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医学专业微生物学实验技能考核方法的改革实践

2015-04-12张菊艳袁保红刘晓波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5年7期
关键词:评分标准实验报告微生物学

张 萃,张菊艳,袁保红,刘晓波

(广东药学院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系,广东 广州 510006)

临床医学专业微生物学实验技能考核方法的改革实践

张 萃,张菊艳,袁保红,刘晓波*

(广东药学院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系,广东 广州 510006)

通过对临床医学专业的微生物学实验技术的考核实践,探讨医学教育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方法,为更好的培养与达到基础医学学习阶段的培养目标及成绩评价,真正体现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过程中的以学生为本,主动学习及终身学习的理念。

临床医学;微生物学技能;考核评价

目前各个院校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实验内容和考核方面的改革,卓有成效,但也存在问题。我系以微生物学的综合性技能实验为主要内容,采取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构成实验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该考核方法体现学生对微生物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实验操作能力,而考核的过程也是对学生的一次总结提高机会,通过实验考核的实践收到了良好教学效果。

该项考核属于形成性评价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验临床医学生学习的效果及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1]。本次实验考核的对象为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的实验教学,医学微生物学是该专业大二年级设置的重要基础医学课程,目的是锻炼学生的实验技能,以体现“以学生为本”、“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

一、实验考核设计

依据临床医学专业的《微生物学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及《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计划》中的要求,充分体现能力培养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理念,以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为中心,制订病原微生物学的实践考核标准。

本次考核以临床医学专业12的实验班(40人)学生为考核对象。按照教学计划,微生物学实验在2013/2014学年的第二学期8-16周学习,共8周54学时,其中微生物学综合性实验中的肠道杆菌科鉴定占七次(共计22h),在11-14周完成,占总学时的40.7%。

(一)考核项目及评价标准。

病原微生物学实验课是以验证性实验为基础,有些内容没有硬性指标,不易测评,所以在进行考核设计时,采取制定多种考核方式,进行综合评价。考核内容及项目:具体环节依据肠杆菌科的鉴定程序进行。

1.肠杆菌科的鉴定程序如下(见附图)。

附图 肠杆菌科鉴定实验流程图

2.评分标准。考核内容依据肠杆菌科鉴定内容,包括培养基配制、标本分离培养、可疑菌落分离接种以及生化、血清学、药敏鉴定,最后小组汇报。

以4人为一小组,考核各小组合作汇报鉴定结果,评分标准(见表1);实验报告考核以个人进行,评分标准如下(见表2)。

表1 小组合作汇报讲授内容评分标准(100分)

个人总分由三项之和获得。(1)实验操作评分标准(100分)是由操作规范性(20分)、形态学鉴定(40分)和平板划线分离(40分)组成,得分×40%;(2)实验报告按照表2标准进行,得分×30%;(3)小组汇报得分为四个评委评分的平均分×30%。

表2 实验报告评分标准(100分)

3.统计方法。广东药学院考试质量统计分析v4.0软件;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来表示。

(二)问卷调查设计。

你对微生物学的实验技能掌握如何?(可单选或多选,在题号上打√)。(1)能熟练掌握微生物的形态学鉴定技术(包含显微镜维护与使用、染色法、标本片观察、结果绘图与描述);(2)能熟练掌握细菌接种培养技术(包括平板划线、斜面、液体及半固体接种及培养结果观察记录等);(3)能熟练掌握无菌操作技术;(4)只掌握上述三项技术中的某一部分(可填写);(5)你认为微生物学技能的掌握对你后续专业课学习有何帮助?写到空白处。

二、实验考核结果

(一)小组汇报各组平均分数统计结果。

实验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共分10组,按照设计的评分标准,最高得分为小组4;最低得分为小组3,小组区别如下(见表3)。

表3 小组汇报的各组平均分数结果(±s)

注明:评委为班长1人、学委2人,跟班带教硕士生1人,评分学生不参与,得该小组的平均分数。

分组评分 评分1评分2评分3评分4 平均分±标准差小组10 84 78 88 91 85.3±5.61 1 80 88 85 85 84.5±3.31小组2 83 81 90 94 87.0±6.05小组3 73 71 81 85 77.5±6.60小组4 86 91 93 95 91.3±3.86小组5 86 77 85 89 84.3±5.12小组6 86 88 90 96 90.0±4.32小组7 86 78 95 94 88.3±7.93小组8 82 71 88 87 82.0±7.78小组9 78 76 85 85 81.0±4.69小组

(二)综合性评分结果统计。

根据各小组汇报评分、操作评分及实验报告评分,获得90分以上的学生占20.0%,80-89分占70.0%,70-79分占10%。

(三)实验技能考核问卷调查结果统计。

按问卷设定了三大技术问题,包括细菌的形态鉴定技术、培养技术和无菌操作技术。共发出40份问卷,收回39份有效答卷,82.1%的学生认为该项技术对今后的临床专业学习有帮助,74.4%的学生掌握微生物技能中的三大技术。

三、实验考核的改革实践体会。

按照医学教育全球和国家标准的要求,在我们已有的改革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医学教育改革,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并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精神相结合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主动获取知识及终身学习的态度。

(一)技能训练与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意义。

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成绩评定方式要求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两种方式。更加注重形成性评价,实验中的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及技能操作考核属于形成性评价之一,因此,微生物学的综合性系统性实验考核,就构成了学生学习过程中形成性评价的关键环节。绝大多数学生掌握了该项操作技能,为将来的职业素质综合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二)实验技术考核改革的利与弊。

成效表现在实验技能考核问卷调查结果中,学生收获了不同层面的心得:认为该课程的实验训练对今后的专业课知识学习有所帮助,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论联系实践;三大技术的训练使个人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培养自己严谨的科学态度及分析问题的逻辑思维;通过本次学习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记忆的加深、实践与理论结合都有所提高,并且终身受益。存在问题分析:个别学生没认真对待实验报告,少数学生操作技不熟练,影响了考核评分;代表汇报的学生没认真准备,影响了小组的成绩。针对问题课下沟通,意见反馈,可以解决问题所在。总之,形成性评价的考核分数高低不是教改的最终目的,总结经验,能更好的培养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观念[2]。

[1]张 萃,陈玉琼,朱福鸿,等.小组合作模式学习在病毒学各论教学中的尝试[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10):906-908.

[2]谢 恒,陆竟艳,陈秋月,等.临床医学生培养目标分析与基础医学教育阶段考核评价方法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 (9):110-112.

G642.0

A

1002-1701(2015)07-0078-02

2014-06

张 萃,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基础医学教育。

广东药学院基础学院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教学改革项目。

*通讯作者

10.3969/j.issn.1002-1701.2015.07.039

猜你喜欢

评分标准实验报告微生物学
路易斯·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
微生物学实验引入“项目式”分组模式的应用探讨
贵州省体育高考100米跑新评分标准制定研究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展微生物学双语教学实践
实验报告
永远的格纹
初高中英语作文评分标准初探
问卷星在无纸化实验报告中的设计
任务型专业英语口语教学实验报告
高考文言文翻译四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