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巴嘉绒藏族风情节的旅游价值及其实现路径

2015-04-10四川大学四川成都610064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嘉绒丹巴藏族

杨 维(四川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64)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节庆旅游始于20世纪80年代,作为重要的民族文化旅游服务,它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活动形式,集带动地方经济、民族文化多样性、民族形象重塑等重任于一身,成为旅游业中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近年来,随着各民族区域对节庆旅游资源的挖掘、开发力度的加大,民族节庆逐渐从单纯的传统文化层面转变为兼有旅游价值的文化资源。

一、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旅游节庆的巨大经济效益促使越来越多的地区对其高度重视,四川省也不例外。据四川省旅游局官方网站信息显示:2014年,我省旅游经济总体稳中有进,共实现旅游总收入4891.04亿元,同比增长26.1%。[1]同时,在由四川省旅游局指导,四川日报社、省社科院牵头开展的“2014四川旅游产业TOP10榜单推选及发布活动”名单中,民族旅游强县丹巴县荣获十大“最休闲”区县旅游目的地之一。[2]在旅游经济效益中,民族节庆如彝族火把节、民族风情节等节庆活动所发挥的作用不可估量。四川的旅游节庆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64年,自贡市举办了首届灯会;1985年成都彭州举办了首届牡丹花会;1987年龙泉区开始举办桃花节,发展至今四川省节庆活动数量已达到200多个。我国从旅游的角度研究节庆始于20世纪90年代,虽对节庆相关研究逐渐引起国内学术界重视,但其研究现状存在很大局限性。通过在《中国学术期刊(CNKI)》数据库进行文献搜索,从数据统计上可以看出,虽对节庆以及节庆旅游的研究较多,但对于我省民族节庆的特性研究却严重不足。丹巴嘉绒藏族风情节作为四川著名节庆,虽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但旅游开发却处于起步阶段,对其进行的专门性研究也非常少。

二、丹巴嘉绒藏族风情节的历史渊源与发展现状

(一)历史渊源

嘉绒藏族在学术界一般被认为是藏族的一支,主要居于川西北高原的大渡河流域以及岷江上游西岸流域。据考证,在新石器时期,嘉绒地区就已经有人生活在这里。在唐代以前,在这一带生活着“嘉良夷(嘉梁)”、“白狗羌”、“哥邻人”、“戈基人”等部落。在千百年的历史进程中,来自遥远西藏的士兵们和当地居民融合,世代繁衍,久而久之就称为嘉绒藏族。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上的民族交融,使其既具地缘上的边缘性特征,又有族源上的混融性特征。[3]

据实物和史料记载,在唐宋时期,丹巴就存在举办嘉绒藏族风情节的民族习俗。丹巴嘉绒藏族风情节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渊源和丰富文化内涵的节日,最早是先民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这是一个欢乐喜庆的节日,在夏季或者秋季丰收后的农闲期间,嘉绒藏族人民带着各家酿制的新酒,围着锅庄,喝着美酒,欢聚在一起。如何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发展进程中,形成一些较为固定的民族风俗。久而久之很多活动便随之沿袭下来,这些活动大多以跳锅庄、品美酒、唱山歌、选美女等形式开展。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二)现今状况

近几年丹巴交通发展迅速,公路建设不断加快。随着道路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带动起丹巴地区旅游经济不断发展,从而促使到丹巴的游客大幅上升。为了适应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富有浓郁民族文化特色的旅游资源发挥出其旅游价值,丹巴县委、县政府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后,于2001年5月举办首届中国四川丹巴嘉绒藏族风情节。至此以后形成了“每年一小办,三年一大办”的习俗,并纳入丹巴的法定节庆。[4]

近几年来,丹巴地区围绕“走进中国最美丽的乡村”、“走进中国最美乡村、感受嘉绒多彩文化”等主题成功举办多届丹巴嘉绒藏族风情节。节庆期间,采用点和面相结合的方式,设立县城主会场和甲居、梭坡、中路、巴底等几个分会场,活动内容主要以嘉绒锅庄、传统民族服饰、原生态歌舞表演、选美活动为主。同时,在传承丹巴嘉绒藏族历史文化基础上,创新活动方式。民族节庆活动的开展不仅要彰显其民族特色和悠久历史文化,还要与群众性、推广性、宣传性等相融合。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与融合,风情节中也逐渐呈现出新的活动方式。如金秋摄影展及画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古碉保护认养、大型歌舞剧《东女神韵》和《美人谷·丹巴》商业演出、官方网站和官方微博推广等活动。特别是融合了丹巴嘉绒藏族特有文化习俗的大型歌舞剧《东方神韵》和《美人谷·丹巴》的特色打造,获得了游客的良好口碑。为进一步适应现代政治文化发展的需要,风情节相关节庆活动与“走群众路线”、“中国梦”等活动结合起来,既注重历史,又突出政治。

三、丹巴嘉绒藏族风情节旅游价值剖析

(一)旅游消费形式多样,经济效益高

甘孜州最大的优势在于旅游资源,被世界旅游组织定位为中国推向世界的自然生态旅游和康巴文化旅游目的地。2014年,甘孜州旅游发展趋势向好,主要指标大幅增长。该州接待国内外游客605.8万人次,共实现旅游总收入61.03亿元,同比增长51.79%和50.94%。其中,国内游客602.21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59.92亿元,同比增长40.69%;接待入境游客35915人次,旅游外汇收入671.9万美元。[5]作为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州,旅游产业所带来的良好经济效益也从侧面印证了该区域民族文化进一步得到认可和节庆活动进一步走向成熟,影响力和吸引力不断提高。

1、有利于拉动形式多样的旅游消费

从商品价值论角度分析,节庆活动具有非常大的市场价值。无论是在节庆活动初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节庆活动举办嘉绒锅庄、歌舞表演,选美活动等带来的直接消费创收,还是在节庆活动后吸引中外投资者前来进行贸易洽谈。总的来说,通过节庆旅游的开展所带来的招商引资和游客在旅游区域的相关连带消费是节庆旅游经济价值的主要体现。对于丹巴嘉绒藏族风情节来说,节庆活动前、中、后期的筹备与开展必将拉动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旅游消费,特别是节庆旅游期间所产生的交通、餐饮、住宿等关联经济效益是远远高于节庆本身所带来的旅游消费,和会展业一样具有1∶9的连带乘数效应。[6]从而产生以货币形式表现的经济价值,最终带来巨大的节庆旅游经济效益。

2、有利于促进就业

节庆活动一般项目较多,丹巴藏族风情节作为大规模节庆活动还涉及到多个场地,节庆活动的筹备、场地布置、活动组织等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参与其中。按照旅游业相关行业就业的“乘数效应”,旅游业每增加一个直接就业人员,社会层面就能增加5-6个就业机会。[7]这一效应适用于节庆旅游,包括基本管理人员、商品供应者、服务人员等几乎大多数都是从当地招聘的,参与人员众多,从而可以促进就业,并将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民族特色鲜明,历史文化价值高

少数民族节庆保留着其文化的精神内核,保持着鲜明的文化特色,从而与内地各区域“创造”的节庆区别开来。丹巴嘉绒藏族风情节以厚重的嘉绒藏族文化底蕴和浓郁的地方特色为根基,品尝美酒、锅庄舞蹈赛、山歌情歌对唱、评选美女等特色活动已不仅仅是传承下来的民俗风情,也承载了嘉绒藏族传统文化文明演进的历史。丹巴嘉绒藏族风情节所保留下来的特色民族节庆活动,以其特有的方式向现代人展示嘉绒藏族先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折射出那个时代所保留下来的文化、艺术等。也折射出时代的阶级斗争、宗教信仰和政治生活。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特色鲜明的丹巴嘉绒藏族风情节,正好满足当今旅游者对异质文化的旅游需求。

(三)节庆颇具特色,审美价值大

在丹巴嘉绒藏族风情节期间,无论是领略丹巴嘉绒藏族独特的人文风情,欣赏“美人谷”天生丽质的丹巴美女,还是参观素有“千碉之国”美称的丹巴古碉,“天人合一”的丹巴藏寨,都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民俗风情之美,“美人谷”评选美女的活动对旅游者来说充满吸引力;民俗服饰之美,嘉绒藏族妇女服饰由“三片式”、别样头帕色彩及特色绣花图案等组合而成,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民族建筑之美,带有藏族先民神秘生活意境的藏寨、古碉,旅游者能从中获得一种美的享受。这些民族文化资源是一种文化和艺术的载体,具有审美功能。

(四)风俗民情多样,体验空间足

传统的以产品为主导的价值创造体系正在向以服务为主导的新价值创造体系转变。部分旅游者已不再仅仅满足于旅游产品所带来的实用价值,更追求个性化的旅游体验。旅游体验是一种以超功利性体验为主的综合性的体验。在这种体验过程中,旅游者可以在风景观赏中获得审美愉悦,可以在与人交往中品味多彩人生,可以在积极模仿他种角色的过程中发现和发展自我,也可以在旅游消费过程中享受世俗之乐。如丹巴嘉绒藏族风情节中的藏族锅庄舞蹈极易感染旅游者,从而形成渴望参与、表演的动机,进而在文化情境中获得身体、心灵以及情感的独特体验。在节庆活动中,旅游者还喜欢住藏寨,亲身体验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社会习俗。旅游者的这种求新求奇求异求趣的心理,为开发体验性旅游产品提供了很大发展空间。

四、丹巴嘉绒藏族风情节旅游开发实现路径

(一)政府统筹规划,做好节庆的传承与创新

在中国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政府在节庆活动开展过程中仍然扮演扶持、服务和监管的角色。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相对落后,要想把旅游作为当地支柱产业,不仅要传承节庆的文化内涵,还要创新形式,既要保护文化内涵,也要扩展和创新外延。对于现阶段节庆旅游的发展,政府需要主动作为,一方面依靠国家对于中西部旅游产业的大力扶持,将丹巴嘉绒风情节打造成为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的精品项目。另一方面按照“两轴、三域、四重点”空间布局,把甘孜州15.3万平方公里全境作为一个大景区来建设,打造好以丹巴为重点的“嘉绒文化区”、以稻城亚丁为核心的“香格里拉之魂”等旅游产业重点。

(二)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民族文化产品开发策略

节庆旅游活动是一种经济活动,其活动运作、利益分配以及品牌的打造都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从近年来国内成功的节庆旅游发展案例可以看出,多数采用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模式,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提高到“决定性”的高度,充分显示出今后主要由市场或市场主体充当“运动员”,政府则主要充当“裁判员”的角色,从而厘清了政府与市场的行为边界。如青岛国际啤酒节、哈尔滨冰雪节、四川彝族火把节等就是这种模式的成功案例。为适应当今政治文化发展需要,对于丹巴嘉绒藏族风情节相关民族文化产品的开发必须以市场为导向,通过产权交易,实现节庆旅游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对于民俗风情游、节庆品牌活动、特色民族服饰、特定旅游纪念品等活动和产品开发、生产以及广告宣传等都通过市场竞争完成。

(三)提升节庆产品的体验性与休闲娱乐性

丹巴嘉绒藏族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建筑景观,同时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生产、生活方式,这对已不再仅仅满足于旅游产品所带来的实用价值,更追求个性化的旅游体验的旅游者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应开发出一系列贯穿旅游全过程的体验项目,如丹巴锅庄节、丹巴美人节、观摩成人仪式、赛民歌、多主题丹巴摄影展等,同时应以甲居藏寨、中路、梭坡古碉群这些地区作为试点,尝试以乡村旅游、民居接待作为体验项目发展方向,将有利于凸显出丹巴嘉绒藏族风情节的旅游优势。

(四)加强对外宣传,打造特色门户网站“四川节庆网”

当今世界处于信息时代,媒体在一切社会活动中的作用之大不言而喻。对于丹巴嘉绒藏族来说,虽拥有独特的民族风情、人文建筑景观,但没有好的宣传,也不能发挥其旅游价值。所以借助媒体对外宣传,如设置专门的节庆旅游门户网站,拍摄新颖的旅游广告等显得尤为必要。

(五)采取区域联动方式,搭建节庆旅游产业化发展体系

节庆旅游文化的开发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不仅涉及到提炼自身节庆文化主题、招商引资、创建旅游文化品牌等内容,还与节庆旅游所在地的周边地区旅游产业成熟度、运作模式息息相关。所以,节庆旅游的开发需要注意区域间的分工协调与合作,采取区域旅游产业联动发展模式,从而增强区域旅游的带动效应,搭建成节庆旅游产业化发展体系。旅游资源是甘孜州跨越发展的最大资本,将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旅游资源转化为产业资源,首先需要交通运输先行,甘孜州以国道317、318线为轴线,形成贯通东西的旅游大通道。同时需要注意区域间旅游资源的共享与互补。甘孜州东部贡嘎山巍然屹立,南部稻城亚丁让人迷醉,可打造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发展线路;北部康巴文化独具一格,可打造成为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区域,错落有致的旅游产业空间结构体系,实现区域间旅游资源的优势互补。

按照十八大关于区域发展的最新战略部署,我国将加大对中西部扶持力度,推动实施重大项目如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工程等,进一步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特色文化产业聚集,在有效结合产业与市场中较好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同时,全民休闲意识以及文化旅游需求不断增强的时代背景为民族地区节庆旅游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节庆旅游也必将成为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1] 2014年四川省旅游经济情况简述[EB/OL].四川旅游政务网,http://www.scta.gov.cn/sclyj/lytj/tjfx/system/2015/01/26/000580295.html.

[2] 2014四川旅游产业TOP10榜单揭晓 看6个“十大”[EB/OL].四川旅游政务网,http://www.scta.gov.cn/sclyj/cyfz/cyfzdt/system/2015/01/29/000580741.html.

[3] 德吉卓嘎.试论嘉绒藏族的族源[J].西藏研究,2004(02).

[4] 陈建兵.丹巴嘉绒藏族风情节的别样美丽[EB/OL].四川日报网,http://photos.scdaily.cn/gqtp/content/2012-10/26/content_4211124.htm?node=4486.

[5] 2014年甘孜州旅游经济情况简述[EB/OL].甘孜旅游网,http://www.gzzta.gov.cn/zwxx/detail/4c63da98-1272-4e09-b2e7-88cd63e44106.html.

[6] 连建功,贾红丽.论节庆旅游的价值构成[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

[7] 小伦纳德.霍伊尔·会展与节事营销[M].陈怡宁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嘉绒丹巴藏族
占豫虹
The Light Inside
论藏族嘉绒锅庄“达尔嘎”的传播历史——以四土地区为例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丹巴甲居藏寨建筑马克笔表现技法研究
藏族度量衡起源探讨
嘉绒藏戏传承发展刍议
嘉绒藏族地区的旧方志编纂
中国四川丹巴嘉绒风情节
毗卢遮那大师流放嘉绒之原因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