工作;设立护理班和进行慰劳工作;设立茶水站;成立儿童团;成立读书会;组织战地抢救队;欢迎联合国十四国代表等。[6](P49-51)

这些妇女运动组织虽然由不同团体、不同党派发起和领导,但是它们均承载着团结妇女开展各种形式抗日救亡活动的时代使命。其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妇声社和隶属于国民党江西省政府的江西省妇女指导处是两党在江西领导妇女抗日救亡运动的典型组织,它们在江西妇女抗日救亡运动中占据重要地位。

(二)开办妇女培训班

开办妇女培训班是江西妇女抗日救亡运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不同类型的妇女群体进行针对性培训,有利于团结妇女进行抗日救亡运动。针对难民妇女首先必须帮助她们解决生活问题;对于地方女知识青年和外地流亡学生需要将她们培养成妇女干部,使她们成为各地妇女运动的骨干。其中,培训妇女干部是抗日战争时期江西开办妇女培训班的主要目的。

首先,对难民妇女展开培训。战争时期大量民众流离失所,培训从前线逃来的难民妇女既能够解决她们的基本生活,又能组织她们学习抗战知识,调动其抗日救亡的积极性。部分妇女培训班就曾招收“从抗战前线逃来的难民妇女,学习抗战常识,培养生产技能,帮助就业,解决生活问题”[4](P57),促使她们迅速转化为抗日力量。

其次,随着抗日形势的不断发展,江西抗日救亡运动需要大批妇女干部,对妇女干部的培训显得非常必要,妇女干部培训班由此产生。为江西妇女抗日救亡运动而开设的妇女干部培训分为两个级别:一是省级相关团体培训妇女干部。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江西省妇女指导处利用江西省地方政治讲习院,先后开办了6期妇女干部培训班。“第一、二期由雷洁琼担任班主任职务,高景之、杨漱敏等担任政治辅导员。以后几期主办人是周涵真和李珍彝等。”[2](P177)这6期培训班学习的时间一般为3~6个月,共培训了670人。这些学员毕业以后大多分配到各县级妇女指导处工作。二是基层政权对妇女干部进行培训。江西各县妇女指导处也相应举办基层乡、保、甲三级妇女干部培训班,共训练了“乡镇干部219人,保干部9934人,甲干部56064人。成立区妇女队139个,乡镇妇女队878个,保妇女队8713个,队员共计518537人”[4](P57)。

除了江西省妇女指导处和各县级妇指处培训妇女干部以外,其他各界也纷纷开展妇女干部的培训活动,“据统计各县共训练区以下基层妇女干部68,180余人,三级妇女队队员共430,870人,省妇干班培训的县级干部约300人,各县训练的接生员共650人,以及用各种方式介绍参加工作的人员,总共约有7万多妇女干部”[2](P185)。从培训的干部类别和数量上来看,各式妇干班培训的妇女干部虽然有兼顾民众生活的一方面,但主要还是为抗日救亡运动服务。

妇女培训班对妇女干部的培训得到地方基层组织积极支持和响应。他们不仅派出代表到上级部门受训,还利用本地区的资源对当地妇女进行培训。遂川县的各个区就曾“选拔一、二名妇女代表集中到县城受训,然后分区集中训练保干部,每保选妇女代表一名,到区里举办的训练班受训,又由各保办训练班,集训每甲选出的妇女代表。训练内容主要是有妇指处编印的有关抗战、妇婴卫生等各种图书及教材,集训时间定为两周”[3](P35)。这些受训的妇女干部在全省40多个县开展各项妇女工作。她们一方面积极发动广大妇女群众参加支援抗战的宣传、捐献、慰问等活动;另一方面开展各种形式的旨在支援抗战的集体活动。

不论是对难民妇女展开培训使她们的生活得到保障,还是对知识分子妇女和进步女青年进行培训,使她们具备领导抗日救亡活动的才能,妇女培训班的最终目的都是保障江西妇女抗日救亡运动顺利进行。尤其是各级妇女干部培训班,为打造妇女干部队伍,积极领导妇女抗日救亡运动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积极开展各种抗日活动

江西妇女的抗日救亡活动蓬勃发展。据资料分析,江西妇女运动在积极宣传抗日,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主张和慰劳抗日将士方面较为突出。

在宣传方面,创立各种妇女报刊宣传抗日主张是江西妇女抗日救亡活动之一。这一时期的妇女报刊既有在中共直接领导下的《妇声》杂志,也有以江西妇女指导处名义创办的《江西妇女》,还有一些不定期的报纸杂志,如《农村妇女》、《游击区妇女》等。

《妇声》杂志的负责人是潘泳流,她利用妇声社和《妇声》杂志“积极向妇女宣传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宣传抗战形势和任务,发动妇女投身抗战”[4](P136)。《妇声》杂志的主要内容为:“每期有政论文,国内外时事分析和国际妇女运动动态,刊载中国共产党制订的抗日救国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动员和团结各阶层妇女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7]虽然,每一期《妇声》都是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出版,但并不影响该杂志宣传抗日救亡的效果。宋庆龄、江西省妇女部部长陈少敏、著名新闻记者范长江等都曾在《妇声》杂志上发表文章。《江西妇女》虽然是以江西省妇女指导处的名义创办,但实际主编人员都是中共党员,其宗旨是“宣传动员各阶层妇女参加抗日救国, 交流各县妇女工作经验”[8](P158)。《江西妇女》设有“时事讨论、妇女问题讲座、妇运动态、家庭和儿童保育知识以及文艺等栏目。许多爱国民主人士和共产党员都曾为该刊撰稿,使之成为交流江西省内各县妇女工作经验,动员各阶层妇女参加抗日救国斗争的阵地”[9](P698)。 除了这些杂志外,抗战时期江西还有大量的妇女组训丛书,如《抗战常识》、《救护常识》、《妇女工作手册》等。

在慰劳抗日将士方面,江西妇女不仅亲自到抗战前线慰劳抗日将士和伤员,还积极为前方将士募捐钱物。亲自到前线慰问抗日将士活动大多是由妇女队施行。1938—1941年,江西妇女队先后两次开展前线大慰劳活动。第一次是1939年6月中旬,上饶、弋阳、贵溪的农村妇女组成战地慰问团到赣东北前线慰问抗战官兵。第二次是“三八”大慰劳,与到赣东北前线慰问抗战官兵相比,这次慰问规模大、范围广。参加慰问的人员是江西20个县的妇女队代表40人,妇工人员28人。她们按照四个督导区组成四个战地慰劳团对抗战官兵进行慰劳。此外,每逢年节和各种纪念节日,各县妇女队还会慰问医院的伤病员和军人家属。1941年各地妇女队慰劳伤病员和军人家属达到188次。[10](P553)除了妇女队外,江西妇改会也曾组织妇女对抗战伤员进行慰问,1937年该组织“慰问抗战伤员五万七千六百多人”[2](P173)。在开展慰问活动的同时,江西妇女还为前方将士募捐钱物。1941年,江西省各县妇女指导处仅征募就募得“现金56162元,布鞋袜34180双,毛巾220条,凉扇3366把,猪肉及糖果共计14276斤,粽和蛋共计74593个”[10](P552)。上述慰劳活动和募捐物品有力地支援了江西的抗日战争,充分显示了江西妇女抗日救亡的热情。

江西妇女充分利用本省抗战的政治环境,建立起一系列妇女团体。有的妇女团体与地方行政机构有机统一,有的妇女团体则属于进步性群众团体。通过开办妇女培训班,上层知识分子妇女和农村妇女有机联系在一起,促进江西妇女抗日救亡运动有效开展。

抗日战争时期,江西妇女迸发出强烈的投身革命、参加生产和保卫民族独立的革命热情,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现实因素。从历史发展角度看,经历了苏维埃革命,江西苏区妇女获得解放的同时还积累了丰富的革命斗争经验,江西妇女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有着内在动力;从现实角度看,抗日战争的客观环境激发了江西妇女普遍的革命热情。

(一)妇女自身革命性的作用

江西妇女的抗日救亡运动之所以能够轰轰烈烈地开展,与其自身的革命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江西妇女在抗日救亡运动中表现出来的革命性并不完全是抗日时期形成的。早在苏区斗争时期,江西妇女,尤其是江西苏区的妇女就已经开始参加革命。

从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到1934年红军长征,翻身得解放的苏区妇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积极投身民主革命、参加根据地经济建设,极大地促进了江西苏区妇女的解放运动,使她们在社会和家庭中地位得到了提高。在社会上,为了保证妇女享受参政议政的权利,“二苏大”特别指出:“这里应提出劳动妇女的成分,至少要使有占百分之二十五的劳动妇女当选。如果过去乡苏市苏全无妇女代表的地方,这点尤为注意。”[11](P129)在家庭中,为了改变妇女在家庭中的从属地位,不论是江西地方苏维埃还是中央苏区都先后颁布了旨在改造传统婚姻的新婚姻条例和婚姻法。这些新婚姻条例和婚姻法都确定了“婚姻自由和男女平等”原则,极大地改变了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以中央苏区为例,通过改造传统婚姻,妇女从封建制度下的包办婚姻开始走向半自主或自主婚姻;家庭地位也从男子(父亲、丈夫或儿子)的附属品逐渐实现自身独立。

由于江西苏区尤其是中央苏区政治民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效,江西苏区妇女开始走出家庭,走向社会。正如《红色中华》记载的那样:“以前女人‘话事’也不自由,现在我们女人都可以在会场上演说。以前女人不能在外面做事,现在我们女人都热烈的参加革命工作。我们兴国就有许多妇女当乡苏主席和委员。”[12]在苏区革命中妇女一方面支持丈夫走向战场;另一方面自己积极慰劳红军甚至直接加入红军参战。妇女们“把慰劳红军作为一项经常性的任务,她们做布鞋,织草鞋,洗衣服,帮助红军战士解决了生活上的不少难题”[13](P175)。经历了苏维埃革命的江西妇女不仅获得了自身解放,而且具备了较强的革命性。

虽然,江西苏区存在时间较短,“但苏区妇女毕竟率先尝到过翻身解放和男女平等的甜头,呼吸过自由的新鲜空气。苏区妇女争取自身解放的勇气和在革命战争中表现出来的伟大力量为后人树立了榜样”[14]。应该说,苏维埃时期党的政策和措施培养了江西妇女值得后人学习的革命自觉性。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了苏区关心妇女特殊利益的传统,十分重视把妇女从封建婚姻压迫下解放出来,反对打骂欺压妇女、虐待童养媳,反对缠足、溺婴等封建习俗,注意保护妇女参加社会活动和参政参战的权利”[15],因此,苏区时期江西妇女形成的较强革命自觉性自然能够得以进一步传扬和加强,并成为抗战时期江西妇女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的内在动力。

(二)抗战客观环境的推动

日本侵华战争摧毁了无数的中国家庭,中国民众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安居乐业。妇女们也被迫从狭隘的家庭环境走向社会。从现实角度分析,促使妇女走出家庭、走向抗日救亡战场的原因主要有:日寇的烧杀抢掠,奸淫侮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

抗日战争期间,“日寇的加紧进攻,烧杀抢掠,尤其是对于妇女的奸淫侮辱,激动全中国的妇女,从大城市到穷乡村,把大批妇女从家庭中赶出来。日寇实行灭亡中国的计划,侵犯了每个阶层的利益和生存,日寇对于妇女更是不分贫富,无恶不作”[16](P347)。在江西,日军烧杀抢掠随处可见。在1939年到1945年日本投降这六年间,日军在江西安义“共杀害人民8230人,烧毁房屋8949栋,财产损失达117亿3600余万元(当时货币),许多和平村庄,屋毁人亡,其奸淫掳掠,屠杀人民手段之毒辣、用刑之残忍,真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17](P113)。1942年6月,日本士兵乘坐橡皮艇对罗溪地区进行扫荡,“他们见猪牛就杀,见东西就抢,见妇女就追,无恶不作”[18](P113)。家乡遭受日本铁蹄践踏,民众生命财产得不到保障,尤其是妇女遭受日军奸淫掳掠的惨状激起了江西妇女的抗日热情,她们纷纷走向抗日舞台,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在统一战线的感召下,“形式多样的抗战宣传队伍,从东北、华北、沪、宁各地踊跃南下,散布抗日火种,一支支抗日宣传队来到南昌。特别是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办事处在南昌建立以后,大大推动了南昌市抗日救国运动广泛、飞速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妇女运动向前发展”[2](P169)。江西原本就有许多富有抗战热情的民众,抗敌后援会主任委员许德珩在一次招待会上说道:“南昌,有的是热血沸腾的青年学生,有的是爱国爱乡的民众,有的是热心救亡的工人,只要当局贤明地领导,放手大胆来动员,一定可以增加抗日力量,直接保卫江西。”[19](P114)正因为江西不乏热心救亡的民众,新四军驻赣办事处才能“派干部深入基层,发动和组织广大群众起来抗日,利用各种机会,到各救亡团体、工厂、学校发表抗日演说,召开各种座谈会”[20](P4),积极有效地开展统战工作。在新四军驻赣办事处统战工作影响下,1938年3月8日,南昌各界妇女及救亡团体开展了纪念“三八”妇女节活动,进一步唤起了广大妇女参加抗战的热情。抗战宣传队伍进入江西与当地中共办事处联合,有力地调动了妇女抗日救亡的积极性。

江西妇女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既是其自身内在动力作用的结果,也是外部环境刺激和推动的结果。其内在动力是苏维埃时期江西妇女形成的革命自觉性,这是江西与非红色革命根据地妇女抗日救亡的不同之处;而外部环境是强敌日本的侵略刺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驻赣办事处的积极推动。

江西妇女抗日救亡运动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影响下蓬勃开展,虽然该运动曾遭到阻碍,甚至部分运动遭到取缔,但这些都没有浇灭江西妇女的抗日斗志。面对困境,江西妇女开展的形式多样的抗日救亡运动是中共领导或影响下的抗日救亡,是江西抗日战争、全国抗日战争、妇女自身解放乃至民族解放等运动的重要内容。

首先,江西妇女抗日救亡运动充实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救亡运动。江西在抗日战争时期属于国民党统治区域,但是国民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以及民间组织都在江西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抗战活动。江西妇女抗日救亡运动,如成立妇女抗日团体、开办培训班、宣传抗日主张等活动均是在它们的领导和影响下开展的。其中,中共不仅直接建立和领导妇女团体开展抗日救亡运动,还对隶属于国民党和民间组织的妇女抗日团体施加影响。1938年8月,中共地下党江西省委成立后,专门成立妇女部,由李坚真任妇女部长领导江西妇女运动。在省委和妇女部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宣传党的十大抗日纲领、路线,发动各阶层妇女积极支援抗战。同时,“省委还利用公开关系,合法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介绍地下党员和大批民族先锋队队员,分批分期进入妇女工作机构,安排一批优秀中共党员担任妇女工作重要职务”[4](P56)。

以江西妇女指导处为例,早在1937年下半年,中共地下党江西省委就派女党员高景之和魏媛担任妇改会妇女委员,她们积极依靠原妇改会进步力量,开展抗战宣传等工作。中国共产党在改造后成立的江西妇女指导处实际工作中影响力较大。无论是在江西省妇指处还是在各县妇指处都有中共党员担任主要职务。据统计:“从1937年至1940年,中共省委和县委有步骤地安排了五十多名女党员参加省县妇指处工作。有的是通过种种公开关系介绍进去的,有的是通过妇干班招收培训后分配工作的,有的是通过妇女工作实践,然后选拔入党的。大批女党员担任了省、县妇指处的主要职务。”[2](P178)虽然,时任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辉对妇干班和省妇指处进行监视、对妇女干部活动进行干扰,但是被派到各级妇指处工作的女党员在中共地下党领导下组成了一支强有力的妇女干部队伍,她们通过合法斗争积极领导妇女们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作为国统区的江西,妇女抗日救亡运动的有效、有序开展与中国共产党建立强大的妇女干部队伍、努力促进妇女运动的发展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江西妇女的抗日救亡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影响下的抗日救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江西妇女抗日救亡运动大多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或影响下,各个妇女团体中以知识妇女为主要领导,以农村妇女为主要力量开展的抗日运动。同时,1937—1945年的抗日战争又无可辩驳地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刘巨才在《对中国妇女运动的几点看法》中提出的:1921—1949年中国妇女运动与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同步。它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业劳动妇女为主体,以知识妇女为先锋的妇女解放运动”[21]。因此,从革命性质来看,江西妇女抗日救亡运动又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内容。事实证明,妇女是抗日战争得以持续并取得最终胜利的重要保障,男子上前线参战离不开妇女的后方支援;后方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也必须依赖妇女。在江西,妇女们不仅捐献、征募财物以支援前线,还努力发展生产保证后方生活稳定。她们在支援前线方面力度较大,仅妇指处组织妇女队开展“三八”大慰问时带去的慰劳品就有:“慰劳金2598元,布鞋3887双,麻鞋1750双,袜子52双,毛巾500条,肥皂220块,鸡蛋1000个,急救包200包,慰劳信1050封,明信片1000个,信封信纸4000个,邮票1500分,书报杂志87种,锦旗12面。”[10](P553)在生产方面,江西省妇女指导处组织妇女进行手工业生产,1939—1941年共“生产成品4900件,价值2.2万元”[4](P57)。江西妇女的抗日救亡运动极大地支持了江西乃至全国的抗日战争。因此,从革命组成部分来看,江西妇女的抗日救亡运动必然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内容。

最后,江西妇女抗日救亡运动推动了中国的妇女解放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在抗日救亡运动中,江西妇女进一步冲破了传统制度和传统观念的束缚。随着江西妇女运动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妇女参加社会活动乃至政权建设。因此,江西“妇女运动同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结合在一起的特点表现得十分突出”[15]。为了反抗外来侵略,江西妇女摆脱了传统思想的束缚,积极投入到抗日洪流中。她们不仅积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部分优秀妇女还担任了不同抗日团体的领导者。这种现象既存在于国民党控制的妇女运动团体中,如在江西省妇女指导处设立的妇女工艺社中,有130名妇女参加工艺社劳动;也体现在民间妇女抗日团体中,改组前的江西省妇女生活改进会,从董事长顾柏筠到副董事长程孝福、傅以睿再到总干事王敏仪、副总干事潘玉梅都是女性。在中共领导的妇女团体中,妇女领导和参与抗日救亡运动的人数更多、范围更广。1938年初成立的东南分局妇女部长先后由陈少敏、李坚真担任;中共地下党江西省委的妇女部长为李坚真,李毓琰、林玉明先后担任省委妇女委员;1939年9月,高景之、魏媛、胡道珂任江西省妇委委员。此外,在妇声社等运动团体中,妇女也担任着重要职务。据统计:1938年—1940年初,江西“全省83个县中44个县建立了妇女组织,共动员50余万城乡妇女骨干参与各种形式的抗日救亡运动”[4](P57)。这既体现了妇女冲破了封建束缚,获得了参政议政的权利,走出家庭走向社会为抗日战争胜利贡献自己的力量;也说明了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同中国民族民主解放运动相结合,中国妇女在民族民主斗争中不断地冲破封建牢笼,谋求自身解放与发展。

江西妇女的抗日救亡运动团结了从城市到乡村、从知识分子到工农阶层的妇女,共同投入到抗战的洪流中。“战争让女人走开”这句话在抗战中并不适用。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推动下,江西妇女不仅积极反抗日本侵略,而且还使自己获得进一步解放。因此,江西妇女的抗日救亡运动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体现了江西妇女在抗日战争中的杰出贡献,还真实反映了妇女解放与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相结合的特征。

[1]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A].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周志方.抗战时期江西妇女运动的回顾[A].江西文史资料选辑(第3辑)[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0.

[3]周志方.抗战时期的江西妇女指导处[A].遂川文史(第6辑)[M].遂川:内部发行,1995.

[4]江西地方志编撰委员会.江西省志·江西省妇女组织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2.

[5]薛明.回忆抗战初期在南昌的活动[A].南昌文史资料(第3辑)[M].南昌:内部发行,1985.

[6]水世琤,凃贻芳,罗运仙.江西妇女生活改进会在南昌市开展抗日活动的片段回忆[A].南昌文史资料(第3辑)[M].南昌:内部发行,1985.

[7]殷丽萍.抗战前期江西妇女运动的发展[J].江西社会科学,1997,(9).

[8]江西妇女运动史专辑(1919—1942)[EB/OL].http://book.duxiu.com/bookDetail.jsp?dxNumber=000004202809&d=5708799B0C51274C4A866D8BF7818297&fenlei=040504 0306&sw=江西妇女运动史专辑,2015-09-17.

[9]张静如,梁志祥.中国共产党通志(第三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10]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妇女运动研究室.中国妇女运动历史资料(1937—1945)[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91.

[1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训令第二十二号(1922年8月9日)[A].厦门大学法律系,福建省档案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法律文件选编[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

[12]刘长凤.苏维埃女工的话——一个女工的自述[J].红色中华,1934,(6).

[13]徐腊梅.红色歌谣[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7.

[14]王明美.江西妇女状况[J].江西社会科学,1995,(9).

[15]李静之.中国妇女运动史上的三座里程碑[J].妇女研究论丛,1999,(4).

[16]中国妇女管理干部学院.中国妇女运动文献资料汇编(1918—1949)[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89.

[17]史正文.日寇暴行和安义人民的反抗斗争[A].南昌文史资料(第3辑)[M].南昌:内部发行,1985.

[18]罗元秀,蔡金山.日寇在我们家庭罗溪的罪行和所受的惩罚[A].南昌文史资料(第3辑)[M].南昌:内部发行,1985.

[19]汤静涛.如火如荼的青年救亡运动[A].江西党史资料(第34辑)[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

[20]白冰.抗战初期新四军在南昌开展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活动[A].南昌文史资料(第3辑)[M].南昌:内部发行,1985.

[21]刘巨才.对中国妇女运动的几点看法[J].妇女研究论丛,1994,(3).

猜你喜欢

抗日江西省抗战
模拟成真
抗日小英雄杨杨
抗日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江西省志•审计志》顺利通过验收
考了个大的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抗日英烈马威龙
抗战音画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