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导师制的应用技术型大学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2015-04-11王作铁
王作铁 陈 江 李 平
(绥化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黑龙江绥化 152061)
基于双导师制的应用技术型大学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王作铁陈江李平
(绥化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绥化152061)
摘要:双导师制是应用技术型大学培养高质量的应用技术人才的有效途径和办法。针对发展应用技术型大学、培养应用技术型学生和指导教师队伍的现状提出了在广大应用技术型大学中通过教学模式改革、成绩考核改革、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改革等方法进而全面推行双导师制度。
关键词:双导师制;应用技术型大学;实践教学
一、应用技术型大学和双导师制的概念
(一)应用技术型大学。应用技术型大学是介于研究型高校与高职型院校之间的高等院校,这样的院校将人才培养定位于实践能力和职业导向。这就意味着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特性必须贯穿于应用技术型大学的教学模式中,这也是应用技术型大学实现由培养综合型学术人才向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转变的目标。[1]
(二)双导师制。双导师制是指应用技术型大学为了培养高质量的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需要,按照教学计划给学生配备来自校内的理论指导教师和来自校外实习基地的实践指导教师。校内和校外指导教师合作利用自身优势和特长在课程教学、成绩考核、实习指导和毕业设计等多个教学环节中共同指导学生学习与工作,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更好地衔接,以达到吸收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践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才共同承担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二、双导师制对于应用技术型大学的意义
(一)发展应用技术型大学的需要。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正是为了解决日益凸显的人才供需矛盾的问题。应用技术型大学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更多的接触企业生产实际,为将来正式进入工作岗位做准备。这就需要学校在教学计划中安排更多的实践技能锻炼环节,才能将理论知识更好地转化为企业所需要的实践能力。所以,校内外的双导师制对应用技术型大学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更加突出,是培养学生应用技术能力的最好方式。
(二)培养应用技术型学生的需要。应用技术型大学培养的学生要在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上拥有熟练的实践操作能力,在现有的“3+1”的教学模式培养下,即集中在学校学习三年理论知识,第四年到与专业相符的实习基地进行实践能力的锻炼,在校内外两名指导教师的指导和带领下,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很快融入到企业的生产实践中,并且很好的把在校内和实习基地锻炼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企业的生产实践中。在双导师的带领下,不仅能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实践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双导师制的教学模式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校内指导教师队伍现状的需要。全国绝大多数的应用技术型大学都是在2000年以后升为本科的,相比于老牌的本科院校,在师资方面本来就有所不足。特别是“双师型”教师的缺乏,导致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师资很难既能圆满的完成理论教学,又在实践教学中有所突破,同时又能够在企业挂职锻炼两年以上的时间。为了弥补校内指导教师的实践技能缺乏的现状,聘请相关行业内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和技术人员作为学生的校外实践指导教师可以很好的解决应用技术型大学如今缺乏实践技能型教师的现状。同时,又可以通过聘请校外指导教师,进而与相关企业和行业进行更深入的交流和接触,进而形成产学研合作,“校中厂,厂中校”等合作形式,可谓一举两得。
三、双导师制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学模式改革。应用技术型大学要改进培养方案的制定模式,校方与邀请企业共同制定一套符合应用技术型大学专业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共同制定和完善教学计划,改革教学方法,双导师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起到桥梁作用,沟通和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这样有助于实现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提高应用技术型大学毕业生的质量。在校企共同编制教学计划时,根据学科的教学内容适当减少理论课时,增加实践课时。把部分理论教学课时的主讲教师更换为校外指导教师,这种新颖的授课方式能够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由企业指导教师参与理论教学,使学生能够及时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校外的企业指导教师也要根据学校的教学安排,通过走进课堂为学生举行相关学科的讲座或者培训,带学生开展项目设计等多种方式开展实践教学,以培养实际应用能力为导向,是解决大学生理论和实践相脱节这一问题根本途径。[2]而在企业实践或者实习的过程中,校内的指导教师不能全程的指导学生工作和实习,而在企业内部恰好具有这样的相关人员具有熟练的技能和知识,就可以作为学生的校外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实习和工作,真正地把在学校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二)考核方式改革。传统的学生成绩考核方法局限在课堂和试卷上,注重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而双导师制的考核重点在于考核学生实践技能。在把双导师制引入到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应改变传统的学生成绩考核方式,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在实际的考核过程中,校内外两名指导教师互相紧密配合,通过现场考核、远程考核等方式,对学生的课程成绩、校内实践、校外实习等环节进行指导、督促和检查,最终两位指导教师综合评定学生的实践能力,给出准确的学科分数。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班级和全院交流成绩的提高方法,全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3]
(三)实习模式改革。传统的实习方式是以学校的统一安排即基地实习为主,自行联系实习单位即自主实习为辅。学生和企业双方对实习工作的积极性都不高,又没有相关的老师和企业专家认真的指导,最终导致实习过程流于形式。在基于双导师制的实践教学模式下,校企联合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机制使实习基地的数量和质量得到了有效保障,每个实习基地和每个学生都聘有校外指导导师,同样也有校内指导教师进行跟踪指导。学生进入实习基地,按照企业制度深入到生产一线进行实习和工作,企业指导教师全程指导,校内指导教师定期到企业指导和检查。增强了学生实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生在实习期间遇到的生产和心理问题,随时可与两个指导教师讨论解决。实习期结束,由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共同对学生实习期间表现以及实习成绩尽心综合评定。学生毕业设计也可选择企业的实际项目,由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在企业完成。
(四)毕业设计改革。传统高校的毕业设计模式是在校内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每名学生选择一个设计题目,然后查找资料进行设计或者论文的撰写工作。这种毕业设计的方式没有考察到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也不能很好的督促学生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技能。在双导师制下的毕业设计模式是校内外两个指导教师根据专业以及实习企业实际情况,共同协商一个与学生专业和实习企业相关度非常高的综合型设计题目。然后带领5名左右学生组成的毕业设计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实践和设计,集小组众人之长,使设计方案更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学生在此阶段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还可能帮助实习企业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难题,可谓一举两得。[4]
总之,在新形势下,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发展既面临着机遇同时也面对挑战。只有不断地在实践教学模式和培养学生应用技术能力上下功夫,才能更好地发展。双导师制作为应用技术型大学实践教学的一种模式,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高校必须在充分调动校内指导教师积极性的基础上,主动与企业沟通,找寻优秀的校外指导教师,建立双方平等、互利、互信的合作关系,使学生在学习期间有两个优秀的校内外教师随时进行指导,使双导师制真正能在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实践教学模式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静,肖攀,朱强.论地方应用技术型大学建设与地方普通本科[J].教育视点(高教),2014(6).
[2]黄艳,李凌云,于岩.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9).
[3]杨艳秋,李伟凯.地方高校实习基地建设机制与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7).
[4]闫雪莲,许美娟,边军.基于双导师制下应用型本科“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J].科教文汇,2014(7).
[责任编辑王占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0438(2015)06- 0132- 02
收稿日期:2015-02-27
作者简介:王作铁(1984-),男,辽宁辽阳人,绥化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供应链管理、校企合作;陈江(1970-),男,四川南充人,绥化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西方经济学,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