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育人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实践研究
——以韶关学院软件人才培养为例

2015-04-10戴经国丘志敏

韶关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霍 英,戴经国,丘志敏

(韶关学院信息工程与科学学院,广东 韶关512005)

协同育人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实践研究
——以韶关学院软件人才培养为例

霍英,戴经国,丘志敏

(韶关学院信息工程与科学学院,广东 韶关512005)

摘要:针对目前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普遍存在的供需脱节、实践技能不足、办学条件欠缺等问题,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建设过程中,充分引入社会力量、企业力量、政府力量,大力开展校企、校地、校校之间的协同育人,在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构建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人才培养的过程管理、提升人才培养建设成效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有益的尝试与探索.

关键词:协同育人;应用型人才;软件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普遍存在供给需求脱节、实践技能不足、办学条件欠缺等问题.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教育部2014工作要点等发展战略要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和重点[1-4].如何充分引入社会力量、企业力量、政府力量,在开展校企、校地、校校协同育人的过程中[5,6],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构建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人才培养的过程管理,提升人才培养建设成效,韶关学院在软件人才培养方面开展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与探索.

韶关学院是粤北地区唯一的一所本科院校,学校设有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等22个二级学院和教学部门,54个本科专业,36个研究机构.近年来,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与中软国际有限公司、深圳软件园就业实训基地、长沙蓝狐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广东昆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澳大利亚联邦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等十多家单位及国外大学进行合作,在实习基地建设、实践教学合作、产学研合作、共建实验室、共建软件学院、共建专业和毕业生就业等方面分别进行了深度合作,大力开展协同育人,探索软件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1 协同育人基础支撑建设

在校企合作方面,学校分别于2010年10月、2011年11月和2012年5月与中软国际有限公司签署了“深度合作共建学院、共建专业的框架协议”、“学生实习、就业协议”和“产学研合作协议”,共建的软件学院于2012年5月获广东省示范性软件学院(试办)、实习基地于2013年获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获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共建软件工程实训中心,由中软国际有限公司提供中软国际综合实训平台和9个成功的项目案例(价值40余万元),全方位参与我校软件人才培养,并建立双主体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2010年9月与深圳软件园就业实训基地签订了“共建实习基地”和“学生实习、就业、培养”等协议,深软在我校设立“深圳软件园IT人才培养基地”并捐资20万元建立了“韶关学院—深圳软件园嵌入式3G手机物联网应用”实验室,全方位参与我校软件人才培养.

与长沙蓝狐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分别于2011年1月、2014年1月和2014年3月签订了“共建实习基地和学生实习、就业协议”、“人才培养、协同创新合作协议”、“共建高品质MOOCs课程协议”,合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共建通信工程专业和物联网工程专业,共建基于“MOOCs”并以“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为目标的“企业课程”,并由长沙蓝狐捐资40万元完善“网络工程和信息安全实验室”,全方位参加我校网络和通信人才培养.

2013年11月与广东昆仑息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人才培养、协同创新合作框架协议”和“校企合作引进高层次人才共享使用协议”,共同开展人才培养、信息技术应用研究、软件服务外包基地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引进和使用高层次人才、建设高水平的教学和科研团队等工作.2014年共同举办了“‘粤北硅谷’首批核心技术导师培训班”,2014年计划共同引进计算机专业博士6人(已与引进的博士达成意向).

在行业方面,学院与广东省云计算协会、深圳市计算机行业协会、广州市计算机行业协会、韶关市计算机行业协会、珠海南方软件产品检测中心建立了市场需求分析、人才培养质量分析与学生实习等合作关系.

在政府方面,与韶关市信息中心、韶钢集团、莞韶产业园共建了实习基地、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等合作关系.同时作为粤北硅谷的主要建设单位之一,开展了人才引进与培训、项目论证及建设等一系列工作.

在校校合作方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与中南大学软件学院、华南理工大学软件学院、湖南大学软件学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教师进修、交换学生和产学研合作创造了条件.同时与澳大利亚联邦大学开展国际合作办学,为教师出国进修、学生出国深造、引进优质教学资源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学校也被列为广东省8所教育国际化评价的试点院校之一.

汇集学校、政府、企业、行业之力,建立了协同育人的基础支撑体系,为大力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学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加强师资、课程、实习基地和其他办学条件的建设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2 校企合作建设

邀请企业介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从新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技能训练、毕业实习、论文,到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合作开发教材、共建实验室、共建专业、订单式培养,到学生毕业到合作企业就业等各个阶段.

以深化实践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为核心,结合行业及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知识结构和工程应用及创新能力的需求,参照行业标准,对工程领域知识和能力进行分解融合,构建“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知识能力模块,贯穿到各类实习、实训和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中.

大力实施大学生能力训练计划,积极引导并支持学生参与各类项目.一是认真组织和积极鼓励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或主导项目研究与实施,培养创新能力.二是引入合作企业的实际软件项目,在双导师的指导下以分组分模块的形式开展项目实施,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三是取得学校相关部门的支持,组织学生积极申报校级科研计划项目.

3 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提高师资能力,提升科研转化效率,并及时跟上行业的发展,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平台优势,创新用人机制,走专兼结合、内外结合、产学研结合的多元化道路,建立专业核心教学团队.采用内培外引的方式,有计划地组织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外重点高校进修和跟教,提高专任教师教学技能;鼓励教师去大型IT企业一线挂职锻炼,提升教师工程实践能力;聘请企业、行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开展示范性教学、指导学生实践、毕业论文以及其他教学工作任务;开展校企双方教师互动交流,发挥传、帮、带作用,促使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优化,形成一支特色鲜明、专兼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学团队.

同时大力加强专业带头人的培养,提高把握专业发展方向的能力;加大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力度,特别是下企业阶段性脱教锻炼;鼓励专业教师参加职业技能水平考试,取得相关专业资格认证.

另外,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实施“制度创新工程”,即从学院内部津贴分配制度改革、教师绩效考核制度改革入手,健全师资培训和进入企业脱产实践制度,选拔优秀青年教师到企业参加软件项目开发,把专任教师的企业实践经历与成果作为年度考核、关键岗位选聘、职称晋升的重要条件,促进教师企业实践活动的经常化制度化,提高“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有效性.

同时积极组织学校教师与企业协作,进行科技项目的开发及科研成果的转化工作,提升教师的科研及开发能力,以科研促教学.

4 课程体系及教学资源建设

在课程体系建设中,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突出实践教学环节,科学设计教学流程,构建“平台+模块+课程+(实训)项目”四级课程体系.其中,三大平台指为学生开辟的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教学环境,四大模块包括技术基础、设计与开发、项目管理和项目服务模块.其次大力推进“三课改革”(基础课、主干课、实践课),加强专业基础课程的授课量,对专业主干课则要求教师精讲多练,控制课堂讲授时数(一般不超过50学时),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做任务实训和项目实战.再次分阶段实施项目教学,倡导“做中学、练中创”,通过四年不间断的项目演练、项目设计、项目训练、项目实战、项目开发,提高学生项目实施和管理的能力.

按照企业不同业务特点和岗位能力要求,优化修订课程教学大纲;推行案例驱动、精讲多练,删除无效的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加强思维训练、重要知识点、基本概念、规律和规范的教学;推行任务驱动,完善项目库建设,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的内容;将第二课堂实训任务列入教学计划,并作为第一课堂补充、提升;此外,开展职业素养讲座、各类大赛大考、学科竞赛、人文社科系列讲座、软件作品展、探究性学习与专业文档写作讲座,以及大学生创新型实践等课外活动,丰富和充实教学内容.

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步伐,建设一批网络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视频公开课、MOOCs课程,面向校内外师生开放;目前已建及在建的课程包括《数据库原理》、《Java程序设计》、《Java Web编程》、《软件测试》、《外包项目与质量管理》、《linux核心编程》、《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ARM体系与编程》等,其中MOOCs课程为与企业共建,同时应用于学校及企业培训.

同时与企业结合,组织教师与合作企业一道共同立项编写或参编工程实践性强、质量高、适合专业特点和发展趋势的特色教材及规划教材.自编配套辅导教材、讲义、项目(任务)指导书,制作和充实各类声像教学资料,积极开发具有专业特色的CAI课件,录制网络教学视频.

在教学资源建设中,结合行业及企业特点,努力挖掘企业优质教学资源,将合作企业的实际项目转化为教学案例,建设项目案例库,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发CMM、IS09000及服务外包实战等新课程,注重体现专业特色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5 教学手段与方法建设

改革理论教学方式,启动“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养成计划”,改革的重点放在教学方式的设计和实践上:通过开展教学方式设计活动,引入“案例式、项目式、情景式、探讨式、互动式、开放式、激励式”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方式的实践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方式,结合专业教学特点,创设不同的教学环境;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形成学生自主学习与协作交流相结合,探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各种竞赛活动、项目集中点评等方式,逐渐形成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化教学体系.

改革实践教学方式,校企双方共同编制、修订和评审实训实习计划,共同开发真实项目案例,共同指导工程实训;实施并提升“两基三段式”实践教学改革,在“211合作教育”新模式下,学生在校内校外两类实训基地,完成课程实验与设计、专业实训与工程实践、专业见习与顶岗实习三阶段实践性教学任务;将实训任务项目化,项目实施团队化(小组),重视项目库的开发和建设,改革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方式.同时采用规范的方法,如基于CMM3开发规范的Whizible项目管理软件,对学生进行管理,进行项目实战训练,学生严格按照规范进行训练,在每个阶段进行严格控制和评审,达到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改革教学手段,把打造融软件工程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相关的信息加工、处理、传播技术为一体的数字化教学平台作为教学手段改革的核心内容.将教学资源数字化、实验教学过程数字化,实现从时间到空间、从理论到实践,从课堂到实验室,形成一个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教学管理为一体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性、综合性、人性化的教学支持服务系统.重点完善了程序设计语言学习平台、开发实训平台、代码评估平台、过程考核平台、在线考试平台和职业档案平台的建设.

6 实验室建设

结合近2年的广东省信息科学与技术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重点建设了“软件工程实训实验室”及“网络工程和信息安全实验室”,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同时开发了程序设计在线评测系统,并在系统中建设了《C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算法分析与设计》等课程的相关资源,实现了教师发布作业、学生自我测试、师生之间讨论、程序设计竞赛等功能.

结合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重点建设了基于云平台软件技能训练中心及移动通信4G平台实验室.通过与合作企业,搭建5R实践教学平台,即“真实的企业环境、真实的实训项目、真实的项目经理、真实的工作压力和真实的就业职位”.将现有专业课教室改造为“教、学、做”一体化教室,按照5R标准改造专业实验室、校内实训中心,开辟学生自主创新实验室.同时建立较为完善的实训管理系统,例如软件开发项目管理平台:IBM Rational Team Concert(RTC)平台和微软Visual Studio Team System(VSTS)平台、Whizible项目管理系统、课件和案例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对实践教学基地的资源库例,如项目经理库、课件库、案例库、学员库、项目库、企业库进行管理,满足实践教学基地实训需求.

7 测评体系建设

测评体系分为对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进行测评.教师方面以“能本管理”为核心,通过建立“教学质量组织系统”、“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教学服务评价系统”和“教学质量调控系统”,构建闭环式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健全教师业绩考核机制,打破原有的单纯按教学工作量计算绩效的方式,逐步引入现代企业薪酬设计理念,把业绩、成果、贡献度、学生满意度等要素量化成指标纳入分配范畴,逐步推行双师双薪制,教师带薪参加企业实践项目,特殊人才实行考核年薪制等,强化岗位责任管理与考核,建立充分体现人才价值、业绩和贡献紧密结合的分配激励机制.学生方面,测评体系为学生提供更有效教学指导的方法和策略进行探索,主要对学生的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测评:基础技能、沟通能力、外语能力、性格、从业心理,从而在实训中有的放矢弥补学生的基础技能不足,同时主动邀请社会第三方开展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调查”,为学生的职业规划进行指导.

8 人才服务体系建设

为了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提升就业档次,建立了人才服务部,收集企业的人才需求,根据企业需求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培养符合企业的要求,同时注重对学生职业规划和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定期邀请合作企业来学院开展讲座;同时有计划的组织合作伙伴企业到学校进行现场招聘和面试,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另外还主动邀请社会第三方定期开展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调查”,主动寻找差距,并让各职能部门、二级学院对照调查报告进行问题查摆,制定相应整改措施.

9 结语

韶关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在开展协同育人过程中,根据市场需求设专业、根据企业要求定课程、根据岗位标准练技能、根据社会评价验质量,在各方面建设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何进一步扩大协同育人的经验及改革效果,还有待继续探讨.

参考文献:

[1]王平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4(1):34-37.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0-07/29/c_12389320_2.htm.

[3]杨菊仙.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路径和发展策略[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3):37-41.

[4]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点[EB/OL].http://www.edu.cn/xin_wen_dong_tai_890/20140126/t20140126_1068682.shtml.

[5]沈云慈.校企深度融合的高校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4(2):61-64.

[6]段小焕,严玮,张士辉.以校企合作为平台 建立工学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4):134-138.

(责任编辑:欧恺)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348(2015)02-0079-05

[收稿日期]2014-11-16

[基金项目]广东省2014年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粤教高函[2014]97号文件);广东省2014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GDJG20142436);韶关学院第十四批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SGJY20131404).

[作者简介]霍英(1975-),女,湖南宁乡人,韶关学院信息工程与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软件工程、服务计算.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Research and Practice in Application Talent Training——A Case Study of Software Talents Training in Shaoguan University

HUO Ying,DAI Jing-guo,QIU Zhi-min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Shaoguan University,512005)

Abstrat:Aiming at the problems of talent training in university,such as disjoint of supply and demand prevailing,shortage of practical skills,lack of running school conditions and so on,a series of attempts and explorations are adopted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talent training innovation experimental area.Social forces, corporate power and government forces are introduced in running school.The talent training system is innovated.Diversity talent training mode is built.The talent training process is strengthened.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alent training is improved.

Key words:collaborative education;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oftware talent;training model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