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针联合热敏灸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40例*

2015-04-14

中医研究 2015年11期
关键词:腹针面肌中脘

夏 玮

(郑州市中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7)

·针灸经络·

腹针联合热敏灸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40例*

夏 玮

(郑州市中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7)

目的:观察腹针联合热敏灸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40例,给予腹针(中脘、下脘、气海、关元、上风湿点、患侧阴都等)联合热敏灸(风池治疗),1 d 1次,10次为1个疗程,间隔2~3 d后进行下1个疗程,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愈9例,显效16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5.00%。治疗后面肌痉挛强度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腹针联合热敏灸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疗效确切。

腹针;热敏灸;面肌痉挛/治疗;临床观察

面肌痉挛为一侧面部肌肉不自主的无痛性阵发性抽搐,通常为单侧,多数中年后起病,很少有自愈病例,且易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属顽固病种。目前的治疗手段主要有药物、封闭、手术等,但多因疗效有限、副作用明显,而存在局限性。2013年2月—2015年1月,笔者采用腹针联合热敏灸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40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门诊收治的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40例;男14例,女26例;年龄平均(42.38±9.78)岁;病程平均(8.60±5.76)个月。

2 诊断标准

按照《神经病学》[1]关于原发性面肌痉挛的诊断标准,即中年后起病,女性较多,病初多从眼轮匝肌间歇性轻微颤搐开始,逐渐缓慢地扩散至一侧面肌,严重者可累及同侧颈阔肌,抽搐的轻重程度不等,可因精神紧张,疲劳和自主运动加剧,不能自行控制,入睡后停止,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排除肿瘤、手术、外伤、脑血管意外、面瘫后遗症的患者。

3 治疗方法

给予腹针,主穴:“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气海、关元)、上风湿点(滑肉门穴外5分上5分),患侧阴都穴。配穴:百会,印堂,太阳,合谷,太冲。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暴露腹部,以神阙为中心进行定位取穴,常规皮肤消毒,选用直径为0.35 mm,长度为40 mm的细针,直刺,避开毛孔、血管,轻轻捻转,缓慢进针。“引气归元”深刺至地部(患者有轻微的酸、麻、胀、痛感),上风湿点中刺至人部(患者可无感觉),阴都穴浅刺至天部(挂皮为适度)。百会,印堂均为沿皮刺0.5寸,合谷、太冲采用平补平泻手法,以患者感到局部酸胀为得气。1 d 1次,1次留针30 min,每10 min行针1次,共2次。加热敏灸,主穴:风池。操作方法:在风池穴附近回旋灸 1 min,以温热局部气血,继以雀啄灸1 min加强敏化,再施以温和灸循经往返灸 1 min,激发经气,发动感传,开通经络。患者自觉热感透至深部且扩散至整个面部,灸至感传消失为止,1 d 1次。10次为1个疗程,间隔2~3 d后进行下1个疗程,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4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面肌痉挛强度分级标准 Cohen Albert分级:0 级为无痉挛;1 级为外部刺激引起瞬目反射增多;2 级为轻度,可见颤动,无功能障碍;3 级为中度,痉挛明显,有轻微功能障碍;4 级为重度,严重痉挛和功能障碍,影响工作和生活。复发标准:痉挛强度上升1级。治愈:患侧面部无牵拉抽动,随访3 个月无复发。显效:治疗后症状缓解,眼睑或面部不再抽动,或 1,2 级经过治疗维持疗效至少3个月以上。有效:治疗后症状缓解,抽动次数减少,或 3级患者面部强直抽搐得到缓解,形态不引起面容的改变。无效:各种治疗对各级患者均不能阻止发作,症状、体征无改变。

5 统计学方法

6 结 果

6.1 疗效结果

治愈9例,显效16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5.00%。

6.2 治疗前后面肌痉挛强度分级对比

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面肌痉挛强度分级对比 例

7 病案举例

患者,女,54岁,2012年12月3日初诊。主诉:左面部僵硬,抽搐半年余。现病史:左眼及嘴角不自主抽动,面黄怔忡,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弦。该患者半年前工作劳累并吹空调后出现左眼部四白穴附近肌肉跳动,逐渐加重,发展为左面部僵硬,抽搐,余无异常,既往体健。西医诊断:面肌痉挛。中医诊断:胞轮振跳,证属肝脾血虚。治宜补宜肝脾、熄风止痉,给予腹针联合热敏灸。方法:患者取仰卧位,暴露腹部,以神阙为中心进行定位取穴,常规皮肤消毒,选用直径为0.35 mm,长度为40 mm的细针,直刺,避开毛孔、血管,轻轻捻转,缓慢进针,引气归元深刺至地部;上风湿点中刺至人部,而阴都穴浅刺至天部。百会、印堂均为沿皮刺0.5寸,合谷、太冲采用平补平泻手法,患者感到酸胀。 留针30 min后起针。并在风池穴区域寻找敏感点,约3 min后患者自觉热度向下颌角处渗透,大约13 min后热度消失,1次治疗后当即觉得左侧面部僵硬感消失,并随着疗程渐进,面部感觉热度渗透的时间越来越长,1个疗程后面部跳动基本消失,后巩固1个疗程痊愈。随访3个月无复发。

8 讨 论

腹针与热敏灸是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腹针治疗面肌痉挛遵循的原理除了整体治疗外,更多的是运用了全息的观念,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所组成的引气归元处方是腹针处方中非常重要的组方,其在头面部疑难杂症等方面的运用越来越广泛[2-3]。而热敏灸在治疗时虽然没有在患处施灸,但灸感传导可以直达患处,开通经络作用强,其在面肌痉挛的治疗中疗效得到肯定[4-5]。本次试验将两种方法相结合用于治疗面肌痉挛,不仅避免了针灸较长时间的局部刺激导致精神紧张及肌细胞过度兴奋可能产生的不良因素,而且减轻患者对面部敏感部位治疗的紧张性,很好的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由于之前只是小样本的病例观察,为更好的验证此方法的有效性及科学性,笔者进行此研究,为推广此方法提供切实的临床依据。

[1]王维治.神经病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3.

[2]杨贤海,刘红,王江.腹针合热敏灸治疗欧洲人疑难眼病验案三则[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10,12(1):56-57.

[3]黄月莲.应用中脘穴为主治疗头面五官病症举隅[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1):47-48.

[4]雷小芬,洪恩四,王蓉.针刺配合热敏灸治疗面肌痉挛临床观察[J].实用中西医,2011,11(1):52-53.

[5]曾晓智,彭庆.热敏灸为主治疗面肌痉挛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4):239-240.

(编辑 田晨辉)

1001-6910(2015)11-0052-03

R245

B

10.3969/j.issn.1001-6910.2015.11.25

郑州市普通科技攻关计划(20140525)

2015-08-10;

2015-09-10

猜你喜欢

腹针面肌中脘
要想肠胃功能好 按摩中脘不可少
腹针结合头颈部按摩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
眼皮乱跳警惕面肌痉挛
面肌痉挛如何护理
腹针疗法的临床应用进展
穴位贴敷良附丸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针刺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验案一则
腹针结合仙人揉腹法治疗经间期出血案
面肌痉挛,试试微血管减压术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