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联系

2015-12-30樊跃发高晓强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内在联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樊跃发,高晓强

(太原科技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部,山西 太原 030024)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联系

樊跃发,高晓强

(太原科技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部,山西太原030024)

[摘要]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时代产物,它们是一脉相承的。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理论方向,又推动了社会各项事业的和谐发展。因此,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认识,更好地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深刻理解两者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联系

[DOI]10.16396/j.cnki.sxgxskxb.2015.01.003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了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3732012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大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基本内容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31社会主义本质论科学地阐释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强调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既体现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又揭示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客观规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为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和时代要求而提出的,它凝聚了全党全社会的价值共识,整合了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形成离不开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

和政治制度,而“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决定了社会主义的本质”[3]3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本质论有着极强的关联性,社会主义本质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制度层面的理论规范和引导作用,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在精神层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深刻理解两者的内在联系。

一、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时代产物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情况,通过认真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失败教训,逐步形成的科学理论。在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

本质这些问题都没有明确的回答。1980年,邓小平指出:“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总不能叫社会主义。人民生活长期停止在很低的水平总不能叫社会主义。”[4]312“根据我们自己的经验,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表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4]314他明确提出社会主义首先要发展生产力。同时,邓小平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4]3131985年,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不同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创造的财富,第一归国家,第二归人民,不会产生新的资产阶级。”[1]1231987年,他指出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的特点,建设对资本主义社会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要摆脱贫困。1990年底,邓小平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科学论述了社会主义的要求、目的和任务等一系列问题,坚持实事求是、以人为本的原则,系统地概括出社会主义的本质。

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本质后,中国经济迅速腾飞,人们的思想和理念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与时俱进。“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5]根据国家发展形势的变化,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断发展探索的过程中提出的,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和精髓。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作出有力部署,不仅加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实践,而且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认识。

二、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理论方向

第一,以人为本和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价值理念,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理念。“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能够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能够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正是因为社会主义制度使人民成了国家和社会的主人,能够发挥主体能动性、遵循客观规律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改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3]38社会主义根本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不仅从根本上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而且为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心声,它是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内核动力,是推动社会主义向前发展的发动引擎。因此,在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以人为本和共同富裕的价值理念得到了人民普遍的认同,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与时俱进,是与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认识、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相契合统一的。“价值观是人类在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过程中产生与发挥作用的。”[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实践历程中不断创新、不断前进的。同样,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也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不断凝聚过程中持续深化的。

党的十五大对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给予了高度评价。“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6]10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基本内涵有两方面:一是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二是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达到共同富裕。因此,达到共同富裕是在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过程中实现的。在这一过程中,人们的思想、理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变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5]共产党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要根据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和时代的要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贴近社会主义发展要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深化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认识。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深化了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认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反映社会主义基本的稳定的社会关系及核心价值追求的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价值内涵、价值标准、价值目标、价值意义的最深刻、最鲜明的诉求与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价值观角度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作出了创造性的阐释解答,开拓了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新境界。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联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顺应发展要求和时代变化,进一步深化了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认识。

首先,富强、民主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价值追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目的就是要让人民富裕起来,让国家强盛起来,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人民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主体,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成果让人民共享是共同富裕的体现。因此,要实现共同富裕,就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就必须要让人民当家作主。只有民主政治,才能保障人民美好的幸福生活。

其次,文明、和谐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价值诉求。文明是人类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文明的进步离不开生产力的发展。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使社会主义文化与时俱进。先进文化反映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不仅提升了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而且有利于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充分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再次,自由、平等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价值目标。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是为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人与人的平等是实现人的自由的前提。有了人与人的平等,人的自由也得以实现。随着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愈能自由地支配自然,发展自己。

第四,公正、法治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根本价值理念。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而是先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富起来,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富裕起来。而要实现共同富裕,必须“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因此,公正是蕴含在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命题当中的。营造社会公正的环境,则要依靠社会主义法治来保证。坚持社会公正,完善社会主义法治,才能维护和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五,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本质论在公民层面提出的倡导和要求。作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公民,理应具备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素质,爱国、敬业是每一个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必备的操守品格,而诚信、友善则反映了作人的良知根本,是社会主义在培育什么样的公民问题上的立场宣示。

四、坚持社会主义本质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和谐发展

如果说社会主义本质论是阐释什么是社会主义的一个概念的话,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集中映现了社会主义的价值理想,是社会主义得以正常存在发展的基本依托。社会主义本质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内在的契合性和统一性,社会主义本质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内核与存在根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外在价值表达,它映现和折射社会主义的本质,倡扬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和价值理想,是对社会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规律的揭示。社会主义本质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中。

坚持社会主义本质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仅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根本方式,而且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要求。它在社会主义本质论中居于首要位置,揭示出中国社会主义尚处在初级阶段,生产力的低下制约着社会其他方面的发展。全面推动社会主义发展,首要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实现共同富裕,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造坚实的物质基础。总之,坚持社会主义本质论,大力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快速发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促进全社会公民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旺发达的根本途径与必由之路。

坚持社会主义本质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不仅是马克思恩格斯观点和学说的理论体系,更是一个科学的价值体系。在这一价值体系中,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其终极价值理念和追求,共同富裕则是其基本价值理念和追求。”[7]166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社会追求的基本价值理念,它是建立在社会公平正义基础上的全社会成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富裕。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和基本价值理念,一是体现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统一,二是体现出效率与公平的辩证统一。其实质是一切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协调社会复杂的利益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和谐发展。因此,坚持共同富裕,始终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才能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作出应有的贡献。

坚持社会主义本质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全面推进社会和谐发展。以人为本就是充分肯定人是社会历史发展中的根本主体和根本目的,它是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的理念。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8]12社会主义发展的目的就是不断增进和实现人民的利益与福祉。切实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这既是社会主义本质所在,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发展进程,实现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则是社会主义本质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同目标。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 田心铭.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独立自主[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11):35-42.

[4]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5]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

[6] 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7] 杨兴林.以人为本、共同富裕不宜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范畴?——兼与唐永泽、韩震教授商榷[J].探索,2012(5):21-23.

[8]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The Inherent Link between Deng Xiaoping′s Theory

of Socialist Nature and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Fan Yuefa,Gao Xiaoqiang

(EducationalDepartment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Theories,Taiyuan

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Taiyuan030024,China)

[Abstract]Deng Xiaoping′s theory of socialist nature and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are the products of the times when China is on its way to the great national rejuvenation,and more importantly they are derived from the same origin.They not only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direc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modernized socialist country,but also promot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social undertakings.Therefore,in order to deepen our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theory of socialist essence,and to better the grasp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understand the inherent link between them.

[Key words]Deng Xiaoping;theory of socialist nature;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inherent link

[收稿日期]2014-10-25

[作者简介]樊跃发(1964-),男,山西山阴人,太原科技大学教授。

[中图分类号]A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85(2015)01-0008-03

The Dialectical Connotations of the Socialist Road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Xi Duanping

(BusinessCollegeofShanxiUniversity,Taiyuan030031,China)

[Abstract]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the basic direction and a rational choi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and it is rich in dialectical connotations in that it is the unity of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nformity to both purpose and regulation, of advancement and complexity, and of history and logic. Therefore, to explore the dialectical features of the socialist road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of both great realistic significance and far-reaching historical importance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its scientificness and our belief in adherence to taking the road.

[Key words]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road;dialectical connotations

猜你喜欢

内在联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探究工商管理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
以和谐理念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浅析动画《花与爱丽丝杀人事件》与其系列的内在联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梦』的内在联系
中国梦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