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妇女政策探讨
2015-04-10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四川成都610213
刘 敏(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 四川 成都 610213)
洪秀全在早年编写的《原道醒世训》里写到:“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吐我并之念。”[1]这种具有开创性的关于不论地位高低、身份尊卑互称兄弟姐妹的行为和曾经开女科事的壮举“棘闱先设女科场,女状元称傅善祥;堪惜扬州朱九妹,含冤六月竟飞霜”。定都天京之后颁布的禁纳妾、禁娼妓、禁妇女缠足等措施,让很多学者以此作为了太平天国时期提倡男女平等的依据。确实,在太平天国时期广大妇女参军、参战以及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是以往没有的规模,禁缠足更是破天荒的第一次,但是由此推断太平天国时期妇女得到了解放,妇女取得了同男子同等的地位,却失之偏颇。今从婚姻、妇女政策等方面对太平天国的妇女地位进行论证。
一、太平天国婚姻状况
《天朝田亩制度》里对于男女婚姻曾做如下规定:“凡天下婚姻不论财。”主张废除封建买卖婚姻,纳妾制度,实现一夫一妻制。有学者据此推断太平天国废除了封建买卖婚姻,在婚姻制度上完成了反封建的任务,这种推断过于武断。
金田起义后,洪秀全发布的第一道命令中有一条是“别男行女行”[2]接着颁布的《定营规条十要》里,第五条又有“要别男营女营,不得授受相亲”的规定。[3]此后,太平军中一直严禁“男女混杂”,女战士和女家属,被统一组织在女营中,即使子女省视父母,丈夫探看妻子,也只准“在门首问答,相离数武之地”,“不得径进姊妹营中”[4]男女包括夫妇如私行同宿,就会因“犯天条”而严行斩首。曾参加过太平天国革命的英国人呤唎对太平天国的女战士这样描述说:“革命初期,她们曾勇敢参战,有的并担任了军官的职务,军队中男女分营,只在举行宗教仪式时才不分男女。”[5]这项严重违反人性的措施遭到了强烈的反对,“逃馆”事件时有发生。据《金陵杂记》中记载“城中被俘男女,无时不思逃窜”。[6]在天平天国里家庭都不存在了又何来婚姻可言呢?
对太平天国的领导阶层而言他们则可享齐人之福,普遍存在着一妻多妾的现象。洪秀全曾规定各级官员娶妻的具体数量。“朕今就婚姻明昭天下,妻子人数依据官职的高低而定,多寡不一”。东王、西王十一妻,从南王到冀王各六妻,高级官员三妻,中级官员二妻,低级官员及其余人等均为一妻。[7]金田起义之初洪秀全等诸王即在两广随军女子中选妃,定都天京以后,选妃方式固定下来,每逢诸王寿诞之日,即在城内女馆中大规模选美,每次天王、东王各六人,北王两人,冀王一人,“谓天父怜各人劳心过甚,赐来美女也”。[8]
洪秀全这些最早提出男女平等口号的人还大肆宣扬遵守三从四德的封建思想,不许妇女越封建雷池半步。在1857年太平天国刊印颁行的经典官书之一《天父诗》里,收选了500首天王大作,其中有476首都是洪秀全进入南京初期三年中写给后妃的夫权独白,实际上就是苛刻的数字化教条,叫妻妾宫女们背诵。如在诗17、18中,他定了个数字化的“十该打”条规:服事不虔诚一该打。硬颈不听教二该打。起眼看丈夫三该打。问王不虔诚四该打。躁气不纯静五该打。讲话极大声六该打。有唤不应声七该打。面情不喜欢八该打。眼左望右九该打。讲话不悠然十该打。洪秀全还不厌其烦地进行说教,要求妃嫔们从细节抓起,侍候好他这位宫中“太阳”。如诗197:“起眼看主是逆天,不止半点罪万千。”诗237:“看主单准看到肩,最好道理看胸前。”诗294:“因何当睡又不睡,因何不当睡又睡。因何不顾主顾睡,因何到今还敢睡。”在这些“天父诗”里,哪里还有洪秀全在初创拜上帝教时所倡导的“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的平等思想?可想而知太平天国所提出的一夫一妻制由于领导人的带头不遵从而流于一纸空文。
二、太平天国的妇女政策
太平天国领导者实现了一系列从表面看来有利于提高妇女地位的措施如女官制度、禁娼妓、禁缠足,这些措施被不少学者作为妇女地位提高的重要依据。通过史料分析,笔者认为事实上太平天国的这些措施并没能够改善妇女地位。
(一)关于女官制度
太平天国设有女官,女官的来源有二:一是在战争中涌现出来的。金田起义时,拜上帝会的妇女们就组织了女军,称之为“女营”。女营是独立于男女之外的一支军队。在太平天国初期,这些妇女与男子并肩作战立下赫赫战功,以其中的苏三娘最为有名。东王杨秀清就曾经对其赞曰:“我们弟妹果然忠,胜比常山赵子龙。起义破关千百万,直到天京最英雄。”[9]但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以后分别将全城居民按男女分别编入男馆、女馆,此时的女馆虽称“女营”,采用军事编制,但其作用已以后勤服务为主。如在《金陵省难纪略》中,有记载称“牌长(按指女两司马)督率从事,如挑砖、挖壕沟”。[10]
二是通过“女科”考试获选。但是这些通过“女科”考试入选的女子却“俱入伪宫,赐宴侍寝,播花归第”,致使其父母“咸深悔之。甲寅再试,无一应者,遂罢试。”由于天平天国废除了宦官制度因此应试中选的女官不过是各王府的女仆人。1853年洪秀全下诏:“咨尔臣工,当别男女。……女理内事,外非所宜闻。”[11]综上所述女官并未掌握实权,其地位无足轻重,主要负责女馆和王府中的杂役,根本不能参与机要,未能取得与男子同等的地位,所有的女官都由“总理女营事务的春官又正丞相蒙得恩”兼管,“其各营女官及女巡查等,日三至而听令焉”。[12]
(二)关于禁娼妓
洪秀全在《原道救世歌》强调“第一不正淫为首,人变为妖天最瞋”。[13]明确的把“淫”列为了“六不正”之首。在《国宗提督军务韦石革除污俗禁娼妓鸦片黄海诲谕》中也有对娼妓命令禁止的文字,并对嫖娼行为采取严厉措施。“娼妓最宜禁绝也。男有男行,女有女行,男习士农工商,女习针指中馈,一夫一妇,理所宜然。倘有习于邪行,官兵民人私行宿娼、不遵条例开娼者,合家剿洗,邻右擒送者有赏,知情故纵者一体治罪,明知故犯者斩首不留。”[14]但实际上从洪秀全以下各大小官员按照规定都能娶妻多人特别是洪秀全定都天京之后每天都在天王府饮酒作乐,其在一首打油诗里面就曾写到“拉车对面向路行,有阻回头看兜平。苑内游行真快活,百鸟作乐和车声。”为了奖励有功将士杨秀清曾经“传令贼伙,有能烧我师船者,每人赏银一百两,即封为只会总制等官,城中妇女听其选配。”[[15]由于自上而下的示范作用在天平天国的统治区域内娼妓卖淫活动仍然猖獗,“各盖厂聚博徒,招女优时装演剧,昼夜不辍,曰花鼓戏,佐以妓船各一二十艘,常川停泊,曰跳板船,画舫笙歌,靡靡达旦”。[16]
(三)关于禁缠足
妇女缠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特有陋习,是为了满足男人畸形的审美情趣,缠足严重的摧残了妇女的身体健康,给她们带来了极大的生理痛苦和沉重的精神枷锁。1853年6月,太平天国下令禁止妇女缠足“着其放脚,妇女皆去脚带”,规定“妇女不肯解脚者,则力斩其足以众妇”。对于太平天国禁止妇女缠足的措施,罗尔纲先生认为“解放缠足,参加社会劳动,使他们也同男子一样都得各尽所能,对社会有所贡献,这一件大事在中国妇女解放史上,是应该大书特书的”。[17]从人性解放的角度来说确实是值得歌颂的事,但我们从太平天国领导人的角度来看其动机却并不是为了解放妇女而是为了妇女方便进行劳动。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在城内大兴土木,加上战事频繁需要更多的人提供后勤服务。为了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不得不把劳动任务分配到妇女头上,但是缠脚的妇女行动不便无法从事体力劳动这是太平天国废除缠足的根本原因。太平天国妇女所从事的劳动相当繁重。根据史料,主要有挖沟、抬砖、担土、挖煤、挖泥、盖房、伐竹、担水、劈竹签、掩埋死尸、背米盐、挪移物体、割麦稻、割草、斫薪、拾柴等。[18]其中某些劳动远远的超过了妇女自身的劳动能力,因此妇女在劳动之后往往呈现出“旋归相顾无人色”[19]的凄惨景象,有些妇女为了寻求解脱“自缢赴水”。[20]
总之,太平天国领导人所实行的一系列有关妇女的措施都是从当时的统治需要出发,其根本目的并不是为了解放妇女,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还是把妇女看成了男人的附庸、玩乐的工具、劳动的牲口。这些今天看来有利于妇女解放的措施从当时的效果来看并未起到任何改善妇女地位的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如果单从太平天国的妇女措施得出妇女地位得到极大改善的结论有失偏颇。
[1] 太平诏书.天平天国印书[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79:15.
[2] 天命诒旨书.中国近代史资料从刊.太平天国(1);63.
[3] 太平条规.天命诒旨书,155.
[4] 天情道理书.天命诒旨书,384.
[5] 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王维国译(上).
[6] 李卫华.对太平天国婚姻制度的剖析.[J]石河子大学学报,2007(5):40.
[7] 王凤翔,朱兴美. 论太平天国男女平等问题[J] .青海师专学报,2008(5):53.
[8] 张汝南.金陵省难纪略[E].中国史学会.太平天国(4).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695.
[[9] 谢介鹤.金陵癸甲纪事略.太平天国(4),658.
[10] 夏春涛. 太平天国妇女地位问题再研究[J] .清史研究,2004(2):101.
[11] 天命诏旨书.太平天国印书[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79.123.
[12] 朱小宝. 浅论太平天国女馆制度[J] .陇东学院学报,2012(6):40.
[13] 洪秀全选集[M].北京:中华书局,1916.
[14] 太平天国文书汇编[M].北京:中华书局,1978:236.
[15] 向荣奏稿(卷九)[M].太平天国(八).
[16] 王晓南.太平天国娼妓问题探析[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5):106.
[17] 罗尔纲太平天国史[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91:835.
[18] 王晓南,廖胜.妇女参加生产劳动与太平天国妇女解放问题之辨析[J].天府新论,2000(3):78.
[19] 马寿龄.金陵癸甲新乐府.太平天国(4),731.
[20] 谢介鹤.金陵癸甲纪事略.太平天国(4),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