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建设与思考
2015-04-10刘永珍
刘永珍
(安徽师范大学安徽·芜湖241000)
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建设与思考
刘永珍
(安徽师范大学安徽·芜湖241000)
汲取现代新教育技术理念,改变会计教育存在的问题,引发会计实践教学发生变化,使有效教学模式变得可行和现实。通过使用优质的现代教育资源,改变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授——受模式,提高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质量。
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
1 问题的提出
在对“会计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跟踪”调查时发现,安徽省本科会计学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存在的问题不容小觑。一是社会用人单位反映会计学毕业生存有人才使用高不成、低不就的普遍现象。二是,针对性不强、普遍都会、而需要的专项动手能力又不精不透。带着这个问题参加了省会计学研讨会,反馈得出以下几点问题,亟待需要思考解决。
1.1 课程设置与实践教学环节衔接不上:近年来各高校为提高学生动手的能力,都相继建立了会计实践教学资料库和会计模拟实验室,采用现代化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的可喜现象。问题在于,学生为动手而动手,没有带着理论结合实践、实践结合理论、实践结合案例与问题的需要而去做,更谈不上建立会计信息的敏感性。为此产生的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的现象发生。
1.2 案例教学高、深、大,没有围绕大部分学生毕业去向的单位去实施案例教学,导致学生学习过的案例知识经验难以解决用人单位实践中出现的小问题,引起用人单位普遍不满。
1.3 理论考核与实践能力考核脱离,没有形成知识整合给予学生形成能力。例如理论的考核驻足名词解释,题义解析等简单识记。而实践考核则是把练习的内容机械的重复一次。这种做法带来的弊病,一是造成两者之间分割,没有实质联系,难以形成学以致用;二是没有以社会用人单位的理论与实践需要的设计为考核标准,难以契合社会的需要。
综上所述,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安徽省会计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未能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造成与社会用人单位的需要而脱节,导致学生进口与就业不通畅。因而,对其驻足与研究是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
2 会计专业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2.1 教学实验单一,实验课程资源不足且缺乏知识整合
长期以来,高校会计实验教学中基本都采用“封闭型”、“报账型”的验证性教学模式,实验课程资源严重不足,实验内容千篇一律,虽然形成了一定的实践技能,但尚不具有普遍性会计能力的形成,以致难以与今后用人单位的业务契合对应。缺乏——设置问题——讨论评价——交流分享——解决问题的教学设计,未能把个人实践获得的“死知识”,汇聚变成合作交流共享水涨船高的“活知识”,教会学生学习。
2.2 教学媒介单一,实践平台不足更缺乏多样性
教学媒介设计的选择(如案例、情境)缺乏针对性,仅使学生实现了某一方面单一的认知,只知此不知彼,对一般用人单位不具有普遍性。即缺少围绕社会用人单位普遍出现的问题和障碍,去设计多样化的实践情境变式,是目前安徽省高校会计学专业存在的最大问题。同时,会计实践平台严重不足,实验模式单一,基本停留在传统“核算型”会计人才培养的实训模式上,制约了会计职业敏感性的养成。
2.3 会计实践教学师资严重不足,实验教学管理手段落后且缺乏有效评价体系
目前高校教师评价体系重科研轻教研,重学历轻实践经历,其结果必然导致高素质会计实践教学师资严重不足,难以满足会计实践教学的需要。部分高校会计实践课程开设不足,仅仅停留于培养方案或象征性地开设一些基础实践课程,致使学生从会计实验教学中获得的一些基础技能难以实现与社会用人单位对接。因而,引发用人单位的不断叩问质疑,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实践需要。
3 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应对策略
我国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存有两种途径:传统实践教学安排是按照线性的、层级性的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的特点进行实践教学设计。向学习者传授现成的知识,并通过一连串实验活动获得必要的技能。这种教学设计安排符合学习者的认知特点,便于教学设计,便于学习者识记和基本技能的养成。实践证明这种实践教学方式难以形成学习者发散性记忆的养成,学习者只能模仿不能领会,难以提升学生会计职业能力。
创新的会计实践教学的方式应是以非线性的、探究式的、网络式的,不是向学习者单向灌输已有的会计知识。而是以现实中的会计问题为导向,通过仿真会计环境,让学习者发现会计知识的价值与运用会计知识的乐趣。例如“慕课”、“翻转课堂”、递进式会计实训模式等,这些新型的教学形式,让处于会计实践教学改革焦灼状态的我们看到了会计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希望。我们认为,创造性地运用这些教学形式,结合传统会计实践教学的优势,可以较好地解决我们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问题。
3.1 完善会计能力培养体系,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
从培养会计国际视野,进一步优化会计人才培养方案,着眼于完善会计知识结构、增强会计实践能力和培养会计创新精神和会计职业敏感性,以提升学生的宏观形势理解能力、会计信息处理能力、会计制度设计能力、财务战略执行能力、财务风险规避能力、会计工作组织协调能力为目标,从学生应该具备的会计专业知识与技能、会计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分析会计问题和解决财务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口头与书面表达思想和逻辑的能力等方面建立学习保障体系的能力评价指标,全面考核,涉及会计实践教育学的师生全员参与评价。
3.2 聚集优秀会计实践教学师资,开发会计专业实践课程
在会计实践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不再单纯地是理论与会计技能的传播者、讲授者或会计技能的呈现者,教师的职能从“教”转变为“导”,变成了会计实践活动中“次要角色”,教师在不同时段分别扮演会计实践活动的组织者、评价者、管理咨询顾问等角色。这样的转变,要求高校必须制定政策,改变高校现有的重科研轻教研与教学(尤其是实践教学)的评价主导,从实业界和学校内部,聚集既具有深厚的会计理论功底又具有扎实的会计实务工作经验的优秀师资,从事会计实践课程开发、建设会计实训资源和指导会计实践。
3.3 创新会计实践教学方法,推进实践会计教学与会计实务对接
3.3.1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会计实验“慕课”设计并应用于教学
比起传统的会计实践教学方式,会计实验“慕课”教学注重开发性、合作性、探究性和自主性的建构设计。首先,根据会计实验的具体目的,确定一个明确的会计实务主题,这个会计实务主题可以由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确定,也可以由学生通过调查根据社会需要而确定;其次,教师要清晰地交代学生应完成的会计任务目标与最后达成的结果,提供活动必要的时间、范围、相关资料和工具,师生共同商讨制定实验活动的计划、内容、展开的形式、实施的进程和方法等;再次,通过设置会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相关实验活动,驱动学生围绕实验解决会计问题,体现了学习过程的主体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可改变传统教学授——受的灌输方式;最后,教师要时刻观察掌握活动实施中的需要,既不能先声为主,也不能放任自流。十分注重“学习共同体”(合作方式)的构建;教学组织设计十分注意“认知冲突”的激发;注意引导学生在高度仿真的“会计活动情境”中进行学习;注重学生个性差异的“自我建构”过程;强调要在“真实”的情境中引发出“多元”评价。
3.3.2 提倡翻转课堂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职业敏感性
2011 年由美国人萨尔曼·汗创造的“翻转课堂”,迅速得到教育界的大力推崇。这是一种由教师创建教学视频,学生课外自主观看、领会,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的教学创新模式。运用于会计实践教学,首先,必须紧密结合具体会计实务的关键技术环节设置会计实践教学情景;其次,在设置的会计情景中,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尝试运用不同的学习手段来完成会计实践任务的要求与目标,充分引起学生兴趣,形成探究动机;再次,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会计知识与原理,提出假设,展开讨论,找出与以往具体会计实务的关键技术环节之间的关系。启发学生充分利用直觉思维提出各种有益于问题解决的可能性方案;最后;进行会计实务操作,验证各种可能性方案,根据学生的“自我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运用会计知识、分析财务问题和解决财务问题的能力。
3.3.3 发挥传统会计实践教学优势,推进多层次递进式会计实践
所谓多层次递进式会计实践,就是从基础实践、专项实践、岗位实践、综合实践四个层次由基础到综合递进式展开,实践跨度贯穿会计专业教育始终,实践空间穿越课堂、实验室和企业,多层次推进会计实践教学,提高会计人才培养质量。
结语
在多层次递进式会计实践教学中,借助“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形式,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习惯来安排的进度,学习的自我管理意识大大增强,教师通过网络的及时反馈,能够对学习困难学生做出更有针对性的辅导;;而课堂互动交流时间的增加、同伴之间的相互帮助和提醒可以大幅度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G642.0
A
1009-8534(2015)06-0170-02
2015-09-26
安徽省2013年省级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会计手工模拟综合实训体系研究”,2013jyxm044
刘永珍(1963-),宿州人,安徽师范大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