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策略探讨
2015-04-10许锋
许锋
(湘潭大学商学院湖南·湘潭411105)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策略探讨
许锋
(湘潭大学商学院湖南·湘潭411105)
近年来,高校公共事件频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严重影响了高校正常的学习和工作秩序,已经成为影响国家和社会稳定的一个突出问题。由于高校学生涉世尚浅,缺乏对自己行为成熟的认识,这些特点决定了高校势必成为一个对社会事件反应过于敏感和激烈的地方。面对日益频发的公共事件,完善大学生思想教育体系就成为重中之重,本文分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不足,并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途径。
突发公共事件思想教育途径
高校校园的安全稳定是学校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对高校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学校的发展和稳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作为人群高度聚集的场所,更是公共事件频发的场所之一。面对突发的公共事件,高校要及时预防和处置,并做好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近年来,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得公共事件的诱因增多,此时,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预防和减少公共事件的发生。
一、突发事件对政治思想教育提出了研究新课题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当下社会,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兴起加速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年代,网络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公共事件发生的频率。如今高校公共事件屡屡发生,政治思想教育者不仅需要面对如何正确引导学生思想问题,还要积极应对突发的公共事件。从各类突发事件的性质来划分,高校的公共事件可分为以下几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政治类敏感事件;自然灾害类;学校后勤管理服务问题引起的事件。由于突发事件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且传播速度快,对高校的正常教学和日常管理造成一定的影响。
另外,由于高校公共事件的突发性、不确定性等特点,对政治思想教育的传统思路和教育模式也提出了巨大挑战,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就显得尤为重要。面对频发的公共事件,学校要及时有效的预防和处理公共事件,维护校园的稳定,采取有力措施加以处理突发事件。新世纪以来,国际局势的动荡、国家之间的矛盾,都是公共事件频发的诱因,对社会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力和影响力,也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提出了新课题。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不足
(一)高校教育重才轻德
高校作为教育者在教授大学生才能学识的同时,更应注重对道德品质的培养。然而,现实生活中,无论是高校还是家庭在这方面做得显然不到位,以致很多大学生认为个人价值的实现仅取决于学识,与个人品质无关,进而直接导致为了某些大学生为了个人利益不顾道德伦理的行为。比较常见的就是大学生之间彼此为了奖学金、工作机会等利益而无原则的争夺战,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失利者可能会铤而走险,采取极端手段报复竞争对手。我国高校突发事件屡屡发生,其中许多都是由人际关系问题造成的自杀、他杀事件,这反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匮乏。
(二)教育内容狭窄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而真正的人才是综合素质整体较高、全面发展的,实际上,灌输式教学方式和狭窄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们在一些问题上认识肤浅,没有表现出应有的判断力。随着国门的开放,来华外国人不断增多,他们中很多人利用大学生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分辨力差的特点对其进行反动宣传,主要的方式有举办讲座、组织公益活动、英语角等,以此来吸引大学生,并借机宣扬他们所谓的人权、民主等思想。例如,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由国际冲突和国家间的矛盾引发的政治类敏感事件频现报端,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引导学生从国际化的宏观角度看问题。培养学生具有国际化的胸怀,使学生在认识世界的同时,能够站在国家和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上考虑问题。
很多高校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在危机意识方面的教育是欠缺的。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危机教育,就会使全民族缺少危机意识。面对突如其来的公共事件,高校工作者往往不知所措,通常是盲目成立应急小组去应付,而没有专业的人员队伍。虽然我国的教育一直都不乏对生命安全和重大灾难的宣导,然而如何面对灾难、吸取教训的内容则鲜有提及,即便是举行应急演练,也只是流于形式,没有达到真正使学生们掌握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而且,由于大学生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的生活状态中,缺乏安全意识和面对突发共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及驾驭错综复杂局面的能力。因此,根据社会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发展的时代特征,及时补充和拓展思想教育的全新内容,是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的关键。
(三)缺乏人文关怀
我国的应试型的教育体制决定了教育观念的功利化,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脱节,就学压力使老师及家长拔苗助长,一味追求好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心理扭曲、价值观畸形的学生不在少数。比较典型的就有马加爵、药家鑫等。现在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在家娇生惯养,一旦离开家庭,不能适应外面的环境,这时如果受到外界事物的刺激,很容易铤而走险。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也容易引发心理疾病,还有很多大学生不能正确对待遇到的困难,在遭受挫折时,消极心态往往滋生悲观厌世的情绪。还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因为长期的自卑而导致心理疾病,比较普遍的就是经济贫困、学习成绩差、长相等原因。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对公共事件的途径
(一)丰富教育内容,组织应急技能培训,加强大学生心理教育
高校作为教育者应根据突发事件的具体细节完善相关的知识教育,及时补充和完善思想教育的新内容,使之符合时代特征与时代进步的方向。补充应急教育知识,尤其是一些巧妙的危机处理技巧。思想政治教育涉及到的一些内容应增强新时代内涵,举例要贴近生活并符合新时代的特征,还要具备实际操作性和应用性。在高校的日常教学中增加应急处理公共事件的相关教育课程,向学生普及一些突发事件的处理措施及紧急危机政策法规,提高学生的危机意识以及面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在校园生活中,要不断提高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应对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心理素质,以避免不必要的生命财产损失。通过模拟危机训练、心理危机疏导等方式增强大学生的心理调控能力。对于某些受到过严重心理创伤的同学应及时对其进行疏导和心理干预,以免影响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对于这些同学,通常是以辅导员、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等骨干力量进行心理干预。注重突发性事件后大学生的心理恢复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对于一些在突发公共事件后心里忧郁苦闷的学生,如不及时帮助其恢复,一旦形成阴影,恢复就会变得异常艰难。因此,突发事件之后,一定要及时进行大学生的心里恢复重建工作。帮助其克服恐惧心理,增强心理的自我恢复能力。
(二)提升安全管理和预防能力,提升对危机的转化能力
校园安全是学校开展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李岚清在他的《教育访谈录》曾说:“每见到一份事故报告,都要引起我一阵阵心痛。尽管许多事故最终都能依法查处并追究责任。但人死不能复生,亡羊补牢,毕竟为时已晚。人死了,还谈什么教书育人呢?生命不保,谈何教育!”我国高校在扩大招生规模的同时,更应对对校园安全做好全面把控。要适应后勤社会化,制定相应的学生管理模式。首先,在面对在校大学生人数迅速扩张的同时,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保证学生的生活质量。还要在考虑到一些贫困生,从他们的生活、心理各方面去关心、理解、帮助他们。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是防止突发事件的最好的方法。突发事件通常都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到达一定的阶段后突然表现出来的,所以这就要求高校管理者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在时间尚未形成时就制止它。除了一些应急方面的理论和技能的培训,学校也应安装安全方面的必备设施。如电子报警器,摄像头等。
众所周知,公共事件的发生不仅是对广大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威胁,更对高校的声誉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在调研过程中,大部分学校对突发事件的态度是尽力遮掩。这样做,一方面,造成公众对高校的不信任感,另一方面,也给谣言的传播制造了条件。因此,在突发事件的处置中,应采取各种方法转化危机。比如,争取新闻媒体部门的帮助,并始终把师生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另外争取权威部门的支持,突发事件发生后,应及时向政府部门报告并获得支持。还要随时把握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的机会,以期把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三)融入人文关怀
突发公共事件中学生出现的各种思想问题,多数是因为实际问题得不到妥善的解决而造成的。因此,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要做到把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要把体现人文关怀的思想教育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去。例如,面对学生要进行积极引导,而不是强行使其接受自己的观点,不是边改和束缚别人的思想。其次,双方应加强互动,多交心,在不损害学生利益的前提下,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变化。要树立平等观念,尊重学生,不能居高临下。
结语:
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作,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提高来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对学校造成的损失是现实可行的。本文通过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进而分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对公共事件的有效途径。
[1]魏礼群.中国应急管理报告[M].北京:红旗出版社.2011
[2]孙亚红.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及其构建[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3).
[3]王蕾.高校突发事件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2014(3).
[4]唐爱琼.黄振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有效途径探析[J].高教论坛2013(2).
[5]董伟武.胡玲.高校突发事件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干预路径[J].教育路径.2013(3).
G641
A
1009-8534(2015)06-0018-02
2015-09-24
许锋(1979―)男,湖南湘乡人,湘潭大学商学院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行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