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系统思维推动中国软实力发展

2015-04-11王月红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系统思维软实力

王月红

(太原师范学院 思政部,山西 太原 030012)

用系统思维推动中国软实力发展

王月红

(太原师范学院 思政部,山西太原030012)

[摘要]当前,软实力发展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中国软实力发展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从系统论的角度看,我国软实力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关联性、结构失衡等。针对以上问题,中国软实力发展中必须注重软硬实力的关联性,突出内容的主体性以及动态性。

[关键词]系统思维;软实力;硬实力

[DOI]10.16396/j.cnki.sxgxskxb.2015.01.009

近年来,软实力作为国际权力要素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各个国家的高度关注。几乎每个国家都在抓紧制定本国的软实力计划并加快发展软实力。提升综合国力,既需要雄厚的硬实力基础,更需要强大的软实力支撑。中国当前正在加紧自己的软实力理论研究,并加快提升本国的软实力。

一、我国软实力发展的战略考量

“软实力”概念最早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他把国家实力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两大类,硬实力是指具有支配性的实力,软实力是指具有柔性的实力。按照约瑟夫·奈的原义,软实力即“一国通过自身的吸引力,而非强制力,在国际事务中实现预想目标的能力”[1]。软实力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硬实力面临挑战,复兴派为维护美国霸权地位衰落而提出的一种新国力观。软实力理论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对传统国力观的补充和发展,为研究当今国际舞台上国家实力的评估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软实力概念一经提出便引起国际热议,也为我国高度重视。这是因为:首先从理论研究看,我们可以及时了解国际动态,特别是与我国有关的学术思想探讨,从而推动我国自己的研究,并和国际研究接轨,共同推动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研究。其次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看:一是软实力已经成为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俞可平指出:“在全球化时代,要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增强国家实力,仅仅依靠经济和军事力量不够,还必须有政治、文化和道义力量。”[2]中国目前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真正的崛起应该是软实力与硬实力相辅相成,共同崛起。二是发展软实力有助于中国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增强国际亲和力。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的改革发展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科学发展的理念与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逐渐被国际社会认同,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国际形象,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三是我国软实力发展正面临严峻挑战和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方面,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思想混乱、价值观多元、信仰缺失,西方趁机攻击马克思主义,歪曲中国形象,宣扬西方普世价值,我国软实力建设面临来自国际国内的双重风险。另一方面,我国拥有丰富的软实力资源。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为软实力走出国门提供了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等硬实力的强大为发展软实力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一系列推动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政策举措,为发展软实力提供了政策支持。中国软实力建设恰逢其时。

二、我国软实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从系统论角度看,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各种要素按照一定的规则、方式和关系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系统整体。世界万物以一定的方式存在于系统当中,整体协调、结构优化、层级清晰、动态开放的系统使得事物能够良性运行、协调发展、高效能动。软实力构建作为一个复杂浩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诸多要素,必须考虑其全局性、关联性、动态性等特点。

目前,中国软实力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系统结构失衡。具体表现有如下方面。第一,软实力与硬实力的结构失衡。国家实力是由硬实力和软实力两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构成的,硬实力和软实力两个子系统应该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但目前我们在对待软实力和硬实力的发展上,表现出“一手硬、一手软”,理论上重视软实力研究,实际生活中还是重视经济等硬实力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强调发展是硬道理并把发展单纯理解为经济的增长,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中国创造的经济奇迹令世界震惊。但对价值观、意识形态上的问题则缺乏足够重视,这种状况使硬实力和软实力发展缺乏关联性、互动性,导致国家实力系统内部结构失衡。第二,软实力子系统内部的结构失衡。软实力子系统主要包括一个国家的文化、核心价值观、社会制度、国际形象、发展模式等因素,这些因素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从中国软实力发展的现状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上最有吸引力,我们所推崇和信奉的主流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却得不到西方国家的认同。他们不断以人权、宗教等问题为由诋毁中国的国际形象。第三,软实力多重二元属性的认知失衡。系统思维下对软实力的认知,应考虑其二元属性之间的关联性、互动性、整体性,从而形成对软实力的全面评估和认知。目前在对待软实力二元属性的把握上,我们侧重于强调其单方面属性,在相对性与绝对性上,强调其相对性,对其绝对性内涵估计不足;在独立性与相关性上,注重其相关性,强调其对硬实力的依赖,对其本身的独立性作用认识不够;在政府性和非政府性作用上,更多强调政府和官方的主导作用,对来自非官方的、民间的作用支持不够;在民族性与普世性上,更多强调其民族特色,对其普世价值研究不足。这种对软实力单方面属性的强调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对软实力的研究以及其发展的全面性和协同性。

三、基于系统思维下的中国软实力发展

系统思维强调从整体上认识和解决问题。整体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而是相互制约、相互关联的有机联系[3]。软实力建设必须重视整体性、协调性,才能发挥其作用。

第一,软实力与硬实力发展要同时进行。一方面,硬实力是软实力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为软实力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另一方面,软实力又会反作用于硬实力,软实力的强弱会影响硬实力作用的发挥。硬实力在某种程度上造就了软实力的强大,软实力通过某种机制也可以转化为硬实力。软实力构建中必须注重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共时性、不可分割性、相互转化的特点,协调推动。

第二,软实力发展要突出主体性。任何系统都具有自身特殊的主体结构,都是依据这一结构而形成的有机整体。软实力作为一个独立的子系统,有它独有的内部资源结构,必须强调其结构上的层次性、主体性。从结构角度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软实力的中心内容和关键环节,它贯穿、渗透于我国社会制度、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发展模式等软实力诸要素中。从功能角度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提升中国软实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整个社会价值体系中处于支配和统领地位,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具有其他价值体系不可替代的先导性。从内容角度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一个独立的子系统,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等四大要素。其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居于统领地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因此,软实力发展必须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地位。

第三,提升软实力要注重民族性和普世性的统一。任何系统本质上都是开放性系统,开放性是系统得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条件和机制,提升中国软实力,既要立足国内,更要有国际视野。一个国家软实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其为人类社会所做的价值贡献,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程度。我们在软实力构建中要注意把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结合起来,注重挖掘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总结中国的发展模式,把我们先进的发展理念和价值观通过适当的外交途径在全世界推广,争取国际社会的理解和好感,形成共识,中国的软实力才能真正硬起来。

第四,发展软实力要把历史、现实和未来相结合。系统论的动态性观点要求我们要以发展变化的眼光来看待事物,研究事物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变化规律。将历史、现实和未来相结合,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剖析中国软实力是非常必要的。来者不可知,往者足可鉴。中国历史上的成功经验可以直接借鉴,但所犯的战略性错误也让我们警醒。回顾历史,汉唐盛世的造就得益于软硬实力的强大,明清时期国家力量的衰落则败于创新停滞;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所选择的社会制度对一些发展中国家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但“文化大革命”却使中国软硬实力的发展遭受到了很大的挫折和致命的损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软实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软实力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从未来发展来看,大国竞争不仅体现在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等硬实力层面,更进一步体现在观念、文化、发展模式的吸引力、国家形象、国际制度参与、国际影响力等软实力上。发展中国软实力必须要有大格局,做长远准备。

[参考文献]

[1] [美]约瑟夫·奈.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M].北京:军事译文出版社,1992:5.

[2] 俞可平.中国模式与“北京共识”——超越“华盛顿共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19.

[3] 苗东升.论系统思维(六):重在把握系统的整体涌现性[J].系统科学学报,2006(1):1-5.

Building China′s Soft Power Under System Thinking

Wang Yuehong

(DepartmentofIde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TaiyuanTeachersUniversity,Taiyuan030012,China)

[收稿日期]2014-10-17

[作者简介]王月红(1973-),女,山西灵石人,太原师范学院讲师, 硕士。

[中图分类号]C91;D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285(2015)01-0030-02

猜你喜欢

系统思维软实力
以系统思维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
系统思维视角下的高中语文主题单元教学研究
商科学生系统思维能力提升对策探索
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与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