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教学引导聋生对话文本的策略

2015-04-11朱子君

绥化学院学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聋生词句整体

作者简介:朱子君(1979-),男,江苏扬州人,扬州市江都区特殊教育学校一级教师,研究方向:特殊教育语文教学。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0438(2015)07- 0038- 03

收稿日期:2015-01-09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及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聋生主要通过这个过程形成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但是由于听力障碍,严重影响了聋生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与知识的获取,从而又严重影响了他们的阅读,影响了他们与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 [1]阅读教学对聋生来说虽然很难,却是又是聋生掌握语文工具,认识外部世界,发展语言和思维,打开心灵窗户,获取审美体验的必经之路。聋校的阅读教学就是教师以文本为中心,根据聋生特点,采取特殊有效的方法,引导他们不断与文本、教师、同学进行对话互动的过程。

一、观其大略,整体感知

现代阅读教学论研究专家刘守立先生指出:“阅读心理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认识的心理发展过程,整体感知,形成整体印象,然后揣摩文章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最后再回到文章整体上去,获得发展了的整体印象。”聋生的阅读心理和认知特点亦是如此,聋校的阅读教学也应该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再回到发展了的“整体”的阅读规律。这是因为聋生的认知特点是比较具象和微观,但他们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缺少“整体观”会影响他们揣摩文章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从而不能正确理解文本所要表达的内涵。

(一)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初读文章,主要让聋生整体感知文章,把握文章主题。先要重点理解文章的体裁是记叙文还是说明文或者其他文体,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和理解。阅读记叙文,应整体感知叙描写的内容;阅读说明文,应整体感知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的事理上;阅读议论文,应整体感知作者观点。一般来讲,文章的每句话,每一个自然段,归根结底都是为了阐明文章的中心服务的,都指向文章的主旨。这就要求聋生学会标段、分段,会归纳每自然段或意义段意思,知道文章写了什么?也就是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关于概括段落或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一个符合聋生特点的简单方法,那就是可以围绕“谁+干什么”和“什么+怎么样”两个问题找到答案,然后将答案有条理地组合,变成一句或几句完整的句子。这一步是阅读理解的基础与前提。初读文章时,还应要求聋生边读边画出不懂的词句,对不懂的词句不要纠缠过多,主要目的是整体感知文章。

(二)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文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抒发和体现。不同的课文表达着作者不同的情感,或激昂愉快,或悲抑凄婉,或勃发豪放,或凝重深沉,深深地打动着读者的心。在整体感知课文阶段,教师可为文章确定一个基调,这有利于学生从全局去把握文章的情感。初读文章时,教师要善于引导聋生把握这些情感因素,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为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情感做铺垫。由于聋生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积淀方面存在客观差异,需要教师设计相关的情境,加以正确引导。如经典课文《十里长街送总理》,由于聋生对彼时彼地的氛围没有真实感性的场景体验,因此他们无法真切体会到首都人民送别周总理灵车时的心情。教学时我们先进行讨论,了解那些总理的故事,回顾学过的关于写总理的课文。接着视频再现有关总理的影像。然后深情讲述这样的好周总理逝世了,噩耗传来,全国人民沉浸在万分悲痛之中的情景。从这样的情感体验出发,让学生走进《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文本,从全局角度奠定学习课文的情感基调。

(三)把握文章基本脉络。思路体现在文章之中,就是文章的内在脉络;落在文字上,就是结构框架。理清文章思路脉络,才能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2]在整体感知文章时,要教会聋生阅读认知策略,为文章内容理出一个大致的脉络,帮助他们清楚地了解作者叙述的顺序和内容。文章一般有一下几种结构:承接关系。如《新衬衫》这篇文章就可以运用组织策略的线性结构,把“我”态度转变过程中段与段的承接关系展示出来;总起分述关系。如《富饶的西沙群岛》就可以用网状结构组织策略,非常清楚地看到第一自然段总述“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美丽的地方”。第二—六自然段分别从“海水、珊瑚、鱼群、贝壳、海鸟”几个方面进行具体描述,文章脉络一目了然。另外,还有“总—分—总”关系、因果关系与并列关系等。在整体感知文章时,教师要引导聋生根据常见的几种文章结构,了解大体架构,梳理基本脉络,进而把握全文。

二、精讲巧练,品词析句

(一)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词句训练。聋生对文本字词句篇的理解,并不全依赖于教者的讲解,更不在于从语言到语言的解释。要联系实际,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悟和运用语言,如果脱离了具体的语言环境,为了理解而理解,就很难准确弄清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在品词析句时,就要联系词句所在的具体语言环境,进行一番品读、推敲和体味。例如,低年级词、句教学:“我喜欢吃包子。”怎么教学生词“喜欢”,怎么理解句子的意思?教者花费时间去讲解,空洞而没有实际效果。只有通过语言的实践才能把握。教者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写大量类似的句子:“我喜欢吃馅儿饼。”“他喜欢吃油条。”“小明喜欢吃馒头。”……这样,聋生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自然而然地就会理解文本。其实,这只是弥补了聋生入学前语言“0”的基础。因为健全儿童在婴幼儿时期通过听周围人反复说,已经理解掌握了“谁喜欢吃什么”的意思及运用。对于聋生来说,只有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才能潜移默化地学会,这是人类学习语言的必经之路,聋生同样不例外。再如,高年级的字词教学,让学生查字典预习。汉语言的特点是一词多义,要让学生能够根据上下文的具体语境,选择正确的义项理解。句子以及篇章的理解,同样是通过语言的实践训练而获得。

(二)通过比较进行词句训练。有比较才有鉴别。研究表明聋生的对比能力略优于正常儿童。在比较中理解词句,符合聋生的认知特点,无疑是聋校阅读一种好的方法。文本作为语言的载体,其中包含着内容和表达形式两个方面。由于聋生的认知特点,聋生语文教学存在着重视对语言的理解运用,过于强调语文的工具性,而轻视对语言的欣赏。全日制聋校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强调要激发聋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强调让他们获取审美体验。汉语言有着独特魅力,是形式、韵律、意蕴的美的和谐统一。 [1]因此,我们不仅教聋生学会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更要培养他们感受美的能力,让他们打开心灵的窗户,获取语言的审美体验。懂得语言表达是个性的体现,即作者在具体的情境中的遣词造句、表情达意所透示出来的个性特征和语言韵味,从而训练语感。例如,笔者在教学《打猎》时,就是通过比较词语来理解句子,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比较括号里的两个词,用哪个好,为什么好?“叔叔赶紧拉我(闪到、躲到)树后。我感到心跳得厉害。叔叔(端起、拿起)枪,(瞄准、对准)野猪。”通过比较词语的细微差别,学生既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更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三)运用直观手段进行词句训练。对于直观形象的语言文字,聋生一般比较容易掌握。但课文中有些语句,或比较抽象,或因聋生缺少生活经验,很难理解。教师应抓住聋生直观形象性较强的特点,运用补偿教育的原理,或实物演示,或多媒体展示,帮助聋生在头脑中建立起清晰、形象的画面,从而达到理解文本。例如,《五彩池》中的一个片段:“原来池底长着许多石笋,有的像起伏的丘陵,有的险峻的山峰,有的像矗立的宝塔,有的像成簇的珊瑚……”多美的语句,由于聋生知识与视野的局限性,很难在脑海中出现石笋在池底的画面。这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石笋的图片或者视频,那些多态多姿的石笋的形象就映入了学生的眼帘,留在他们的脑海。课文中的语句不再是些枯燥乏味的文字符号,而是形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展现出了栩栩如生的形象。句子理解了,同时也给予了聋生自然美的熏陶,培养了他们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之情。再结合图片,通过听、说、读、写,训练连比句子的运用,将阅读中的词句训练落到实处,使聋生的理解达到了融会贯通的境界。

三、以读为本,内化体悟

读文章,品味感悟,这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主要方式,也是阅读教学从“局部”再回归发展的“整体”的过程。读,是学习任何语言的重要手段。 [3](汉语言需要“意会”的特点,决定了聋生在学习语言文字时要注重体验与感悟。感悟就是提高性阅读,鉴赏文章特色,感悟生活。感悟侧重于感性、具象、知觉思维和顿悟,即重在吟咏体悟的过程。 [3](P32)而感悟的外化形式主要就是“读”。

(一)创设情境,培养朗读兴趣。在课堂上要想保证聋生独立、充分、深入地与文本对话,就必须建立在让聋生有兴趣朗读的基础上。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教师要善于激发聋生的朗读兴趣,利用朗读期待,提高朗读质量。聋生和健全学生不同,正常学生把读的内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建立起联系。而聋生对词句理解都比较困难,与已有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更为不易了。教师要根据聋生的生活经验、直观形象的认知特点,把文章内容和情节通过动作演示,图片再现,多媒体演示等手段等直观地表现在学生面前,建立起与生活经验的联系,他们自然地会对文章感兴趣,引发一种欲罢不能的阅读冲动。

(二)准确定位,以读促解促悟。 [4](朗读与理解相辅相成、互为表里。读正确,是对话文本的第一层次目标。聋校阅读教学必须从低年级开始抓实抓牢。在阅读教学划分课时时,一定要定好位,不越位。尤其是第一课时或初读课文时一定要解决好生字新词。聋生朗读的正确性要符合他们的特点,区别于正常学生。要求学生做到“六不一要”。“六不”指的是不指读、不错字、不多字、不少字、不颠倒和不重复。 [4](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不指读。聋生最容易指读,一字一顿,容易失去朗读的语感,对文本的理解与吸收会大打折扣。“一要”,要读准语调。聋生发音不准是先天决定的,对于读音的准确性要因人而异,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听力损失程度,提出不同的要求。但是,字词的声调要读准,只有读准声调,才能读出语感,增强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有利于和健听人的交流与沟通。流利地朗读文本,是读的进一步要求。要读得流利,做到不破词破句,这对于聋生来说很难达到,但是作为聋校语文教师,要坚持长期训练与指导,持之以恒,力求通过大量的训练达到质的变化。例如,“雨水/顺着/房檐/流下来,开始/像/断了线的/珠子,渐渐地/连成了/线”。很多聋生不能正确划出读的节奏,也就不能正确理解这比较复杂的比喻句。甚至有少数学生读成了“雨/水顺着房/檐”,显然对文本不够理解。教者要作具体指导,并进行教读、范读和领读。对语言的理解越是深入,朗读就更为正确流利,朗读与理解相辅相成、互为表里。“感人心者,莫乎于情”。有感情地朗读是读的更高层次。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将文本与自身的经历、情绪结合,和作者产生共鸣,随着文本情感曲线或喜或悲,喜怒于形,感于心而外发于表情、手势、语速和节奏,从而真正内化文本,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 [4](因听力障碍的缺陷造成情感发展的滞后,他们的情感表现显得粗浅模糊,尤其是对深层次的复杂的情感,以及人物表现出来的多重性格的体验较困难。如何让聋生与文本交流升华,回归到发展了的“整体”,这不仅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关系,也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三者进行对话与思想碰撞的过程,这是聋校语文教学的艺术。

教师要引领学生将字词句篇的基础知识与聋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结合起来,才能更有效地与文本实现对话。让聋生在我们巧妙化的“整体—局部—整体”引导中读出兴趣,读出真知,读出情感,受到人文的关怀和祖国语言文字的熏陶。聋生也只有通过阅读,不断与文本交流,才能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真正享受精神的自由!

猜你喜欢

聋生词句整体
把握“三个基点”,助推聋生数学探究
聋生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研究
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及创新路径分析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培养低年级聋生看图写话能力的策略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