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的传入与中国音乐的关系
2015-04-10张金鑫
张金鑫
(乌兰察布市集宁师范学院内蒙古·乌兰察布012000)
西方音乐的传入与中国音乐的关系
张金鑫
(乌兰察布市集宁师范学院内蒙古·乌兰察布012000)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之中,中国形成了自己的古典传统音乐。在传统的音乐陈述方面,中国音乐有自己的独特性,在音乐的终止方式上,独具体色。中国的古典音乐与中国的文化密不可分,充分体现着传统文化的韵味和魅力。相比较于西方音乐,在旋律、节奏、音色和音阶方面,中国的传统音乐有自己的特点。本文介绍了西方音乐在中国的传播过程,及其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影响,以及在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西方音乐传入中国音乐
西方音乐是随着西方文化向中国传递的。中西方文化源远流长,丝绸之路就是中西文化在古代交流的最好例证。在世界向近代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土耳其在1453年吞并了君士坦丁堡,这就使得从西欧经过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红海到达东方的海上航线被中断。为了到达东方的印度以及中国,西方人便寻找和开辟了新的海上航线。最先在中国取得居住权的是葡萄牙人,他们于1535年取得了澳门的居住权。这就为西方人来东方提供了基地,大批的商人和传教士便来到了中国。在文化传播方面,西方的传教士起着主要的作用。这时候的西方传教士需要不断学习中国的语言文化和服饰装扮,才能更方便地得到居住权。他们的到来对西方的各种先进科技和文化向中国的扩散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早期的西方音乐向中国的扩散过程中,传教士是主力军。
一、西方音乐以学校为载体对中国的扩散
西方音乐在17世纪初期到18世纪的末期开始扩散到中国。传教士利玛窦(1552―1610)在1601年1月24再次进入北京城,向万历皇帝进献击弦式古钢琴,该乐器为当时西方的流行乐器,并请求皇帝准许其在中国的传教活动。这种乐器对于皇帝来说是新鲜的,于是就命令太监们向利玛窦学习该乐器的演奏。到了17世纪的末期,进入康熙统治时期,得益于康熙对音乐文化的热情,西方音乐也得到了皇帝的重视。传教士南怀仁开始给康熙讲授西方音乐知识,随着南怀仁授课中对徐日升的推崇,也就引起了康熙对此人的关注。于是徐日升便被请到中国来,传授西方音乐。徐日升在中任教,并编纂《律吕纂要》,该著作是用中文写的关于西方音乐的理论的书籍。以上是天主教在中国的扩散情况,与此同时,俄罗斯的东正教也传播到了中国,在北京于1727年开始建设东正教教堂。由于康熙皇帝对西方的音乐十分喜爱,然后就编纂了很多关于西方音乐的理论书籍。加之乾隆皇帝也对西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不同的是乾隆皇帝侧重于把西方音乐作为一种娱乐来看待。为了更好地在中国进行传教和进行西方音乐的扩散,西方各个国家的传教士也积极在中国传播他们的记谱方法。例如,宁波出版社在1858年出版发行了诗集《圣山谐歌》,该诗集为四声部合唱,采用的是四行五线谱。
基督教传教士为了方便在中国的传教,提高基督教徒的知识修养和传教能力,并且培养中国本土的基督教传教士,所以西方各国的传教士纷纷在中国建立教会学校。音乐教学内容被这些教会学校十分看中,把该课程作为和宗教课程以及科学知识课程同等重要的课程来教授学生。这些音乐课分为必修课以及选修课,在课程之中会学到声乐演奏、乐器演奏,并且会组织唱诗班、管乐队和合唱队,并且教授一些呢基础的乐理知识。中国的第一所教会学校是位于澳门的马礼逊纪念学堂,该所学校是在1839年11月所建的。该学校的负责人是一个美国的传教士,名字叫做布朗,该学校的第一批学生有6个,他们来自于社会底层的穷人家。
中国早期的学校音乐教育就是由教会学校的音乐课发展而来的,中国早期的音乐教育家以及演奏家很多是这些教会学校培养出来的,这其中有作曲家翟希贤,她毕业于上海清心女校、钢琴教育家李慧芳、毕业于中西女校的钢琴教师史风珠。还有邹华民以及沈心工也都是在教会学校学到最初的音乐知识,他们共同创作了早期学堂乐歌。在这些教会学校中都较早地开设了音乐课程,并且也开展了各种音乐活动。由于开设教会学校的目的是为了宗教的传播,所以学校的主要活动是宣传教义,这样赞美诗就成为音乐课的主要课程。
这就把西方的音乐限制在宗教音乐的框架里面了。在教会学校的初始阶段,其规模是比较小的,其招收对象主要以贫困人家的孩子为主,所以没有形成很大的社会影响力;又因为正在中国的近代史上很多教会人士承担的角色使得中国人对他们十分怀恨,这就使得他们的学校以及音乐课程不是那么容易被中国人接受。在中国的进步人士意识到西方文化的先进性,开始向西方的情况下,教会学校又被有钱家庭的孩子占领,加上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观念和社会体制,导致西方音乐还没有大范围地向中国扩散。教会学校对西方音乐向中国的扩散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在进步人士中引起了很大的震动,中国近代的新式学堂的建设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教会学校的模式。据统计,在1899年全国的教会学校大概有2000所,学生共计4万人以上,这其中的10%为中学生。由于在教会学校之中把音乐教学看得比较重,这就极大地促进了西方音乐对中国的扩散。
二、西式乐队的建立
经过鸦片战争,西方人通过与中国签订的条约,获得了在通商口岸的自由活动权以及建立租界的特权。位于租界内的西方人可以自由地进行贸易活动,并且可以可以保留自己国家的生活习俗,而组建乐团就是他们的重要娱乐活动之一。在西方音乐向中国的扩散过程之中,有一支乐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这支乐队称为“上海公共乐队”,于1879年成立于上海的公共乐队。西方人在租界内的主要文化娱乐活动就是音乐乐队,因为他们在国内就习惯于倾听各种音乐会,这就使得他们希望在国外也能坚持这一生活和娱乐活动。公共租界在上海公共乐队的出现以前,已经组建了至少有两个乐队,这两个分别为成立于于1866年的西人爱美乐队和成立于1874年成立的管乐社。前者有一些配套的设施的建立,例如,专门为此建立起了一家戏院,叫做兰心戏院。
戏院内的演员并不是专门从事音乐演奏的工作人员,而是由一些音乐乐队爱好者组建起来的。后者管乐社经常会举行一些露天的音乐会,举办的地点通常是在外滩公园。随着是时间的推移,居住在租界内的人士也变得越来越多了起来,这就必然引起人群对音乐演奏者提出了越来越高的专业要求。这就必然促使乐团向着更加成熟和完善的方向发展起来,进而组建了一支音乐水平更加专业的乐队。法国人雷慕萨就是原来的管乐社及西人爱美剧社的乐队指挥,在其组织下,乐队招募了14名来自于菲律宾的乐师进行了新的公共乐团的组建。与此相对应的建立起了针对该乐队的管理委员会进行乐队的组建运营和管理工作。该乐队在1881年到1899年的指挥是由西班牙的小提琴家梅尔基奥尔·韦拉担任的。在这期间有两个著名的欧洲乐师的加入,大大地提升了乐队的演奏水平。该时期乐队的主要的演奏活动有:为其它的乐队的公演进行伴奏,特别是西人爱美剧社的伴奏;在外滩公园举行露天音乐会,通常是在夏季举行的音乐会;为赛马会进行伴奏,也为其它的一些娱乐团体的活动进行伴奏;举行室内的音乐会,通常是在冬季举行的;为各种活动进行伴奏,很大一部分是以盈利活动为目的的活动;为各种私人家庭类型的晚会进行伴奏;为万国商团的旅行典礼进行伴奏;为一些市府机关的活动进行伴奏。该乐队的指挥在1901年到1906年由瓦兰沙担任,其为意大利人。随后乐队吸收了一些优秀的音乐家,如1906年加入的鲁道夫·布克(1866-1952),其为德国人。还有其他六位来自于欧洲的音乐家,他们给这支乐队增加了新的活力与生机,使得管乐队扩大升级为管弦乐队。之后随着一位名叫玛利欧·帕器(1878-1946)的意大利音乐家的到来,使得公共乐队进入发展的繁荣时期。该乐队在1922年进行了改名,称为上海工部局乐队。随后在1942年5月至1945年8月期间为日本人管理,随后发展为一支中国人的交响乐团。
西方人除了具有在租界内自由活动的权利之外,甚至可以掌握中国的洋务权利。在1863年11月到1906年,中国的海关税务司由英国人赫德管理。赫德对音乐十分热衷,其从英国购买乐谱及乐器,招募一些中国人,组成一支乐队,叫赫德乐队。该乐队的教练由德国人比格尔来担任。在其回德国后,由一位名叫恩格纳斯的葡萄牙人来训练。
三、对西方音乐向中国扩散的反思
在西方文化的孕育下产生了西方音乐,该音乐形式随着中国与西方文化的不断融合和碰撞,逐步融入进了中国的近代变革之中,慢慢在中国社会生根发芽。但是西方音乐在中国的广为流传并不单单是靠西方传教士的传播,其真正被接纳,则主要决定于知识分子的主动拿来。在西方的音乐文化在西欧不断发展成长,最终可以向世界各地发展的时期,很不幸的,这时候西欧有了地理大发现,进而欧洲人开辟了新航路,进行全球性的贸易,这也是西方帝国主义开始向外扩张建立殖民地的时期。随着西方列强不断来到中国,伴随着带来了西方的文化,西方音乐也在其中被带到中国。这也就导致众多的学者对这一社会进程持不同的褒贬态度。一种观点把西方音乐在中国的扩散和传播看做是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现象,西方音乐对传统音乐会产生侵蚀和破坏。另一种相反的观点则认为西方音乐是中国人主动选择,其对中国社会的近代变革起到积极作用。该观点承认西方音乐在向中国的扩散过程之中是和帝国之一的入侵一起进行的,可是这也是中国的仁人志士富国强兵所需要的。面对当时内忧外患的时局,中国的进步人士在传统音乐之中找不到可以应对国内外环境以及振兴国家的音乐形式,但这时候的西方音乐可以满足中国这时候的迫切需求。,由此可以把西方音乐在中国的扩散看做一种“主动”的选择。
[1]孙学武.科技时代工业社会呈现出的音乐文化现象——兼谈工业居民对音乐所持态度的类别型[J].沈阳:乐府新声,1986(3).
[2][英]柯林伍德.历史的观念[M].何兆武张文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3][意]贝奈戴托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M].傅任敢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4][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M]吴象婴梁赤民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
J609.2
A
1009-8534(2015)06-0047-02
2015-09-17
张金鑫(1985―),男,蒙古族,内蒙古乌兰察布人,集宁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音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